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发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14 d后改为20 mg/d,共90 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90 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14、90 d的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90 d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较发病时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2.
吴松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37-2938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镇平县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A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7例。给予溶栓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连续给药30 d。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溶栓组高(P<0.05);与溶栓组比较,治疗后1、30 d联合组NIHSS评分较低(P<0.05);与溶栓组比较,治疗后30 d联合组SF-36评分较高(P<0.05)。结论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7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42.86%(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60、90 d,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NIHSS、mR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曹强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14-2416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CI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为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各41例。阿替普酶组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阿替普酶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酶组,SF-36评分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ACI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连续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1 d和治疗14 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治疗前、治疗1 d和治疗14 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丁苯酞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09例,均为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溶栓后给予静脉注射丁苯酞14 d,随后口服丁苯酞胶囊至90 d;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两组脑梗死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溶栓后24 h卒中量表评分为(8.87±6.86)分,72 h卒中量表评分为(6.87±2.33)分,14 d卒中量表评分为(5.87±3.30)分;治疗组溶栓后24 h卒中量表评分为(6.36±4.56)分,72 h卒中量表评分为(3.87±3.89)分,14 d卒中量表评分为(3.17±1.76)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24 h、72 h、14 d、30 d,60 d,90 d进行简明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结论:丁苯酞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AI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后经过个月的随访mR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7.98%高于对照组54.68%(P0.05);2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观察组4.71%对照组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9 mg/kg)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6mg/kg)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冯慧  李珂 《华夏医学》2021,34(1):5-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ACI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109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55例,先口服瑞舒伐他汀,然后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相关分子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孟桃  刘骅  蒋萍  郑丽华  夏坤伟 《四川医学》2017,38(8):906-90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临床资料,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并分析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阿替普酶治疗前和治疗后24h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21例,预后不良组16例,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入院时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39-4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90 d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其中溶栓组42例,非溶栓组6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评分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结果非溶栓组基线NIHSS评分为(1.86±0.55)分,溶栓组基线NIHSS评分为(1.94±0.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溶栓组24 h NIHSS评分为(1.69±0.32)分,溶栓组24 h NIHSS评分为(0.95±0.23)分。与非溶栓组患者相比,溶栓组患者24 h 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中,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发生出血转化为2例(4.8%),非溶栓组发生出血转化为3例(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实质出血。溶栓组预后良好(mRS≤1分)的患者为38例(90.5%),预后不良(2≤mRS≤6分)的患者为4例(9.5%);非溶栓组预后良好的患者为51例(75.0%),预后不良患者为17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h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降低24 h NIHSS评分,改善90 d预后,并不增加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11.
The features of Cockayne's syndrome do not appear until 4 to 5 years of age. Early diagnosis is important for proper genetic counselling and antenatal screening. Despite various "diagnostic tests" offered by many authors, early diagnosis of the syndrome is still problematic. Four cases which were initially diagnosed as cerebral palsy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is difficulty. Two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nd the other two as familial spastic paraplegia. The features of Cockayne's syndrome appeared later.  相似文献   

12.
早期复极综合征伴胸闷胸痛23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及鉴别方法。方法对23例早期复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86.96%,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平板运动试验(TET)中ST段可暂时下降至基线。结论ERS多见于青年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心绞痛等,故掌握ERS的心电图特点,结合动态心电图(DCG)及TET检查,可提高ER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Valsartan)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在原抗糖尿病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为正常对照(16例),其余三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mg/d(16例)、缬沙坦160mg/d(16例);依那普利20mg/d(16例)。观察12周后平均动脉压(MAP)、14h UAER、HbA1c及C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2周后,MAP、24h UAER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下降下血压下降无显著性关性(r=0.365)。结论:缬沙坦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具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及其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体检者112例,通过测量受检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其早期动脉硬化程度,根据左右两侧baPWV值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硬化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血Cys C、尿酸(UA)和血脂等水平。结果 (1)动脉硬化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左:(1.05±0.18)mg/L vs.(0.97±0.16)mg/L,P<0.05;右:(1.04±0.17)mg/L vs.(0.97±0.17)mg/L,P<0.05];(左侧)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BMI、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BS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动脉硬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7、-2.781、-2.644、-2.319,P<0.05),而血糖(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ys C与动脉硬化指标中年龄、TC、TG呈正相关,且与年龄相关性最大(r=0.358、0.225、0.257,P<0.01)。结论动脉硬化组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Cys C水平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前期预防性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年体检的心电图资料,对其中266例呈早期复极表现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9101例中共检出早期复极综合征266例,发生率2.92% 男5.10%,女0.22% 18-40岁男性207例,占总发生率的77.8%.ERS特征性心电图最常见于V4、V5、V6导联,肢体导联单独出现者少见,往往合并胸导联同时出现J 波,运动时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电图的早期复极表现.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40岁以上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应提高对有症状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早期腹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7例患者合并有腹水作为腹水组,65例患者未合并腹水作为对照组,分析与患者发生腹水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ALB、ALP、GGT、醛固酮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高、白蛋白水平低、高ALP、高GGT和高醛固酮是导致肝硬化早期腹水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影响肝硬化早期腹水的因素主要有Child-Pugh分级、白蛋白水平低、高ALP、高GGT和高醛固酮.  相似文献   

17.
刘军连 《医学争鸣》2004,25(2):149-149
0 引言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梅毒患者正在成倍增长[1]. 为了解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我们对156例早期梅毒患者作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基于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 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为AS 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 时间质谱技术对24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7 例AS 患者(AS 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两组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两组差异代谢 产物。结果 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分析6 个差异代谢产物,其中AS 患者血清中甜菜碱含量升高(P <0.05),而 磷脂酰胆碱等5 个代谢产物的水平降低(P <0.05)。结论 AS 发生早期,机体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三 羧酸循环等代谢通路发生改变,所鉴定代谢产物有望成为AS 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n early embryo co-culture system with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its effect on early embryonic cleavage and growth in vitro. Three hundred and eight 2-cell mouse embryos were co-cultured with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 monolayer in MEM + 0.4 %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163 embryos cultured in MEM + 15 % FCS alone as control. Among the mouse 2-cell embryos co-cultured with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72.73 % developed to the morula stage and 67.21 % cavitated to blastocysts with 59.74 % hatching, as compared with 61.34 % to morula stage, 48.47 % to blastocysts and none hatching in the controls, respectively. Co-cultured embryos cleaved slightly faster than controls and showed no or less fragmentation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can support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yield a reasonable number of embryos with good quality up to blastocyst stag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