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对中风病中脏腑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析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后意识状况与腑气通畅的关系,比较腑气通畅前后火热、痰浊证的轻重程度与意识障碍的时间,以及对中脏腑患者意识状况的影响。结果运用化痰通腑法后,腑气通畅有助于意识改善,明显减轻了火热痰浊证的病情程度,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化痰通腑法可促进中风病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 I H S S)...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方法:将100例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14 d。治疗组加服星蒌承气汤,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和中风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分,治疗前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能显著提高痰热腑实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萎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5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在给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星蒌承气汤,对照组针对便秘给予开塞露纳肛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风证、火热证、痰证评分治疗组、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火热证评分2组间比较有差异。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减轻脑缺血炎性损伤、改善脑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灶的部位、大小、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等DWI/MRA影像表现及GCS/NIHSS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33例,评估、统计分析患者DWI/MRA影像表现(病灶部位、大小和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GCS/NIHSS评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证型以风痰入络型最为常见。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以脑叶最多。局灶性脑梗死以基底节、脑叶、放射冠及脑干病灶较多。腔隙性脑梗死以脑干、脑叶与基底节为多发部位。急性缺血病灶位于脑叶、基底节最多见,脑叶病灶中经络的三种证型均较多见;基底节、脑干与放射冠病灶以风痰入络及阴虚风动证型多见;丘脑以风痰入络证型多见。脑叶病灶以中脏腑痰热腑实证型多见。急性缺血性梗死灶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其次是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相对较少。中经络中大面积脑梗死以风阳上扰证型多见,局灶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以风痰入络与阴虚风动证型多见,中脏腑中大面积脑梗死以痰热腑实证型多见。在血管异常方面,大面积脑梗死以动脉闭塞多见,局灶性脑梗死以动脉狭窄或动脉硬化多见。中经络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三个证型的GC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闭证三个证型的GC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脏腑脱证GCS评分明显低于中脏腑闭证(P<0.01);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型间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经络风痰入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三个证型的NIH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脏腑不同证型的NIHSS评分两两比较,其中痰热腑实与痰火瘀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型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灶部位及梗死病灶大小具有一定的联系,DWI结合MRA可综合评价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并判定预后,GCS评分的高低可作为中风中脏腑证的参考指标,NIHSS评分的高低可作为中风各中医证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频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发病72h内患者605例,动态采集患者发病1-14 d及发病28、90 d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气虚证出现的时点频率将患者分为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298例),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307例)。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各时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时间的延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两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大。[结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更重,且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发病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无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明显,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81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蒌承气汤化痰通腑,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入院距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9,P=0.030)。结论星蒌承气汤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大鼠模型血浆CCK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动物模型血浆胆囊收缩素(choiecystokinin,CCK)的水平变化.方法:用胶原酶脑内注射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复制模型,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浆CCK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血浆CCK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出血模型组(P<0.01).以通腑化痰法治疗该模型大鼠,结果脑组织含水量和血浆CCK水平明显低于痰热腑实证模型组和单纯脑出血模型组(P<0.01).结论:胶原酶脑内注射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复制的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大鼠模型血浆CCK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出血模型组,治疗后血浆CCK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痰证与血脂代谢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中风病痰证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收集中风病痰证患者32例,非痰证患者31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检测血清TC、TG及LDL-C水平。结果中风痰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高于非痰证患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风病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痰证组血清TG、TC、LDL—C水平较非痰证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P〈0.01)。提示:中风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血脂代谢紊乱;中风病痰证可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血脂代谢指标进行客观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痰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8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证组(91例)与非痰证组(47例),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E-选择素,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痰证组患者IL-6,E-选择素, L-选择素,ICAM-1,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痰证组患者NIHSS评分、CNS评分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非痰证组(P<0.01).血清IL-6、MMP-9水平与NIHSS、CN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痰证与炎症因子关系密切,可能与痰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肥人多中风的经典认识及中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流行病学特点,明晰肥胖致中风的病因病机,提示减少肥胖能有效防治中风.系统梳理了肥人多中风的历代文献研究,指出饮食失节、多逸少动、情志内伤、年龄增长及药物损伤等是导致肥胖的常见病因,上述因素可单独致病亦能交互为害,致脏腑失和,气化失司,卫气郁滞,膏脂堆积,凝液为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中风住院病例,每例均有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有详细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报告。中风病类分中经络及中脏腑2类,证类分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7型。统计分析中风病类、证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中经络者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或轻度狭窄,在斑块性质上多为不稳定性斑块;中脏腑者多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在斑块性质上多为稳定性斑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21.8%,21.0%),多为不稳定性斑块(22.4%,24.1%)。痰湿蒙神证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35.7%)。稳定性斑块在风火上扰证组中多见(27.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病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畅或外邪等致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失于运化,形成痰、湿、瘀、热、毒等蕴结中焦,而致诸症杂生。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分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则包含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热郁等,治当补通结合。“以通为补”理论深刻认识到了胃腑通畅的重要性,强调以通运胃腑来实现补益的目的。陈伟教授运用该法辨证施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实证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实证证候的分型特点。方法参考既往相关标准及文献,结合既往研究成果拟定肺癌实证证候诊断标准,对135例肺癌患者统一辨证分型。结果 135例肺癌患者资料中有实证证候135例,实证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气滞证、气逆证、痰凝证、血瘀证。单一证候2例,占1.48%;2证及2证以上组合133例,占98.52%;出现频数较高的依次是4证组合、3证组合、5证组合。实证证候两两出现,频数较高的依次是:气滞证加气逆证、气逆证加痰凝证、气滞证加痰凝证、气滞证加血瘀证、气逆证加血瘀证、血瘀证加痰凝证。结论气滞证与气逆证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肺癌患者以复证组合多见,4证组合最多;临床上肺癌中医实证证候以气滞证、气逆证、痰凝证、血瘀证多见且易两两并见。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中风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16.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瘀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不同血瘀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36例)、痰浊血瘀组(45例)、血虚血瘀组(30例)、气滞血瘀组(18例)、热毒血瘀组(14例)、寒凝血瘀组(7例)。分别检测其Hs-CRP、IL-6、Lp-PLA2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PLA2水平:气虚血瘀组明显高于痰浊血瘀组、气滞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寒凝血瘀组(P〈0.05);血虚血瘀组明显高于热毒血瘀组、寒凝血瘀组(P〈0.05)。IL-6水平:痰浊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Hs-CRP水平:痰浊血瘀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寒凝血瘀组(P〈0.05);血虚血瘀组高于气虚血瘀组(P〈0.05)。结论不同血瘀证型炎症因子水平有一定的变化规律,Hs-CRP、IL-6、Lp-PLA2水平可能成为血瘀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脂异常患者的证候要素及靶标的分布规律,以期对其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 019例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89个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等),建立数据库矩阵,根据初始模型分析提取因子,得到特征根大于1.0的公因子,通过方差最大旋转后得到各指标在公因子上的新的因子载荷,得到若干公因子,归纳出一定数量的证候要素,并得到其靶标情况,按患者在各证候要素及靶标的得分,将其分组,计算各组得分,统计出各证候要素和靶标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提取得到38个公因子,归纳出14个证候要素,最主要的证候要素有6个,包括3个实性证候要素:痰浊284例(25.07%)、血瘀130例(11.48%)、内热109例(9.62%);3个虚性证候要素:气虚170例(15.00%)、阳虚164例(14.47%)、阴虚108例(9.53%)。得出8个证候要素靶标,最主要的有4个,分别为脾508例(40.38%)、肺269例(21.38%)、心218例(17.33%)、肝190例(15.10%)。结论血脂异常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实者为痰浊、血瘀、内热,虚者为气虚、阳虚、阴虚,主要的证候靶标(病位)为脾,涉及肺、心、肝。提示其治疗宜化痰、活血、清热与益气、温阳、滋阴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肺、心、肝等脏腑。  相似文献   

20.
贺雄  曹文富  赵苹利  李艳  黄欣 《重庆医学》2012,41(19):1903-1905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法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射博来霉素5mg/kg诱导生成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益气化瘀化痰组、激素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于造模后28d分别给予益气汤、化瘀汤、化痰汤、益气化瘀化痰汤30g.kg-1.d-1灌胃,激素组给予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20mg.kg-1.d-1干预,2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PAI-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结果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及益气化瘀化痰组大鼠血浆PAI-1含量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其中益气化瘀化痰组降低最显著(P<0.05);益气组、化瘀组、化痰组及益气化瘀化痰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减弱(P<0.05),尤以益气化瘀化痰组减弱最明显(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法能显著改善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及PAI-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