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IEES多维度支持法用于青光眼临床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及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4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行IEES多维度支持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由Mishel设计的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由肖水源设计的反映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PS)对艾滋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普遍处于较高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 临床护理中应注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3.
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1],疾病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感,尤其是具有威胁生命的疾病,如癌症[2].本研究探讨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刘依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3):339-340,343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评估量表(MUIS)评估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患者MUIS、PSSS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13例CHD患儿父母进行测评。结果:CHD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2.62±11.02)分,焦虑总分为(11.48±3.67)分,抑郁总分为(10.35±4.23)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维度与焦虑呈正相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维度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不明确性、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信息缺乏性是患儿父母焦虑的影响因素(β=0.596、-0.240和0.193,P<0.05);不明确性、家长性别是抑郁的影响因素(β=0.274和0.226,P<0.05)。结论:CHD患儿父母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临床工作中应对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评估并给予个体化干预,通过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樊少磊  张谦  单岩  苗金红  韩晗 《广东医学》2013,34(6):981-98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8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尿毒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水平,得分为(102.16±5.9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1.60±3.69)分;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生活质量均呈负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程度及生活质量状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尿毒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探索宫颈癌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本院准备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前及术后3 d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评分及其均数变化趋势。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分别为(97.29±10.12)、(83.57±9.21)分,焦虑评分分别为(53.62±7.57)、(42.15±5.4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23±11.87)、(95.36±9.65)及(61.88±9.36)、(52.19±4.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评分在三个时点有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没有下降趋势。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宫颈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管理,个案管理组采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2组患者不同护理管理后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情况的差异性。结果个案管理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值(43.02±4.04)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个案管理组积极应对评分、消极应对评分为(34.26±1.54)分、(14.19±0.23)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为小儿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为有痰咳不出、烦躁不安、憋气及缺氧等临床症状,甚至会有濒死感,大大降低了患儿生活质量[2].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儿基本护理需求,对患儿心理等方面需求关注较少,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三合一心理护理是指利用人本主义、行为干预、认知干预三合一辩证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满足患儿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20例行肝癌手术患者,将1月-6月入院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月-12月入院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IEES支持法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沈波  谭妹  陈芳  吴时灵 《海南医学》2014,(19):2941-2943
目的探讨以哮喘日记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手段是否能够减轻哮喘患者家长的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心理。方法将129名哮喘儿童的家长按单双号随机分为日记组(n=65)和对照组(n=64)。对照组采用定期讲座的形式介绍哮喘防治知识,日记组除了采用定期讲座教育以外,同时用哮喘日记记录患儿用药和症状的变化情况,根据日记记录的变化进行个体化教育。用焦虑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分别测量家长健康教育前后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的程度。用直观模拟标度尺确定家长教育后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哮喘儿童家长在健康教育前有严重的焦虑[(46.4±8.5)分、(47.6±9.2)分]和疾病不确定感心理[总分分别为(117.9±12.4)分、(120.5±13.2)分],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都能有效减轻二种心理状态[(26.3±6.7)分、(37.7±7.0)分和(73.6±8.8)分、(88.7±12.5)分],但以哮喘日记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实施后日记组和对照组之间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5,P〈0.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和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日记组家长对哮喘知识获取的满意度为(9.9±1.6)cm,高于对照组的(8.9±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哮喘日记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哮喘儿童家长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心理。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此病的好发年龄是25-55岁,女性多于男性[1].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疾病相关事件(如疾病过程、住院、治疗等)意义的能力,即无法评估事件的价值,不能准确预知结果[2].而早期有效的干预可以控制RA的病情进展,从而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分析了RA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配偶支持在PICU住院患儿母亲自我效能和疾病不确定感的路径关系,为PICU住院患儿母亲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配偶支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18名PICU住院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效能对疾病不确定感(γ=-0.149,P<0.01)和配偶支持(γ=0.504,P<0.01)有直接影响;自我效能以配偶支持为中介对疾病不确定感有间接影响(γ=-0.336,P<0.01);配偶支持对疾病不确定感有直接影响(γ=-0.666,P<0.01)。结论:提高配偶支持、增强自我效能是降低PICU住院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汪春玲  鲁谨 《农垦医学》2011,33(5):472-474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和一般状况调查表对12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76例(63.3%)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文化程度影响疾病不确定感.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护理人员应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有助于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个性化信息支持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11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基础组(n=55,常规基础护理)和支持组(n=55,个性化信息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支持组患者护理后疾病不确定感、治疗依从性评分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个性化信息支持可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3月儿童保健门诊3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后,家属焦虑程度下降,不确定感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分比(44±8)分,(40±6)分比(51±8)分,(95±4)分比(87±7)分,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的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分别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46.80±15.12)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25.82±5.44)分,不一致性维度得分为(19.10±6.55)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14.84±4.87)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6.20±19.19)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56±10.39)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11.06±5.33)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8.90±7.72)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56±1.8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5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确定感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调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有效社会支持,帮助患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42名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发放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量表,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有无差异。结果健康教育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儿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水平;及时调整心态,以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7例早期胃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早期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3.2±14.0)分, 处于中等水平;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总得分分别为(46.5±9.7)和(47.7±10.2)分, 发生率分别为34.6%(37/107)和31.8%(34/107)。早期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r=0.40、0.31, 均P<0.05)。结论部分早期胃癌围手术期患者存在疾病不确定感、焦虑与抑郁情绪, 且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焦虑抑郁情绪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300例,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