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总结了邓铁涛教授运用"五诊十纲"诊断思路诊治心包积液的经验。心包积液可归属于中医的痰饮病。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诊十纲"诊疗体系是指在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加入"查"(包括体格检查与理化检查),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及现代预防医学思想,加入"已病"与"未病"辨证(简称"已未"辨证)。"查"诊吸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等先进手段,可达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目的,有利于促进中医辨病辨证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已未"辨证要求临诊时首先区分"已病"与"未病",即"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病变,可充分发挥中医"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五诊十纲"诊断思路,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疗心包积液,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依照中医传统习惯检查了51例患者的脉象,用压力式脉波计描绘59例脉波波型图。兹将初步结果分析如下.对脉象的讨论诊脉是中医诊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的“辨证论治”即是依靠望、闻、问、切四诊中所获得的资料作依据,中医诊疗一切疾病都是这样,克山病当然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是四诊,但现在的望、闻、问、切诊疗手段有很大不足,就是不能了解一些体表表现不明显而体内明显改变的疾病情况,虽然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但现阶段来讲,很多疾病的早期体表并没有明显变化。有时疾病在体表的变化不典型,具有诊断和辨证意义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出现不全或未出现,使我们现有的诊断辨证论治很困难,甚至无法进行诊断。这时只有通过延长观察时间以收集更多的资料或进行试探性治疗。因此望、闻、问、切诊疗手段之不足,限制着对一些疾病的某些体内情况的了解,非常影响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如有时疾病初起或实质损害不严重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四诊就很难了解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临床应用为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途径,以求探索一条较为实用、易掌握推广,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化诊疗手段及舌诊在临床应用的体会.方法 将西医望、触、叩,听,中医望、闻、问、切七诊加上相应西医仪的检查,组合成<7+1>诊断步骤,选择非手术可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试进行中药为主论症辩治,观察.结果 所选择的病例均在两天内临床症状体征都有明显改善病痛减轻.结论 <7+1>中西医结合诊疗法,特别是舌诊具有易掌握,应用方便并能够即时提供客观诊断依据以利用辨证论治并判断近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诊】是用望、闻、问、切(包括脉诊与触诊)四种诊病方法诊断疾病,叫做四诊。【八纲】亦称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用它来说明病变的部位、属性、正与邪的关系,其中阴阳又为八纲的总纲(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各有一定的证候群,以此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诊疗思想方法,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农村赤脚医生和西学中医生都应当熟练地掌握,以便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灵活运用。八纲辨证本辨证是根据在问、望、闻、切四诊中所获得的临床资料,从其总的属性,病理部位,疾病的性质以及正、邪力量的对比,高度概括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辨证只能概括疾病矛盾的普遍性,而不能揭示疾病矛盾的特殊性,所以在实际运用中,还须结合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等,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此  相似文献   

7.
<正>"问望闻切"摸清中医舌诊规律"一个大夫若想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病情,一定要遵循问、望、闻、切四诊合参的原则,缺一不可。"说到如何诊病,阮士怡眼神亮了。"四诊合参不是望、闻、问、切吗?怎么变成问、望、闻、切了?"人们不得其解。阮士怡像老顽童一样笑笑说:"是我自己改的。"  相似文献   

8.
对白种人与黄种人中医诊疗差异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在欧洲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的经验,从望、闻、问、切四诊及中药、针灸治疗等方面比较了白种人与黄种人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并摸索出对白种人进行中医诊疗的规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四诊,即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四种诊断方法。望诊是看病人的神、色、形、态等变化;问诊是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切脉则包括切脉和按诊。望、问、闻、切四种诊断方法,是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应用于临床,是辨证论治的第一步,是中医观察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问、闻、切四诊,各具特点,各有侧重。临床上,四诊必须配合应用,才能为辨证获得全面的、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将中医四诊的基本知识分望诊、问诊和闻诊、切诊三部分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望、闻、问、切四种,合称"四诊"。其中问诊最为重要,故孙思邈说:"未诊先问,最为有准。"《难经·六十一难》强调:"问而知之谓之工"。"工"  相似文献   

11.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re are four major diagnostic methods, namely inspection (望), listening and smelling (闻), inquiry ( 问 ) and pulse-taking and palpation (切). Of course in TCM there are still some other supplementary methods for diagnosing diseases. However, these four are the major ones traditionally used to diagnose disease and decid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现代化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客观、规范地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中医诊断准确的基础。文章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述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总结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主诉辨治法”以证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以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  相似文献   

14.
证候的概念及其属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回顾中医证候概念及其在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文献,提出证候是对四诊(望、闻、问、切)信息表达的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具有内实外虚、多维界面和动态时空的表现特征.证候有别于西医学中的疾病和疾病的亚型,而是一种在疾病背景下独立存在的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是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依据.证候不仅具有诊断学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病理生理学属性和治疗学属性.证候靶位便是证候的治疗学属性的体现,即证候不仅是中药方剂的治疗目标,而且也是中药方剂的效应基础,是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中医四诊辨证评估急诊患者,让急诊、危重患者得以及时救治。方法:应用望、闻、问、切等辨证方法,对危重患者疾病存在的态势、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护理,为及时救治提供依据。结果:能及时、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性质,让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挽救患者生命。结论:中医学的四诊辨证方法在临床中的灵活应用,既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整体护理辨证水平,使中医护理工作更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中医心系问诊量表,初步探讨中医问诊的规范化研究方法。 方法:运用量表制作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制中医心系问诊量表。借助频次、Delphi法和卡方检验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症状,反复修改心系问诊量表,并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等评价。 结果:中医心系问诊量表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伴随症状)和既住史,并附望、切诊信息及中西医诊断结论。其中一般问诊包括寒热、汗、头身胸腹、饮食口味、二便、睡眠、情绪、妇女等8个维度,最终筛选出66个症状变量。经专家讨论,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整个量表一致性检验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2。同一专家前后两次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显示心气虚、心阳虚、痰浊和寒凝的辨证诊断一致性较高,同一医生前后两次测量的Kappa值均在0.74~1之间;评分者信度评价中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和心阴虚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63、0.72、1和0.48,其余的诊断一致性较低或不能说具有一致性。 结论:运用量表制作方法对中医问诊进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心系问诊量表的研制,还可为其他脏腑问诊量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诊信息是疾病表现于外的信息的抽象概括,其质与量关系到对疾病的分析和判断。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诊断分别从望、闻、问、切4条不同途径诊察和收集病情信息,其原理是“司外揣内”。目前,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不全面、不可靠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辨证的突出问题,故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时既要重视不同诊法的特殊性,又要强调诊法合参的“全面性”,更提倡借助于现代系统科学技术,实现中医诊断客观、量化,以保证信息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所采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文章再次梳理中医四诊的含义,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详细解释了四诊信息采集需遵循全面、规范、准确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促进辨证的正确性提供理论与可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代谢组学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生物体系的整体功能状态,同时克服了传统中医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进行诊疗的不确定性。方剂剂量的变化对其疗效乃至功用的改变都将在代谢组图谱的不同变化趋势中得到体现,从而能够对方剂的量效关系及其物质基础给出全新的解释,获得深入系统的认识。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针对目前方剂量效关系研究中,方剂的疗效评价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导致量效关系不明的困境,提出以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方剂的整体疗效评价方法,通过追踪代谢组在病理发展过程中以及药物干预下的变化,开展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是推进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西医理论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试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为例,探索中西医理论结合研究的切入点。从生理、病理及致病因素等几方面,用中医学的太过、不及、气血等理论阐释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中医诊断仪器——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以及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进行动态的望、闻、问、切"四诊"检查,采集中、西医临床客观化量化指标,采用IBM SPSS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脉图、舌图、中医证候量表等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状态及疗效,且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指标与西医现有疗效评价指标相比具有一定关联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效评价指标能客观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为今后开展疾病疗效评价的无创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