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肩关节镜手术日趋增多,围绕着降低膈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周围神经阻滞新方法层出不穷,能否实施非插管、非喉罩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备受瞩目.本文从肩关节镜手术常见的周围神经阻滞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阐述新型阻滞方式 —— 臂丛上干阻滞,并以既往文献为基础,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与肌间沟神经阻滞(ISB)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麻醉药用量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60例行单侧肩关节镜择期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分为SSNB组和ISB组,每组30例。阻滞效果满意后行全麻手术,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记录用量;术后1 h、3 h以及1 d、3 d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3 d内患者曲马多给药量;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肺活量;记录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SSNB组患者术后3 h和1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ISB组(P<0.05);SSNB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需要量均少于ISB组(P<0.05);两组术后3 d内镇痛药物需要量无显著差异(P>0.05);ISB组术后1 d肺活量相对于术前明显下降(P<0.05);SSNB组术前及术后1 d肺活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SSNB组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SB组(P<0.05);S...  相似文献   

3.
高位臂丛阻滞在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王春梅,朱玉兰(潍坊市中医院麻醉科,261000)臂丛阻滞是肩关节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往往易出现部分麻醉不全等现象,我们在传统的臂丛阻滞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高位选点,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肩周炎患者57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肩胛上神经,无不良反应后即于同侧行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均隔日阻滞1次,3次为1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2.5%(47/57例),总有效率94.7%(54/57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肩胛上神经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在医院外科门诊患者中,肩关节脱位患者很多。现在一般外科医师都是直接给患者行肩关节复位手术,患者疼痛剧烈,且复位成功率一般。我院近年来开展了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复位手术,取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患者没有疼痛感,满意度极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分析对肩胛骨手术患者进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肩胛骨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患者对麻醉效果均表示满意。在手术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等情况,为其注射度氟合剂2mL 后,其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肩胛骨手术患者进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33-13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骨科改关节外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不同时间上肢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开始5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气管导管30 min 时(T4)的HR 和MA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即刻、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的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 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疼痛,加快上肢功能的恢复锻炼,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阻滞是肩关节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之一 ,但往往易出现部分阻滞不全等现象。我科从 1996年 8月分开始 ,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高位选点 ,行颈路臂丛阻滞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肩关节手术患者 2 0 4例 ,男189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0 .5岁 (12~ 45岁 )。其中肩关节韧带重建 114例 ,肩关节脱位 2 8例 ,综合性损伤 6 2例。选颈路臂丛阻滞 10 7例为观察组 ,肌间沟臂丛阻滞 97例为对照组 ,两组术前用药 (鲁米那钠 0 .1g ,阿托品 0 .5mg)与阻滞用药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下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测量有关数据,并进行了模拟穿刺观察。结果: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网上、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与冈上、冈下肌支起始处与皮肤的距离为4.0-4.5cm。肩胛下神经起始处与腋窝前襞中点的距离为5.0-5.5cm。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与皮肤的距离为5.0cm。结论:对肩胛上、下神经、腋神经及其分支的5个穿刺点进行了准确的体表和深度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混合液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混合液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前30?min行C5、C6神经根阻滞,DR组每个神经根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4?ml,R组每个神经根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4?ml。所有患者均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记录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48?h纳布啡补救镇痛的用量;记录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DR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R组(P?<0.05);DR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R组长(P?<0.05);DR组术后12、18、24和36?h的VAS评分及术后48?h纳布啡用量较R组低(P?<0.05);与R组比较,DR组术后满意度较高(P?<0.05);DR组有2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混合液颈神经根阻滞能明显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可在肩关节镜手术镇痛中安全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21-12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于臂丛神经阻滞下完成的上肢相关手术治疗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选择肌间沟穿刺麻醉,使用剂量为0.5%罗哌卡因23 mL,明确定位后给予单次肌间沟注射,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中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例数,统计术后住院时间及两组围麻醉期间发生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呼吸抑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者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确保麻醉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骨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进行60 min(T2)、手术进行9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MAP水平分别为(102.53±9.56)mmHg、(100.32±8.26)mmHg、(99.91±6.35)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92.10±8.73)mmHg、(88.74±7.42)mmHg、(89.07±6.28)mmHg,HR分别为(79.02±6.49)次/min、(80.19±7.42)次/min、(76.48±6.8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2.28±7.28)次/min、(93.42±5.83)次/min、(82.37±7.28)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25±1.08)min、(9.68±3.18)min,均长于对照组的(1.78±0.49)min、(2.35±0.89)min,且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分别为(268.36±27.28)min、(245.37±30.2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5.23±22.37)min、(190.59±21.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h及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分别为(2.49±0.78)分、(3.09±0.9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1.13)分、(4.92±1.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更适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结果:(1)腋神经在腋窝后发自臂丛后束,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距离为5.0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3.0cm处,距皮肤3.5-4.0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距皮肤距离为3.0cm。(2)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和冈上肌支起始处距皮肤均为4.0-4.5cm,冈下肌支起始处距皮肤4.0cm。结论:对腋神经及其分支和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冈下肌支选择多点在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浓度的基础上进行阻滞,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股神经阻滞与腰麻效果的比较。方法:4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N)和腰麻(L)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股神经阻滞麻醉辅以静脉输注瑞芬太尼,L组行腰麻;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MAP、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结果:N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L组平稳;L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P<0.05),N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5)。结论:辅以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镇痛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07-110
目的探讨高位肌间沟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锁骨骨折麻醉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高位肌间沟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3.33%;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SVI(45.93±8.78)mL/m2、MAP (82.59±19.52)mmHg、HR (64.93±8.78)次/min,高于对照组的SVI (38.84±13.67)mL/m2、MAP (74.62±6.78)mmHg、HR (60.84±6.67)次/min;术后1 h观察组患者的CI(2.83±0.54)L/(min·m2)、MAP (82.53±12.54)mmHg、HR (67.53±8.54)次/min,高于对照组的CI(2.52±0.52)L/(min·m2)、MAP(76.53±10.54)mmHg、HR(60.53±4.54)次/min;观察组患者术后2 h VAS评分(3.07±1.02)分、6 h VAS评分(3.00±0.34)分、12 h VAS评分(2.95±0.14)分、24 h VAS评分(1.85±0.2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 h VAS评分(3.68±1.21)分、6 h VAS评分(3.27±0.26)分、12 h VAS评分(3.13±0.25)分、24 h VAS评分(2.51±0.26)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3%,低于对照组的21.33%(P0.05)。结论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应用高位肌间沟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并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min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切皮锯颅骨及术毕缝皮各时点MAP和HR均低于A组(P〈0.05),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结论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明显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缩短拔管时间,可安全应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1%利多卡因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青年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膝关节镜手术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异同.[方法]ASA-级择期膝关节镜手术病人按年龄分60岁以上为Ⅰ组(老年组,n=30),年龄15~42岁为Ⅱ组(青年组,n=20).1%利多卡因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阻滞后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无改变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Ⅰ组病人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14.79±6.78)h明显长于Ⅱ组的(8.54±4.42)h, P<0.01;Ⅰ组病人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为(10.25±4.38)h,明显长于Ⅱ组的(5.59±3.46)h,P<0.01.[结论]老年、青年病人都适用1%利多卡因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膝关节镜手术,老年病人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较青年病人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结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61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星状神经节,无不良反应后即于同侧行肩胛上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3.6%(51例),总有效率96.7%(59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星状神经节结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肩胛上神经感觉支分布与肩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具成人尸体的肩胛上神经皮支和关节支作解剖学观测。皮支分布于臂丰部前外侧区,其出现率为3.33±2.31%;上,下关节支分别与喙突和肩胛下横韧带紧贴,穿经肩胛上,下孔,分布至肩关囊后部和肩锁关节。感觉支比肌支更易受损伤而引发肩痛。为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