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白蛋白(ALB)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HBV-ACLF)3 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8 年2 月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收治的251 例HBV-ACLF 患者,依据3 个月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52 例和死亡组99 例。入院 24 h 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EL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 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 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取预测指数(Youden 指数)最大时的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两者联合与独立MELD 评分预测HBV-ACLF 患者3 个月预后的 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 评分高于存 活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低于存活组(P <0.05);年龄、MELD 评分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而PTA 和ALB 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0.05);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AUC 高于独立MELD 评分。结论 MELD 评分联合ALB 对预测HBV-ACLF 患者 3 个月预后情况较独立MELD 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漓  彭强  冯冬梅 《现代医学》2011,39(4):465-467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数量(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清白蛋白水平(ALB)、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5例脓毒血症患者依照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比较两组入住ICU后第3天、第5天的PLT、APTT、INR、血清ALB、APACHEⅡ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非存活组于第3天、第5天PLT、INR、血清AL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的PLT、INR、血清AL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变化对评估脓毒血症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PLT减少、INR增高、血清ALB水平下降、APACHEⅡ评分超过25分均提示病情恶化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RDW)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新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577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为9~40分的554例患者为建模队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HBV-ACLF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再分别在3家医院使用ROC曲线验证新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RDW、NLR、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肌酐(creatinine,Cr)、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为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建立如下预测模型:COXRNTIC=0.073×RDW+0.027×NLR+0.004×TBIL+0.236×INR+0.005×Cr(P=0.000),该模型截断值为3.59(特异度为84.86%,灵敏度为78.48%).使用ROC曲线检测预测能力,分别为RNTIC(0.864,95%CI=0.833~0.892),高于MELD评分(0.737,95%CI=0.698~0.773)、NLR(0.705,95%CI=0.665~0.743)及RDW(0.677,95%CI=0.637~0.716) (P=0.000).在验证队列中,RNTIC模型在3家中心同样展示出优于MELD评分及NLR、RDW的死亡预测能力.结论:基于炎症因子NLR及RDW建立的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与MELD评分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是值得信赖的临床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TBIL、WBC、HGB、PT、PTA、INR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HBV-ACLF患者,均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根据4周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分析TBIL、WBC、HGB、PT、PTA、INR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恶化组在入院4周内TBIL逐渐升高,存活组在第1周升高至峰值后逐渐下降,死亡组TBIL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4周内两组WBC均逐渐下降,除第3周外,死亡组WB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4周内两组HGB均逐渐下降,且两组间HG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内死亡组的PT和INR均逐渐上升,存活组均逐渐下降,第1~4周死亡组PT和IN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4周内死亡组PTA逐渐下降,存活组逐渐上升,第1~4周死亡组PTA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通过观察HBV-ACLF患者TBIL、WBC、PT、PTA、INR早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可初步反映其预后情况,为临床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方法: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总胆红素反弹率(total bilirubin rebound rate,TBRR)建立HBV-ACLF患者90 d预后评估模型.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14名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入院90d的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比较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e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TBRR、总胆红素留存率(total bilirubin actual resident rate,TBARR)、△MELD、MELD及肝功能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低于存活组(P<0.05);组间总胆红素清除率(total bilirubin clearance rate,TBC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85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BRR、MELD及CTP是HBV-ACLF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ELD、MELD-TBRR及MELD-TBRR-CTP 3个预后预测模型,其AUC分别为0.786、0.875和0.8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33%和88.46%、86.11%和70.51%、86.11%和79.49%.MELD-TBRR与MELD-TBRR-CTP两者间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TBRR、MELD及CTP是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联合TBRR对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后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敏  李冬冬  刘传苗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28-203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与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乙肝相关ACLF患者124例,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数据,注意患者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并进行MELD评分。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年龄分别为(22.66±4.69)分、1.72±0.42、(281.09±94.21)μmol/L、(40.54±7.39)岁,均显著低于死亡组[(31.38±5.39)分、2.64±0.61、(360.54±130.97)μmol/L、(45.73±12.7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1.21±3.83)g/L、(35.95±11.82)%,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28.43±4.46)g/L、(29.54±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高、高水平TBil、高水平INR、年龄大是ACL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Alb、高水平PTA是ACLF患者的保护因素。  结论  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可作为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乙型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继发感染中的诊断及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48)和非感染组(n=40);根据短期预后(随访3个月)将感染组细分为生存组(n=27)和死亡组(n=21)。收集各组外周血NLR、PCT和MELD评分进行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分析三者联合在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用COX回归分析入院时NLR、PCT和MELD评分对HBV-ACLF继发感染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NLR、PCT和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NLR、PCT和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NLR和PCT单项指标对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和预测价值(P0.05),而NLR+MELD、PCT+MELD和NLR+PCT+MELD联合指标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效能和预测效能。经COX回归分析得知,NLR、PCT和MELD评分均是影响HBV-ACLF继发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HBV-ACLF继发感染有一定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且是导致HBV-ACLF继发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COSSH)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2.0(COSSH ACLFⅡ)评分对乙肝病毒相关ACLF(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和病情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信息。根据患者90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7)和死亡组(n=47),比较两组基线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COSSH ACLFⅡ评分和COSSH ACLF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CLIF-C)ACLF评分、CLIF-C脏器衰竭(CLIF-C OF)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90 d死亡的价值。分别按照COSSH ACLF分级(ACLF-1,n=83;ACLF-2,n=23;ACLF-3,n=8)和COSSH ACLFⅡ危险分层(<7.4,n...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8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14例)接受内科综合治疗,PE组(94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随访90 d。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90 d平均死亡时间及28 d和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A)、总胆红素(T-Bil)、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治疗后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死亡率和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90 d平均死亡时间为18.6 d,对照组为15.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降低T-Bil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MELD评分,但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HBV-ACLF)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其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潜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的HBV-ACLF患者80例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例,发色底物法分析患者AT-Ⅲ活性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能否作为影响HBV-ACLF临床预后的潜在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与CHB患者相比,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降低,其它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除ALB和PTA减少外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与TBIL、PT-INR、PTA均具有相关性,HBV-ACLF患者预后分组中AT-Ⅲ活性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AT-Ⅲ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2.9%,界值为16.4%;采用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敏感性76.5%,特异性55.9%,界值为28.5;AT-Ⅲ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88.2%,界值为AT-Ⅲ:20.1%,MELD评分:25.结论 AT-Ⅲ与HBV-ACLF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病情进展相关,临床联合MELD评分在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268例成人终末期良性肝病(ESLD)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对术中输血量≥12 U(MBT组)和12 U(NBT组)两组受体的术前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术中大量输血发生的预测因素;分析5组麻醉医生对术中输血量的影响.结果 268例受体术中5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其余98.13%的受体术中输注红细胞,全组平均(13±8)U.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不同麻醉医生分组对输血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受体的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素为胆红素、肌酐、IN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MELD评分、是否重症肝炎以及术前腹水;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独立预测因素为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预测评分=0.593-0.049×术前血红蛋白+0.137×术前MELD评分,其ROC曲线下而积为0.832.截断点为-0.67分(计算结果大于-0.67提示术中大量输血),其预测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1.2%.结论 以乙型肝炎为主要原发疾病的ESLD患者,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值,其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评估肝功能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肝功能衰竭患者189例,观察患者入院24h内的生命体征、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吸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总胆红素、白蛋白、血肌酐、压力校正心率、神经系统评分、腹水程度、肝性脑病分期等。分别按MODS、Child-Putgh—Turcotte(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标准计算每例患者的分值,根据结局分为生存组(64例)和死亡组(125例),比较两组的MODS评分差别。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价比较MODS、CTP和MELD评分预测肝功能衰竭预后的能力,用K-M生存曲线比较不同MODS评分分值组的生存时间。结果死亡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动脉血氧分压、血肌酐、神经系统评分和肝性脑病分期均高于生存组,两组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吸氧浓度、压力校正心率和腹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MODS评分(9±2)高于生存组(7±1),t=9.076,P〈0.01;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O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814)接近MELD评分(0.827),高于CTP评分(0.714);不同MODS评分分值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1,P〈0.01)。结论MODS评分用于评估肝功能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和MELD评分相当,优于CTP评分。MODS评分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 (s) 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 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舒欣  徐启桓  陈旎  谢奇峰  李刚 《医学争鸣》2009,(24):3072-307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评估意义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方法:84例治疗组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9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wk后的MELD分值与入院时MELD分值的差值(ΔMELD分值),分析MELD分值和ΔMELD分值与患者6mo病死率的关系.观察不同MELD分值组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wk后ΔMELD分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mo内病死率的C一统计值分别为0.649和0.745.MELD≤25组,治疗组病死率为28.2%(11/39),低于对照组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P=0.008).2535时,治疗组4例患者2例死亡(2/4),对照组1例患者死亡(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600).结论:MELD可应用于预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但接受治疗2wk后的ΔMELD预测能力优于MELD.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应尽早采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度简易评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的客观、简便、敏感的评分系统.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病科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40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94例和死亡组215例,分析患者的肝性脑病,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感染,肝脏大小,腹水液平等7个临床指标,按照它们的严重性分别给予0~4分的评分并累计总分.将4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批,第1批309例,存活144例和死亡165例用于建立评分模型及确定诊断界点.第2批100例,存活50例和死亡50例用于验证.结果 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总评分在144例生存组为6.9±3.2,165例死亡组为15.8±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其最佳临界值为9.5,相应的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2.根据最佳临界值将第2批患者(存活组50例,死亡组50例)分两组,≥10分组预后差,病死率为87.5%(49/56);≤9分组预后好,病死率为2.3%(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评分系统用于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具有简易、敏感、客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41)和死亡组(n=33)。比较两组患者的MELD评分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胆碱酯酶(choline esterase,CHE)、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MELD评分、AFP、CHE、Lac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Lac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AFP、CHE水平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4例,记录MELD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每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MELD和INR ROC的AUC分别为0.903和0.784;MELD和IN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9(敏感性94.12%,特异性76.47%)和2.87(敏感性96.97%,特异性53.49%)。MELD评分≥29分组,生存率13.33%(2/15),<29分组,生存率78.95%(1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结论MELD和INR可以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预后,MELD对预后判断的能力优于IN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联合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MLR)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81例第一次行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根据90?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M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者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人工肝治疗死亡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NLR、MLR、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生存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LR [OlR=3.719(95% CI:3.525,3.942)]和MLR[OlR=2.335(95% CI:2.161,2.596)]为预测HBV-ACLF 患者人工肝治疗90 d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TA [OlR=0.729(95% CI:0.550,0.967)]为预测其预后的保护因素。AUC显示:NLR联合MLR的AUC相对最高,为0.921(95% CI:0.876,0.966)。NLR联合MLR可提高预测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敏感性[76.0%(95% CI:0.723,0.806)和特异性[92.0%(95% CI:0.882,0.957)]。结论 PTA和系统性炎症指标(NLR、MLR)与HBV-ACLF患者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