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妊娠期,Rh血型D抗原阳性胎儿的红细胞可从胎盘漏出进入RhD阴性的母体内,促使其免疫系统产生的 RhD抗体,并进入胎儿循环并导致胎儿和新生儿发生同种异体的免疫反应;在分娩时,大量的 RhD阳性胎儿红细胞可进入母体,诱发RhD阴性血的母体对Rh因子产生抗体,在以后的妊娠中,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攻击胎儿的 RhD阳性红细胞,引发了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HDFN),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引发的胎儿水肿、黄疸、核黄疸以及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死亡[1]。在孕晚期和分娩过程中,D抗原的风险最高,但D型的免疫反应也可以发生在早孕和中孕期[2]。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治疗取决于胎儿贫血的严重程度,而使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是确定胎儿贫血的一种安全、快速的方法。若病情较轻,胎儿可通过增加红细胞生成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则需要进行宫内输血治疗或剖宫产终止妊娠,胎儿出生后仍需要进行血液交换或完全性的输血治疗。因此,D型免疫反应是导致 HDFN这一严重威胁胎儿和新生儿生命的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胎儿RhD的无创分型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湖北汉族人群Rh分型分布特征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6年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968例确认为Rh阴性的人群进行抗体鉴定,对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人群和120例Rh阴性且未产生抗-D抗体的对照组人群进行Rh分型.结果 在确认为Rh阴性的968例人群中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103例,其抗-D抗体发生率为10.6%;在产生抗-D抗体人群检出ccee、Ccee和ccEe三种Rh分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78.6%(81/103)、18.5%(19/103)和2.9%(3/103);在对照组检出ccee、Ccee、ccEe和CCee四种Rh分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72.5%(87/120)、20.0%(24/120)、2.5%(3/120)和5.0%(6/120).两组受检者的Rh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人群表型以ccee型最为常见,其次为Ccee和ccEe型,这对临床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闫芳  王全立 《北京医学》2014,(4):314-316
目的:研究血清学RhD阴性个体的基因多态性与抗-D同种免疫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个性化输血策略。方法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方法(IAT)确定RHD阴性个体,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SSP-PCR)技术分析样本的RHD基因同时进行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确定产生抗-D的样本。结果在有免疫史的336例入组者样品中,249例(74.1%)个体完全缺失RhD基因,l68例(20.2%)个体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19例(5.6%)携带RHD-CE(2-9)-D融合基因。抗体鉴定产生IgG抗-D的个体68例,63例(92.6%)完全缺失RhD基因,5例(7.4%)携带RHD-CE(2-9)-D融合基因,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未检出产生抗-D的个体。结论血清学确定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型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和不同的遗传学背景。真实RhD阴性和部分D个体有D抗原免疫时存在同种免疫风险,作为受血者应输用阴性血。基因型为RHD1227A患者不会产生抗-D,在输血时可输用阳性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湖北汉族人群Rh分型分布特征及输血安全。方法 对968例确认为Rh阴性的人群进行抗体鉴定,对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人群进行Rh分型,并分析其接受Rh阴性或Rh阳性含红细胞血制品输注时产生其他抗-Rh抗体的产生风险。结果 在确认为Rh阴性的968例人群中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103例,其抗-D抗体发生率为10.4%;在产生抗-D抗体人群检出ccee和Ccee两种Rh分型,以ccee为最常见,约为79.7%(82/103);该人群接受Rh阴性或Rh阳性血制品输注导致抗-Rh类抗体产生风险最高分别为17.93%、33.89%;该人群接受Rh分型不一致血制品输注所产生的抗-Rh类抗体主要为抗-C。结论 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人群接受Rh分型不一致血制品输注时有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风险;在有条件且非紧急情况下,该人群可接受Rh分型一致的血制品输注。  相似文献   

5.
赵晖  刘长利  苗天红 《北京医学》2011,33(2):186-187
在已发现的30个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其中D抗原具有最强的免疫原性,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RhD阴性妇女有RhD阳性的免疫史,则可能产生IgG类抗-D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北京地区孕妇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分布.方法 对2016年1~12月送检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室的1007例孕妇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其中RhD阴性孕妇770例,RhD阳性孕妇237例,并对251例抗体筛选阳性者做抗体鉴定,鉴定其抗体特异性及抗体类型.结果 770例RhD阴性标本中,抗体筛选阳性46例(5.97%),分别为抗-D 39例,抗-D、C5例,抗-E 1例、抗-D、E1例.237例RhD阳性标本中,抗体筛选阳性205例;Rh系统抗体最常见,共检出84例,分别为抗-E 50例,抗-C 2例,抗-c、E 27例,抗-C、e5例;MNS系统抗体62例,分别为抗-M 57例,抗-S 5例;Lewis系统抗体29例,分别为抗-Lea26例,抗-Leb 1例,抗-Lea+抗-Leb 2例;kidd系统抗体3例,分别为抗-JKa2例,抗-JKb 1例;Duffy系统抗-Fyb7例;P系统抗-P1 2例;Kell系统抗-K 1例;多系统抗体,抗-c、E+抗-JKb1例;温自身抗体4例;另有12例患者因抗体水平较弱,未检出抗体特异性.结论 RhD阴性孕妇最常见抗体为抗-D;RhD阳性孕妇常见抗体分别为Rh、MNS和Lewis系统抗体.孕妇体内不规则抗体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并造成交叉配血困难,故孕期对所有孕妇常规行抗体筛选检查非常必要,如阳性应进一步鉴定抗体特异性、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这样有助于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并能早期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后发生过客淋巴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的机制及过客淋巴综合征血型血清学诊断标准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2例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抗分型、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同时患者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结果 患者1:血型为AB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抗B,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抗B;患者2: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两位患者直抗均强阳性,抗体筛选阴性.结论 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发生PLS.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由于移植肝中的淋巴细胞产生了相应的ABO血型抗体,破坏受者的红细胞.患者与O型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对ABO、RhD血型定性的干扰。方法选取12例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RhD血型。对RhD阴性者进行热放散后再进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2例中RhD定型中5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热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12例患儿血清中均含有抗D抗体。结论Rh阴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干扰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鉴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9.
9例溶血性输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提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能力.方法 对9例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AB0、Rh血型定型,抗体筛选、鉴定,确定了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结果 1例RhD阴性,8例RhD阳性;8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分别检测出Rh血型抗-D、抗-E、抗-C、抗-e、抗-Ce;1例血清免疫学各项检测阴性.结论 Rh血型抗体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它不仅发生在RhD阴性的受血者,同样也发生在RhD阳性的受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抗-B IgG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发病关系.方法产前孕妇与丈夫标本按照常规鉴定ABO及Rh(D)血型,ABO血型不合者检测IgM与 IgG抗-A、抗-B抗体效价,检测孕妇血清溶血素效价;产后新生儿与母亲鉴定ABO及RhD抗原,ABO血型不合,患儿红细胞做直接抗人-IgG试验,患儿血浆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放散抗体3项试验.结果 80例孕妇抗体效价1∶2~8的共11例,占13.75%;1∶16~64的58例,占72.5% ;1∶128~512的共11例,占13.75% ;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标本80例,3项试验均为阳性的52例,占总数65%;放散试验阳性的77例,占96.25%;直接抗人IgG试验阳性的65例,占81.25%.结论母亲O型婴儿A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A型较B型重,A型3项试验阳性占71.6%,而B型只占51.85%.重庆地区ABO新生儿溶血病,母亲的免疫性抗-A、抗-B抗体效价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临界值应在1∶16,检测溶血素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儿,男,系第3胎第3产,孕37周自然娩出,出生6h全身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61μmol/L,HB80g/L。母亲生育史:孕3产3,第2胎出生后发生严重的黄疸,存活5d。疑新生儿溶血病送检。血型血清学检测:(1)血型定型:患儿A、RhD阴性(实为阳性),母O、RhD阴性。(2)直接广谱抗球蛋白实验强阳性。(3)抗体鉴定:患儿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在抗人球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乙醚放散提取致敏在红细胞上抗体,放散液与一组谱细胞在盐水介质中不发生凝集,在抗人球蛋白、酶介质中与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与D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和自身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4)效价测定:患儿抗D效价1:128,母体抗D效价1:2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廊坊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抗原表型及抗体筛查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廊坊市中心血站271 247人次无偿献血者中,经初筛检测为RhD阴性的1 358份血液标本,对其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Rh抗原表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结果 经RhD阴性确认试验检测,1 302份标本为RhD阴性血型,56份为D变异型,其中27份血浆中检出抗-D抗体.结论 为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Rh抗原表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秀文  辛琪 《现代医学》2009,37(6):481-482
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方法所有血型及抗体鉴定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采用进口微柱凝胶卡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例患者血型正定型为A型RhD阳性,反定型与B红细胞(Bc)呈4+凝集状态,与A红细胞(Ac)、O红细胞(Oc)均为弱凝集状态。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G+C3d)阴性。患者血清抗体筛查与Ⅰ、Ⅲ号筛选细胞反应阳性。患者红细胞与抗M试剂反应阴性。结论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其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是血清中含有抗M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微柱凝胶法)对RhD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以下简称HDN)的防治与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接受检测夫妇RhD血型不合的表观RhD阴性孕妇的产前/孕前血型抗体检测结果,采用微柱凝胶血型卡检测受检者ABO血型及Rh血型的D、C、E抗原,RhD初筛阴性者进一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D抗原以排除或确认弱D型或部分D表型;用微柱凝胶Coombs卡对受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抗体鉴定细胞做抗体鉴定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95例RhD初筛阴性标本经传统试管法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复检,均排除弱D或部分D表型,其中5例受检者产生了IgG抗-D,本组抗-D产生比例为5.5%.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测应用于表观RhD阴性孕妇的产前检查,可为RhD血型不合的HDN的预测、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例 Rh 阴性患者多次输注同型 Rh 阳性血小板均无抗 D 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例 Rh 阴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2例患者输入同型 Rh 阳性血小板后分别以微柱凝胶卡式反复进行抗体筛查。结果2例 Rh 阴性标本抗体筛查均为阴性,表明 2例患者均无抗 D 抗体产生。结论Rh 抗 D 抗体的产生与 RhD 基因结构、输入 Rh 阳性红细胞的数量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 Rh血型不符溶血是由于母亲和胎儿血型中Rh因子不合所引起的一种血型抗原一抗体免疫反应。血型因子是遗传的,若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红细胞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一旦胎儿的红细胞抗原进入母亲血液达0.5ml即足以刺激母体产生抗体,此抗体又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如母亲的免疫抗体为Rh抗体,则能附着在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补体结合被吸附的红细胞遭到破坏而溶解,重者造成死亡。据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单位对十八年来835例新生儿溶血病的分析中,ABO溶血病占85.3%,Rh溶血病占14.6%,75例Rh阴性的母亲有抗D抗体的占64.7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型不合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对产后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386名 ABO 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 IgG 抗 A 或抗 B 效价测定及8名 RhD 阴性孕妇进行抗-D 检测,并对 IgG 抗体进行亚型分型检测,分析产后 HDN 的发生与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的关系。结果:386例 ABO 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 IgG 抗 A 或抗 B 效价分布与血型分布无相关性(P >0.05)。 IgG 抗 A 或抗 B 效价≥64与产后发生ABO-HDN 呈正相关性,随着抗体效价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 <0.05),抗体效价≥1024时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HDN ;在对母亲及患儿血型 IgG 抗 A 或抗 B 抗体类型检测中发现 IgG1和 IgG2型;RhD 阴性孕妇产生抗-D 的频率为62.5%,产前抗-D 效价持续升高可造成胎儿发育不良以至终止妊娠。结论:产前 IgG 抗 A 或抗 B 抗体效价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发生 HDN ,效价高于1024发生 HDN 的几率极高,产前抗-D 效价持续升高将严重影响胎儿发育,与夫妇血型不合类型无关,且主要以 IgG1和 IgG2型抗体为主。  相似文献   

18.
陈晨  张献清  穆士杰  夏爱军  张宇宏  张静 《医学争鸣》2006,27(19):1801-1801
0引言 Rh阴性母亲孕育Rh阳性胎儿易产生抗D抗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新生儿红细胞表面抗原位点较成年人少,如遇疾病或其他原因易引起定型困难,对临床诊断治疗造成影响,我科遇到孕妇抗D效价过高引起新生儿Rh血型定型为弱D型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瑞卿  林武存  曾杰  许聃  陈英  胡建 《重庆医学》2007,36(24):2473-2474
目的通过对Rh(D)阴性献血者的试验检测,了解DEL表型。方法用盐水法、木瓜酶法3家试剂检测RhD(-)及其RhCcDE4个因子;阴性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筛查;红细胞用抗-D作吸收放散试验,观察试验结果;吸收前、后抗-D抗体检测其效价。结果无偿献血者16935例,其中Rh(D)阴性75例,占4.42%;吸收放散试验:75例经吸收放散试验检测,阳性标本47例、占62.67%,阴性28例;吸收前、后抗体效价比较:吸收后抗体效价不变的53例,效价下降的有22例。结论在鉴定Rh(D)阴性中,DEL表型应用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的方法正确鉴定;在临床输血中,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反复多次输血后就有产生抗体的可能。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作为供者应该当成阳性.作为受者应该当成阴性,防止因输血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0.
配偶是杂合子的RhD阴性妇女,可以产生抗RhD抗体,此抗体能否影响以后胎儿的发病,取决于胎儿是否是杂合子。取胎儿的胎血样本或连续的羊膜穿刺测定胎儿RhD血型是一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