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癌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肿瘤特异性肠内免疫营养物 Supportan对病人的营养、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 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前瞻、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30例营养不良择期手术的胃癌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1、免疫营养组 (Supportan,n=15 ) ,2、标准营养组 (能全素 Nutrison,n=15 )。两组使用等热量肠内营养 ,12 5 k J(30 kcal) / (kg· d)。术前置鼻胃管 ,使用 7天。术中均行空肠造口 ,术后 12小时开始空肠输注肠内营养 ,连续 7天。术前第 8、1天 ;术后第 1、8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 IL - 6、CRP、PGE2 浓度。 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均有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但免疫营养组比标准营养组的术后第 1、8天的 CD4/ CD8比值、血清 Ig G水平有显著增加 ;血清 IL- 6、CRP、PGE2 有显著下降 ;术后第 8天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有显著增加。 结论 :胃癌合并营养不良的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物 Supportan可以改善手术后免疫功能的低下 ,缓解急性相炎性反应和增加内脏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为卵巢癌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行卵巢癌术后化疗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法进行筛查,将其中60例存在营养风险(NRS评分≥3分)的患者作为阳性组,其余45例作为阴性组;将60例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阳性组患者均采用紫杉醇/顺铂(TC)化疗方案,其中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连续3~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人体测量值和营养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人体测量值各指标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以体重指数、体重最为敏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营养生化指标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以对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影响最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105例,按是否合并CKD分为肝硬化组和肝硬化合并CKD组,记录入院时病人的性别、年龄、肝病病程、肾病基础疾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绝对值、肾功能指标,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握力、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估。结果:肝硬化组与肝硬化合并CKD组化验指标ALB、HB明显低于正常,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BMI、握力、TSF测量评价病人营养状况时,肝硬化组与肝硬化合并CK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与肝硬化合并CKD组应用NRS 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2.81%和65.8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Child-Pugh B级和C级病人;SGA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58.54%,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只在Child-Pugh B级病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CKD的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升高,随着肝硬化疾病的进展,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病人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外科胃肠肿瘤病人中应用的适应性,观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入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科胃肠肿瘤病人,在入院48 h内分别采用两种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并测量记录最近时点的客观营养指标,记录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分析两种筛查评估工具的结果差异及可能原因,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间和与客观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共有183例手术治疗的病人人组,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9.5%和57.9%.NRS 2002与年龄、体重、BMI、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下降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与诊断、手术方式和身高存在相关性(P<0.05).PG-SGA与诊断、体重、BMI、MAMC和体重下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与年龄、身高、手术方式存在相关趋势(P=0.053,0.054,0.082).NRS 2002与PG-SGA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85,P<0.01).NRS 2002评分≥3分组与<3分组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和MAMC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G-SGA评价A、B、C三组间的年龄、体重和BMI等分值差异显著(P<0.05). 结论:NRS 2002和PG-SGA在外科手术胃肠肿瘤病人中具有高相关性和适用性,营养风险筛查优先使用NRS 2002,结合使用PG-SGA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查神经科老年住院病人营养状态和营养支持情况,以指导临床营养干预措施. 方法:对381例神经科65 ~ 90岁住院病人,采用定点连续收集方法,抽样完成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MNA),同时检测病人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以及调查营养支持状况. 结果:神经科老年住院病人使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适用率较低(59.84%);而MNA在老年神经科住院病人均可使用.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老年住院病人存在有一定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9.9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65%,营养不良风险为23.10%,仅有15.49%的病人获得营养支持,其中肠外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大致为1∶1. 结论:NRS2002对神经科老年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NA可用于神经科老年病人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评估进展期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选取初次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病人467例,分别采用三种(传统营养评估方法、PG-SGA评估和NRS 2002评分)不同的标准评估其营养状况,同时用胃癌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对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传统营养评估方法显示:进展期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4.41%,营养不良组QLQ-STO22总分为(19.56±6.71)分,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的(11.26±4.98)分(P0.05)。PG-SGA评估显示:轻度营养不良或可疑营养不良(B级)发生率为45.82%,严重营养不良(C级)发生率为30.41%,营养状态良好(A级)的QLQ-STO22得分显著低于B+C级得分(P0.05)。NRS 2002评分显示: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1.61%,无营养风险组的QLQ-STO22得分显著低于有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病人在初诊时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三种方法均能评估进展期胃癌病人的营养状态,但采用PG-SGA B+C级筛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于传统营养评估方法和NRS2002评分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相位角)与食管癌手术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73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诊断共识及病人主观整体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白蛋白、前白蛋白、人体成分分析,人体测量、握力,PA评价其营养风险及营养状况的相关。结果:PA与BMI、上臂肌围、上臂围、大腿围、前白蛋白、肌酐、HGB、RBC呈正相关性(P 0.05);PA与PG-SGA呈负相关性(P 0.05)。按PG-SGA评价营养不良分组,结果显示营养良好组PA值明显高于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组(P 0.05);按ESPEN营养不良诊断共识分组,发现营养良好组PA值高于营养不良组(P=0.069);按NRS 2002分组,发现无营养风险组PA值稍高于营养风险组,(P=0.792)。按PALB分组,发现PALB正常组PA值明显高于PALB偏低组,(P 0.05);按PNI均值分组,发现高PNI组PA值稍高于低PNI组,(P=0.338)。结论:PA与多项营养指标密切相关,PA测量有助于快速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为及时进行营养干预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共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与炎症指标、肠道菌群、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营养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t=3.924,P<0.001)、白细胞介素6(t=5.269,P< 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3.251,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营养治疗后肠道内双歧杆菌(t=4.048,P<0.001)、乳酸杆菌(t=2.362,P=0.021)与肠球菌(t=2.412,P=0.0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5.58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51,P< 0.001),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4.717,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同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胃癌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病人实施及时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不良评估.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法,选择入院48 h内、符合NRS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病人200例.以B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NRS 2002营养风险评估和PG-SGA量表评估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病人不同营养治疗途径的效果,为该类病人合适的营养支持时机和方式。方法:采用营养筛查NRS2002评估表对50例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前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价,根据营养小组的意见,将病人分为两组:混合营养支持治疗组(SPN+EN)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TEN)。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 d、7 d、13 d的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及营养风险筛查得分(NRS)等指标,以观察两组营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段SPN+EN组的钾离子(K)、钠离子(Na)水平均显著高于TEN组;血红蛋白(HB)和NRS得分在术后13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计数(LYM)和氯离子(CL)分别在术后1 d和术后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N+EN组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TEN组。结论:通过NRS 2002对病人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术后采用PG-SGA量表评估观测治疗效果,实施营养治疗的调整和干预,及时有效地提供足量的能量和蛋白质,纠正病人电解质、酸碱失衡,改善术后病人应激状态。并证实了营养支持治疗模式从单一的TEN趋向EN联合SPN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年份的队列对比研究方法,按回顾性研究计划得到两个群体.2009至2010年按入院次序,收集到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30例为研究群体,均接受结直肠癌手术,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3d完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道准备,不用任何泻药和灌肠;术后进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群体为2007至2008年30例同类患者,术前不进行任何营养评价,常规肠道准备(控制饮食、口服泻药和灌肠),术后均单纯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群体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群体术后分别接受相近能量的、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在体重变化和血浆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结局指标方面,研究群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13.3%)、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10.0%)和术后住院时间[(12.3±6.5)d]显著低于对照群体[分别为33%、30%、(15.0±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42,P=0.04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支持清洁肠道,术后联合营养支持有益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癌术后的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82例施行EEN,对照组68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其中试验组5例(6.1%),对照组16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应激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4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PN组(n=28例)和EN组(n=26例).分别检测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血清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蛋白质和内毒素水平等. 结果:血清ALB、PA和FT等营养指标术后均显著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1和第3天,两组病人血清IL-6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EN组显著低于PN组.血清IL-10与IL-6变化相似.术后两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0天EN组显著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EN组NK细胞活性明显超过PN组.E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术后显著低于PN组(P<0.05). 结论:EN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能减少血清内毒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Optimiz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BMI) among cancer survivors is a priority. Long-term enteral nutrition is required by many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vivors and may be utilized to affect changes in BMI. METHODS: We us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vivors dependent on enteral nutrition.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BMI at initiation of enteral feeding. Patients with normal, low, or elevated BMI were assigned a goal of weight maintenance, weight gain, or weight reduction,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BMI over time were recorded. RESULTS: We identified 39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vivors requiring enteral nutrition. Median time on enteral nutrition was 32 +/- 39.6 months. At the initiation of enteral feeding, 51% of patients had a normal BMI and were assigned to the weight maintenance group, 84% successfully maintained a normal BMI (mean 22.4 +/- 1.7 kg/m(2)), and 18% had a low BMI and were assigned to the weight gain group. In all, 85% achieved or trended toward a normal BMI (from 16.5 +/- 1.9 to 19.2 +/- 1.6 kg/m(2); p = .02). When enteral feedings began, 31% of patients had an elevated BMI and were assigned a goal of weight reduction; all were able to reduce their BMI (from 30.2 +/- 5 to 27.3 +/- 6 kg/m(2); p < .001). CONCLUSIONS: Long-term enteral feeding facilitates body weight optimization among ambulatory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vivors. These findings may potentially be generalized to all ambulatory patients who are dependent on enteral nutri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分别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PN支持,持续7 d。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和术后疲劳指数,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CRP水平和疲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T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术后肛门排气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PN联合EN治疗有助于调节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机体的创伤应激,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以及对病人营养状态、肠内营养耐受性、胃液PH值、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内重症收治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治疗共72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36例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组),36例发病24 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7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治疗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治疗后28天存活率等临床指标变化,并分析入院时、入院1 d、3 d、7 d、14 d胃液PH值变化。结果 :早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脱机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胃液PH值显著升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导致胃液PH升高,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后病人辅助化疗对营养风险程度的相关因素,客观评定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60例结肠癌术后病人的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其中137例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123例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并将后者分为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体质指数(BM I)、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等亚组,观察其在营养风险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后辅助化疗组病人营养风险评分高于未辅助化疗组。不同年龄、BM I、TNM分期的病人营养风险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的病人其营养风险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病人的营养风险较未辅助化疗病人高,而且随着病人年龄、TNM分期的增高,BM I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EEN应用的可行性和获益性. 方法:通过对288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EN(EN组)和288例行PN(对照组)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 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ALB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 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EEN可行、安全、有效,对病人术后体力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以2008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和住院2周或出院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营养不足判定标准为体重指数〈18.5kg/m2、血清白蛋白〈35g/或前白蛋白〈20g/L。结果住院2周或出院时NRS2002筛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59%及54%;卧床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87.8%和82.9%,明显高于非卧床患者的32.2%和30.5%(P〈0.001);住院时间大于2周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75.0%和66.2%,明显高于小于2周患者的9.4%和21.9%(P〈0.001)。所有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22%,其中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1.2:1。结论NRS2002适用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卧床和住院时间大于2周可能增加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营养支持的应用在呼吸内科患者中仍不够充分和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