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为4例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中位年龄22岁。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215 min,中位出血量200 mL。4例患者均达到R0切除。术后1例出现胆漏,予以保守治疗好转;1例发生生化漏,未发生B/C级胰瘘、腹腔出血、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 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但其长期疗效及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双镜联合治疗15例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施行内镜定位加腹腔镜手术,其中病变楔形切除术8例(53.33%),肠段切除术5例(33.33%),腹腔镜根治术2例(13.33%).15例中胃间质瘤3例;结肠绒毛状腺瘤5例,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3 597例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3例,胆道疾病2 846例,胰腺疾病72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灵活掌握和运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是可行、有效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软硬镜的优势,达到理想的微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全胰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为8例患者行腹腔镜全胰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因血管切除重建后无法判定血管是否通畅而中转开腹,余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10~56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术后住院13~24 d,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恢复出院。术后经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补充胰酶。术后病理: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2例,胰腺癌4例,慢性胰腺炎2例。结论:腹腔镜全胰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3597例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3例,胆道疾病2846例,胰腺疾病72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灵活掌握和运用内窥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胰疾病是可行、有效的,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软硬镜的优势,达到理想的微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联合血管切除术在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来34例联合血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血管切除包括 ,门静脉 (SMV)或肠系膜上静脉(PV)楔形切除 ,SMV或PV切除 ,肠系膜上动脉 (SMA)切除 ,SMV或PV +SMA切除 ,SMV或PV +肝动脉切除。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7 6 5 % (6 / 34) ,主要并发症有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切口裂开等 ,围手术期 (术后 1个月内 )死亡率 8 82 % (3/ 34)。 11例随访病人生存期为 5~ 2 6个月 ,平均 (15 4 4± 7 89)个月。结论 行血管切除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肿瘤的切除率 ,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1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120例患者接受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cterotomy,EST)和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a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30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LCTD)。结论: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优于传统手术,在具备较高内镜、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是安全可行的,且可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distal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行LDP的患者4例(保留脾脏1例),平均年龄39.8岁(31~4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2例,囊实性占位2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5min(95~465min),平均出血140ml(50~300ml)。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9.8d(5~18d)。结论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 ic d 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行LDP5例(保留脾脏1例),平均39.8(31~4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2例,囊实性占位3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5(95~465)m in,平均出血140(50~300)m l。1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9.8(5~18)d。结论: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19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3~79岁,平均(54.3±14.2)岁。其中胰腺导管腺癌15例,胰腺黏液腺癌2例,乳头状癌2例。对患者进行定位二维CT成像,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二维CT图像,进行术前评估、三维可视化可切除性评估临床分型及其可切除性,并将其与手术中发现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胰头癌。经三维可视化重建后,19例患者中,可切除性评估为Ⅰ型者4例、Ⅱ型7例、Ⅲ型l例、Ⅳ型3例、Ⅴ型4例,8例评估后行胰腺肿瘤切除;血管解剖变异2例,清晰显示可疑的淋巴结11例,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 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指导胰腺肿瘤患者进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明确肿瘤大小、解剖学变异、肿大淋巴结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晚期胰腺癌行内镜腹腔镜联合姑息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对32例晚期胰腺癌病人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减黄后,联合腹腔镜胆肠、胃肠内引流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2例病人,ENBD和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历时70~181min,出血35~220mL,术后3~5d胃肠功能恢复,住院9~24d。术后病人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得到改善,恢复经口饮食。术后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肠、胃空肠吻合联合ENBD姑息治疗晚期胰腺癌可行、有效,具有创伤小、减黄彻底、术后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技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接受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的4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病例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5岁:33例行胃镜辅助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3例行腹腔镜辅助胃镜手术。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85.5±29.3)rain,术中出血量(31.4±12.2)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6±14.9)h,术后住院(5.1±2.9)d。术后肿瘤生物学危险行为评估:极低度危险34例,低度危险12例。无术后并发症出现。随访2~26(中位随访1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双镜联合技术治疗胃GIST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6例;年龄13 ~ 66岁,平均34.3岁.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10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18例.8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肠吻合,1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胃吻合,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4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转移加行肝中叶切除);其中16例为经腹腔镜手术.3例证实有胰腺和血管浸润,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免疫组化显示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β-连环蛋白、CD56、CD10和波形蛋白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3例,突触素阳性6例,嗜铬粒素A阳性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S-100阳性6例.33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免疫组化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选择适当患者行胰腺远端切除或肿瘤切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难点及对策(附8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的常见难点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83例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4例手术成功,9例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是皮下气肿5例(6.0%)、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6.0%)、术后大出血1例(1.2%)、肠管损伤3例(3.6%)、吻合口漏1例(1.2%)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常见难点为血管的识别及处理、脏器损伤特别是输尿管及肠管损伤的预防及手术操作面的显露等。正确的解剖入路、开腹手术经验丰富及良好的腹腔镜培训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头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65例胰头癌病例,将其分为根治性切除术(A组,n=33),姑息性切除术(B组,n=19),单纯胆肠吻合术(C组,n=95),胆肠吻合附加胃空肠吻合术(D组,n=11)和非手术(E组,n=7),观察各组生存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为符合纳入标准的169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手术特征数据、近期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9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Dixon术85例,Miles 术83例,Hartmann手术1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38 min,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3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保脾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术中撕裂脾静脉,腹腔镜下缝合脾静脉撕裂处,成功止血,72 h后恢复进食。1例患者因囊性肿瘤巨大,术中囊液外溢,造成术后胰腺切除区形成直径3 cm包裹性积液,术后2周自行吸收。术后病理均回报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安全、可行的新选择,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常规手术,目前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此术式仍需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推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志苏  孙凯  孙权 《腹部外科》2003,16(4):209-211
目的 探讨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间 ,4 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剖腹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头癌。 92 .8%的病人出现上腹饱胀不适的时间早于黄疸 1~ 2月。胰头癌的ERCP、MRCP、CT等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明显。其中 ,1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切除率为38.1%。结论 应重视胰头癌早期非特异性症状 ,合理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人 ,宜采用合理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改进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