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多发伤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创伤,较为多见的致伤因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高速冲撞、严重挤压伤等,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并且受伤部位越多,其病死率也就越高〔1〕。相关研究显示〔1〕,受伤2、3、4、5个部位的病死率分别为49%、60%、68%、71%。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路况复杂以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常见,多发伤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一公害。  相似文献   

3.
骨折急诊手术对多发伤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骨折治疗方法对多发伤治疗的影响。 方法 通过比较多发伤早期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 ]发生率、死亡率和平均ICU时间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骨折急诊手术、择 (限 )期手术、保守治疗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多发伤的疗效。 结果  91例ISS≥ 30中 ,急诊手术患者ARDS、FES发生率和ICU时间 [(9.3± 1.2 )d],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 (P <0 .0 5 )。 87例随访患者中 ,急诊手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7.8% (4 5 1) ,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 (P <0 .0 5 )。 结论 骨折急诊手术在降低多发伤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外固定器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 ,在多发伤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急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探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合理急诊护理的措施。方法 本院急诊科接诊的86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 按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记录救护车到达时间(发病至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从救护车到达至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急救成功率(判断标准为经抢救后, 患者生命体征缓解, 转入住院或手术等治疗)及患者负面情绪发生率(恐惧、焦虑、烦躁为主),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27.7±4.4) min, 急救成功率95.5%, 负面情绪发生率13.6%;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34.6±4.1)min, 急救成功率80.9%, 负面情绪发生率28.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基本处理原则是抢救患者生命, 因多发伤患者中脊柱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 治疗上应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及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 更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急诊超声对多发伤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胸是多发伤患者中常见的合并伤,发生率达20%以上。延迟诊断或漏诊气胸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大量或张力性气胸可迅速导致死亡。及时发现和处理气胸是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笔者从2004年9月开始,在严重多发伤处理中应用超声快速诊断气胸,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稍一延误可造成伤员的死亡,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的ICU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病情评估与预后相关性及ICU救治的策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 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病人50例临床资料,计算入院24小时内ISS评分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对死亡组、存活组的ISS值及APACHEⅡ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死亡6例,死亡率12%; ...  相似文献   

8.
总结院前抢救130例严重多发外伤患者的经验,体会到护士应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疑难问题能力,通过实行及时、有序、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对争取急诊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并为患者的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27例妊娠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资料,总结护理经验。从呼吸、循环、胎儿监护等各方面加强护理和协助救治,23例达到临床治愈,7例足月产,2例死亡,2例呈植物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和生产意外创伤发生率上升,创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明显增加。我科1986年至1994年间共救治严重骨折并多发伤共123例,经积极抢救治疗,精心观察护理,救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ICU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恢复平稳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时间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1.67%(13/60)(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应急处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6.67%(46/60)(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HIPS评分系统(The Madras Head Injury Prognostic Scale)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9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MHIPS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比较3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GCS、ISS和MHI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0、0.854,MHIPS与GCS评分间AUC有统计学差异,与ISS评分AUC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HIPS评分系统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脑损伤评分系统,但仍需要更多临床资料去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时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方法:遴选本院68例急诊胸痛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年3月~2022年3月,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每组收入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系统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各抢救环节耗费时间。结果:护理后,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较高,P<0.05;护理后,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接诊环节、分诊评估环节、抢救前准备环节与抢救环节显著较短,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可显著提升其抢救成功率,缩短各抢救环节耗费时间,建议临床积极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多发伤病情凶险,易致并发症,病死率也较高。为了客观评估多发伤的严重程度,国内外相继推出了多种创伤评分系统。其中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及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估Ⅱ(APACHEⅡ)。笔者分析了105例多发伤患者的血细胞参数和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指标,试图寻找不同创伤评分与血细胞参数和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规律,以便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20年01月-2022年01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合计256例患者,根据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时间分为对照组(传统急诊流程护理,128例)及优化组(优化急诊护理路径,128例)。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优化组抢救效率、Fugl-Meter评分、Barthel指数、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入院至接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转运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并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的诊疗效果并评价.方法 选取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均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程序,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快速护理流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由接诊到确诊的时间以及由确诊行至专科治疗的时间;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死亡率(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P<0.05.实验组患者致残率(40.00%)与对照组(64.44%)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诊抢救,可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对抢救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规范化镇痛对重型多发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化镇痛治疗对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重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PCA组(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和传统疼痛处理组,在受伤后3小时内开始实施镇痛,在入院即刻、24、48小时测定血清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两组基础值无显著差异,第24、48小时,芬太尼PCA组皮质醇、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疼痛处理组(P〈0.05)。结论与传统疼痛处理相比较,早期规范化镇痛治疗可显著减轻创伤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中的使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2018年2月-2020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180例重症患者,对入选患者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统计评价MEWS阳性与MEWS阴性患者入科3d内的死亡率(主要终点)、全部死亡联合转入ICU及CPR与死亡(次要终点)发生情况,并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排序分为严重组(15例)和危重组(15例),于伤后1、4、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NKT细胞的比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ASA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1-7天外周血NKT细胞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伤后第4天,危重组外周血NKT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严重组(〈0.01),Spearm an相关分析显示NKT细胞比率与ISS呈正相关(r=0.76,P〈0.01)。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IFN-γ浓度持续下降,而IL-4浓度持续上升。结论NKT细胞比率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明显升高,其在减少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增加Th2类细胞因子分泌及抑制创伤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