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静  曲冬颖 《人民军医》2021,64(2):166-16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成功分娩产妇183例,将经阴道分娩93例作为观察组,再次剖宫产90例作为对照1组;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成功经阴道分娩95例作为对照2组.收集入选病例年龄、孕次,瘢痕子宫者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南京市浦口区浦厂医院收治的13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组),40例行阴道分娩(顺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分析。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瘢痕子宫产妇行阴道分娩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顺产组和对照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与顺产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顺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剖宫产组,产褥病发病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顺产组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住院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褥病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制定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分娩方案时,应对再次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指征严格把握,对于条件符合者建议其行阴道分娩,以减轻产妇痛苦,改善其分娩结局,但在分娩过程中需对产妇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如有需要应及时转行剖宫产,以保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静璇  卢丹  魏薇 《武警医学》2017,28(3):265-26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 PCS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5-12因剖宫产切口憩室就诊于我院妇科的患者56例,以及在此期间于我院行剖宫产并术后复查子宫切口愈合良好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子宫位置、孕周、产次、剖宫产次、新生儿体重;围术期情况:有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产褥感染;剖宫产手术时机(择期、潜伏期、活跃期)以及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单层全层缝合或双层缝合),分析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子宫后位者比例、产次及剖宫产次、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进入产程的剖宫产数及子宫切口采用单层缝合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后位子宫(OR=0.370, P<0.05)、多次剖宫产(OR=0.147, P<0.05)、已进入产程的剖宫产(OR=0.543, P<0.05)及子宫切口单层缝合(OR=11.126, P<0.05)是形成PCSD的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是降低剖宫产切口憩室发病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碧英  李湘蓉 《西南军医》2011,13(6):1050-105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中4例经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杀胚后清宫治愈,2例药物治疗失败后,其中1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化疗;1例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化疗血β-HCG下降不满意行经腹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结论充分认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的临床特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药物治疗、适时清宫,可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辅以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切忌盲目刮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法及疗效,寻求确保母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04~2011-06期间收治20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剖宫产分娩及阴道分娩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其中184例行再次剖宫产,其产后出血、腹腔粘连、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及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18例经阴道试产者10例成功分娩,成功率为56.5%.结论 瘢痕子宫非剖宫产决定手术指证,再次剖宫产致产妇并发症增加,适合阴道试产者应提倡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6.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36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子宫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后,其次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畸形矫治术后等.因瘢痕子宫易发生破裂,危及母婴安全,所以,对其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方洁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5,(4):445-447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指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发生的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率也在随之升高。目前,有关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窦道形成学说",认为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层和肌层连续被破坏,局部子宫肌层窦道形成有关。另有研究表明,多次剖宫产史、子宫下段厚度及剖宫产缝合技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病原因及阴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经阴道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明显延长就诊的患者中,经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B超等发现子宫瘢痕憩室12例,全部行阴式手术治疗,达到好转及治愈。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是安全、简单、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RI观察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孕囊与切口憩室的关系,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P患者MRI资料,对孕囊与切口憩室的关系进行分型,探讨不同类型的临床意义.结果 31例妊娠孕囊均位于子宫前下段切口憩室处,病理标本显微镜下均见绒毛及蜕膜组织(100%);结合术中表现、术后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多,术后再次妊娠率也明显升高,导致瘢痕子宫孕妇增多,其在分娩时有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另外,瘢痕子宫妊娠行再次剖宫产几率明显增加,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本研究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161例,分析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及其妊娠结局,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对再次分娩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少见,但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以致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有所增加,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100~15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其中23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以PVA颗粒栓塞,术后24~72 h时行清宫术.结果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12~110 ml,平均2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妊娠病例,在DSA引导下经双侧子宫动脉按血供比例分配灌注甲氨蝶呤100mg进行灌注杀胚,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24~48h行清宫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术后24h复查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87.77%,阴道出血停止,清宫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4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子宫动脉灌注可明显提高胚囊局部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有效杀伤和消除胚胎组织,栓塞后阻断胚胎血供,达到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宁静  李艳  杨洋 《武警医学》2020,31(11):952-954
 目的 探讨经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刨削术及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06至2019-06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的患者共84例,均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瘢痕憩室,其中31例采用宫腔镜瘢痕憩室刨削术治疗(宫腔镜组),53例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治疗(经阴道手术组)。结果 两种手术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宫腔镜组87.1%、经阴道手术组86.8%;宫腔镜组及经阴道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3±6.1)min及(33.3±7.1)min;宫腔镜组及经阴道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3.7)ml及(48.2±10.7)ml;宫腔镜及经阴道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1.3±0.9)分及(3.3±1.1)分;住院费用分别为(4817±386)元及(11071±1041)元,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4±0.7)d及(3.2±0.8)d。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宫腔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两种经自然腔隙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宫腔镜手术较经阴道手术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适合临床上开展应用于子宫瘢痕憩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结局.方法 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7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阴道超声确诊,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4例患者均保留子宫,患者均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5天内行清宫术,行清宫术的患者中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 mL,中转开腹行子宫疤痕切除、子宫修补术,术后住院时间8-21天,平均住院时间(13.76±1.08)天;随访3个月,74例患者月经均恢复.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最大化保留生育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雷爱联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40-134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和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6-03~2010-12收治的46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次病例中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共6例,阴道分娩率为13.04%;剖宫产40例,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病例适当,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32例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瘢痕子宫孕妇资料,纳入失败组,另收集同期32例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的瘢痕子宫孕妇资料,纳入成功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失败组患者年龄大于成功组,瘢痕厚度小于成功组,孕妇产前体重指数≥24 kg/m2、距上次分娩间隔时间2-3年、胎儿体质量≥4 kg占比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孕次、孕周、合并糖尿病、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入院时破膜、入院宫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项回归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孕妇产前体重指数≥24 kg/m2、距上次分娩间隔时间(2~3年)、瘢痕厚度薄、胎儿体质量≥4 kg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大、孕妇产前体重指数≥24 kg/m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我国剖宫产率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此类产妇可以试产经阴道分娩,但经阴道分娩又存在子宫破裂及胎儿窘迫等结局。因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自身状况分为两组治疗方式,A组3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宫腔镜手术;B组24例,使用甲氨蝶呤静脉注射后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后宫腔镜术前,采用彩超观察妊娠包块大小;治疗前、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后1~2 d和宫腔镜术后每3~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复查血β-hCG变化,直至恢复正常,患者月经来潮.结果 两组治疗前病灶大小、血β-hC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后1~3 d,病灶缩小,血β-hCG水平下降,宫腔镜术后血β-hCG水平显著下降,且A组比B组降低更显著(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血β-hCG恢复时间、恢复正常月经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安全有效,对患者损伤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MRI及经阴道超声(TVU)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剖宫产手术后行MRI及TVU检查的结果.结果 MRI显示剖宫产术后子宫单纯瘢痕及瘢痕憩室的敏感性高于TVU(P<0.05);MRI T2 WI序列与TVU对CSD长度、宽度及近似体积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