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自1982年有人从慢性胃炎胃窦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协同因子,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众多,经过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2.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疗法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岸高  钟志强 《医学综述》2000,6(5):224-225
<正>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防止溃疡复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纯使用制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愈合的消化性溃疡,年复发率达60%~80%,而根除HP后,溃疡的年复发率降至3%。因此,对HP相关性溃疡必须进行HP根除治疗已达成共识。近年来,有关根除HP的治疗方案研究报道甚多,现就国内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eobaeter pylori,Hp)以来,Hp以其很高的人群感染率及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高度相关性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对Hp感染的流行病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世界上近半数人口感染Hp,Hp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p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这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近年来随着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广泛研究和应用,随之而来对H.pylori耐药菌株也日益增加。因此寻找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且无耐药性的药物治疗H.pylori感染,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中药和西药OFA(奥美拉唑20mg、呋喃唑酮10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对H.pylori的根除率。方法:根据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并结合体外动物实验,选择对H.pylori有抑杀作用的中药治疗H.pylori感染病人215例,并设对照组204例,用OFA治疗。结果:419例实际完成403例,失访16例,两组治疗方案对于H.pylori分别为中药组疗效86.3%。对照组疗效为87.5%。结论:本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与对照组相仿,但毒副反应少、药物依从性好、无耐药性、而且价格廉价。中药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理想而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与Marshall[1]首次报道的一种专门寄生于胃黏膜的革兰微需氧菌,数十年来,研究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世界胃肠组织已将其列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人群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HP平均感染率为59%[2]。尽管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已有30余年历史,但临床根除治疗仍然常常面临困难。2007年, Graham[3]将HP根除率及效果满意度划分为5个级别:A级(excellent)为ITT>95%,B 级(good)为ITT 90%-94%,C 级(acceptable)为ITT85%-89%,D级(poor)为ITT81%-84%,F级(unacceptable)为ITT<80%。随着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传统标准三联7天疗程疗法对HP根除率从大于90%下跌至80%以下[4]。影响HP根治疗效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菌株本身因素、宿主因素两方面。菌株方面主要包括对抗生素耐药、球样交、分布密度、毒力因子状态、生物膜的形成,而宿主方面主要是患者依从性差、对PPI代谢过快、高泌酸状态、不同疾病类型等[5]。为了提高HP根除率,国内外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根治效果最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71例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的病史、心电图(包括常规心电图、亚极量运动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生化检查,并与643例同年龄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对照.结果冠心病发病率阳性组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脂蛋白a明显增高,血压、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 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注意到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微生物,其后陆续有类似报道,但均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ten和Marshall报告,在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这种细菌,即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原名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并认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目前HP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其致病严重性的认识和诊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 HP致病性的认识过程 自1983年分离出HP以后,人们已认识到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高度相关性。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大会上,HP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病的致病菌,一个专题委员会基于HP研究的重大进展,提出了新的胃炎分类法—悉尼系统。但在此间的许多会议上与会者对HP引起消化溃疡  相似文献   

9.
新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 68例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 (3 8例 )和对照组 (3 0例 ) ,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地红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 ,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 2周 ,停药 1个月后复查胃镜 ,观察溃疡愈合 ,Hp根除情况。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7.3 7%和 93 .3 3 %。Hp根除率分别为 97.3 7%和 73 .3 3 %。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44 ,P >0 .0 5 ) ,Hp根除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6.470 ,P <0 .0 5 )。结论 新三联疗法有较好的根除Hp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和费用,找出即经济又高效的方案。结论:奥美拉唑组和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组治疗效果相当,后者经济适用,H2受体阻滞剂效果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多发病,积极的药物治疗使溃疡的愈合问题已经解决,易于复发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而且可以改变溃疡病的自然病程,治愈溃疡[1].现将根除Hp治疗PU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是Hp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时间的变迁,Hp根除率越来越低。目前,全球推荐的Hp根除治疗一线方案——三联疗法,其根除率为70%~80%,离理想的Hp根除率(≥95%)相差甚远。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4.
郑在友 《吉林医学》2013,(27):5637-563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分析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择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和阿莫西林予以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替硝唑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阴性率,并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5.7%),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疼痛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溃疡愈合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更加良好,效果显著。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可以减少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幽门螺杆菌是惟一能突破胃壁天然屏障的致病菌。这种细菌可在人的胃黏膜上定植,通过释放毒素和诱导炎症反应等损害胃黏膜,引发终生性感染,使人罹患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80%左右的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6.
吴小武 《医学争鸣》2002,23(7):635-63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入选对象符合以下条件 :1年龄 2 2~ 6 3岁的门诊患者 ;2选前 3d内经内镜检查为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 ,溃疡长径超过 3mm ;3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 ;4试验前 48h停服一切抗溃疡药 ,试验前 1mo内未服过抗生素 ,皮质激素 ,非甾体消炎药 ,铋剂 ,质子泵抑制药 . 1999- 0 6 /1999- 0 9符合条件的患者 2 8(男 2 0 ,女 8)例入选本试验 ,平均年龄 46岁 ,吸烟者 12例 .1.2 方法 距幽门 3cm胃窦处取粘膜一块行尿素酶试验 ,胃窦粘膜一块行 Hp培养 .Hp阳性标准为以上二项阳性 .Hp根除标准为服药后 4wk.上…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相当普遍 (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我国 ) ,其中绝大多数Hp感染者并无症状 ,因此并不需要对每个Hp感染者都进行根除治疗。考虑到成本 效益比、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滥用抗生素所造成耐药菌株的流行 ,应对Hp根除治疗的适应证达成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 2 0 0 3年达成了我国“对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 (2 0 0 3中国 )”[1] ,推荐Hp的根除指征见表 1。共识意见将治疗的必要性程度分成“必须”、“支持”和“不明确”3个水平。主要看根除Hp治疗是否有助于对这些疾病的防治 ,且符合成本 效益比 ;其依…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霜斑样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检测胃镜诊断的霜斑样病变患者胃窦HP;把愿意接受胃镜复查者随机给以抑酸(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4周治疗与抗HP(雷尼替丁枸橼酸泌40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疗程后以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3周治疗,结束时重复胃镜观察。结果:42例霜斑样病变中HP感染率为92.9%(39/42);其中26例HP感染者治疗4周重复胃镜检查;雷尼替丁组14例HP仍然阳性,抗HP组12例HP转为阴性(P<0.05);前者5例存在霜斑样病变(其中1例形成溃疡),后者无霜斑样病变及溃疡(P=0.0425)。结论:清除幽门螺杆菌利于霜斑样病变愈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