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2,(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物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物治疗的26例(26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4~91(53.50±16.31)岁, 病程(5.73±2.86)d。随访1~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注药后3周、1、3及6个月, 视力(BCVA, logMAR)分别为0.57±0.44、0.43±0.29、0.30±0.25、0.30±0.26均较治疗前提高(t=2.342、3.260、4.070、4.060, 均P<0.05)。注药后3周、1、3及6个月C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5.035、5.545、5.940、5.958, 均P<0.05)。注药后4只眼眼压升高, 4只眼发生白内障, 10只眼结膜下出血, 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地塞米松植入物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安全有效, 可提高视力, 降低CMT。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眼后段组织受累的复杂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接受前后节联合手术的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致病原因分为:感染组16例(16眼), 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4眼, 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3眼, 弓形虫性葡萄膜炎2眼, 急性视网膜坏死1眼, 细菌或真菌性眼内炎6眼;非感染组17例(17眼), 其中特发性葡萄膜炎12眼, 眼内淋巴瘤1眼, 虹膜异色性睫状体炎2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2眼。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水闪辉指数变化以及组间术后视力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及硅油填充比例的差异。结果: 全部患者的术前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40(1.50, 2.70), 术后BCVA为1.70(0.55, 2.70),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Z=-2.61, P=0.009)。术后, 感染组LogMAR BCVA为2.25(2.10, 2.9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0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 086例葡萄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重点对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诊断、治疗、随访情况和眼科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患者首次和末次就诊时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共纳入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51例(97只眼), 男性15例(29.4%), 女性36例(70.6%), 男女比例为1/2.4;其中46例(88只眼)患者为拟眼结节病, 5例(9只眼)患者为确诊眼结节病。患者发病年龄为48(40, 55)岁;90.2%患者(46例)双眼受累;88.2%患者(45例)为慢性经过, 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者仅占11.8%(6例)。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类型(49只眼, 50.5%)。检眼镜检查仅发现2只眼(2.1%)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查显示64只眼(66.0%)荧光素弥散性血管渗漏。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5(13.7, 29.3)个月, 31例患者(59只眼)的随访时... 相似文献
4.
5.
玻璃体切除术是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 为了减小手术创伤, 提高手术效果, 微创玻璃体切除技术于21世纪初期被提出, 并且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 手术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已有大量对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流体动力学特征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玻璃体切除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来玻璃体切除系统中流体动力学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优化后的玻璃体切除设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20年1至12月治疗的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55例(64只眼),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A组29例(32只眼)应用Ozurdex玻璃体内植入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B组26例(32只眼)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随访24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荧光素视网膜血管渗漏发生率、玻璃体浑浊度、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长、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病程(7.89±1.14)个月。随访末期:A组BCVA为0.23±0.17, CMT为(201.70±6.75)μm, 玻璃体浑浊度评分为0.69±0.42, 均优于B组的BCVA(0.32±0.19)及CMT[(275.34±3.64)μm], 玻璃体浑浊度评分1.52±0.27(均P<0.05)。荧光素视网膜血管渗漏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 4.73;P=0.035, 0....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和非PPV (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1例11只眼, 女性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患眼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 计算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 )。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计算Scheimpflug图像中的晶状体密度。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 软件自动将黄斑区划分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 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 1~ 3 mm的内环区, 3~6 mm的外环区, 测量黄斑区整体、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血流密度(SVD)和血流灌注(SP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前膜(MEM)剥除组(PPV组)和NVS直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2例(32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入路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后囊切开术, 术后随访1个月, 观察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前房深度、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情况,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视功能恢复, 术后1周、1个月BCVA分别为0.50±0.34、0.40±0.31, 与术前(1.21±0.0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58, P<0.001), 术后1周和1个月眼压分别(13.77±1.32)mmHg(1 mmHg=0.133 kPa)及(13.42±1.12)mmHg, 均与术前眼压(33.23±10.06)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49, P<0.001)。术后1周、1个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32±0.15)、(3.32±0.14)mm, 均与术前前房深度(1.... 相似文献
12.
13.
刘语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8)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 初次感染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 其感染眼部后表现多样, 以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胞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最为常见, 可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早干预、改善患者视力预后。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胞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人群及好发因素、眼部特征性临床表现、眼科常用辅助检查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诊断及多种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44医院实施25 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 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BCVA, log MAR)分别为0.69±0.46, 0.57±0.36及0.53±0.38, 均优于术前0.79±0.65(F=7.13, P=0.037)。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为96.43%(27/28), 无感染性眼内炎或脉络膜上腔爆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玻璃体切除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好, 术后视力有所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中华眼科杂志》2020,(7)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GS)技术在感染性葡萄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临床疑诊为感染性葡萄膜炎的19例患者的19份玻璃体标本进行MGS检测。患者中男性8例, 女性11例, 年龄19~68岁;右眼10例, 左眼8例, 双眼1例;临床诊断急性视网膜坏死8例(9只眼), 诊断不明11例(11只眼)。每份标本留取玻璃体约1 ml, 800 μl标本用于MGS, 200 μl标本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验证实验。MGS使用TIANamp Micro DNA Kit试剂盒提取样本DNA, BGISEQ-500平台测序。将测序数据中低质量和长度小于35 bp的数据、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及低复杂度序列去除后, 获得的数据与专用微生物数据库比对分析, 通过统计对比序列数占比、唯一序列数、覆盖率、测序深度等参数确定测序阳性结果,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上述结果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19份标本MGS检出多种微生物, 7份测序结果为阳性。其中3份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份为白念珠菌、1份为痤疮丙酸杆菌、1份为副流感嗜血杆菌。3份水痘-带...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55岁。因糖尿病行常规眼底筛查, 就诊于山西省运城同德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1.0, 前节未见异常;采用裂隙灯检查法行前置镜检查, 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球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精粹图片1中A)。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直径约为6个视盘直径的圆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 囊壁光滑, 囊腔中可见散在黄色点状沉着物及色素沉着;囊样肿物随眼球转动在玻璃体中飘动, 眼球转动停止时回到原位(精粹图片1中B)。B超检查:在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形囊样游离强回声。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向上弧形条带状高反射信号(囊样肿物前壁)。临床诊断:左眼玻璃体囊样肿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匍行性脉络膜炎(SC)不同亚型的脉络膜病灶临床演变过程及影像学特征, 探讨亚型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无对照、观察性研究。2009年5月至2021年9月于云南省眼科医院确诊的SC患者25例4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灶初发部位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结果, 将SC分为视盘周围型(盘周型)、黄斑型、急性多灶型;根据首诊时病灶形态分为仅有浸润水肿表现的新发病灶、仅有萎缩表现的陈旧性病灶和水肿与萎缩表现并存的复发性病灶。观察不同亚型患眼病灶的影像特征、演变过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45只眼中, 男性15例, 女性10例;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20、5例;年龄(42.3±5.7)岁。活动性病灶21只眼, 其中新发病灶、复发病灶分别为5、16只眼;陈旧性病灶24只眼。并发视盘水肿3只眼;轻度玻璃体炎5只眼;视网膜血管炎3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3只眼。盘周型16例30只眼(64%, 16/25), 包括单眼2例2只眼, 双眼14例28只眼。活动性病灶16只眼, 其中双眼患者仅单眼存在活动性病灶。脉络膜病灶紧邻视盘一侧或围绕视盘, 随病...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明原因的玻璃体或视网膜脉络膜疾病, 可行诊断性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活体检查辅助诊断。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和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发展, 诊断性玻璃体切除手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汇集相关专家, 经过反复讨论, 针对诊断性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作用和适应证、手术要点、标本送检流程、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提出共识性意见, 为临床规范化开展诊断性玻璃体切除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 4岁。因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2个月, 于2022年1月25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部手术史, 无传染病及寄生虫接触史,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全身其他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 (颞侧), +8.50 DS/+1.25 DC×70°→0.02-;左眼裸眼视力0.06, +7.50 DS/+0.75 DC×120°→0.2。双眼眼压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 未见眼内炎症迹象。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右眼晶状体后部可见一椭圆形半透明物悬浮于玻璃体腔内(图1A ), 未与晶状体后囊粘连, 几乎不随体位及眼球运动而移动, 裂隙光可见其表面棕色色素及囊性结构(图1B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可见强反射囊壁和弱反射囊腔, 腔内可见不均匀点状信号, 测得囊肿大小为1.14 mm×0.96 mm(图1C)。扫描激光眼底成像显示右眼玻璃体腔内半透明囊性漂浮物(图1D), 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窥视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李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8)
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不能翻译蛋白质的RNA。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 易反复发作且治疗棘手,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 ncRNA在人类葡萄膜炎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可通过调节与免疫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应答及炎性因子分泌等方式参与葡萄膜炎发病过程, 靶向某些ncRNA对葡萄膜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此外, ncR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拷贝数变异与葡萄膜炎的遗传易感性高度相关。因此, ncRNA可能作为葡萄炎诊断、判断病情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靶向ncRNA可能成为治疗葡萄膜炎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对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