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输卵管癌肉瘤又称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或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üllerian tumor,MMMT),临床上十分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出现与其他妇科肿瘤类似的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或腹胀等症状,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术前易误诊或漏诊,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术后给予以铂类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简介患儿,女,6岁,因"突发下腹痛3+h"于2015年6月9日10时就诊于我院。患儿于6月9日6时30分起床后突发下腹痛,呈持续性,伴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腹泻。我院B超检查示:膀胱后方见大小约8.5cm×7.7cm×7.1cm混合性肿块回声,膀胱后方未见明显子宫声像影,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结合临床考虑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图1A)。既往否认特殊病史。体检:T 36.2℃,P 72次/分;妇检:外阴幼女型,阴道口、尿道口分开;肛诊:盆腔可  相似文献   

3.
正卵巢黄素囊肿(theca-lutein cyst,TLC),又称卵巢高反应性黄素化(hyperreactio luteinalis,HL),是一种少见的卵巢良性瘤样病变,主要表现为双侧卵巢多囊样增大。具体病因不清,可能与体内高HCG水平或卵巢对HCG的敏感性增加有关,因此,常见于滋养细胞疾病、多胎妊娠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亦见于正常妊娠中~([1])。自1938年Burger报道了首例非滋养细胞性TLC以来,至今已有逾百例报道。妊娠合并TLC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于产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 患者 43岁 ,因经期延长伴下腹坠痛 2年、尿频 6个月入院 ,G5 A4P1 。查体下腹正中扪及如妊娠 3个月大的包块 ,余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 :宫体如妊娠 3个月大 ,外形不规则 ,有压痛 ,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 ,血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CA12 5 6 .0 μg L ,亦在正常范围。剖腹探查见宫体近妊娠 3个月大 ,瘤体位于宫底部 ,约 10cm× 8cm× 7cm大 ,切面呈灰白色 ,质韧、粘稠。快速冰冻切片病检报告为“粘液性平滑肌瘤 ,细胞轻度异型性 ,不除外恶性”。子宫外未发现异常。遂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检报告为“子…  相似文献   

5.
绝育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38岁,妊2产1。因绝育术后9年,腹部切口周期性出血5年并加重2个月,于2002年11月18日收入院。患者月经规律,末次妊娠为1991年3月。1994年初在基层医院行绝育术。术后因腹部切口不愈合,行保守治疗持续至1998年行经时切口仍不愈合,于疤痕处出血,颜色类似经血,伴腹痛,当地医院仍以慢性感染行保守治疗。2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入院检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以"绝经10年,不规则阴道流血8天",于2011年3月7日收住院。患者绝经10年期间无腹痛及阴道异常流血、流液,入院8天前出现阴道出血,量多,多于月经量,色暗红,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有腥臭味。无接触性出血,无下腹痛等其他伴随症状。月经史及孕产史:16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27岁,发现下腹壁包块、伴月经期疼痛8个月,于2010年11月1日入院。患者2年前曾行剖宫产术,入院前8个月发现下腹部剖宫产手术瘢痕处包块,时感胀痛,无明显规律,月经期包块体积增大,疼痛明显,有轻度压痛,腹痛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8.
<正>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起源于横纹肌或向横纹肌细胞分化的原始间叶细胞,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成人中较少见[1-2]。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较常见,多发于头颈部,其次是泌尿生殖道。在女性生殖道中,ERMS通常会累及婴儿的阴道或膀胱以及育龄妇女的子宫[3]。目前,子宫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在国内外仅有少量案例报告,对于其疾病特征我们还知之甚少,对其管理方案也缺乏共识。本文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子宫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Robert子宫是一种罕见的子宫畸形,常表现为腹痛、痛经,不易与残角子宫、双角子宫鉴别。回顾分析1例合并肾缺如、肛门闭锁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术前通过三维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检查提供子宫内、外形态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积极医患沟通,术中采用腹腔镜检查联合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术精准诊断、治疗,并采用经腹超声监测,术后通过屏障法预防复发。通过综合管理模式获得了诊断准确、子宫整形效果满意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子宫内膜癌的综合诊治水平提高 ,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但其复发率及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的情况明显增多 ,如何对伴有各种合并症的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进行综合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15%,临床上以痛经、盆腔痛和不孕为主要表现。EM虽属良性病变,但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EM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卵巢外异位内膜恶变及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较少。现报道1例在位子宫内膜及卵巢外异位内膜同时恶变,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内膜癌合并重度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少见,治疗相对棘手。现报道1例子宫内膜癌合并重度肥胖[体重指数(BMI)65.1]代谢综合征病例,采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胆囊切除术+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行减重手术同时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手术顺利,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ⅠA期,术后随访18个月无癌复发,体重减轻64.5 kg,约占术前体重41.7%,减肥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血管异常包括子宫动静脉畸形(特别是子宫动静脉瘘)、子宫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累及胎盘时可见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2]。随着血管介入技术及影像技术的发展,相关疾病的发现率也有所提高,同时治疗方式及成功率也随之提升,但妊娠合并子宫血管异常临床报道有限,相应的诊断及治疗方式也受到限制,本文报告1例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并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可行的诊疗策略,降低此类疾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简介患者,36岁,G_0P_0,因"查体发现阴道壁肿物1个月"于2017年11月1日收入院。1个月前患者查体时发现阴道前壁尿道口下一直径约3+cm肿物,囊性,无压痛,可活动,妇科超声示:双侧残留子宫角?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2003年患者(22岁)被确诊为先天性无子宫,未予诊治,无明  相似文献   

15.
16.
<正>卵黄囊瘤又称为内胚窦瘤,是能产生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通常发生于婴幼儿或儿童,通常起源于性腺,但仍有20%发生于性腺外的部位,包括骶骨、后腹膜、纵隔、松果体、外阴、宫颈、阴道等。肿瘤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很早就会出现转移,转移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间质性肉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确诊主要依据组织活检,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报道1例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患者因阴道异常出血1个月余就诊,期间出血量多于平时月经量。入院后完善专科查体、妇科超声及盆腔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综合外院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切片,考虑子宫内膜肉瘤。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子宫内膜血管肉瘤,临床分期ⅢC1期,术后患者未行辅助治疗,术后5个月复查考虑复发转移。子宫内膜血管肉瘤术后复发时间短且具有远处转移的风险,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癌变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治疗多依据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预后尚不清楚。报告了1例57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的女性患者,彩色超声提示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厚9 mm,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进一步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腺癌合并子宫腺肌病癌变。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a期合并子宫腺肌病癌变,术后定期随访,未见复发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扭转病因、扭转程度和扭转时间与母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及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的2003年以来报道的71例(39篇)妊娠期子宫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2例妊娠期子宫扭转中子宫畸形34例(47.22%),子宫肌瘤12例(16.67%),其他原因11例(15.28%),不明原因15例(20.83%)。临床症状有腹痛59例(81.94%),失血性休克34例(47.22%),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25例(34.72%),排尿困难11例(15.28%)。72例患者中有7例双胎,入院时胎心消失40例(50.63%),胎心正常32例(40.51%),胎儿窘迫7例(8.86%),其中1例胎心正常和4例胎窘的胎儿在分娩前胎心消失,1例停经20周入院时胎心正常利凡诺引产后胎儿死亡,故胎儿总丢失数为46例。因利凡诺引产胎儿死亡1例,所以在计算因子宫扭转引起的胎儿丢失时胎儿数为45例。母儿不良结局依次为胎儿丢失45例(57.69%)、胎盘早剥36例(50%)、失血性休克34例(47.22%)、子宫切除31例(43.06%),孕产妇死亡1例(1.39%)。 结论妊娠期子宫扭转多有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病因,临床特征主要为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排气、排便、排尿困难,胎儿窘迫,休克甚至母儿死亡,母儿预后与子宫扭转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症状、体征、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加强对此类肿瘤的认知,指导临床,减少误诊。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子宫AM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HE染色镜下可见瘤细胞胞浆透亮,偶见核分裂相,细胞密集区及细胞稀疏区交替分布,间质玻璃样变、黏液变及胶原化显著,并可见较多薄壁血管,疏松水肿样组织中见少量梭形细胞围绕血管呈束状、巢状或链状排列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激素受体阳性[PR(+)]、高分子量钙调结合蛋白阳性[H-CALD(+)]、结蛋白阳性[Desmin(+)]、脉管内CD34阳性[CD34(脉管+)]、CD10散在阳性[CD10(散在+)]、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SMA(+)]、肾母细胞瘤基因1阳性[WT-1(+)]、细胞增殖抗原ki67阳性率3%[ki67(约3%+)]、细胞角蛋白阴性[CK(-)];S-100阴性(-)、钙黏蛋白阴性[CR(-)]、抑制素A阴性[Inhibin-A(-)]、黑色素瘤相关抗原阴性[HMB45(-)]。结论:AMF一般为良性,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彻底手术切除后多不复发,但也有复发、恶变报道,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