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非自杀性自伤(NSSI)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NSSI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青少年NSSI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抑郁障碍或是NSSI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该文就目前青少年NSSI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青少年NSSI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在青少年人群中非常普遍,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病机制、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对父母的影响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针对父母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和对策.为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校园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1月6日,使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lweus被欺凌问卷和情绪调节量表收集江西省某中学2 040名学生的信息,采用SPSS 23.0与PROCESS 3.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中学生的NSSI检出率为29.75%,女性(32.01%)高于男性(27.70%)(P<0.05)。中学生被欺凌报告率为18.68%,男性(21.70%)高于女性(15.35%)(P<0.001);初中生(25.54%)高于高中生(12.91%)(P<0.001)。(2)中学生被欺凌行为、表达抑制策略与NSSI均存在正相关(分别r=0.232,r=0.114,P均<0.05);被欺凌行为与表达抑制策略存在正相关(r=0.059,P<0.01);NSSI、被欺凌行为与认知重评策略均存在负相关(分别r=-0.072,P<0.01;r=-0.050,P<0.05)。(3)表达抑制策略在校园被欺凌行为对NSSI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  相似文献   

4.
正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此期孩子的内心冲突非常激烈。因此,部分青少年采取非自杀性自伤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负性情绪。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不含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反复伤害自己身体,且不会导致死亡的行为[1]。研究资料显示,具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占社区人群的比例为15%~32.7%,而它在精神障碍患者中高达  相似文献   

5.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一个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且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NSSI的治疗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物理治疗和移动治疗等,但目前对NSSI干预理论尤其基于循证治疗基础上的相关证据不足。该文主要就近5年来青少年NSSI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青少年NSSI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在实施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的心理体验和内心感受,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7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1例康复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非自杀性自伤前存在负性情绪,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②非自杀性自伤后出现获益感,希望得到关注与爱护;③父母及家庭给予的压力较大,得到的心理支持不足;④缺乏负性情绪的应对策略,渴望专业人员的帮助。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的动态评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干预系统,重视培养患者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了解父母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知与心理体验。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22年6—10月选取在淮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12名青少年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父母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知与心理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 分别为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各种负性情绪的体验经历、渴求多方支持与帮助。结论父母普遍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并存在认知误区, 而且负性情绪比较严重, 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父母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其心理体验, 构建并完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管理体系, 以降低其再自伤及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16例抑郁症与焦虑症青少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NSSI发作阶段,青少年迫切渴望得到帮助应对急性负性情绪;需要处于安静、安全的环境。非NSSI发作阶段,青少年渴求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希望建立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希望获得情绪支持;希望全面认知自身疾病。结论:护士应积极满足发生NSSI的青少年的护理需求,帮助其有效应对急性负性情绪,减少及停止NSS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温暖和拒绝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选取454例高中生,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自我概念与同一性量表(SCIM)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施测。结果: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总检出率为22.7%,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在是否独生子女(χ2=21.19,P<0.001)和家庭居住地(χ2=13.04,P<0.001)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在父母温暖和拒绝与非自杀性自伤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温暖和拒绝既能直接影响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又能通过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是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高发群体。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可能与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但目前其独特的发生机制仍不确定。结构磁共振相关研究提示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与额叶和前扣带回体积减少有关,海马及颞叶体积减少与自杀相关,岛叶体积减少与非自杀性自伤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相关研究提示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均显示默认网络和显著网络之间正向连接减少,而非自杀性自伤者存在额叶边缘系统的改变,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连接差异可能是区分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的一个神经影像学标记;任务态功能磁共振相关研究提示,自杀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均与自我意识、奖赏环路、情绪处理环路异常有关,而非自杀性自伤还与执行功能、疼痛环路异常有关。本综述从脑结构和脑功能的角度分析抑郁患者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异同,为进一步揭示其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深入了解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父母经历子女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探讨针对父母进行干预的临床意义和对策,为预防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父母14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①多重负性情绪体验②照顾负担重③疾病照护能力匮乏④个人及家庭成长⑤渴望专业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需关注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父母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负担,通过专业干预提高其疾病认知、改善其家庭功能,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科拉奇分析法(Colaizzi)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NSSI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  相似文献   

13.
蔡珊  周琳  徐柳柳 《全科护理》2023,(30):4289-4292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病人应对方式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消极时间观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简式应对方式问卷和津巴多时间观量表对85例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应对方式中的自我调节、求助与问题解决负向预测非自杀自伤行为以及消极时间观;应对方式中的幻想与逃避正向预测非自杀自伤行为以及消极时间观;消极时间观在青少年抑郁症病人应对方式与非自杀自伤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病人应对方式影响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并且这一影响通过消极时间观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校园欺凌与青少年体形不满的关系,为预防校园欺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数据库,检索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月青少年欺凌行为与青少年体形不满相关的研究;应用CMA V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总样本量为18 88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被欺凌的青少年发生体形不满的风险为无欺凌行为者的1.407倍[OR=1.407,95%CI(1.188,1.667),P<0.001];同时具有欺凌-被欺凌行为者发生体形不满的风险为无欺凌行为者的1.624倍[OR=1.624,95%CI(1.334,1.977),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被欺凌与对胖、瘦不满组之间存在关联[OR=1.759,95%CI(1.338,2.313),P<0.001]。结论被欺凌、欺凌-被欺凌行为者与体形不满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其中欺凌-被欺凌行为者与体形不满的关联最大。这提示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对体形不满的问题,从而为学校部门更好地治理校园欺凌提供线索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排斥的特征及其与非 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联,为做好中学生NSSI防控提供依据或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月在江西省抚州市某中学,使用 自制的调查问卷、渥太华自伤量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及人格量表对2 040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深入了解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自我表露的意愿及期待,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预防和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5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联合门诊就诊的23例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1)有自我表露意愿和行为的青少年,情绪体验存在差异;(2)有自我表露意愿但没有自我表露行为的青少年,内心矛盾纠结;(3)没有自我表露意愿及行为的青少年,感受极端化;(4)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期待得到表露对象的积极回应。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的认知和表露对象的回应会影响青少年自我表露的意愿和行为,青少年对表露对象的回应存在着诸多期待。临床护理人员应提升青少年及相关群体对非自杀性自伤的认知,鼓励青少年自我表露,并给予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逐渐受到关注.但NSSI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治疗方式经济、便利,是治疗NSSI的重要选择之一.因此,为更好地NSSI进行有效治疗,本文综述了精神类药物治疗NSSI的相关试验研究,发现抗抑郁剂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21年1月—2021年6月接收的13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NSSI行为问卷调查表调查NSSI行为,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中文版自尊量表(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国家庭功能量表(CFFS)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AMA-14量表得分、HAMD-24量表得分、SES得分、CFFS亲密性维度得分及CFFS适应性维度得分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N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程度越严重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越高,且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NSSI行为;自尊水平越高、CFFS的亲密性维度得分越高、CFFS的适应性维度得分越高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对首次发病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纳入80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进行评估,根据有无NSSI,将患者分为伴NSSI组和不伴 NSSI组。所有入组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抑郁 及焦虑症状;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评估样本的人际关系情况,并进行组间比 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人际关系中NSSI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各变量之间 的相关程度。结果:纳入伴NSSI组42例(52.5%),不伴NSSI组38例(47.5%)。与不伴NSSI组相比较,伴 NSSI组在HAMD-17、HAMA、同伴恐怖自卑、师生关系冲突性方面得分更高(均P<0.01),在亲子亲密度、 父亲亲密度、母亲亲密度、同伴关系总分、同伴接受、师生关系亲密性、师生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满意度方 面得分更低(均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伴接受、同伴恐怖自卑、父亲亲密度及母亲亲 密度为NSSI的独立风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伴NSSI组的NSSI得分与母亲亲密度呈负相关(P< 0.01)。HAMD-17及HAMA得分与NSSI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师生关系冲突性、同伴恐怖 自卑呈正相关(P<0.05或P<0.01)。在HAMD-17的各项因子与指标中,焦虑/躯体化因子与同伴恐怖自卑 及NSSI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认知障碍因子与师生关系冲突性及NSSI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 且与师生关系亲密度、父亲亲密度、母亲亲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迟缓因子则与师生关系冲突性以及 同伴恐怖自卑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与人际关系有关, 不良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更容易导致出现NSSI行为。  相似文献   

20.
张苑  艾宪英  王淑娜  张帮峰 《循证护理》2023,(23):4274-4277
主要从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3个方面进行概述,旨在提高人们对非自杀性自伤的认识,为更好地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