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路Schlemm管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由Schlemm管断端插入切开刀行140°切开;小梁切除包括Schlemm管,大小为1 mm×3 mm,并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对16例(28眼)先天性青光眼进行手术和观察,其中14例24眼随访8月至2年。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角膜横径及杯/盘比均未扩大。≥2岁者眼压控制在(14.80±3.30)mmHg;>2岁者眼压控制在(16.68±3.7)mmHg(1 mmHg≈0.133 kPa),均较术前为低(P<0.01)。术后功能型滤泡占89.28%(24眼)。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外路Schlemm管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伟华  李诚  王伟邦  张亚军 《眼科》2006,15(2):108-111
目的探讨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同顾性、非对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1例(1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方法做二层巩膜瓣并切除深层巩膜瓣,剪除 Schlemm管外壁,将6-0尼龙线从管断端口分别植入Schlemm管内,穿透性小梁切除及相应虹膜剪除,水密缝合浅层巩膜瓣。主要指标眼压、前房、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05±12.78)个月。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 (15.11±6.1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1.23±9.7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9,P=0.000)。术后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22mmHg者仅1例1眼,成功率达94.74%。术后形成滤过泡6例8眼(42.11%),其中1眼为眼压≥22mmHg者。术后有滤过泡者与无滤过泡者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P=0 071)。术后均无前房形成迟缓。4 眼(21.05%)术后出现前房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3眼(15.78%)。一过性低眼压11眼(57.89%)。术后均无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管理容易,为一种具有探讨价值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3.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5眼 3 8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在浅层巩膜瓣下 ,切除层间巩膜、Schlemm′s管 (内、外 )壁、近管小梁 ,使房水在不打开前房的情况下 ,从角巩膜小梁渗出 ,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部分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和 /或植入网状透明质酸。术前、术后 1、 2、 8、 15天 ,1、 2、 3月 ,以后每 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3 1 65± 12 81mmHg (1mmHg =0 13 3kPa) ,术后第一天平均眼压 6 78± 2 5 3mmHg ,经 3— 12月随访 ,最后随访眼压 12 40± 3 74mmHg ,仅 2眼术后前房积血 ,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4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了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是做二层巩膜瓣并切除深层巩膜瓣,剪除Schlemm管外壁,并从管断端口分别植入Schlemm管内6-0尼龙线,穿透性小梁切除及相应虹膜剪除,水密缝合浅层巩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形成、眼内炎性反应、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滤过泡形成等情况。结果随访6m~48m,平均(24.98±14.41)m。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6.35±4.88)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平均眼压(24.17±12.85)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3.674,P=0.001)。33例4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随访眼压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22mmHg者3例3眼占7.32%,有效率达92.68%。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随访平均眼压值比较,经配对t检验法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意义。对15例19眼术后随访≥36m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差值(12.66±12.7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t=3.446,P=0.005)。41眼青光眼患者中术后形成滤过泡9例10眼占24.39%,其中眼压≥22mmHg者2眼占20%。术后有滤过泡与无滤过泡青光眼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差值的均值比较,经成组t检验法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性意义(t=-1.824,P=0.076)。1例双眼术后均出现前房形成迟缓,经阿托品眼药水散瞳后前房形成良好。除8眼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不良外,余例术后第1天均前房形成良好。有12眼(29.27%)术后出现前房积血。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眼压≥22mmHg)4眼。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眼压≤6mmHg)10眼。术后随访早期(术后1m内)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术后2眼出现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其他病例术后均无明显的前房炎性反应。术后均无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肯定、安全,术后并发症少,适应症广,术后管理容易,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4~16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例(28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房角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其中完全切开16例(22眼), 次全切开5例(6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80(0.00~2.00)和0.75(0.00~1.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 P=0.157)。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分别为(30.4±4.8)mmHg(1 mmHg=0.133 kPa)和(14.1±4.5)mmHg, 末次随访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14.11, P<0.001)。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中位数为3...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联合双层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7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下植入贮存羊膜,术后观察患者眼压、眼内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患眼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眼压由术前(43.86±7.12)mmHg(1mmHg=0.133kPa)降至(19.63±2.57)mmHg(t=4.96,P<0.001),其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2.8%。无排斥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 ~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眼压分别为(13.4±2.8) mmHg(1 kPa=7.5 mmHg)、(15.8±3.7) 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大于21 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4±2.8)mmHg(1 kPa=7.5 mmHg)、(15.8±3.7)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21 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中的效果.方法 对34例(35眼)绝对期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随访6个月~3年,观察眼压、主观症状及视力变化情况.结果 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明显缓解,术前眼压平均值(42.00± 13.4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周出院时眼压平均值为(14.00±5.69) mm Hg,术后6个月为(19.00 ±7.26) mm Hg.术后眼压控制较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眼视力恢复为光感和手动,另33眼视力仍无光感.患者眼胀、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减轻,眼球得以保留,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更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44-4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与黄斑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4.22±2.16)mmHg、(16.53±2.16)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分别为(17.89±2.65)mmHg、(19.85±2.35)mmHg,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眼压均较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6.879、7.132、8.997;P=0.001、0.001、0.000)。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将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147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47例(15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施行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简称松解缝线组),同期162例(174眼)PACG行常规小梁切除法(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前房形成、结膜滤泡、眼内反应等,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时间(d),松解缝线组短于常规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松解缝线组出院时眼压(11.77±3.37)mmHg与术前眼压(31.63±9.45)mmHg比较,差异显著(t=25.86,P=0.000)。术后长期随访眼压(14.74±2.71)mmHg低于常规小梁切除组(17.96±2.45)mmHg,差异显著(t=11.22,P=0.000)。随访中无眼部感染与恶性青光眼发生。结论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中能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增强长期眼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14例 ( 2 0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行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随访 2 4~ 3 6个月平均 2 6 2 0± 6 0 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3 2 5 0± 7 3 2mmHg ,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平均眼压 14 60± 4 3 2mmHg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 =6 2 4,P <0 0 1) ,手术成功率为 95 % (IOP <2 1mmHg)。术后 15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玻璃体脱出 ,浅前房 ,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切除、小梁切开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3眼)先天性青光眼行眼球筋膜囊切除、小梁切开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结果术后1周眼压(13.50±4.50)mmHg,较术前的(33.50±5.50)mmHg为低(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眼压控制理想。前房出血是常见并发症共35眼(42.17%),均于术后1-3d吸收。结论眼球筋膜囊切除、小梁切开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对 36例 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6个月 ,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视力均 <0 .3,术后视力 >0 .5者 2 3眼。术前眼压均值(33.15± 9.90 )mmHg(1kPa =7.5mmHg) ,术后眼压均值(13 6 5± 2 .33)mmHg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术后均可见功能性滤过泡 ,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或非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5±6.5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眼压15.2±5.5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成功率94%(IOP<21mmHg)。术后28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浅前房,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睫状体光凝后再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TDCP)后因眼压再次升高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4例(14眼).比较光凝前、光凝后1周、小梁切除术前、术后1周、3个月以及1 a的眼压和视力,并记录患者症状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光凝前、光凝后1周、小梁切除术前、术后1周、3个月以及1a的眼压分别为(54.73±7.55)mmHg(1 kPa=7.5 mmHg)、(15.30±9.41) mmHg、(41.91±10.80) mmHg、(11.70±5.99) mmHg、(14.83±2.44) mmHg、(16.36±4.22) mmHg;视力分别为0.1447±0.2241、0.192 9±0.1476、0.252 5±0.203 2、0.253 6±0.1843、0.243 9±0.178 5、0.225 4±0.188 5.光凝后1周、小梁切除术前与光凝前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术后1周、3个月和1 a与小梁切除术前相比,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梁切除术后1周、3个月和1 a之间眼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点之间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18,P=0.612).光凝后当天诉眼痛者2例,予止痛药口服后缓解,之后所有患者均未再诉患眼剧烈疼痛或严重的眼部不适.光凝后2例患者有持续性前房闪辉超过1个月.小梁切除术后3例患者未见虹膜周边切口.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可首选TDCP治疗,光凝后视功能可以维持不变或升高,眼压若再次升高可行小梁切除术,TDCP对后续的小梁切除术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 年切开小梁的开放情况。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青光眼中心接受微导 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4~16 岁儿童青光眼患者21 例(28 眼)。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 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房角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 年。采用 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 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其中完全切开16 例(22 眼),次全切开5 例 (6眼)。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80(0.00~2.00)和0.75(0.00~1.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P=0.157)。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分别为(30.4±4.8)mmHg (1 mmHg=0.133 kPa)和(14.1±4.5)mmHg,末次随访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t=14.11,P<0.001)。术 前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中位数为3(1~4),末次随访时下降至0(0~3)( Z=-4.35,P<0.001)。末次 随访时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为302.5°(70°~360°)。所有患者中15例(21眼)手术完全成功,4例 (5眼)条件成功,2例(2眼)手术失败,这3类患者切开小梁开放范围中位数分别为330°(210°~360°)、 205°(180°~225°)、85°(7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0,P=0.001)。切开小梁开放范围 与眼压呈负相关(r=-0.82,P<0.001)。结论: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具有良好的 临床效果,且术后切开小梁开放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的有连续随访资料的18例24只眼.主要检查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眼压、角膜透明度和直径、视力、滤过泡特征、手术失败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33.12±6.34)mmHg,平均水平角膜直径(12.60 4±1.25)mm,83.3%(20/24)的患眼术前有明显的角膜水肿.所有眼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2-0.4mg/ml).平均随访(36.50 4±20.09)(12~70)个月,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6.75 4±3.92)mmHg,术后眼压平均下降(15.2 4±5.8)mmHg(P<0.01).以眼压≤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1年21/24只眼(87.5%),术后2年14/18只眼(77.8%),术后3年9/12只眼(75%),术后4年8/10只眼(80%),术后5年5/6(83.3%),术后6年3/4(75%).术后81.8%只眼角膜变清亮.功能滤过泡76.6%.术中、术后60%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血.术后7.2%发生浅前房,均自行恢复.组中病例未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可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长期疗效肯定.早期及时手术治疗将能使大部分患眼获得有效地眼压控制和维持一定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96例222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97眼,非穿透小梁手术25眼,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前房出血、前房反应以及视野等情况,随访时间1d~24(平均10.6)mo。结果: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3,7d;1,6,12和24mo眼压分别为27.61±6.59,10.49±6.22,12.37±7.51,14.37±4.22,13.66±5.78,18.91±7.32和17.53±4.11mmHg,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前、术后3,7d;1,6,12和24mo眼压分别为25.17±8.31,13.66±5.92,15.22±3.60,16.08±6.39,16.16±4.57,17.63±5.91和16.87±6.27mmHg。两种手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在术后3d~6mo小梁切除手术后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后眼压(P<0.05),术后12mo以上,二者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小梁切除术后随访7d;1,6,12和24mo滤过泡维持比例为195/197,113/152,60/137,47/62和33/46,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5/25,17/23,12/19,5/9和5/9。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前房出血、葡萄膜炎和恶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率为18%,2%、40%,24%和1%,非穿透小梁手术后发生率分别为4%,0%,28%,4%和0%。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方法,前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后者术后短期眼压控制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0/2008-12我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1例11眼的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后达到功能性滤过泡标准比例极高。术前眼压平均为(52.3±11.5)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5.4±8.3)mmHg。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4眼(36%),与术前视力相同5眼(45%),较术前视力略下降2眼(18%)。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