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小儿烧伤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拟行烧伤短小手术(<30min)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改用3%七氟烷面罩吸入维持,同时开始以5μg/(kg·h)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然后减为0.5μg/(kg.h),然后开始手术直至手术结束.S组仅吸入七氟烷,使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术中根据患儿的体动情况,需要时静注丙泊酚3mg/kg.监测患儿入室(T1)、睫毛反射消失(T2)、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T3)、手术5min(T4)、手术10min(T5)、手术结束(T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完成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情况、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小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SpO2D组高于S组,D组有4例、S组10例出现呼吸抑制(P<0.05);丙泊酚用量D组少于S组,但手术时间D组长于S组(P<0.05);T3~T6时点D组MAP、HR低于S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S组(p<0.05);在PACU内,D组PAED评分低于S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烧伤患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患儿循环指标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虽然苏醒时间有所延长,但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腹部大中手术全麻病人8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Ⅰ组35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35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8 mg/kg、术中复合右美托咪定),Ⅲ组10例(对照组)。结果三组病例麻醉苏醒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病人麻醉苏醒影响不大;瑞芬太尼麻醉后NRS评分,Ⅰ、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麻醉成功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泵注10min,继以0.5μ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泵注10min,继以0.05mg/(kg.h)持续泵注。记录两组给药前(T0)、切皮即刻(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及术毕(T5)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节点OA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T1~T4时间节点的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时OAA/S评分(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多语及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镇静时不抑制呼吸,无多语及躁动发生,但可引起心率减慢,因此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臂丛麻醉效果.方法 抽选90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为3个组,即A组、B组以及C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臂丛阻滞以前5分钟,A组以持续泵注的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定,B组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使用地佐辛,C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麻醉前10 min(T0)、麻醉操作前5 min即A组的右美托咪定、B组的地佐辛、C组的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开始泵注的时间(T1)、臂丛穿刺完成泵注后20 min,手术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半小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在T1时MAP和其他时间点相比较均比较高,A组患者T1的HR、MAP都比其他两组高(P<0.05),A组和C组T2-T5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都比B组高(P<0.05);A组和B组、C组相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要高(P<0.05);三组都未有病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氧以及严重低血压等).结论 在臂丛麻醉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可增强麻醉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骍  王公校  马龙 《西南军医》2015,(3):244-246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小儿(非开颅、胸、腹)手术12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Ⅰ组(90例),Ⅱ组(30例)。于皮肤消毒前1min开始用药,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3m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h);Ⅱ组静脉注射氯胺酮3mg/kg、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若术中患儿出现明显体动反应则静脉追加氯胺酮1.5mg/kg。记录氯胺酮用量、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及术后镇静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Ⅰ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术中生命体征平稳,Ⅱ组患者心率、血压在各时间段明显增高;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Ⅰ组患儿比较安静,镇静评分满意者明显多于Ⅱ组,苏醒期躁动者明显较少。结论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可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明显降低单纯应用氯胺酮所致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副作用以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胃肠手术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肠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给予0.4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微量泵注,B组给予0.1 mg/kg地佐辛,C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对比3组麻醉前(T0)、拔管时(T1)、气管拔管后5 min(T2)和气管拔管后10 min(T3)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拔管时间、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组内对比:与T0点对比,T1时间点时,3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无显著变化(P>0.05);T2、T3时间点时,A、B组SBP、DBP、MAP、HR值明显上升(P<0.05),而C组SBP、DBP、MAP、HR值仍然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对比:T0、T1时间点时,3组的SBP、DBP、MAP及H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3时间点时,A、B组的SBP、DBP、MAP、HR值明显高于C组(P<0.05),而A、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苏醒期Ramsay评分明显低于C组,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可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助于降低苏醒期躁动程度及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糖尿病足截趾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收治的102例拟行截趾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1例)和高剂量组(51例),其中低剂量组患者于全身麻醉时静脉缓慢泵注0. 4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高剂量组患者于全身麻醉时静脉缓慢泵注0. 8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诱导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MAP、HR及SpO_2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4. 02±5. 87) min、拔管时间为(16. 55±5. 26) min,明显低于高剂量组患者的苏醒时间(18. 16±6.29) min、拔管时间(22. 73±6.84) min,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在截趾术中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维持患者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单独复合或联合复合氯胺酮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经股动脉穿刺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麻醉效果,比较几种用药方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择期经股动脉穿刺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RB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n=20):D组、P组和DP组。所有患儿入室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02 mg/kg和氯胺酮2.0 mg/kg麻醉诱导,同时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h), P组给予丙泊酚10 mg/(kg·h) ,DP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h) 复合丙泊酚5 mg/(kg·h) ,分别泵注维持至术毕。记录患儿入室(T0)、手术开始即刻(T1)、手术后10 min(T2)、化疗药注射即刻(T3)、术毕即刻(T4)、苏醒即刻(T5)各时间点患儿BIS、NBP、HR、RR和SpO2,记录各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和阿托品追加次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比较,三组患儿在T2,3,4时BIS值降低(P<0.05),P组T3,4时NBP降低(P<0.05)。三组HR、RR和SpO2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P组和DP组氯胺酮总用量减少(P<0.05),追加次数减少(P<0.01)。P组呼吸抑制率明显高于D组与DP组(P<0.01)。三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苏醒期躁动。 结论 在RB患儿经股动脉行眼动脉局部化疗的手术中,采用氯胺酮诱导,继以右美托咪定0.5 μg/(kg·h)与丙泊酚5 mg/(kg·h)联合泵注维持可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较适宜的麻醉组合。

  相似文献   

9.
廖娟  李鹏  郭俊  杨孟昌 《西南军医》2015,(2):130-13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咪唑安定在门诊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40例需行第三磨牙拔除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咪唑安定初始剂量0.02mg/kg,每30min追加0.01mg/kg,右美托咪定2μg/kg.h持续泵注10min后0.5μg/kg.h维持;B组咪唑安定剂量同A组,右美托咪定1μg/kg.h持续泵注10min后0.3μg/kg.h维持;C组咪唑安定初始剂量0.03mg/kg,每30min追加0.01mg/kg,右美托咪定1μg/kg.h持续泵注10min后0.3μg/kg.h维持;D组只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h持续泵注10min后0.5μg/kg.h维持。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各组局麻(T1)、牙齿拔出(T2)、缝合(T3)时患者Ramsay(RSS)镇静评分以及对T1~T3的记忆情况,离院前进行手术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A组术中心率低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B组外其他3组术中及术毕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术前(P<0.05)。B组术中收缩压高于其他3组。T1时B、D组平均镇静评分偏低,与A、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2时B组有4例2分,与A、C组比较有差异(P<0.05),C组有2例达到5分;T3时B组有2例为2分,C组2例为5分;T1时D组所有患者均有记忆。T2时D组有记忆患者例数高于A组,T3时高于A、B组(P<0.05)。各组疼痛评分及麻醉手术满意度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用于口腔门诊患者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稳定,联合使用效果佳,低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足够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最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喉麻管表面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气管插管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6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并需要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S)和对照组(D)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右美托咪定0.75μg/kg静脉泵注10 min,并在插管时用喉麻管将2%利多卡因1 mg/kg行声门上,声门下表面麻醉.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应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10 min,并在插管时用喉麻管将2%利多卡因1 mg/kg行声门上,声门下表面麻醉.观察两组入室后(T0)、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 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诱导期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在T 1、T 2、T 3和T 4的HR、SBP、DBP和MAP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T5时段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2%利多卡因1 mg/kg喷喉表面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0.75μg/kg静脉泵注10 min能够降低双腔气管插管引发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来我院行剖腹探查患者400例,随机分为4组组:帕瑞昔布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和对照组(N组),均行常规监测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前1 min(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评估患者麻醉恢复期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观察恢复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1)4组组T0时间点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T1、T2、T3和T4时间点,N组的HR和MAP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PD组最低;(2)D、P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P组和N组(P<0.05),P、D、PD组的VAS疼痛评分和躁动率明显低于N组(P<0.05),而PD组两种评分又明显低于P组和D组(P<0.05);(3)4组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可提高麻醉恢复期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陈晖  郝楠楠  雷志礼 《武警医学》2016,27(8):826-82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上应用止血带行关节镜下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负荷量静脉泵注10 min,随后以1 μg/(kg·h)的速率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同样速率泵入0.9%生理盐水。各组于硬膜外麻醉前(T0),止血带充气1 h(T1),止血带释放后20 min(T2)、1 h(T3)、6 h(T4),分别抽取患侧股静脉血3 ml,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1)SOD:与T0比较,对照组T3、T4时间和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在T3、T4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MDA: 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2)TNF-α:与T0比较,对照组T1~T4各个时间点和右美托咪定组T3、T4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于T1~T4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3)IL-6:与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T1~T3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 但右美托咪定组T4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以1 μg/(kg·h)的负荷量及1 μg/(kg·h)维持量持续静脉泵注,可有效降低止血带引起的下肢I/R后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减轻氧自由基所致的下肢I/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肌松药插管时插管条件和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择期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松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无肌松组(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B组静脉泵注0.60 μg/kg右美托咪定,A组和C组泵注相同时间的生理盐水.泵注完成后,开始麻醉诱导.麻醉诱导药物如下:舒芬太尼0.30 μg/kg,咪达唑仑0.04 mg/kg,依托咪酯0.20 mg/kg.A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B组和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5 min基础值(T0)、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T3、T4和T5时的气道峰压,面罩给氧和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A、B两组的插管条件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患者T2时的MAP较To时均显著降低(P<0.05);与T2比较,A组和C组患者T3时的MAP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T1、T2时的HR较To时均明显降低(P<0.05);A组和C组患者,T2较To时的HR明显减慢(P<0.05);A组患者,T3较T2时的HR显著增快(P<0.05);在C组中,T3和T4时较T2时的HR均明显加快(P<0.05).3组患者T2~T5时间点与To时间点比较,SpO2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3、T4、T5时的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肌松药插管时的插管条件,并有利于维持无肌松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行切痂植皮术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切痂植皮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切痂植皮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798、1.044、0.874,P=0.428、0.301、0.386);观察组患者唤醒后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t=6.138,P=0.000)、Ri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t=6.038,P=0.000);拔管后15 min,观察组患者血浆醛固酮、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278、3.443、2.608、3.481,P=0.026、0.001、0.012、0.001),且两组患者血浆醛固酮、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组内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无明显差异(χ~2=2.162,P=0.539)。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够有效降低重度烧伤切痂植皮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程度,抑制应激激素及血糖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余璇  缪冬梅  卢彬 《西南军医》2014,(2):133-13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啶组)和N组(空白对照组)。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麻醉药物,并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5pg+格拉司琼3mg)。两组给予负荷剂量后,D组立即泵注右美托咪啶0.5gg/kg,10min内注射完毕,而N组立即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min内注射完毕。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躁动率的发生和苏醒时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各时点SpO2及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注药前以及D组各时点比较,N组在拔管即刻、拔管3min、拔管5minHR、MAP、RR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间点三者无明显变化(P〉0.05)。D组躁动率低于N组(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gg/kg泵注能明显减轻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胸外科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未使用右美托咪定)、D1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手术切皮即刻开始泵注)与D2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术后镇痛泵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4 μg/kg),每组40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至出室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记录入室时(T0)、插管后(T1)、右美托咪定泵注完即刻(T2)、术毕拔管前(T3)、出室时(T4)及术后24、48、72 h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前和术后24、48、72 h的焦虑评分(SAS)、视觉模拟焦虑评分(VAS-a)、术后疼痛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至出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监测麻醉(MA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8月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与B组(羟考酮+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给予舒芬太尼0.08μg/kg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0.08 mg/kg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总用量、苏醒时间。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定(T_0)、改为俯卧位(T_1)、手术开始(T_2)、穿刺椎体(T_3)、术中任意3次均值(T_4)、苏醒(T_5)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HR、SBP、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2、T_3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术中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少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MAC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时的镇静、遗忘及并发症等,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 随机分为3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于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效果完善后, 手术前20 min开始神经安定镇痛:D组和M组负荷剂量分别为0.6 μg /kg和0.06 mg /kg, 维持量分别为0.5 μg /( kg·h)和 0.05 mg /( kg·h);C组泵注生理盐水50 ml/(kg·h)。负荷剂量均于10 min内泵完, 维持量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监测并记录入室( T0) 、麻醉平面固定后神经安定镇痛前( T1)、神经安定镇痛后5 min(T2) 、10 min(T3) 、20 min(T4) 、30 min(T5) 及术毕(T6) 时患者平均动脉压血压( MAP)、脉搏(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 D、M组患者BIS值达到75(BIS75) 时所用的时间和用药剂量, 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遗忘程度。结果 与T0比较, D组患者MAP T2、T3时明显升高, HR T2时明显下降(P<0.05), T3、T4时极明显下降(P<0.01);M 组患者MAP T3、T4时明显降低, HR T3~T5时明显下降, SpO2 T2、T3时明显下降, D组和M组BIS均于T2时开始下降(P<0.05), D组T4、T5时下降极明显(P<0.01)。D组患者BIS达75时所需的时间短于M组(P<0.05), 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明显低于M组(P<0.01), 但遗忘程度M组明显优于D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能达到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镇静的目的, 右美托咪定0.6 μg/kg作为负荷剂量, 既能满足术中镇静的需要, 又不会发生呼吸抑制。在遗忘作用方面, 咪达唑仑具有较好的遗忘作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时, 虽然患者能回忆术中部分事件, 但均无强迫体位等不良回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用药对全身麻醉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接受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常规组患儿使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其余与观察组相同。采用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对苏醒期躁动进行评分,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对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术后行为量表(PHBQ)对患儿术后行为改变进行评价。在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记录并比较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和FP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和30 d,观察组患儿行为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观察组分离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 Dex)对全麻苏醒后的围拔管期耐管时间的影响。方法43例择期行腹腔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 Ns组,n=20)、美托咪啶干预组( Dex组,n=23)。De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微量泵输注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手术结束时输注完毕;N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到示意要拔管的时间(T1),麻药停药至患者初醒时间(T2),肌松药停药至肌力恢复到4个成串刺激的T4/T1比值(TOF)=75%的时间(T3),拔管时心率(HR),拔管后15 min时的Ramsey镇静评分。结果 Dex组T1时间明显长于Ns组(P﹤0.01)。两组T2、T3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ex组拔管时HR明显低于Ns组(P﹤0.01)。两组Ramse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持续泵注Dex 0.5μg/kg至术毕,可提供给苏醒后的患者一个较长时间的耐管状态,给消退残余肌松药提供更长的时间窗,同时对肌松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