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结筋病灶点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分、LEFS评分和SAS评分、SAS评分正常率为疗效评价指标.在初次治疗后两周、6周进行临床疗效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髂胫束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结筋病灶点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分、LEFS评分、SAS评分、SAS评分正常率为疗效评价指标。在初次治疗后两周、6周进行临床疗效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各随访点的VAS疼痛评分、LEF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周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周随访时治疗组的疗效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髂胫束综合征的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焦虑程度方面的远期疗效更具有优势,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手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均来自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及针灸科门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一周为1个疗程,2组均为2个疗程,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KSS)。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VAS评分及K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手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6.
髂胫束综合征是运动员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成绩,采用针刺配合理筋手法进行治疗后,髂胫束综合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能够使运动员较快地恢复正常训练,并能够承受高强度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髂胫束综合征(IT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就诊的60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并分析治疗前、首次疗程后及疗程结束后3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功能指数评分(LEFS)及股骨外侧髁处髂胫束弹性模量。结果:患者疗程结束后3周VAS评分为(1.05±0.79)分,低于治疗前的(6.35±1.30)分及首个疗程后的(2.93±0.84)分;疗程结束后3周LEFS为(74.87±4.95)分,高于治疗前的(45.32±10.38)分与首个疗程后的(62.88±7.77)分;疗程结束后3周股骨外侧髁处髂胫束弹性模量为(9.41±5.94)Pa,低于治疗前的(14.21±7.85)Pa与首个疗程后的(11.64±6.33)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对于髂胫束综合征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缓解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治疗精准、起效快、疗效好等优势,值得临...  相似文献   

8.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是运动医学和骨科的常见病,多见于长跑、球类、自行车及其他运动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外侧股骨外侧髁部疼痛,压迫股骨外侧髁时通过反复屈伸膝关节引起疼痛,在膝关节屈曲30 °时疼痛最剧烈[1].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笔者应用针刀配合痛点阻滞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圆利针合谷刺治疗髂胫束损伤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超伟  张华林 《中国针灸》2004,24(4):262-262
笔者自1997年6月~2003年5月诊治的72例髂胫束损伤的病例中,运用特制圆利针,选用髂胫束的起点、中点和止点,采用"合谷三通刺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注射联合针刺治疗髂胫束综合征(ITBS)(风寒痹阻证)的疗效。方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注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对所有患者评估中医证候积分、数字疼痛评分(NRS)、股骨外侧髁髂胫束厚度、膝关节HSS评分、下肢功能评定(LEF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14 d后NRS评分、股骨外侧髁髂胫束厚度、膝关节HSS评分、LEFS、AD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与单纯针刺相比,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注射联合针刺治疗ITBS(风寒痹阻证)的疗效更佳,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对于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等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阿是穴四周,以1 cm为间距,进行三排五列的排布针刺,针刺到筋膜层得气后留针,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20 d,治疗频率1次/d,30 min/次。治疗前后2组患者通过VA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80.0%(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症状体征评价量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间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筋排刺法对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刀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2022年3—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符合纳入标准7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针刀(基于经筋理论选取重要经筋病灶点“成骨次”“成腓间”“阳陵次”上进行针刀治疗松解,每周治疗1次,连续2周)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肌肉能量技术作用于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每日治疗1次,连续2周)。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早餐后服用0.2 g,连续14天)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两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臀中肌等长收缩肌力、髂胫束的声触诊弹性测量值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两组NRS、LEF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1周,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33/36)较对照组86.11%(31/36)显著增高(χ2=16.37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NRS、LEFS评分、股骨外侧髁髂胫束的声触诊弹性测量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试验组LEF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髂胫束综合征,能降低髂胫束的硬度,对疼痛的减轻和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即时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髂胫束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护理、疼痛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措施,对15例接受髂胫束松解术的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男12例,女3例。年龄14~30岁,中位数17岁。单侧11例,双侧4例。均有臀部反复肌肉注射史。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采用愈辉国等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例、差1例。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髂胫束松解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臀肌挛缩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病灶点密集针刺与循经取穴治疗髂胫束劳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2例髂胫束劳损患者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治疗组在患者患侧阔筋膜张肌、臀中肌、髂胫束中下1/3交界处以及胫骨外髁和小腿外侧面仔细查找病灶点(压痛点),然后在病灶点上施以密集毫针刺。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环跳、风市、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昆仑、悬钟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后统计疗效。结果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2.3%和89.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灶点密集针刺是一种治疗髂胫束劳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以及患侧伸肌群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收治的83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观察组予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评估2组下肢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PT),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提高(P<0.05),患侧屈肌群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与肌力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疗效优于电针联合TDP理疗。  相似文献   

16.
髂胫束劳损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自觉髂部不适,滑囊发炎时则可有局部疼痛,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一套按摩治疗髂胫束劳损的手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铍针松解配合臭氧注射治疗军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部队因患髂胫束摩擦综合征送我院就诊的72例军人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精准铍针松解联合髂胫束滑囊臭氧注射,对照组给予痛点局部封闭注射,观察两组单次治疗后1、3、5 h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3个观察时段的VAS评分方面,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精准铍针松解配合臭氧注射干预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方法应用于部队军人训练伤治疗,即时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8.
经筋理论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经筋排刺法将经筋理论与排刺针法相结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特色针刺法。此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除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疾病、腰椎疾病等本针刺法的优势病种外,对痛证及内、妇、儿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经筋排刺法可能通过恢复病损的神经和血管周围微循环等发挥治疗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对刺法操作规范及方法指导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经筋排刺法配合TDP照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状肌损伤引起的疼痛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臀肌损伤疾病相混淆,由于误诊误冶延误了治疗时机,引起慢性疼痛。笔者近年来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TDP照射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多维度探讨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面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面部三线法,疗程4周。采用中医症状体征量表进行分级量化临床疗效判定,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并在治疗4周后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面瘫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同时对2组进行面神经电图(ENoG)检查。 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分级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3、-2.089,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B分级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0,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H-B分级的患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7、8.953,P均<0.05),治疗组VI级(完全麻痹)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7.85±3.26)分,较对照组[(12.57±4.1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P <0.05)。(4)治疗组的面瘫合并症新发率(5.77%)较对照组(19.61%)明显降低(χ2 =4.471,P<0.05)。(5)治疗后2组患者ENoG患侧/健侧波幅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5,P>0.05)。 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难治性面瘫患者症状并降低面瘫合并症发生率,经筋刺法疗效优于常规面部针刺法。面神经电图对难治性面瘫的神经功能检测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能不适合作为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