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糖尿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起到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视力受损甚者致盲。所以近些年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就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系统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3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ROP,将患儿分入ROP组和非ROP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筛选极低出生体质量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系统列线图模型。结果234例患儿中,检出ROP 66例(28.21%)。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持续时间,以及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机械通气、输血、败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000 g、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吸氧持续时间>7 d、输血、败血症是极低出生体质量R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中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0.8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4(95%可信区间0.796~0.852)。结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000 g、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吸氧持续时间>7 d、输血、败血症是极低出生体质量RO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能够可靠地评估极低出生体质量ROP的发生风险,可满足临床上对于整合模型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DM)23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24h尿微量清蛋白、血脂等项目,以及检眼镜观察视网膜病变。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I)R)组、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230例中共确诊NDR130例(56.5oA)、NPDR82例(35.7%)、PDR18例(7.8%);三组在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含量、高血压病患病率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在年龄、体重指数、血脂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M并发DR与DM病程、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水平有关,应注意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相关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在我国已经成为致盲的四大原因之一.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仍呈上升趋势.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深入到微循环水平,特别强调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形成是造成视网膜病变的本质,即视网膜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对DR的预防和治疗,其主要原则是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纠正由于高血糖造成的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视网膜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刘波①李江源童新元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87.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D...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是因为糖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微血管发生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DR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提出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包括:多元醇通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炎症的发生,这些机制实质上都是高糖诱导的过氧化物过度表达的结果,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基于乳腺MRI的影像征象,建立BI-RADS 4类非肿块样病变恶性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乳腺MRI BI-RADS 4类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肿块样病变恶性危险性因素,建立列线图恶性诊断模型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共120例女性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年龄21~77岁,平均42.8±12.1岁,良性病变74例,恶性病变4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布类型、腋窝淋巴结结构改变、MIP阳性和ADC值是非肿块样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建立列线图发现腋窝淋巴结结构改变、MIP阳性、节段样分布和ADC值较小的患者评分较高,恶性病变风险较大。列线图恶性诊断模型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C-index分别为0.905、0.843。结论:建立了一个数据化的乳腺MRI BI-RADS 4类非肿块样恶性病变预测模型图可对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恶性风险评估,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亦为眼科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 ,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视网膜表面渗出、出血。后期视网膜脱离 ,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年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该病呈迅速上升趋势。因此 ,科学的护理干预 ,促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效的控制血糖积极治疗 ,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 3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男 16例 ,女 15例 ,年龄4 1~ 75岁 ,全部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的2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发生ADR为随访结局,以是否发生ADR将患者分为ADR组和非ADR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他克莫司发生ADR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288例患者中,58例(20.14%)发生ADR(ADR组),230例(79.86%)未发生ADR(非ADR组)。男性、年龄>60岁、血药浓度>15 ng/ml、联合用药>3种、有过敏史、空腹血糖>7 mmol/L、总胆红素>20μmol/L、血肌酐>133μmol/L是他克莫司致AD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验证C-index为0.851,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走势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4;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3%~62%范围内时模型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男性、年龄>60岁、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1.
何乾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3):312-313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RP治疗.术后随访半年,统计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出血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视网膜水肿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Muller细胞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92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局部ERG以及12、32、40赫兹闪烁光ERG检查,并计算纤维指数:闪光ERG的b波幅值/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结果: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2、40赫兹闪烁光ERG b波幅值位于正常低限,闪光ERG的a波幅值中度降低,为(54±9.6)μv,b波幅值正常,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明显降低,为(25.8±9.4)μv,纤维指数平均为(9.3±1.4)单位。结论:纤维指数增高是视网膜缺血缺氧的共同特点,表明Muller细胞的代谢活性代偿性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值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06到2018-02在眼科门诊诊断为DR的患者32例(DR组),患病时间12~25年。检测DR患者血清中SOD活性值并与1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按国际DR分组标准,将32例DR分成背景期、轻度非增殖期与严重非增殖期,并对SOD活性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SOD活性值为(177.27±29.61)U/mg,DR组为(128.69±39.93)U/mg, DR组SOD活性值明显降低(P<0.01);DR背景期组为(144.68±40.05)U/mg,轻度非增殖期组为(128.41±28.01)U/mg,严重非增殖期组为(94.83±26.51)U/mg,DR背景期组和严重非增殖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OD活性值随DR病变的进展而逐渐降低,提示DR病变的发 生、发展与血清 SOD活性值下降有关 。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对病程5 ̄20年的8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置放射免疫法检测对照。结果表明直接检眼镜和FFA检查均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而FFA对早期DR发现率更高,随DR的发生和病变程度的加重,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肾病变程度与OR程度有十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2002-2004年我院对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F-ERG,OPS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atic retinipathy,DR)是视力损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另一个致盲的常见原因。如果及时用激光治疗这两种视网膜并发症,可以大幅度减少视力的损害。当然,在进行激光治疗的同时尤其要控制血糖和血压等其他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