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军  张小丽  王贝晗  张景  毕晓宏 《武警医学》2011,22(12):1034-1036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17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 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时间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内检测17项生化指标,用SPSS13.0对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1 h内检测结果 相比,血液标本放置4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血糖(Glu);血液标本放置8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Glu、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AST、K+;血液标本放置24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Glu、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TBIL、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 (CHO)、K+、Na+、Cl-、Ca2+、P-.结论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 有影响,应做好标本分析前的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处理标本后放置时间与血氨测定值的关系。方法将43例测血氨患者的标本不同方法处理、储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其血浆氨浓度。结果所有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血氨浓度越高;未分离标本放置30min内无明显差别(P〉0.05),60min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出的血浆标本温室时120min之内无明显差别,180min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4℃冰箱冷藏的分离标本3h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4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20℃冰箱冷冻的分离标本24h内无明显差别(P〉0.05),48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未分离血浆的标本应在30min内分离并完成检测,即使分离出血浆也应在2h之内检测,冷藏应于3h内、冷冻保存于24h内测定。  相似文献   

3.
标本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糖和血脂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浆葡萄糖(Glu)、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10名自愿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将离心后的血浆和血清分装,分别放置室温(22℃)、4℃和-20℃,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Glu和TC、TG、LDL-C和HDL-C的浓度。结果室温条件下Glu测定值随放置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1),4℃放置2~6 h和-20℃保存7 d的Glu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室温、4℃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室温2 h、4℃4 h内的检测结果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7 d保存的标本,除LDL-C外,其他血脂3项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有差异(P<0.01)。结论4℃条件下保存的分离标本,在2~4 h内的血糖和血脂4项检测值比较稳定,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及冻融次数对尿液样本蛋白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样后的尿液样本经过离心与不离心处理后,分别于室温及4 ℃冷藏放置4、12、24、48、72 h,及在-80 ℃反复冻融1、3、5、10次后,经过桥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丛生蛋白、肾损伤分子 1、胱抑素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种蛋白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经离心处理的样本,在室温或4 ℃冷藏放置48 h后,丛生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未经离心处理的样本,室温放置24 h后,丛生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降低;4 ℃冷藏条件下蛋白相对稳定,在放置72 h后显著降低。4种蛋白-80 ℃反复冻融1、3、5、10次后,质量浓度均无显著变化;未经离心处理样本,蛋白质量浓度较离心处理样本高。结论在冷冻保存前,尽量将尿液样本先放置在4 ℃环境下处理或暂存,且暂存时间不超过72 h;若室温放置,时间不超过24 h;且根据研究用途决定是否离心。样本反复冻融10次对尿液蛋白质量无明显影响,可以根据检测需求及实际条件,确定样本是否分装及分装管数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和温度对Beagle犬血浆凝血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血浆分别放置于室温(25℃)和冷藏(4℃)条件下,于不同放置时间(0,2,4,6h)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雌雄动物间PT、APTT检测结果在不同放置条件下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室温(25℃)条件下,PT和APTT在4h内稳定;在冷藏(4℃)条件下,PT在2h内稳定,APTT在4h内稳定。结论 Beagle犬的PT和APTT测定应在室温条件下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37℃温浴融化后4℃冰箱放置不同时间Ⅷ因子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抽取-30℃冰冻保存的冷沉淀6袋(来源于厦门市中心血站),将其置于37℃水浴箱温浴化冻,化冻完毕后分别在0、4、8、12、24 h取样检测各袋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此过程中冷沉淀放置于4℃冰箱保存。结果冷沉淀在37℃温浴融化后,存放于4℃冰箱,其Ⅷ因子含量随放置时间而逐渐降低。结论冷沉淀在37℃温浴融化后,其中的Ⅷ因子极不稳定,应立即输注至病人体内。如暂不输注,应放于4℃冰箱保存,必须在融化后12 h之内输注。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液分析仪在各个医院的普遍使用,很多医院的住院患者的血液分析检查都采取静脉血抗凝,但从病房抽血送到检验科以及开始检测还间隔一段时间,有时产生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探讨血液分析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白细胞分类及形态的影响,我们采集了门诊健康人静脉血在25℃和4℃保存,分7个时间段做了对比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防止血标本糖酵解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血标本糖酵解的速率及其有效防止或减慢方法。方法 血样分别采用抗糖酵解剂法和冷藏法处理后 ,放置不同时间后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标本中血糖含量。结果 经两种方法处理的血标本与未处理组相比 ,各时间组血糖检测值均有所增高 ,放置 3 h后即有明显差异 (P<0 .0 5 ) ,但两种处理方法间比较则差异不明显 (P>0 .0 5 )。结论 高原地区糖酵解对血糖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将血标本进行处理后 ,均有效减慢了糖酵解的速度 ,增加了血糖检测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黄平 《人民军医》1999,42(8):466-467
血糖最容易分解,特别是置于室温的血标本如果未经离心处理,其存放时间长短对血糖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对糖尿病病情的判定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为此,我们将糖尿病病人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检测,以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检测值的影响情况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糖尿病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岁。血糖6.65~14.00mmol/L,平均9.83mmol/L。健康对照组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18~57岁,平均32.5岁。血糖3.90~5.60mmol/L,平均4.85mmol/L。1.2 仪器 日本UV-66自动分光比色仪。上海分光仪器厂721分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对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不同送检时间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300份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分为6组(0 min组、10 min组、30 min组、1 h组、2 h组和3 h组,每组各50份标本。采用相同方法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浓度(HGB)4项血常规检查项目进行统计,比较4种项目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0 min组、10 min组、30 min组和1 h组之间比较,WBC、RBC、PLT和HGB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 h组和3 h组WBC检测值明显低于0 min组,BC、PLT和HGB的检测值明显高于0 m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超过2 h送检的血液标本,其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1 h内送检的血液标本保持了与立即送检相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温度及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标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方法[1],因标本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的优点倍受大批量体检检测ALT者的欢迎,由于该方法[2]存在内源丙酮酸对结果的影响,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也可能产生影响。为此,我们设计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ALT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仪器试剂CF-5000型酶标仪(航天部二院生产),ALT试剂及操作参照文献[1]方法,丙酮酸试剂及操作参照文献[2]方法。1.2方法随机选10份空腹全血标本,按温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20℃(室温)组;另一组为4℃(冰箱)组,将两组标本放置2…  相似文献   

12.
黄艳萍  祝峰 《武警医学》2018,29(9):868-870
 目的 探讨标本在不同温度及不同保存时间的条件下,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10例患者抗凝新鲜全血标本进行预处理(溶血处理),在室温下分装成6组,每组10个标本。A组立即检测,B、C、D、E、F组分别在分装后1、2、3、4、5 h检测。取5例全血标本分别充分混匀后,分4组保存,每组5个标本。A1组在室温(18~22 ℃)、B1组冷藏(2~8 ℃)、C1组冷冻(-18~-20 ℃)、 D1组低温冷冻(-80 ℃)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分别用OLIMPO进行检测。以低温冷冻组测定结果为标准,每个标本的HbA1c测定结果都在低温冷冻组结果的±3s范围内为可接受结果。结果 溶血后不同时间HbA1c检测结果:A组(7.98±1.61)%;B组(7.97±1.61)%;C组(7.95±1.60)%;D组(7.94±1.61)%;E组(7.77±1.61)%;F组(7.46±1.57)%。与A组比较,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要使OLIMPO检测HbA1c结果保持稳定,则标本的保存时间分别为:室温2 d,冷藏15 d,冷冻3 d;低温冷冻半年以上。结论 OLIMPO检测HbA1c时,不同处理条件下,HbA1c结果的稳定性差异较大。样本溶血处理后4 h内完成检测,结果较准确;如果全血标本需要保存较长的时间,则在2~8 ℃冷藏和-80 ℃条件下保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凝标本的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前送检(即采即送)合格的标本50份立即测定PT、APTT和在室温下放置2、4、8 h测定PT、APTT;抽取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50份,用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10、15 min后测定PT、APTT。结果 PT、APTT在4 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 h测定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10 min测得结果与离心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15 min时测得结果与离心2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APTT时应掌握好标本离体后放置的时间以及标本的离心速度和时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 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 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返回平原观察室。各组伤后0、2、4、8、12及24 h分别检测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高原组伤后0、2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 伤后8、12、24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4 h P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 h AP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采血管保存不同时间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方法用4种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32例住院患者的静脉血,在HLC-723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上测定保存不同时间后全血或血浆中的HbAlc水平。结果紫色(EDTA-K2)、绿色(肝素锂)、蓝色(枸橼酸钠1:4)和黑色(枸橼酸钠1:9)全血即时HbAlc水平分别为(8.39±2.49)%、(8.76±2.49)%、(8.86±2.60)%和(8.34±2.48)%,不同抗凝剂采血管间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保存72h全血和血浆中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种采血管采血标本于4℃保存72h对HbAlc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01—2013-05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8例,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展开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温度下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室温保存时间超过7h、冰箱保存超过22h便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检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不管是室温还是冷藏保存均需在2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7.
赵康虎  童庆祝 《武警医学》2008,19(2):108-110
 目的 考察膏药软化点测定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测定条件,提高测定结果 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试验,考察测定过程中环样熔化后室温下放置时间、初始温度下环样预热时间和升温速率对测定结果 的影响.结果 环样应在室温下放置1 h以上,在初始温度(37±0.5)℃下预热15~30 min, 并控制升温速率在(1.0~1.5)℃/min测定.结论 按照选择的测定条件测定膏药软化点,结果 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水下爆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致伤机制,分析早期死亡原因,为临床诊治水下急性肺损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质量(2.04±0.3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爆炸源与致伤动物的距离为1.8m,对照组不做爆炸。伤后0、4、12、24h采集血液,24h放血处死,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标本,测定肺湿干重比(W/D),测量伤后0、4、12、24h呼吸频率,并行血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血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光镜下观察肺HE染色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伤后0、4h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增快(P0.05),伤后24h Pa 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液及BALF中IL-8、TNF-α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W/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见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及肺泡腔水肿、出血,粒细胞浸润。结论实验组能较好地模拟水下爆炸肺损伤特点,结果重复性好,能作为水下爆炸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节点及检测前放置时间对急进高原官兵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官兵出发前及急进海拔4300m后第1、3、7天及1个月时,抽取肘静脉血并进行血常规检测;在官兵到达高寒地区第7天,分别于抽取肘静脉血的1h内、2h、4h、8h、24h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各时间节点及不同放置时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进驻高原前检测结果比较,进驻高原后第1天及第3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升高(P〈O.05,P〈O.01);进驻高原第7天,血常规各项指标与出发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O.05);1个月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O.05)。与1h内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样本放置8h,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O.05);放置24h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lh内检测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O.05,P〈O.01)。结论:部队官兵到达高寒地区后,应激反应在前3天均非常明显,且持续7天左右;高寒地区血常规检测至少应在血液离体后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以十四烷作为相变材料的新型恒温运血箱对血液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冷藏冰箱作为对照,将红细胞放置于血液冷藏冰箱和相变材料运血箱中,在外界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于0、24、48和60 h取样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在外界环境温度为35℃的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分别于0、24、48和72 h取样检测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悬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钾含量、血钠含量等指标。结果根据十四烷的贮热容量及运血箱尺寸,设计模拟在高温(30℃以上)和低温(-20℃)条件下,运血箱内温度维持在1~10℃的时间分别为72和60 h。在验证实验中,当外界环境温度为-20℃时,运血箱内红细胞保存时间达到60 h,血红蛋白含量为136.33 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界环境温度为35℃时,运血箱内红细胞保存时间达到72 h,红细胞悬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为0.33 g/L,红细胞变形系数为0.26,血钾、血钠浓度分别为6.38和145.37 mmol/L,均符合国家标准,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相变材料制备的新型恒温运血箱在无电力供应、无冰的条件下,于低温和高温条件均对红细胞具有良好的保存效果,适宜血液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