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报的225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严重程度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较多;ADR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ADR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等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格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上报的134例ADR报告申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ADR严重程度、给药途径以及引起ADR药物的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99%),女性63例(47.01%);年龄最小16 d,最大96岁,年龄分布无差异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例次较高(119例);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茼药物引起ADR例次较高(35例),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3例);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损害为主(38.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1.27%);严重的ADR共5例(3.73%).结论:应重视抗茼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5.
陈海云 《中国药物警戒》2013,(11):676-678,682
目的对淮安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474例的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中老年患者最多;顺铂、紫杉醇、奥沙利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居前3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1月~12月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502例,从年龄和性别分布、药品分类、给药途径、严重的ADR以及不合理用药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ADE中,大于60岁的患者占48.21%,抗感染药物占48.01%,严重ADR占5.98%,不合理用药导致药品不良事件(ADE)被认定为ADR的占10.16%。结论: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监测是以后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任海霞 《中国药房》2012,(30):2868-286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总结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3次药品不良反应前后的用药经过,分析药物与不良反应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致不良反应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3次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可疑药物的应用存在因果关系。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我院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菌药物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最多(50例,占52.08%);静脉滴注给药发生引起的最多(88例,占91.67%)。60岁以上老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3例(占44.79%),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4例(占4.1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占80.21%),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419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9例ADR/ADE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ADE最多,占76.37%;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ADE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 方法:收集台儿庄驻地三家医院2014年上报的3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77例ADR中, 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92: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占37.14%). 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92.31%(348例). 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82例(占48.28%),其中喹诺酮类70例(占38.46%)、头孢菌素类50例(占27.47%)、青霉素类17例(占9.34%);其次是中药注射剂,有74例(占19.6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38.99%、21.81%. 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 结论:临床应提高对ADR监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24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品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最多;以注射剂静脉滴注最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一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结论密切关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抗微生物药品为监测重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分析评价和处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国家ADR监测系统中2011~2014年孝感市上报的ADR/ADE有效报告7 732例,采用SPSS 19.0对报告来源、患者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7 732例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6 959例,90.00%)和临床医师(5 061例,65.46%);引起ADR/ADE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 388例,54.90%)和中药注射剂(897例,11.60%);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69.83%);一般ADR/ADE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42.96%)和消化系统(16.55%);严重ADR/ADE 181例(2.43%),其中严重过敏性反应80例(42.20%),皮肤及附件损害36例(19.89%)。引起严重ADR/ADE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79例(43.65%),中药注射剂32例(17.68%);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4例)、参麦注射液(10例)和头孢呋辛(10例)。结论:加强ADR/ADE的监测报告力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监管,重视严重ADR/ADE的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鞍山市2013年收集的30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ADE累及系统-器官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3062例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4例(0.78%);40~49岁、50~59岁、60~69岁3个年龄段ADR/ADE构成比居于前三位;性别比例基本相当;引起ADR/ADE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46.57%);剂型分布以注射剂(50.88%)和片剂(29.26%)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发ADR/ADE最多,共1726例(56.37%);ADR/ADE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见(34.13%)。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尽可能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反应特征,以为临床中的中药使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我院所接收的3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和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的关系,并总结其对系统和器官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结果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和其性别的关联性不大,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所占构成比最大,占到60.3%;其药物品种主要为注射剂、口服成药、口服草药以及外用;其中静脉注射所占构成比最大,达到49.3%;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累计系统和器官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中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原因比较复杂,必须对中药制剂的使用加强监测,才能有效的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孝感市上报的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ADR监测工作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ADR监测系统中2011~2015年孝感市上报的新的/严重ADR报告1 463例,对ADR患者情况,怀疑药品种类及给药途经,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比例最高,其次是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给药所致ADR最多;用药2 h内发生ADR 1 088例(74.37%)。新的一般病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严重病例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新的/严重ADR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药品为香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新的/严重ADR发生的主要药品,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严重ADR,高警示药品的ADR后果严重,在ADR监测要重点关注,尽可能减少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我国与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拉监测中心、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等机构的安全性病例报告,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与其属性判断及因果关系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为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标准,提高单个病例分析评价水平提供借鉴。建议我国应进一步明确严重的及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判断标准,采用多种的因果关系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三级关联性评价,尝试针对单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科常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2016年收集并上报的ADR/ADE报告1916例,按照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16例ADR/ADE报告中,18~30岁青年人较多, 584例(占30.50%);涉及药品29种,以抗精神病类药品引起ADR/ADE最多,报告1665例(占86.90%),ADR/ADE报告中药品奥氮平最多,820例(占49.24%);ADR/ADE累及系统为神经系统较多,701例(占35.67%)。结论:应继续加强精神科ADR/ADE的监测工作,通过对ADR/ADE的分析加强药品合理规范使用,为临床精神科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调查分析,提示大家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确定合格报告,再结合药学、医学知识,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科室、类型、药品类、药品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0个科室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最多的有14例,最少1例;报告类型,一般78例,新的3例;药品以抗菌药物类居多,抗菌药物类占总药品的33.33%,中成药18.52%,心脑血管药16.05%,抗肿瘤药6.17%,解热镇痛药3.70%,造影药6.17%,其他类16.05%;西药和中药都以注射剂型为主,涉及药物品种49个;频次较多的达4次,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左氧氟沙星。结论采取有效的用药安全措施,能够控制与降低用药风险,能够提高人们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59例L-ASP所致ADR/ADE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9个病例报告中有16例是急性过敏反应,其中发生过敏性休克3例;肝损害9例,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48.5~298 U.L-1之间,总胆红素(TBil)在13.2~230.2μmol.L-1之间;高血糖7例,空腹血糖在13.9~30.6 mol.L-1之间,其中1例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损害、凝血功能异常各3例;其它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恶心、腹胀、上腹不适、寒战、发热、水肿等。结论:L-ASP可引起严重ADR/ADE,须加强对ADR/ADE的研究及防治。  相似文献   

20.
2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对1989~2007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报道的23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害,两者均属过敏反应,合计177例,占75.32%。177例中,126例(71.19%)发生在开始用药后1小时内;100例(56.50%)发生在开始用药后30分钟内;132例(74.58%)首次用药出现过敏。235例中,229例预后良好,6例死亡。结论临床用药的前30分钟应当警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密切观察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