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1例Ⅰ型麻风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WHO/MDT方案治疗中Ⅰ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11例Ⅰ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与型别关系、临床表现、反应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2 004例麻风患者中出现Ⅰ型反应者111例,占5.54%,其中界线类(BT、BB、BL)麻风占反应病人总数的77.49%.仅有皮损者4例,占3.06%,皮损伴神经损伤者93例,占83.78%,仅神经损伤者14例,占12.61%.疗前、疗中出现反应者102例,占91.89%,MDT疗后1年内出现反应者58例,占52.25%,持续6月左右者69例,占62.16%.结论麻风患者采用MDT治疗的Ⅰ型麻风反应发生率为5.54%,多在疗后1年内初治界线类麻风产生,易引起神经损伤且持续时间长,要及早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以避免产生畸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7岁。全身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伴痛,高热1周。组织液抗酸染色查菌BI 3.40。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变薄,表真皮间无浸润带,真皮内成团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泡沫细胞等浸润,累及脂肪层和附属器。2年前患者曾诊断为BL麻风,抗麻风联合化疗治疗1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中发生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20年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登记并终审通过的山东省所有完成MDT且在此期间发生麻风反应的患者的相关信息,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Spearman秩相...  相似文献   

4.
83例多菌型麻风MDT期间发生Ⅱ型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化疗(MDT)方案中多菌型(MB)麻风Ⅱ型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2年4月入院治疗的多菌型麻风83例,在采用MDT治疗过程中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麻风反应及其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26例BT ̄BL麻风中,41例发生I型反应(9.6%);218例BB ̄LL型病人中29例发生Ⅱ型反应(13.3%)。对反应的危险因素的分析显示,BI在0.1 ̄3.0,用MDT1 ̄6个月时及BT和BB型是I型反应的危险因素。青春期发病、BI在3.1 ̄5.0、用MDT4 ̄6个月及BL和LL型是Ⅱ型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381例联合化疗病人麻风反应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摸清麻风现症病人在治疗期间麻作者单位 :1临沂市皮肤病防治所 ,2 760 0 02临沂市中医医院 ,2 760 0 2风反应的发生情况 ,及时正规地处理好麻风反应 ,减少畸残的发生 ,我们对 1986年以来我市所有麻风现症病人进行了调查。1 调查对象均是我市所辖九县三区范围内 ,正规接受WHO麻风控制规划化疗研究组 ,198 1年推荐的麻风MDT方案的现症麻风病人。2 调查方法对新发麻风病人 ,疗前均详细询问病史 ,做临床检查、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 ,做好完整的病案记录。少菌型采用二联治疗至临床治愈 ,多菌型采用三联治疗 2 4个月后改为二联治疗至临床…  相似文献   

7.
Ⅱ型麻风反应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型麻风反应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容易被误诊,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2岁。全身反复起红斑、结节,伴高热2年,双足麻木、闭汗半年。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散在出现红斑、结节,直径约1~3cm,无瘙痒、触痛及破溃,伴有疲乏、食欲减退及高热,体温有时可高达40℃以上。在当地医院按风湿热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米松,1周左右体温降至正常,红斑、结节消退。但停药后10d左右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继续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安痛定,病情再度缓解。2年内反复发作10余次。半年前双足出现麻木、闭汗,皮肤无破溃,在当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6岁。全身皮肤棕黄色丘疹、结节4年,近一年来曾在当地诊所按湿疹、银屑病等予强的松等药物(强的松剂量从每天10 mg到30 mg不等)治疗。近2周停用强的松后于1周前开始出现高热及红色斑片、结节、水疱、脓疱、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皮突变平;真皮血管、附件周围大量泡沫细胞,大空泡团灶性浸润,淋巴细胞量少,皮肤附件减少。抗酸染色:5+(部分杆状,部分粒状),浸润面积:6/10。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5+)(6+)。诊断: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眉毛脱落、全身皮肤红斑、丘疹6个月就诊。患者自述6个月前眉毛脱落,无明显诱因躯干和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结节,表面皮肤干燥,无瘙痒和疼痛,无畏寒发热、胸闷腹痛等全身症状。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怀疑麻风,未予检查与治疗,转诊至我院。该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无子女。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0.
280例联合化疗病人麻风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联合化疗(MDT)病人麻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80例登记MDT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0例麻风病人中I型和II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4%和19.3%.51.6%的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前,37.5%的I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1年内,45.4%的II型麻风反应分别发生在MDT开始后的2年内.疗前细菌指数>4.0是II型麻风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DT治疗的2年内是麻风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3岁。躯干、四肢红斑、结节、水疱伴疼痛7天。结合其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诊断为II型麻风反应,给予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13.
麻风治疗除经典的MDT联合化疗外,一些其他药物也应用到麻风治疗中如:莫西沙星、二甲胺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等。本文对治疗麻风药物种类、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A 38-year-old Indonesian man presented with a single anaesthetic plaque on his right forearm and no other sensory changes. His clinical present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uberculoid leprosy, but histopathology of a skin biopsy from the lesion showed borderline lepromatous disease.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multidrug therapy for multibacillary disease. Seven months after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his solitary skin anaesthetic plaque became tumid, and he developed multiple small plaques on his arms, legs and face, without evident neuritis. He was clearly in a reversal reaction (type 1), which slowly resolved with treatment of prednisone.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51例麻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7例;35例首诊考虑麻风,16例误诊。皮损主要位于面颈部、躯干、四肢,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斑片、斑块,其中伴眉毛脱落(21例)、尺神经粗大(1例)、感觉异常(13例)、畸形(1例),皮疹处瘙痒(2例)。临床分型:结核样型(TT)2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2例、中间界线类(BB)2例、界线类偏瘤型(BL)10例、瘤型(LL)34例、未定类麻风(I)1例。I型麻风反应5例(9.8%)、II型麻风反应12例(23.52%)。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变薄33例(64.70%)、有无浸润带30例(58.82%),病变累及真皮全层8例(15.60%);抗酸染色(Wade-Fite染色)阳性率49例(96%)。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菌型麻风患者统一联合化疗后停药5年的疗效。方法:对新发或复发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给予WHO联合化疗多菌型方案治疗6个月,然后停药观察5年,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结果:共收录多菌型麻风患者114例,中途退出35例,79例纳入分析。疗前患者平均细菌指数为2.88±1.38,停药满5年时的平均细菌指数为0.05,平均年下降0.56。停药5年时患者细菌阴转率为89.9%。5年研究中共观察到麻风反应38人次,反应率为48.1%。仅1例在停药13个月时复发。结论:多菌型麻风患者6个月联合化疗有效。患者的细菌指数变化和麻风反应与报告的多菌型患者经1年或2年联合化疗后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  相似文献   

18.
对2014-2017年发现的6例瘤型麻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瘤型麻风均有典型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特征,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0~60岁,病史1个月~40年.皮损类型主要为结节、丘疹.面部均累及,累及四肢的有4例,累及躯干的有2例.4例患者有神经受累现象,1例出现肢体疼痛,1例出现右下肢反复溃疡.组织病理学符合瘤型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老年麻风患者临床和流行病特征。方法:通过中国麻风管理信息系统(LEPMIS),对陕西省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麻风患者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结果: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该地区共收治新发麻风病例323例,其中54例(16.7%)≥60岁,平均年龄为67.0岁,77.8%为男性;96.3%为低收入人群,57.4%文化程度低下(文盲或半文盲),79.6%有婚史,29.6%为家内传染。70.4%查菌结果为阳性,其中多菌型比例高达83.3%。虽然确诊时存在严重皮损(皮损>5块)的患者比例高达75.9%,存在严重神经损害(神经≥2条损害)的比例高达68.5%,二级畸残的比例高达53.7%,但83.3%的患者确诊时无明显的麻风反应。结论:本地区老年麻风患者伴随严重的皮肤、神经损害及畸残风险,提示在此人群中可能存在较长的诊断延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