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调查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以224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DKA组和未合并DKA组,各112例。DKA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5岁组(65例)和5岁组(47例),并根据酸中毒情况分为轻度(26例)、中度(29例)、重度(57例)3组。分析DKA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DKA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224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多饮(86.2%)、多尿(78.6%)及体重下降(57.1%)。与未合并DKA患儿比较,DKA组5岁、低收入、父母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所占的比例均较高,随机血糖、Hb A1C水平较高,pH、HCO_3~-及C肽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组与5岁组的轻、中、重度DKA所占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岁组相比,≥5岁组DKA患儿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随机血糖较低,HbA1C、C肽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DKA发生率高,DKA的发生与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2.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年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DKA是糖尿病患儿血循环中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进展,病情不断加重的结果,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DKA的发生率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DKA越多.各国报道不一,约15%~70% [1].国内尚缺乏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北京地区报道约为20% [2] ,浙江为43% [3].国外报道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DKA的发生率可高达25% [4],而北京儿童医院6年来97例住院2型糖尿病儿童中,首次诊断糖尿病时DKA的发生率为7.4%.DKA的诊断和处理在各地也存在较大差异.为规范儿童DKA的诊断治疗,降低DKA的死亡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根据国内外儿童糖尿病DKA诊治研究进展,拟定2009版DKA诊断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1型糖尿病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情况,探讨导致DKA患儿发生AKI的可能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AKI分为无AKI组(n=37)和合并AKI组(n=8)。收集两组患儿社会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率等,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入院及出院时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45例患儿确诊中位年龄为9.2岁,8例(18%)入院时合并AKI的患儿中,6例为1期AKI,2例为3期AKI。血校正钠水平升高与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发生AKI密切相关(P<0.05),而入院时较高的胰岛素水平则不易发生AKI(P<0.05)。结论1型糖尿病伴DKA患儿AK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积极纠正DKA,尽快控制血糖,并定期对这部分儿童病例进行肾功能复查和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58-862]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年来住院儿童 1 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白介素-10(IL-10)在儿童 1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263例334例次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血脂、细胞因子等检查,根据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 DKA组和非DKA组,24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细胞因子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女性多见(56.3%),发病年龄以6~11.9岁多见。32.7% 的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就诊表现。DKA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DKA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示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均为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水平在DKA组明显升高,余细胞因子在DKA组和非DKA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紊乱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可能为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49-85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低磷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DKA治疗期间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33例合并DKA的1型糖尿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入院后4~24h血磷水平,并对影响儿童血磷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DKA患儿中男55例(41%),女78例(59%),年龄6月龄至15岁,平均年龄(6.7±3.9)岁,新发1型糖尿病占72%。75例(56%)患儿出现血磷降低,其中41例(31%)患儿血磷0.81~1.29 mmol/L,22例(16%)患儿血磷0.61~0.81mmol/L,10例(7.5%)患儿血磷0.38~0.61mmol/L,2例(1.5%)患儿血磷<0.38mmol/L。正常血磷组与低血磷组之间pH值、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B)、血钾、血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酸中毒、年龄≤5岁为影响儿童DKA时血磷降低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75例低血磷患儿均未出现低磷血症相关临床症状,未补充磷酸盐治疗。34例血磷<0.81mmol/L的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儿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纤维病变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1型糖尿病(T1DM)儿童和30例健康儿童四肢分别进行电刺激SSR检测,测量每个肢体的平均起始潜伏期和峰-峰波幅,并比较2组各肢体的SSR起始潜伏期及峰-峰波幅差异。同时对T1DM组儿童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检测,并对NCV检测异常率与SSR检测异常率进行比较。另外,还对有酮症酸中毒(DKA)史和无DKA史的2组患儿SSR检测异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患儿各肢体SSR起始潜伏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a<0.05)。健康对照组30例四肢均可引出SSR波形,T1DM组31例患儿四肢均可引出SSR波形;4例患儿至少有一肢不能引出SSR波形(11.4%),其中2例患儿四肢均未引出SSR波形(5.7%);21例(60%)患儿至少有一肢SSR缺失或起始潜伏期异常,其中15例(71.4%)有DKA史,高于无DKA患儿异常检出率(6例,42.9%),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DM组患儿NCV检测异常10例(28.6%),较SSR起始潜伏期的检出异常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小纤维病变,较NCV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9例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有无低钾血症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为卡方及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ey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非酮症酸中毒(DKA)组病程明显较DKA组长,平均住院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DKA组。入院时有感染诱因者21例(19.3%);伴低钾血症48例(44%),非低钾血症61例(56%);DKA组低钾血症的比率为26/47(55.3%),明显高于非DKA组的22/62(35.5%)。低钾组出现心悸、胸闷及倦怠症状出现频率为39.6%、35.4%,而非低钾组上述症状的频率分别是11.5%、1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儿无1例死亡,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一致。结论感染可能导致患儿糖尿病的进展和临床表现的出现。低钾血症组的症状较重。可能是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导致了糖尿病不能及时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DKA风险预测模型,以期降低该类患儿DKA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17例T1DM患儿,其中169例发生DKA患儿为DKA组,48例未发生DKA患儿为非DKA组。分析T1DM患儿发生DK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T1DM患儿发生DKA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217例T1DM患儿中DKA发生率为77.9%(169/2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DM患儿入院随机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hemoglobin A1c, HbA1c)、血酮高、甘油三酯高与发生DKA密切相关(分别OR=1.156、3.203×1015、20.131、9.519,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C-统计量为0.95,列线图模型预测T1DM患儿发生DKA的风险与实际发生DKA的风险平均绝对误差为0.004,说明模型整体预测能力较好。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DKA组22例;血糖控制一般组18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9%;血糖控制较差组(HbAlc≥9%)22例;健康对照组36例.检测其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常规检测空腹血糖、血气、血清离子(K+,Na+,Cl-,P)、肾功能、尿常规、HbAlc.结果 DKA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血糖控制一般组(P<0.01),但与血糖控制较差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糖尿病患儿血清NO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糖控制较差组NO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一般组(P<0.01);3组糖尿病患儿血清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4组间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儿血清MDA水平与HbAlc呈极显著正相关(r=0.375,P<0.01),NO与HbAlc呈显著正相关(r=0.250,P<0.05),DKA患儿血清SOD水平与HbAlc呈显著负相关(r=-0.507,P<0.05),其他氧化应激指标与代谢参数问无相关性.结论 DKA患儿氧化应激产物显著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这些改变主要应归因于慢性高血糖而不是急性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急症之一,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现参照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协会颁布的2006统一指南,对儿童DKA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