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远期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6、12、18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各期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延续护理组患者12个月和18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延续护理组患者各期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8个月时,延续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出院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达到远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89例,分为既往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另选100例无糖尿病及其它主要器官病变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之间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正常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无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早期鉴别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可靠方法,可以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进行早期干预,对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均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的124例无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舍并脑梗死组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和年龄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郭秀芳  冉秀荣 《中外医疗》2009,28(34):17-18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控制,观察门冬胰岛素餐后注射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采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后加睡前甘精胰岛素(长秀霖)皮下注射20例作为治疗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三餐前加睡前甘精胰岛素(长秀霖)皮下注射18例作为对照组。试验过程为期3个月,评估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餐后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比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注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不能规律进食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减少餐后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更好的灵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患者。结果: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糖化血红蛋白与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性组与一般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增高脑梗死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区分血糖增高脑梗死和脑梗死应激性血糖增高这二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性出院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可行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实施个性化出院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提高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童文渊  裴宁 《当代医学》2008,(9):120-12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住院期间两组药物治疗相同,试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键康教育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血糖,改善了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住院期间两组药物治疗相同,试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键康教育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血糖,改善了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并发脑血管病(CVD)的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合并CV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3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CVD与同期住院64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CVD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升高;糖尿病合并CVD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CVD以脑梗死多见,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药学服务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评分、药物作用机制认知评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药学服务组血糖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服务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评分、药物作用机制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药学服务组血糖监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和药物作用机制认知水平,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多次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6个月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遵医依从性和再住院率。结果:2组患者6个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遵医依从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37.2%,低于对照组的60.5%(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遵医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ICU的危重症者,按是否接受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干预分为两组,即2019年5-10月接受常规血糖管理的40例危重症病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4月接受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干预的40例危重症病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最高值与最低值、血糖稳定性、低/高血糖的发生率、应激性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最高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最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稳定性测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低血糖、高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应激性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士主导式动态血糖监管模式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可较好地维持ICU危重症者的血糖稳定性,降低低、高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应激性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量表(SDSCA)的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DS得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01),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的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SDSCA得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01),观察组患者SDSCA得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改善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运动干预对其踝臂指数(ABI)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出院的60例无运动禁忌T2DM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接受常规糖尿病饮食、用药指导,试验组佩戴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心率臂表,隔日1次在内分泌门诊进行45 min的运动干预,共2周。专科护士根据门诊运动干预得出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居家运动,患者将运动情况微信打卡,共22周。对照组接受专科护士根据指南的常规运动指导,共24周。比较两组患者AB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24周后,试验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运动干预能显著改善T2DM ABI和糖脂代谢,延缓T2DM下肢血管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影响.方法 将42例以"低血糖昏迷"急诊入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康复出院后均按糖尿病管理要求进行糖尿病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评价两组患者1年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并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率明显改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强化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了血糖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红  冯玉兰 《现代医学》2011,39(3):329-3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和58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纤维蛋白原,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脂代谢紊乱,控制尿微量蛋白等危险因素,是减少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的护理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100例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将2019年1月-9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IKAP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糖监测、规律锻炼、饮食控制、用药遵嘱、足部护理、高低血糖预防与处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KAP模式的护理可有效控制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效能与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病情好转,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蓝艳  刘灵芝  卢小莲 《吉林医学》2013,34(6):1191-119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并取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12周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及出院后6月内的延续.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差异,调查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出院后半年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6月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自我管理,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曹继高 《海南医学》2011,22(22):30-3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中,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70例(观察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观察,判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测定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的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50.0%,对照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3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生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