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布比卡因臂丛阻滞效果观察。方法:将60位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为B组和BD组,B组病人采用0.5%布比卡因30 mL+1 mL生理盐水,BD组病人采用0.5%布比卡因30 mL++1 mL 100μg右美托咪啶,拟超声定位腋路法阻滞臂丛神经,观察臂丛神经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没有区别(P>0.05),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B组起效时间为17.20依12.36 min,BD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2.23依10.65 min,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为410.56依43.54 min,BD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为620.85依121.23 min,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结果相似。结论:右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起效时间30%,增强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5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10分钟中,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的 MAP、HR 以及Sp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1~T2时间段的MAP与H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T6时间段的SpO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T3~T6时间段的MAP和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和肾上腺素辅助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神经阻滞用药均为0.2%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 L,其中对照组C组仅用生理盐水稀释,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肾上腺素组E组分别含有右美托咪定1μg/kg和肾上腺素200μg。比较3组患者术中局麻药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开始感觉疼痛的时间,以及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影响。结果:D组、E组局麻药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患者开始感觉疼痛的时间明显比C组延长(P<0.05),D、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的BIS值在15~60min明显减低(P<0.05),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1例患者更改麻醉方式。结论:右美托咪定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对肾上腺素使用禁忌者可替代其在局麻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泵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静脉给药后5(T2)、10(T3)、30(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评估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0~T2时,2组患者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3~T6时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3~T6时患者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臂丛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臂丛麻醉效果满意即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组在注药结束后20 min开始手术,对照组也在相应的时间开始手术,记录两组Ramsay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基础血压,静脉输注镇静药后10 min,切皮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在切皮时心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值在切皮时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观察组的心率在注药后10 min及切皮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产生较好的镇静作用,并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10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不采取镇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状况。结果:比较各时间点两组 Ramsay 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研究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分别为(7±0.4)mmHg、(2.3±1.0)次/min、4%、(1.9±0.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2±1.1)mmhg、(5.3±2.1)次/min、9%、(2.9±1.1)次/min,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处理的效果明显,对降低患者心率、呼吸、血样饱和度等指标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所以,此方式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漳州市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就两组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30 min后VAS评分分别为(1.13±0.10)分、(1.08±0.0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00、33.364,P<0.001)。两组T0、T1时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的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2、T3、T4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桡骨骨折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使患者处于更深的麻醉状态,但不影响其血氧饱和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或颈丛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肩部或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进行臂丛或颈丛阻滞,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0.1~0.7vg/(kg·h)至患者达到Ramsay3到6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5分钟患者维持Ramsay3到6级镇静,术后对患者访视发现其对麻醉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性高,术中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或颈丛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肩部或上肢手术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从而明显提高患者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5月单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则采用术中持续泵注生理盐水结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切皮、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疼痛情况及术中心率等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及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过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了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及心率减慢的现象,减量后缓解。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行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符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满意,无抑制呼吸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臂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辅助镇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6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D组)及对照组(N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前15 min予以右美托咪定0.7 μg/kg微量泵静注,0.4 μg/(kg·h)维持,N组患者入手术室后静卧15 min,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穿刺前(T1)、穿刺时(T2)、穿刺后(T3)、切皮时(T4)及手术开始后20分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麻醉操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开始切皮时VAS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术后记录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N组(P<0.05),HR慢于N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N组(P<0.05);D组患者麻醉操作及手术开始切皮时VAS评分低于N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N组(P<0.05)。结论 在前臂骨科麻醉及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患者在麻醉穿刺操作时的不适感,切皮时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维持麻醉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前臂骨折手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9例前臂骨折患者,手术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纳入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A组)、咪达唑仑(B组)和安慰剂(生理盐水、C组),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记录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中随着麻醉和手术进展,心率、平均动脉压逐渐下降,在手术开始时、复位操作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C组。B组患者于手术切皮时和复位操作时的呼吸频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并且显著低于A组和C组(P均<0.05)。A组、B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0min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C组芬太尼使用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地达到臂丛神经阻滞下前臂骨折手术的辅助镇痛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辅助臂丛神经阻滞(BPB)用于断指再植术的效果。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行断指再植术急诊手外伤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ex组(D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40例。BPB成功后15min,D组患者10min内匀速静脉滴注4μg/ml Dex负荷剂量0.8μg/kg,继以0.4μ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N组患者以相同方式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T0)、静脉用药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手术6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糖(Glu)浓度。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D组患者T2~T6时间点MAP、HR、BIS均较低(P<0.05),T2~T6时间点D组患者MAP、HR、BIS均明显低于N组(P<0.05);与T0时间点相比,D组、N组患者T2~T6时间点血Glu浓度均较低(P<0.05);T2~T6时间点D组患者血Glu浓度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断指再植术时,Dex以负荷剂量0.8μg/kg、继以0.4μg/(kg·h)静脉滴注辅助BPB,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患者臂丛阻滞麻醉下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的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得出: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视觉模拟评分、血流动力学、脉搏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合作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阻滞麻醉下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效果显著,可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负担,对患者起到显著的镇痛镇静作用,还可预防患者术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飞;肖晓山;李俊;周代伟 《广东医学》2011,32(17)
目的 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拟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1%罗哌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8μg∕kg加生理盐水至30 mL。对照组(n=30),采用1%罗哌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0 mL+生理盐水至3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MAP、HR、SpO2、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术中患者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观察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AP、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与T2,MAP、HR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延长了神经阻滞的时间,且术中能获得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改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吉林医学》2018,(4)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臂丛麻醉辅助镇静的效果。方法:90例在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D1、D2、D3三组。麻醉效果确切后,D1、D2、D3组分别在10 min内给予不同诱导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2μg/kg、0.4μg/kg、0.6μg/kg,观察T0(给药前)、T1(给药结束)、T2(给药后10 min)、T3(20 min)、T4(30 min)各组患者的Ramsay评分、HR、MAP、RR及Sp O2。结果:D2、D3组T1~T4Ramsay评分高于T0;D2、D3组T1~T4Ramsay评分高于D1组;D3组T1~T4Ramsay评分高于D2组;D2、D3组T1~T4HR低于T0;D2、D3组T1~T4HR低于D1组;D3组T1~T4HR低于D2组。结论:0.4μg/(kg·min)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臂丛麻醉辅助镇静适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对臂丛神经阻滞高血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高血压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负荷剂量0.8μg/kg,维持0.4μg/(kg·h),负荷剂量输注完毕行B超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NS输注,比较两组CK-MB、hs-CRP、AST、MAP、HR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两组CK、CK-MB、HBDH、hs-CRP、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实验组CK、CK-MB、HBDH、hs-CRP、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4、T5时,对照组CK、CK-MB、HBDH、HS-CRP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5时,实验组CK、CK-MB、HBDH、hs-CRP、AST明显低于T0时(P<0.05).两组cTnI均为阴性.T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时,实验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T1、T2、T3)MAP、HR明显低于给药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T1,T2)MAP、HR均明显高于给药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室性早搏和尿储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臂丛神经阻滞血压,患者心率更平稳,且hs-CRP、cTnI、CK-MB术后无明显升高,具有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