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已经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而早期的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只要肠道功能允许,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已作为营养支持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老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41例老年危重患者经鼻胃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认真做好鼻饲管、营养液输注及口腔护理,开展肠内营养的监测工作,重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是老年危重患者整体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情况,观察分析鲜牛奶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对197例重症病人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鼻饲鲜牛奶肠内营养,B组采用肉汤等其他肠内营养和静脉内补充白蛋白溶液等。分别对病人入院时、入院后3周及6周3个时段的营养指标作观察对比,并且在病程、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方面也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鼻饲鲜牛奶的病人营养状况良好,营养指标稳定,病情平稳,病程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少,有利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尽早地给重症病人以鼻饲鲜牛奶为补充营养的方法是一个既经济安全,又方便简捷、营养全面的手段,并且更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老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肠内营养(EN)支持疗法是危重患治疗的重要环节,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给予人体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满足机体的需要,维持体重,纠正负氮平衡,从而为促进患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回顾我院东病区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68例老年危重患肠内营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综述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指出肠内营养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误吸、声音嘶哑、腹泻等并发症。通过正确的营养剂的选择和输注,妥善固定导管,加强导管的护理和病人的监测等措施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危重病人的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谭玲玲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2):14-15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以胃肠道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其它并发症为主。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王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77-7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90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分别采用注射器间断灌注和肠内营养输液器间歇滴注,对照观察3组患者的并发症,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采用肠内营养泵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泵,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 EN支持,对照组23例采用鼻胃管进行 EN 支持,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行 EN 支持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腹泻、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行 EN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8例N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并配合做好护理,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较未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胃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d开始便施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9d,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0d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0d,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d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结论胃癌早期术后患者使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68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方法。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监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含量。治疗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含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症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186例收住ICU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肠外营养组(PN)87例,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 PN)99例,观察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PN组并发症高,易发生高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最终导致胃肠功能衰竭。而EN PN组并发症少,疗效高,降低了MODS发生率。结论 对危重病人早期实施EN PN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在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500 mL/d肠内营养乳剂治疗1个月;B组给予A组相同治疗方式,时间为3个月;C组给予日常饮食1个月。评估入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并记录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主要的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结果:A组和B组治疗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BMI、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较A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C组治疗前后上述营养状态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B型钠尿肽下降;A,B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B组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C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C组发生1例心肌梗死。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心功能,还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而且治疗时间越长,其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培训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5名神经内科监护室护士进行肠内营养循证护理的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护士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所实施的护理行为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达到营养支持护理操作的规范化。方法:以2008版《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及《神经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的内容确立培训前后的7个维度25项指标,并作问卷调查,同时将培训前后所收集的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护理操作规范性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的7个维度25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培训前后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鼻饲管置入深度、床头抬高≥30°、营养液速度由慢到快、每4小时冲管及检查胃内残留等护理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液给予的速度应从慢到快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培训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执行力度,明显地减少了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