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白介素-8与P-选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和可溶性P-选择素(Ps)水平变化在监测冠心病的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8例和对照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白介素-8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白介素-8变化及其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白介素-8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白介素-8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白介素-8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白介素-8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5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IL-6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6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表达的水平,研究二者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另选取CAG阴性患者35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抽血测定血清Hcy及血小板PS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血清Hcy与PS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UAP、SAP、AMI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UAP组高于SAP组,AMI组最高;冠心病患者体内P-选择素与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Hcy与PS的表达呈正相关,降低患者的Hcy水平或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最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入选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AP组血清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sE-selectin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sE-select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体检中心体检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DXC800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又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3例;根据Gensini评分法可分为冠状动脉狭窄轻度组(2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28例),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与UAP组(P<0.05),UAP组血清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血清Hcy水平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72,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其水平检测对冠心病预防与诊治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介素(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0例CHD患者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0例,心肌梗死组(AMI)60例,对照组为60例健康体检者。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清IL-6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进一步将观察对象分为一支病变组(55例),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5例)。结果:CHD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一支病变组(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清IL-6水平亦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E-选择素(E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7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例,心肌梗死组(AMI)18例和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患者18例(对照组)。测定各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APN、E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且SAP、UAP、AMI 3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ES水平明显升高,且SAP、UAP、AMI 3组血清ES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血清APN和ES水平呈负相关(r=-0.585,P<0.01)。结论冠心病组血清APN水平降低,ES水平升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冠心病不同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所有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将病变受累血管不同支数的患者Gensini积分、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sFasI、L-6与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9,0.271;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组和重度组sFas、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或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sFa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病变组sFas、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多支病变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表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sFas、TNF-α和IL-6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高水平的sFas、TNF-α和IL-6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特别是在ACS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免疫因素和炎性因素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以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有交叉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C与Ps、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免疫球蛋白G4(IgG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242例和非CHD组100例,其中CHD组又分为3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分别对比各组外周血内的IgG4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 CHD组患者外周血IgG4水平高于非CHD组[(0.47±0.15)mmol/L比(0.37±0.14)mmol/L],SAP组低于UAP组,AMI组高于UAP组,AMI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低于UAP组[(1.81±0.34)支比(2.36±0.44)支,(31±9)分比(48±14)分],AMI组[(2.06±0.29)支,(44±11)分]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D组中,IgG4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41,0.312,P<0.05)。结论 IgG4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血清IgG4水平有助于帮助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杨锡花  赵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04-3205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P组患者hs-CRP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UAP及AMI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AMI组与U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AMI组明显高于UAP组。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HD患者hs-CRP的含量,有利AMI的发现,对于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黏附分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水平,并与冠脉造影正常者进行了比较。分别采集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29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AMI组VCAM-1水平(799.8±26.3μg/L)显著高于UAP组(644.2±26.7μg/L)、SAP组(526±32.5μg/L)及对照组(270±26.8μg/L)。与SAP组及对照组相比,UAP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UA含量,同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CHD患者中AMI组、UAP组和SAP组TBIL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MI组、UAP组和SAP组U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CHD各组间TBIL、UA含量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和UA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19例;另设经CAC排除冠心痛患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行Gensini评分,并与VE-cadherin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与SAP组中血清VE-cadherin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与SAP组之间血清VE-cadher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VE-cadher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VE-cadhefin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相关,而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活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标志物P-选择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检测62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F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PA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与M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P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复杂病变组78例、简单病变组26例。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5);复杂病变组、简单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邹志宝 《求医问药》2014,(19):69-70
目的 :探讨分析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钠肽(BN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这180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这三组分别有45例、48例及87例患者。对这三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监测,观察比较其血浆BNP水平、血浆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及Gensini评分。结果 :检测结束后,AMI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SAP组、U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单支、2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少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最高,其次是UAP组患者,这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和BNP水平的显著升高,代表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及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几率的升高。用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辅助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A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选体检身体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UAP组、AMI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且AMI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UAP组,SAP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升高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且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越高,UAP、AMI发病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