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莞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东莞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在渔场和鱼塘采集鲩鱼110条和非洲鲫鱼217条,采用消化法检查淡水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鲩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约为82.72%,非洲鲫鱼未检出囊蚴。结论东莞地区鲩鱼中存在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且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目前顺德、番禺、清远、增城和花都五地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从上述5地采集的各种淡水鱼进行检查,并用分离的囊蚴感染大鼠。结果上述5个地区的淡水鱼均存在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其中以来自顺德的淡水鱼感染最严重。家养鱼种和一些野生鱼均有感染,其中以鲩鱼和鳙鱼以及一些野生小鱼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高。结论广东上述五地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城及周边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9年10月,在广州大学城及周边自然村及集镇购买鱼塘养殖的大型淡水鱼以及附近珠江水域野生的淡水鱼。用直接压片法、胃蛋白酶消化法及PCR法检查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检测9种淡水鱼364尾,华支睾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8.24%(30/364),其中鲮鱼、鳊鱼、鲹鱼、麦穗鱼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8.18%、16.67%、23.53%、20.00%,罗非鱼、鲢鱼、鳙鱼、鲩鱼感染率较低,分别为2.67%、4.55%、5.45%、0.00%;不同鱼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58,P=0.001)。鱼塘养殖的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较低,感染率为3.32%(8/241),广州大学城附近珠江水域捕捉的野生淡水鱼感染率较高,感染率为17.89%(22/123),不同来源的淡水鱼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4,P=0.034)。结论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市售及当地水源野生淡水鱼存在不同程度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应加强学生及当地居民华支睾吸虫相关卫生知识的普及,从而有效防控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广东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取淡水鱼肉、鱼鳃及鱼鳞,采用人工胃液消化法,镜下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鲩鱼肉平均感染度每克含囊蚴0.8个,鱼鳞0.05个,鱼鳃0.28个,鳊鱼肉平均感染度每克含囊蚴0.33个,野鲮未查出囊蚴。结论:佛山市南庄、九江和龙江,广州市增城和从化淡水鱼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提示这些地区存在华支睾吸虫人畜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国家肝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对辖区内餐馆的淡水鱼品进行卫生监测,了解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国家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大、中、小餐馆随机各抽取3~6间,采用压片法和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品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检查炊具(刀、砧板)华支睾吸虫囊蚴污染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查餐馆24间,7种淡水鱼共411条,发现有5种淡水鱼共61条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专供食鱼生的鲩鱼90条中有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占2.22%,未发现炊具污染.结论 鲩鱼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其感染状况可作为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品卫生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顺德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取6种常见的淡水鱼593条,选用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分析。结果:检测出华支睾吸虫囊蚴有4种鱼,其中鲫鱼检出率最高,为17%,其余依次:鳙鱼为13.6%、鲩鱼为8.2%、鲮鱼3.4%,平均为10.5%,罗非鱼、武昌鱼等鱼类没有检测出。结论:部分淡水鱼存在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对华支睾吸虫防治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确定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危人群,提供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感染因素的线索.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测粪便虫卵;采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进行问卷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流行因素.结果 共调查1 72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14%,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调查常见淡水鱼6种共273尾,6种淡水鱼体内均查到华支睾吸虫囊蚴.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吃半熟鱼习惯及外出饮食等行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子.结论 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不同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了解目前珠江三角洲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从顺德、南海、三水、广州和番禺等地采集的各种淡水鱼进行检查。结果 从上述5个地区采集的淡水鱼中均检出了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来自三水小塘的淡水鱼感染最严重,广州地区的淡水鱼感染最轻。在不同鱼种中,以麦穗鱼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主要食用鱼种如鲩鱼、大头鱼和非洲鲫鱼也有一定程度的感染。结论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湖南永州市食用淡水鱼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湖南永州市城区食用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为制订肝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市区常见的6种食用淡水鱼,采用直接压片法检测各鱼种的囊蚴感染率和人工消化法检查各鱼种的囊蚴感染度,并将收集的囊蚴感染家兔进一步加以证实。结果共采集标本275份,其中鲫鱼82条,鳊鱼45条,鲤鱼38条,鲢鱼42条,草鱼32条,鳙鱼36条。6种主要食用淡水鱼均检出华枝睾吸虫囊蚴,其中鲫鱼检出率和感染度均居首位,分别为14.63%(11/82)和平均感染度为45.3个/g。结论永州市城区食用淡水鱼存在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对华枝睾吸虫防治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的情况及流行因素,阻断和控制肝吸虫病在我市的传播流行。方法流行因素现场调查;淡水螺类采用解剖压片法;淡水鱼采用人工消化法;猫、狗、猪采用动物肝脏胆囊解剖法。结果肇庆市家常淡水鱼中的鲩鱼、鳙鱼、鲤鱼等3种鱼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鲩鱼为20.0%,各种鱼类总感染率为6.67%。阳性鱼主要集中在端州、高要和鼎湖等地。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及保虫宿主均没检出阳性。结论鼎湖区、高要市是肇庆市肝吸虫病传播流行的源头,也是我市肝吸虫病防控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深圳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阻断和控制肝吸虫病在深圳市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鱼体消化法筛查肝吸虫囊蚴;以肝吸虫过氧化物酶(SOD)基因保守序列作为摸板,RT- PCR鉴别肝吸虫囊蚴。结果对深圳市淡水鱼肝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抽检16种鱼257份样品,其中检出肝吸虫囊蚴45份,检出率为17.50%。检出率最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74%、鲮鱼26%、鲤鱼22.5%、大头鱼 22.85%、生鱼16.6%、非洲鲫鱼14.5%;RT-PCR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检测结果显示深圳市淡水鱼中肝吸虫的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鲩鱼的感染率较高,为了控制和阻断肝吸虫的传播必须改变吃淡水鱼生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淡水鱼及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深圳市肝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检深圳市各区水产品15个品种257份样品,用消化法筛查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收集3088份人群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描速流行病学分析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淡水鱼样品中检出含华支睾吸虫囊蚴45份,检出率为17.50%。在所抽检的15个品种中检出率较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74%、鲮鱼26.O%、鲤鱼22.5%、大头鱼22.85%、生鱼16.6%、非洲鲫鱼14.5%;深圳5个区淡水鱼的感染率由高到低是龙岗、宝安、南山、罗湖和福田,分别为26.0%、17.9%、15.0%、14.0%和14.0%;检测3088份血清标本,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105份,总阳性率3.40%;男性阳性率为3.26%,女性为3.93%;20-29岁、30,39岁、40-49岁与50-81岁各年龄段人群的阳性率分别1.16%、2.44%、4.75%和7.67%。结论 深圳市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鲩鱼的感染率较高;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总阳性率与广东省平均感染水平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鱼体肝吸虫囊蚴对芥辣的耐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肝吸虫感染的宿主动物模型,并评价青芥辣杀伤囊蚴的效果。方法解剖人工感染的鲤鱼,检查鲤鱼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同时将调味品青芥辣配制成1g/ml、2g/ml和3g/ml浓度,采用自然浸杀法浸泡囊蚴。结果共剖杀10尾感染后鲤鱼,9尾查获肝吸虫囊蚴,感染率为90%。1g/ml,2g/ml和3g/ml的芥辣浓度组作用30see内均未见囊内蚴体发生变化;作用10min时2g/ml,3g/ml浓度组囊蚴发生变形;作用30min时三种浓度组囊蚴均发生变形,其中3g/ml浓度组处理的蚴体萎缩成不透光残体。结论调味品青芥辣对鱼体内的肝吸虫囊蚴有抑制和杀死作用,但在短时间内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及其感染途径,分析肝吸虫病的流行因素。方法比较深圳市本地产和输入性淡水鱼类肝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鱼体消化后用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检查,以肝吸虫过氧化物酶(SOD)保守基因作为遗传特异基因,用PCR法扩增肝吸虫过氧化物酶(SOD)鉴定显微镜观察的阳性标本。结果共抽检淡水鱼807份,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囊蚴感染鱼体165份,阳性率为20.50%,其中来自广东中山等的阳性率显著性的高于深圳产淡水鱼(101/407份,24.8%;64/400份,16%)(P〈0.05);显微镜观察囊蚴阳性标本用PCR法扩增肝吸虫SOD基因阳性率为19.70%(159/807),在所抽检的15个品种中检出率最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2%、鲮鱼26%、鲤鱼22.5%等;现场关于淡水鱼肝吸虫囊蚴感染途径的调查发现养鱼塘上修建厕所和猪栏,鱼塘内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均有分布和感染。结论检测结果显示深圳市淡水鱼中肝吸虫的污染情况严重,养鱼塘上修建厕所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当地居民食用淡水生鱼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粥造成了肝吸虫生活史的有利循环,也是鱼能够感染肝吸虫囊蚴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的研究,了解有效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探讨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疗效考核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自感染的鱼体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经口感染7只家兔,14周后给予吡喹酮治疗,使用SPA-ELISA法检测感染及治疗前后血清IgG抗体,观察针对华支睾吸虫粗抗原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 7只实验兔均感染成功,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4周内显示不同程度的上升,至第4周均达较高水平,8~12周继续上升至峰值(0.143~0.307).经过有效驱虫治疗,特异性抗体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兔(71.4%)在治疗5周后下降显著.到死亡或饲养结束,71.4%的实验兔A值降至0.1以下,为感染前的1.28~1.80倍.此外,解剖观察显示,完全驱虫治疗7或10个月后的3只兔肝仍可见病理性结节.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后IgG抗体水平的上升较早,部分兔感染后约2周就有明显上升,使用高敏感度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助于对部分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驱虫治疗后,大部分实验动物显示抗体水平先快速后缓慢下降的规律,血清抗体滴度的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此外,本研究显示单纯驱虫治疗并不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的肝脏病理改变很快恢复,提醒我们在防治工作中须重视该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长期肝脏损害,将预防感染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对感染者的治疗应联合使用肝脏康复药物.  相似文献   

16.
青芥辣对离体肝吸虫囊蚴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青芥辣对离体肝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方法 采用人工消化法从淡水鱼中获取囊蚴,分组(囊蚴20个/组),将其置于定量青芥辣软膏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囊蚴的活动情况.结果 青芥辣对肝吸虫囊蚴作用1~6 min后,囊蚴内后尾蚴活动加强;作用7~180 min后囊蚴活动力降低甚至开始死亡,死亡率范围为11.76%~100%;作用210 min以后囊蚴全部死亡,死亡率达到100%.对照组囊蚴形态和后尾蚴活动无改变.结论 青芥辣对肝吸虫囊蚴具有刺激和轻度杀灭作用,但在短时间内没有杀灭作用,所以期望用青芥辣杀灭肝吸虫囊蚴来达到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做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