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中鼻甲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炎和/或鼻息肉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保留中鼻甲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①应用鼻内窥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20例手术前、后中鼻甲形态和粘膜表面超微结构;②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组和中鼻甲切除组各60例的术后中隔鼻甲和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率。结果①肿胀型、息肉样变型和息肉形成型的中鼻甲形态和粘膜表面超微结构术后呈良性转归;②中鼻甲保留组和中鼻甲切除组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3.3%和58.3%,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8.3%和51.7%(P<0.01)。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经适当处理保留的中鼻甲有恢复正常的趋向,并对术后术腔恢复和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筛窦术腔愈合以及对鼻中隔粘膜的影响。方法:① 选取39例慢性鼻窦炎病人(Ⅰ型2期6例,Ⅰ型3期1例,Ⅱ型2期17例,Ⅱ型3期9例,Ⅲ型6例,不含Ⅰ型1期、Ⅱ型1期)。采取同一患者一侧切除中鼻甲,而另一侧保留中鼻甲的方法;② 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筛窦术腔闭塞和鼻中隔鼻甲的发生率。结果:① 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90个月和4.47个月;② 两侧鼻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0.2%和33.3%;③ 两侧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5.3%和46.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对筛窦术腔的愈合和减少筛窦术腔闭塞有积极作用。 ]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筛窦术腔愈合以及对鼻中隔粘膜的影响。方法:①选取39例慢性鼻窦炎病人(Ⅰ型2期6例,Ⅰ型3期1例,Ⅱ型2期17例,Ⅱ型3期9例,Ⅲ型6例,不含Ⅰ型1期、Ⅱ型1期)。采取同一患者一侧切除中鼻甲,而另一侧保留中鼻甲的方法;②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筛窦术腔闭塞和鼻中隔鼻甲的发生率。结果:①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90个月和4.47个月;②两侧鼻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0.2%和33.3%;两侧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5.3%和46.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对筛窦术腔的愈合和减少筛窦术腔闭塞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保留中鼻甲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中1侧切除部分中鼻甲,另侧保留中鼻甲,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嗅觉变化。结果①术后鼻腔清理时间,中鼻甲部分切除侧(平均7.1d)与中鼻甲保留侧(平均9.4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384,P<001);②中鼻甲保留侧术后发生鼻腔粘连12例,中鼻甲部分切除侧无1例发生粘连;③中鼻甲部分切除侧嗅觉改善与中鼻甲保留侧差异无显著性,40例中未见嗅觉下降者。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中切除部分中鼻甲的优点:①缩短术后清理时间,促使术腔尽快干燥与上皮化;②防止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鼻腔、鼻窦形态的影响,探讨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和保留中鼻甲的意义。本文随访ESS手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340例,按切除中鼻甲与否分成两组,分层抽样后两组各取前42例为研究对象,鼻内窥镜下观察保留或切除中鼻甲以后中隔鼻甲形成、筛窦术腔闭塞及各窦口开放情况。结果中鼻甲保留组42例患者中,13.2%(10/76)形成中隔鼻甲,17.1%(13/76)出现筛窦术腔闭塞;中鼻甲切除组中,64.6%(42/65)形成中隔鼻甲,58.5%(38/65)出现筛窦术腔闭塞。两组间中隔鼻甲形成率和筛窦术腔闭塞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x2检验)。因此手术中不宜切除中鼻甲,但对有病变的中鼻甲应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革化  李源 《耳鼻咽喉》1998,5(6):329-333
为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鼻腔、鼻窦形态的影响,探讨手术中对鼻甲的处理方式和保留中鼻甲的意义。本文随访ESS手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340例,按切除中鼻甲与否分成两组,分层抽样后两组各取前42例为研究对象,鼻内窦镜下观察保留或切除中鼻甲以后中隔鼻甲形成,筛窦术腔闭塞及各窦口开放情况。结果中鼻甲保留组42例患者中,13.2%(10/76)形成中隔鼻甲,17.1%(13/76)出现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息肉样变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而保留中鼻甲主体结构的可能性.方法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29例38侧伴有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通过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的形态及其对术腔愈合的影响.结果术后2~4个月中鼻甲的外观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因保留中鼻甲的主体结构而影响术腔的愈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经过适当处理而保留息肉样变中鼻甲的主体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不同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 的关系。方法为l62例、302侧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病变包括肥 厚及息肉样变。依中鼻甲切除与否分为中鼻甲切除组与保留组,按分层抽样、摒弃Ⅰ型和Ⅱ型l期病例的原 则分组。结果(1)中鼻甲保留组治愈、好转及无效分别为72%(36/50)、28%(14/50)和O;中鼻甲切除组治 愈、好转及无效分别为76%(38/50)、24%(12/50)和0。经x  相似文献   

9.
中鼻甲的处理方式与鼻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鼻甲的处理方式与鼻内窥镜手术的关系。方法:对1995~1997年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的169例完整资料,按照FESS-95广州标准对保留中鼻甲(Ⅰ型和Ⅱ型一期61例)和部分切除中鼻甲(Ⅱ型二、三期和Ⅲ型108例)两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169例(280侧)中,治愈208侧(74.3%);好转50侧(17.9%);无效22侧(7.9%)。结论:对不同分期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时,合理地处理中鼻甲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保留中鼻甲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双侧慢性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中1侧切除术中鼻甲,另侧保留中鼻甲,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觉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鼻甲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一直主张尽量予以保留,但保留中鼻甲与术后某些并发症的出现及手术疗效密切相关。现对我院7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中鼻甲的处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1997海口标准,我院1998~2005年确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9例,其中男59例,女20例;年龄19~57岁。按是否保留中鼻甲分为2组,2002年以前40例保留了中鼻甲为A组,2002年以后39例切除了部分中鼻甲为B组。其中属Ⅰ型2期者A组6例,B组4例,Ⅰ型3期者A组3例,B组2例;属Ⅱ型2期者A组25例,B组25例,Ⅱ型3期A组5例,B组4例;属Ⅲ型者A组1例,B组4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鼻内镜检查及鼻冠状位CT扫描。经术前常规治疗后手术。1.2方法手术按常规鼻内镜鼻窦手术,鼻内镜及手术器械系Storz生产。麻醉为局部麻醉加强化。2组病例均行常规术式,A组均保留了中鼻甲,B组则于手术即将结束时切除部分中鼻甲。中鼻甲切除范围:肥大的中鼻甲于其前1/2处由外向内下作斜行切除,息肉样变的中鼻甲则先切除息肉样变组织,再酌情作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换药及随诊复查等项治疗观察措施。2结...  相似文献   

12.
首诊为鼻息肉的鼻腔和鼻窦肿瘤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首诊为鼻息肉的鼻腔和鼻窦肿瘤12例。其中内翻性乳突状瘤和筛窦鳞癌各3例,鼻腔鳞癌2例,腺样囊性癌、嗅神经母细胞瘤、脑膜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各1例。鉴于肿瘤有可能与鼻息肉并存,认为对鼻息肉患者:①应先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以枪状镊拨开息肉,观察其周围和深部情况,有条件时应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②对可疑病变术前应常规取材送病检。鼻息肉恶变可能与手术的反复刺激有关,因此应力求在鼻内窥镜下一次性彻底切除息肉,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观察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之效果。方法:65例(120侧)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6-15月。效果:参照FESS-95广州标准,痊 78侧(65%);好转32侧(26.7%);无效10例,结论:1)横行切除中鼻甲前1/3-1/2、有且于减少中鼻甲与 腔外侧壁粘连,改善儒昨合体引流,减少息肉复发;2)术前细致研究 鼻窦CT片,熟悉鼻窦解剖及术后加强换药,是防止并发症部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类型和诊断及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类型、诊断及鼻内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的关系以及鼻内镜手术技巧和疗效。结果①18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或息肉,其中上颌窦17例,后筛窦1例;②5例发病分别源于鼻囟门或蝶筛隐窝、蝶窦口黏膜,同侧上颌窦或蝶窦积脓或黏膜水肿;③11例发病分别源于中鼻甲、钩突、嗅沟鼻中隔和筛泡前壁黏膜,邻近的鼻窦正常;④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①建议诊断后鼻孔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选择合理的术式和范围;②鼻内镜和鼻一鼻窦CT检查可以在术前明确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临床类型;③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准确、微创,彻底切除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中鼻甲外移是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其可导致医源性鼻窦炎或粘液囊肿 (或息肉 )的形成。由于中鼻甲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且对其功能尚未完全明了 ,因此采用中鼻甲切除避免上述并发症的方法未得到广泛的赞同。本文提出一种所谓“控制性 ( coritrolled)粘连”防止中鼻甲外移的简单技术 ,从而保留中鼻甲作为将来手术标志并保存其功能。具体方法 :内窥镜下筛窦或蝶筛窦切除术后 ,若中鼻甲松动 ,则用镰状刀在其前下部分的内侧面作 4个长约 5cm的粘膜浅表切口 ,同时在与中鼻甲切口相对的中隔粘膜也作类似的切口 ,再…  相似文献   

16.
防止鼻内镜术后中鼻甲粘连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更为完善的中鼻甲处理方式,防止鼻内窥镜术后中鼻甲粘连。方法 通过对144侧中鼻甲分别或同时采取骨折内移、前下缘切除、下缘切除、片状切除及中鼻甲骨保留等,观察其术后粘连和对术后转归的影响。结果 术后发生中鼻甲前端粘连12例,中段粘连2例,嗅裂及中隔粘连各1例,1期恢复良好128例(88.89%)。经处理后仍致上颌窦口狭窄2侧(1.39%),中鼻甲前端轻度粘连4侧(2.78%),均不影响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对额窦的影响。方法:对87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鼻窦炎(无额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中,29例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后7例出现额窦炎;26例术中未行中鼻甲部分切除者5例出现额窦炎。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无鼻窦炎患者中,无论行中鼻甲部分切除与否,无一例术后发生额窦炎。结论:中鼻甲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极重要的解剖参考标志,所以强调术中保留中鼻甲。但中鼻甲自身解剖结构异常或存有病变,却可导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有可能成为鼻窦炎的发源地。本文综合了1213例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975例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并总结了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和术后随访的体会,归纳提出中鼻甲与上颌骨额突(钩突附着缘)及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关系MFS分型及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方法。手术原则和方法主要采用矢状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并对其进行矫形的方式,重建MFS解剖结构关系。本文讨论了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处理的必要性,并强调指出在去除病变的基础上保留中鼻甲及其功能作用是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下鼻甲前后径长,横径短,在粘膜下剥离隧道时,因术野不清,容易造成粘膜撕裂,使手术难度较大。近年来,我科应用鼻内窥镜做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合,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该手术团术野清,剥离准确、充分,能保留正常粘膜功能,术后无填塞压迫的痛苦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方法:2%地卡因鼻腔粘膜表面麻醉,1.0%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做粘膜浸润麻醉。在下鼻甲前端行纵形切口,长约0.7cm,深至骨膜,用剥离于剥离前端,插入鼻内窥镜,在监视器下准确、充分地沿下鼻甲骨表面剥离至后端,…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对中鼻甲及嗅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腔,鼻手术与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I型2期,Ⅱ型2期)中的手术疗效对中鼻甲形态及嗅觉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9月-1999年9月间参加该项研究并随半年以上的二组病例85例(163侧),经冠状位鼻窦CT扫描,术前,术后鼻内窥镜检查及嗅觉测试,二级分别施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对中鼻甲病变采取完整保留和部分切除二类方式。结果:经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随访半年以上的52例(101侧)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64.4%,29.7%,5.9%,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为63.1%,30.0%,0.0%,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为66.2%,36.7%,0.0%,33(例)62侧经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为30.6%,48.4%,21.0%,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47.4%,3.3%,0.0%,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63.2%,23.3%,0.0%。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较传统鼻窦手术更有效地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从而提高I型,II型鼻窦炎治毹愈率,本研究表明中鼻甲形态的转归,嗅觉恢复与鼻窦炎治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