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哮喘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对24例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经吸入类固醇药物治疗后缓解期的病儿以及19例健康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进行监测,结果哮喘患儿血清ECP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并且发作期哮喘患儿经用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血清EPC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祖理  易延静 《华西医学》2002,17(4):521-522
目的 :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 (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的改变。方法 :4 2例哮喘发作期及 2 4例正常健康对照组 ,分别检测其诱导痰中EOS及ECP同步观察肺功能 (FEV1)的改变。结果 :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 7~ 10天后 ,诱导痰中EOS及ECP分别由 33 4± 7 4 0及 86 78± 6 4 4 0降至 2 2 4 0± 5 3及 2 0 16± 9 84 ,FEV1则由 1 15± 0 98升至 1 78± 0 5 3,差异显著 ,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的诱导痰EOS及ECP亦有一定差异。结论 :诱导痰EOS及ECP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症的病情及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崔喜英  安淑华  武芳  丁翠 《临床荟萃》2008,23(14):1030-1031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第一次发作,早期预防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最终均演变为儿童哮喘,有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至7岁,有30%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  相似文献   

4.
血样采集因素对嗜酸阳离子蛋白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液样品采集过程中温度、溶血和抗凝剂对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 1 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静脉血标本 ,在 6种不同条件 (0℃ ,2 2℃ ,37℃ ,溶血 ,肝素钠 ,EDTA)下处理后 ,用固相双位点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检测ECP水平 ,探讨上述因素对ECP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0℃组和 2 2℃组血清ECP水平分别为 (2 .3± 0 .95)mg/L和 (2 .2 8± 0 .97)mg/L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37℃组血清ECP水平为 (1 8.94± 1 0 .55)mg/L ,明显高于前两组 (均P <0 0 1 ) ;溶血组ECP水平为 (2 4 .58± 1 0 .75)mg/L ,是所有各组中最高的 ;以肝素钠和EDTA抗凝的血浆ECP水平分别为 (2 1 6± 0 .94)mg/L和 (3 .84± 1 .51 )mg/L ,与血清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温度、溶血对EC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抗凝剂对ECP水平影响不显著 ,血液凝结过程非收集ECP血标本所必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与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IgE(Total IgE,TIgE)、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水平的关系;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常见过敏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据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95例哮喘患儿分为间歇发作组(n=23)、轻度组(n=29)、中度组(n=23)、重度组(n=20)四个组,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采用ImmunoCAP100E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定量测定血清ECP、TIgE、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的水平,Sysmex XT-2000i血球分析仪进行EOS计数。结果95例患儿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71.58%,以户尘螨、粉尘螨、屋尘为主,分别占69.47%、68.42%、32.63%;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22.11%,以虾、螃蟹为主,分别占21.05%、18.95%。血清ECP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轻、中、重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最高值出现在重度组。血清TIgE在轻度组、间歇发作组、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OS在哮喘各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在重度与中度,中度与轻度,轻度与间歇发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ECP水平与TIgE、EOS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1;r=0.533,P<0.01);TIgE水平与EOS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更能准确地反映气道炎症的程度,较TIgE和EOS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检测气道炎症的客观指标。户尘螨、粉尘螨和屋尘是导致3岁以上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发作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中检测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3例CVA患者“哮喘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前后进行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血清ECP浓度检测,同时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VA组治疗前:FEV1及ECP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VA治疗前FEV1及ECP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与CVA病情变化一致。ECP浓度可反映CVA体内炎性细胞激活的程度,可作为气道炎症变化的指标,同时又可用于指导CVA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认为哮喘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所致,近年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有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以往用于哮喘气道炎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支气管粘膜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但因其痛苦、安全性低,短期内难以重复等缺点而不能成为常规的检查手段.本研究应用双盲对照法检测一组哮喘患者强的松治疗前后血清和诱导痰嗜酸粒细胞阳离蛋白(ECP)水平的变化以及它们和健康人群血清、诱导痰ECP的比较,目的在于寻求检测哮喘气道炎症切实可行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1)观察组:哮喘患…  相似文献   

8.
检测哮喘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 (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变化 ,并和健康人群 ECP作比较 ,评价诱导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哮喘发作期患者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13~ 6 5岁 ,平均41.0岁 ;其中轻度 12例 ,中、重度 2 6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6周内无用皮质激素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白内障及青光眼病史。患者均口服泼尼松 0 .5 mg· kg- 1· d- 1 ,疗程 6日。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 2 5例 ,男 13例 ,女12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3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 pharmacia UniCAP检测系统和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对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9例治疗后诱导痰液 ECP和 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痰液 ECP( 78.6 8± 5 3.95 )μg/L和 TNF-α( 99.44± 32 .93) ng/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 ECP:( 2 2 .5 4± 15 .83)μg/L;TNF -α:( 6 5 .42± 2 7.0 1) ng/L ,差异显著 ( P<0 .0 1)。痰液 TNF-α和 ECP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急性期 =0 .475 5 ;r治疗后 =0 .4943。结论 ECP和 TNF-α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及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P)组27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3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6例为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ECP水平,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SAP组和ACS组血清ECP高于对照组(均P<0.05),ACS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病变范围积分明显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病变范围积分明显增高(均P<0.05).ECP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的独立预测因子(β=0.45,SE=0.02,P<0.01).结论:血清ECP水平对评价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作为冠心病的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是嗜酸粒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它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参与了多种变态反应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我们检测了42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ECP水平,旨在探讨其临床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IgE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中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研究组 32例CVA患者进行肺功能 (FEV1)、血清IgE及ECP浓度检测 ,经 6个月的“哮喘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后 ,复查以上项目 ,并以 2 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CVA组治疗前FEV1、血清IgE及ECP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VA组治疗前FEV1、血清IgE及ECP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VA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IgE可表示CVA患者变应性体质的水平 ,ECP浓度可反映CVA体内炎性细胞激活的程度 ,两者可作为气道炎症变化的指标 ,同时又可用于指导CVA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启动机制和炎症机制的关系 ,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 76例患者进行Phar macia变应原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的测定 ,对其相互关系、临床意义和发病机制进一步作出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 76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诊断和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1] ,男 42例 ,女 34例 ,年龄 33± 8岁 ,排除过敏性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慢性荨麻疹症和药物过敏史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测试前三周内未用皮质激素 ,2 4小时内未用长效 β2 …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变应性炎症与多种免疫细胞有关,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其中嗜酸粒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以及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的ECP和IL-5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青春期缓解者EOS未显著升高 ,明显低于哮喘发作期患者 (P <0 0 1)和缓解期患者 (P <0 0 5 )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2 )青春期缓解者ECP较哮喘发作期患者明显降低 (P <0 0 1) ,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 )IgE浓度比发作期明显降低(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还未明显低于哮喘缓解期患者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EOS、ECP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EOS、ECP、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嗜酸粒细胞增多,由嗜酸粒细胞及其活性分泌产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等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本文检测嗜酸粒细胞数、IL5、ECP以及IgE和IL4含量,以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轻、中度哮喘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8~58(平均37)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检查均在发作期,无寄生虫病史。试验前1月内未用过皮质激素,1周内停服介质…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者血T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活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Eo 的激活程度。方法 选择血清白细胞介素(IL)- 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作为其活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30 例哮喘患者中22 例血清IL-5 浓度在35 ng/L以上,正常对照组均在35 ng/L以下( P<0-05);SIL- 2R浓度哮喘组为268-5 ±73-7 U/ml 较正常人138-5±55-3 U/ml 为高(P<0-01);而ECP浓度哮喘组14-4±11-8 μg/L也高于正常人5-6 ±4-8μg/L( P< 0-01) ,且血清IL- 5、SIL- 2R 浓度与其血清ECP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 、0-46,P< 0-05) 而与FEV1 % 呈显著负相关(r= -0-52、- 0-42,P<0-05)。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Eo 激活;血清IL-5、SIL-2R和ECP浓度可作为反映哮喘气道炎症消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中白细胞介素-5(IL-5)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将63例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病情分成轻度组(19例),中度组(25例),重度组(19例),年龄(8.7±0.1)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IL-5及ECP含量.结果 中度组及重度组血IL-5 (ng/L)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组(13.03±3.54,16.39±3.40比10.05±2.72,均P<0.01),而血ECP含量(μg/L)在轻、中、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6±0.44、2.47±0.46、2.68±0.53,均P>0.05).结论 在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测血IL-5的含量变化能及时反映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检测血ECP的含量变化不具备提示炎症或疾病严重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辉  罗炎杰 《急诊医学》2000,9(3):165-167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和喘发病的关系,并评价诱导痰在哮喘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以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哮喘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健康组血清和诱导痰中ECP、IL-5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并测定肺功能(FEV1/FVC)。结果 大部分患者(96%)能耐受诱导痰检查。哮喘组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不仅ECP及IL-5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