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正>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眼科常见病之一,自觉症状为视力下降。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报道甚多,笔者自1979年1月~1992年4月应用当归化瘀汤治疗18例18只眼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8岁。视网膜静脉主干阻塞5例,颞上静脉阻塞7例,颞下静脉阻塞3例,鼻上静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 (以下简称 RVO)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其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但迄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35例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33例作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35例中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年龄 5 0 .5岁。对照组 33例中 ,男 18例 ,女 15例 ;年龄 19岁~ 72岁 ,平均年龄 5 2 .5岁。两组病例中 ,单眼 6 4例 ,双眼 4例 ;病程 <1个月者 45例 ,>1个月者 2 3例 ;中央静脉阻塞40例 (缺血型 14例 ,非缺血型 2 6例 ) ,分支静脉阻塞 2 8例。2 治疗方法2 …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底病,其病因不清,治疗比较棘手。我院眼科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均为住院病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右眼10例,左眼14例,全部为单眼发病;年龄最小者为22岁,最大者为72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4天,最长1年;静脉阻塞部位:总干11例,分支13例,在分支阻塞中以颞上支阻塞为最常见,黄斑受累,发生出血、渗出或水肿者15例,多发于中央静脉阻塞;病程中有反复出血者3例,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14例;住院治疗时间最短者15天,最长者1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患者和19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分别于激光治疗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睫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均无睫状体脱离。术后第2天21只眼(51%)发生睫状体脱离,睫状体脱离的范围与光凝范围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有2只眼(5%)发生睫状体脱离。结论睫状体脱离是视网膜光凝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有自愈倾向,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5.
1.1临床资料 为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62例62只眼。其中男37例,女25例,就诊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1年,平均2.16个月。其中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2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2例。缺血型18例,非缺血型44例。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者20例;糖尿病病史10例;既往体健32例。7天以内病例36例,7天以上病例26例。  相似文献   

6.
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9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我们自1993年以来用中药为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9例(69眼),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69例(69眼)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26~72岁,平均48.2岁;右29眼,左40眼;病程2天~1个月46例,1~2个月8例,2~3个月12例,3个月以上3例;总干阻塞者28例,分支阻塞者41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42例,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者15例,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8例,并发玻璃体积血者2例.全部病例均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其中血粘稠度增高者54例,甘油三脂增高者48例,总胆固醇增高者42例.辨证分为初期32例,中期22例,后期1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关因素。方法:对61例(6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A型超声仪对19例BRVO眼轴进行测量,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和性别相配,例数相等。结果:81.97%的病例发病年龄≥50岁,91.8%的BRVO发生于动静脉交叉点为正交叉者,67.21%的病例发生于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BRVO阻塞眼轴长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的预后取决于其并发症的程度和范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阻塞部位密切相关,短眼轴不是BRVO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预后不良,易致盲.笔者于1996年~2001年应用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诊断全部符合宋振英主编<眼科诊断学>的诊断标准.42例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均为单眼,其中左眼23例,右眼19例;年龄40~65岁,以40~50岁多见;病程最短1周,最长4个月.血管阻塞部位分为2类:分枝阻塞型32例(其中颞上支阻塞18例),总干静脉阻塞型10例.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最常见的眼底出血性疾病,发病较急,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失明。我们将1996—9~1999—2月住院的94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94例患者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21岁~39岁5例,40岁~49岁者26例,50岁~59岁者37例,60岁~69岁者19例,70岁~82岁者7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5个月,平均51.7天。2例为双眼发病,92例均为单眼发病。阻塞部位在总干者44例,颞上支者32例,颞下支者13例,上支阻塞2例,下支阻塞3例。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 ,其发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且病因复杂 ,治疗难度大。笔者于 2 0 0 0年1月~ 2 0 0 1年 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2 9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中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43~73岁 ,平均 5 8.6岁 ;病程最长 2个月 ,最短 1天 ;右眼 13例 ,左眼 16例 ,中央静脉阻塞 5例 ,颞上支 15例 ,颞下支 6例 ,其他支 3例 ;视力≤ 0 .0 5者 10例 ,0 .1~ 0 .2者 9例 ,0 .3~ 0 .5者 7例 ,≥ 0 .6者 3例 ;合并高血压 9例 ,糖尿病 6例 ,高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从3个研究中心收集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统计脑卒中患病人数,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双眼眼底照相,测量距离视盘边缘1.5个视盘直径(DD)处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分支的血管直径,比较伴及不伴脑卒中者的血管直径差异。结果共收集研究对象291例,男139例,女152例,年龄(63.43±7.977)岁,高血压病程(8.80±6.155)年,伴脑卒中者88例(30.2%)。伴脑卒中者视网膜动脉直径(3.308±0.687)个像素,静脉直径(6.715±0.542)个像素,动静脉直径比0.514±0.094;不伴脑卒中者视网膜动脉直径(4.328±0.812)个像素,静脉直径(5.941±0.586)个像素,动静脉直径比为0.617±0.081。与不伴脑卒中者比较,伴脑卒中者的视网膜动脉直径小、静脉直径大、动静脉直径比小,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动脉直径比较,t=-5.991,P0.001;静脉直径比较,t=6.062,P0.001;动静脉直径比比较,t=-5.527,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与视网膜血管形态有关,视网膜动脉直径小、静脉直径大、动静脉直径比小则脑卒中发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急,预后差,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收到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为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例39例42只眼,3例为双眼发病,余均为单眼患病。分类:中央动脉阻塞34例36只眼,颞下分支动脉阻塞5例6只眼。性别:男26例,女13例。眼别:右眼24只眼,左眼18只眼。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45.8岁。疗前病程最短1天,最长95天,平均25.9天。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23例;糖尿病病史3例;风心病史1例;外伤史2例;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王晋瑛1989~1993年收治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6例37只眼,回顾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6例37只眼。其中主干阻塞5例5只眼,颞上支阻塞20例21只眼,额下支阻塞5例5只眼,鼻上支阻塞1例1只眼,鼻...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眼病之一,属中医眼科“暴盲”或“视瞻昏渺”的范畴。主要因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玄府闭塞,目系血供失常所致。根据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1999年1月~2005年6月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2例,42只眼,其中住院患者28例,门诊患者14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2,56±8.72;病程3~58天,平均15.62±5.7;阻塞部位:总干阻塞18只眼,分支阻塞24只眼;伴有高血压25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2…  相似文献   

15.
我科1996—2004年共收治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2例(73眼),根据中西医辨证用药,配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中男50例(右眼23例,左眼28例),女22例(右眼12例,左眼10例);单眼发病71例,双眼先后发病1例;年龄42~71岁,以50~60岁为多;发病时间最短1 d,最长60 d;属主干阻塞者25例,属分支阻塞者47例;初诊视力最低为眼前指数,最高0.7。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者4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20例,过度劳累者3例,情志因素1例。1·2诊断标准[1]视网膜静脉主干阻塞:视力突然下降,严重时仅见手动,…  相似文献   

16.
1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患者26例26眼,其中男性17例17眼,女性9例9眼。年龄42~69岁,平均59岁。发生玻璃体积血至手术时间为2~3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8眼,其中2眼曾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中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1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8眼,半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5例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3例13眼。术前视力:光感—眼前手动。眼压正常范围。术前均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和B超检查。虹膜红变2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13眼,周边明显混浊2眼;玻璃体后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9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中11例合并视网膜静脉栓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DR同时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者,其高发阻塞部位与单一眼底静脉阻塞部位(以颞上方最多见)有所不同;DR病人中同时发生RVO的机率(10.2%)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易合并RVO。  相似文献   

18.
姚立新 《河北中医》1998,20(3):164-165
眼底出血是眼科临床常见而急重的致盲眼底病变之一、多由视网膜本身和全身性病变所致.诸如视网膜动、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等;以及全身性病变为主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妊娠中毒症等;还可见于高度近视、外伤引起者.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突然,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病变范围可日益扩大,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预后较差,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多年来根据眼底表现,病程的长短,采取分期辨证治疗6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其中双眼患者12例,左眼42例,右眼2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首次发病60例,再次发病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48例55只眼(主干阻塞16例,分支阻塞32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8例12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3例3只眼,高血压动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常见疾病,其原因在老年人多是动脉硬化,青壮年则常与血管炎症有关,静脉阻塞后发生局部缺血、缺氧,引起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最终严重损害视网膜功能,迄今无满意疗法。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20例,获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0例(44只眼)。观察组(和血明目片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8~69岁;全部为单眼,中央静脉阻塞5只眼,静脉分支阻塞15只眼。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双眼4例,单眼16例;年龄41~68岁;中央静脉阻塞6例7只眼,分支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20.
葛根、丹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采用葛根、丹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5 8眼 ) ,男 33例 ,女 19例 ,年龄 4 6~ 71岁 ,平均 5 7岁 ,均为门诊患者 ,病程 1~ 32天不等。 5 8眼中 ,中央静脉阻塞 15眼 ,分支静脉阻塞4 3眼。1.2 治疗方法 :葛根 15 0 g、丹参 30 g加水适量 ,早晚煎服。连服 7天为 1疗程 ,2个疗程间隔 3天 ,共 3个疗程。同时服用维生素 C、维生素 B类药物。1.3 疗效标准。痊愈 :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 ,视力提高5行以上 ;显效 :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 ,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