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对成人及大鼠下颌下腺内NT 3的定性、定位及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结果 成人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NT 3免疫反应阳性 ,其中以纹状管最为明显。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NT 3免疫反应阳性。两者的导管上皮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均为阴性。结论 成人及大鼠下颌下腺中有NT 3的表达 ,提示NT 3可能参与了下颌下腺复杂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鼠下颌下腺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cNOS)及神经营养因子(NT-3)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方法取10只SD大鼠下颌下腺,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ncNOS及NT-3免疫反应阳性,而腺泡细胞则为阴性.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中有ncNOS及NT-3的表达,提示下颌下腺具有复杂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4、12周各6只)及对照组12只.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应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组织学变化并检测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腺实质趋于萎缩.对照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反应中等阳性,免疫反应物分布于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呈阴性.4周糖尿病组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呈较强阳性;12周时呈强阳性.结论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大鼠下颌下腺组织发生退变且瘦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强,为探讨瘦素变化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对大鼠水浸束缚所致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水浸束缚组(WRS组)及NaHS预处理组.NaHS预处理组大鼠腹腔连续注射NaHS(10 μmol·kg-1·d-1) 7、14、21天后水浸束缚6 h.计算大鼠水浸束缚后胃黏膜大体损伤面积,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结果 WRS组大鼠胃黏膜损伤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组;NaHS预处理7、14、21天能够减少水浸束缚引起的胃黏膜损伤面积(P<0.05);与WRS组比较,NaHS预处理各组的XOD表达下降(P<0.05)、SOD表达升高(P<0.05).结论 NaHS预处理对水浸束缚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推测其机制是硫化氢通过提高胃黏膜组织SOD活性、减少XOD表达,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同时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水浸束缚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EGF水平和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以及血浆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变化。方法 制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 (water immersionandrestraintstress,WRS)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电镜和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方法分别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放免法检测不同时段WRS大鼠血浆EGF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EGF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P <0 .0 5 ) ,溃疡指数 (UI)明显增加 (P <0 .0 1) ,且与应激时间呈正相关 (r =0 .975 0 ,P <0 .0 1)。结论 应激促使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 ,凋亡参与了胃黏膜的损害过程 ;应激引起血浆EGF含量的下降 ;胃黏膜的损害可能与失去内源性EGF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OB-R)表达的变化,探讨失重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只SD大鼠分为模拟失重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0),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28d,用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的定位与表达,并比较两组动物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的差异.结果: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分布于胃底腺的中下部区域、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主细胞和壁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大鼠胃黏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1);而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虽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28 d的悬吊模拟失重可致大鼠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加,提示瘦素可能参与失重过程中消化道功能紊乱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胡赟  梁文妹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2):108-110,11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白介素2(IL-2)在大鼠颌下腺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邻片单染双标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EGF、IL-2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细胞主要分布于大鼠颌下腺的颗粒曲管(GCT),腺泡呈阴性反应;(2)邻片单染双标法显示EGF-IR细胞与IL-2-IR细胞定位基本相同,主要定位于GCT;(3)雌性大鼠颌下腺EGF-IR、IL-2-IR细胞的平均黑度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1).结论:颌下腺不仅有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且还有细胞因子的表达,颌下腺可能是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红艳  牛春燕  刘凯歌  吴方雄  汪文  张琦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467-1469,147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水浸束缚应激法(WRS)复制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提前7d灌胃给予丹参酮ⅡA,应激6h后处死大鼠,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变化,检测血清及胃粘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后胃粘膜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可能与应激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有关,从而产生胃粘膜损伤,出现应激性溃疡;丹参酮A能明显降低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和胃粘膜MDA水平,升高血清和胃粘膜SOD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对水浸束缚应激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胎儿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的 观察胎儿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分布及发育规律。方法 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结果 胎儿舌下腺纹状管、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 ,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内 ,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 ,免疫反应强度亦不等。结论 胎儿舌下腺导管上皮呈瘦素和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 ,可能与胎儿舌下腺的发育及功能活动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家兔下颌下腺和胃的分布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兔下颌下腺的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在胞质,细胞核为阴性反应。胃底腺壁细胞亦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核为阴性反应。结论:家兔下颌下腺和胃底腺壁细胞中有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提示瘦素可能参与下颌下腺和胃分泌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模拟失重降低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Ghrelin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内Ghrelin表达的变化,为探讨航天失重环境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模型,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周悬吊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5),用酶免疫分析(EIA)法测定动物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拟失重组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7.14±1.65)μg/Lus(5.72±1.42)μg/L,P〈0.05;(8.36±1.87)μg/gVS(6.45±2.06)μgg,P〈0.01)1。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可致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水平下降。Ghrelin可能参与模拟失重环境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正常雄性小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发现染色颗粒位于颌下腺颗粒纡曲导管和纹状导管细胞,呈棕色。提出NGF在颌下腺的分布与其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在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GABA与腺体合成和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检测GABA、GABA-A和GABA-B受体在SD大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并比较GABA和受体在腺泡和导管系统中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分布特征。结果:GABA、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基(GABA-A α1)、GABA—BR1和GABA-BR2在SD大鼠颌下腺中均有阳性表达。GABA主要分布在颌下腺腺泡和闰管、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强度大于腺泡上皮,且以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表达强度更明显,而分布特征比较一致,均位于细胞基底部。GABA-A α1表达于颌下腺小叶间导管、纹状管和部分腺泡上皮;GABA—BR1仅在纹状管上皮有散在表达。结论:大鼠颌下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中存在GABA及其受体,GABA系统可能通过GABA受体参与颌下腺分泌和排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胎儿腮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分布及发育规律.方法 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SABC法.结果胎儿腮腺纹状管、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免疫反应强度亦不等.结论胎儿腮腺内有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可能参与调节胎儿腮腺和胃肠的发育及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唾液腺中溶菌酶及sIgA分泌部分免疫组化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抗溶菌酶抗体及抗sIgA分泌部分抗体作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例正常唾液腺中溶菌酶及sIgA分泌部分(Sc)的分布情况。观察到Sc可见于腮腺及颌下腺的浆液腺泡及小唾液腺的粘液腺泡之中,但颌下腺 粘液腺泡则为阴性;闫管及纹管亦有部分阳性细胞。溶菌酶仅见于腮腺及颌下腺的浆液腺泡;各导管的腺管上皮及颌下腺、小唾液腺的粘液腺泡均为阴性。结论:腮腺、颌下腺及小唾液腺均可产生Sc,溶菌酶由大唾液腺  相似文献   

16.
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生后各发育阶段大鼠的颌下腺,发现NSE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颌下腺的纹状管和颗粒曲管(GCT)细胞,染色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强。电镜观察表明NSE阳性反应在多颗粒细胞最强;少颗粒细胞次之;无颗粒细胞极弱或阴性。NSE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分泌颗粒之间的胞质中,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膜的表面,细胞核和分泌颗粒以及其他细胞器均为阴性。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显示纹状管与GCT中NSE相对含量从生后2周的1.61±0.11增加到成年时的5.95±0.81。各年龄组间酶含量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7.
The route and three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nerve terminals i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were investigated in rat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he protein gene product (PGP) 9.5, as a marker of neuronal elements. Thick fiber bundles were found along the wall of the excretory duct. Many fine fibers from these thick bundles were distributed each lobule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A large number of single fibers terminated in the area around the striated, intercalated ducts and the acini. The densities of PGP 9.5 immunoreactive terminals were measured by a computer aided analysis system in the three areas: the striated duct, the intercalated duct, and the acini, whose densities (microm/microm2) were 0.23, 0.39 and 0.05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ly high density of nerve terminals in the intercalated duct suggests that the duct system probably plays an unexpected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nctional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