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光义  叶方  李丽  张晨宁  魏晋宝  胡培 《中国药师》2015,(11):1844-1847
摘 要 目的: 比较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的含量,为红豆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丙酮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有效成分,用中性Al2O3吸附柱色谱法粗提紫杉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含量。结果: 曼地亚红豆杉各部位紫杉醇含量均高于南方红豆杉,根皮中紫杉醇含量最高,达0.043 9%,约是南方红豆杉茎皮中紫杉醇含量的88倍。结论:曼地亚红豆杉根皮、茎皮、叶、幼枝、果实中均含有紫杉醇,其含量高于南方红豆杉茎皮中紫杉醇含量,可以对曼地亚红豆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种类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的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红豆杉中紫杉醇的提取纯化方法和紫杉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境内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以及曼地亚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差异,寻找其分布规律。方法:以乙酸乙酯-丙酮(1∶1)为提取溶剂进行提取,采用自制碱性氧化铝柱进行柱层析纯化;色谱条件:采用 AichromBond-AQ C_(18)(250 mm×4.6 mm,5μm)分析柱,以甲醇-乙腈-水(18∶40∶42)为流动相,流速1.0 min·mL~(-1),柱温40℃,于228 nm 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红豆杉各部化紫杉醇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枝条、根和树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5%,0.018%,0.055%,0.077%。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以及曼地亚红豆杉树木各部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2%,0.050%,0.034%,0.043%,0.044%,0.046% 结论:鉴于红豆杉的枝和叶中也含有相当量的紫杉醇且再生能力较强,故应以红豆杉的枝叶为原料进行提取、分离,对红豆杉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都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云南红豆杉开发利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湘产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湘产南方红豆杉不同生长季节的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湘产南方红豆杉不同生长季节的枝叶中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从3月新枝叶萌发至6月份紫杉醇的含量逐渐增加,6月份枝叶中紫杉醇含量最高,7月份开始紫杉醇的含量逐渐减少。结论6月份为湘产南方红豆杉枝叶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刘同祥  张艳平 《中国药房》2010,(23):2160-2161
目的:比较东北红豆杉茎、叶及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方法:用甲醇-氯仿(1∶1)提取样品,二氯甲烷与水萃取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茎、叶中紫杉醇的含量分别为0.01830%、0.00128%、0.00066%,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高于茎、叶。结论:本试验对合理开发和利用东北红豆杉、保护红豆杉属植物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紫杉醇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以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幼嫩的茎、叶、芽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情况以及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以三个部位为外植体均能较快地诱导出愈伤组织,三个器官愈伤组织均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叶为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较快,在第十天即在愈伤组织发生,而以芽为外植体出愈率最高,达到100%。不同部位愈伤组织的生长比较,以芽的生长率最高,其次为茎,叶的愈伤组织生长最慢,但叶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03%,是芽或茎愈伤组织的3倍,根据紫杉醇含量和每升可产愈伤组织干重计算的每升培养基可生产紫杉醇的量,叶愈伤组织仍是芽或茎愈伤组织的2倍多。  相似文献   

6.
黄玺  李远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06-1808
目的以引种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检测紫杉醇和前体含量的年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不同采集时间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醇含量。结果通过对紫杉醇含量的分析,其在0.1~1.6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经固相萃取后紫杉醇能达到基线分离。经过一系列综合考虑,曼地亚红豆杉的最佳收割期为9月份。结论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与采集季节相关,9月份为最佳采集季节。  相似文献   

7.
作者提取了东北红豆杉 Taxus cuspidata 雌株和雄株不同部位的新鲜嫩枝,用 HPLC测定了紫杉醇的含量并评价了叶的不同采集处理方法与紫杉醇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 资源状况红豆杉属 (Taxus)全世界共有 1 2种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 4种 1变种。它们是 :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及变种南方红豆杉。2 药用成分通过几年的研究 ,现已从国内外各种红豆杉的枝叶、树皮、根、针叶中分离出紫杉烷二萜化合物 2 2 1个。其中最主要的是紫杉醇。各种成分在植物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植物体中的含量分布各有不同。实验指出 ,紫杉醇在红豆杉的深绿色针叶中含量较高 ( 0 0 0 75% ) ,而在黄色针叶中含量较低 ( 0 0 0 1 % )。 1 0 -deacetylbaccatinⅢ…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栽培类型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方法色谱柱:Venusil ASB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 mol·L-1乙酸铵溶液(乙酸调节p H为5)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27 nm。用所建立的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不同栽培类型红豆杉的树枝、树干、树根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红豆杉A各部位紫杉醇含量均明显高于红豆杉B,且两者均是树根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结论栽培类型对紫杉醇的含量影响较大,红豆杉A的栽培类型优于红豆杉B的栽培类型。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对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使之在临床和化学上都受到了极大重视。然而由于它在天然资源中存在量甚少,且与同类物三尖杉宁碱 cephalomannine 密不可分,使得从天然资源中分离紫杉醇的工艺十分复杂。在几种红豆杉属植物中,如短叶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为0.001%~0.08%,三尖杉宁碱含量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RP-HPLC法测定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d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2:4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7 mn,柱温30 ℃.结果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平均含量达0.0237%,该检测方法可将紫杉醇与其类似物分离.结论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较高,该检测方法稳定,可用于紫杉醇的快速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并比较南方红豆杉与德国引种曼地亚红豆杉茎、叶中紫杉醇和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方法采用Cosmasil TM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30℃。结果紫杉醇、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67542.8μg·mL-1(r=0.999 3)和3.87542.8μg·mL-1(r=0.999 3)和3.87562μg·mL-1(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1%和101.6%,RSD分别为2.7%和2.3%。南方红豆杉与德国引种曼地亚红豆杉的茎、叶中紫杉醇含量分别为0.12和0.10mg·g-1,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为0.12和0.14mg·g-1。结论引种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在同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下生长,茎、叶中所含紫杉醇和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建立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红豆杉的质量评价,为不同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内酯醇不同季节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福建产的雷公藤不同季节不同部位进行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的测定。方法:雷公藤春夏秋冬生长的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经无水乙醇提取,中性氧化锃伴和,石油醚回流和氯仿提取,与雷公藤内酯醇分别点样于薄层板上,氯仿-乙醚(2:1)上行展开,喷显色剂,薄层扫描定量检测。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雷公藤全根、根皮、叶中的含量为夏季最高,去皮根为春季最高,茎为秋季高;夏季的雷公藤不同部位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高低,依次为全根、根皮、去皮根、茎、叶。结论:为合理利用雷公藤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并比较维吾尔药材喜马拉雅红豆杉与人工栽培品种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法梯度洗脱,色谱柱为Century SIL C18-EP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为30℃。结果紫杉醇回归方程:Y=2.050 975×107 X+5 531.887,线性范围为0.042~1.69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RSD=0.98%(n=6);三尖杉宁碱回归方程Y=1.806 535×107 X+3 046.378,线性范围为0.040~1.6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6%,RSD=2.97%(n=6),喜马拉雅红豆杉叶中三尖杉宁碱平均含量高于茎中含量,曼地亚红豆杉相反;两者叶中紫杉醇含量高于茎中含量,而曼地亚红豆杉茎叶中紫杉醇含量并不低于喜马拉雅红豆杉。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红豆杉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红豆杉Taxus的培养细胞作为提取抗癌新药紫杉醇(Taxol)的原料来源的研究已取得了极大进展。到目前已知对红豆杉属的10个种或变种进行过细胞培养的研究,有些种培养细胞的紫杉醇含量高于原植物。通过加入生物合成前体和/或真菌诱导子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紫杉醇酶标免疫含量测定的研究成功标志着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微量含量测定可以快速进行,为快速筛选高产紫杉醇细胞系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红豆杉的毛状根培养、固定化培养及胚培养等均已研究成功,为生产紫杉醇提供了多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野生羌活和宽叶羌活根、茎、叶、叶柄和种子中Ca、Mg、Fe、Mn、Cu、Zn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SPSS 16.0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部位不同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野生羌活和宽叶羌活同一部位均以Ca元素含量最高,Cu、Zn元素含量最低。同种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含量也有差异,野生羌活Ca元素以叶片中含量最高,种子中含量最低;Mg、Cu、Zn元素以叶柄中含量最高,根和种子中含量最低;Fe元素以茎中含量最高,叶柄中含量最低;Mn元素以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野生宽叶羌活Ca元素以叶片含量最高,根中含量最低;Mg、Mn、Zn元素的含量以叶片中最高,茎中含量最低;Cu元素以叶中含量最高,根和叶柄中含量最低;Fe元素以根中含量最高,茎和种子中含量最低。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野生羌活和宽叶羌活的叶片、叶柄和种子等部位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可为综合开发利用有限的野生羌活药材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 《中国药业》2009,18(19):44-45
目的充分利用有限的植物来源和提高紫杉醇的提取率。方法分别利用乙醇回流法、1%柠檬酸渗漉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的总萜,再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紫杉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紫杉醇收率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紫三醇的效果最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纳入到东北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醇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药红豆杉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质量标准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色谱板,以紫杉醇、10-脱乙酰巴卡亭Ⅲ和红豆杉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薄层色谱鉴定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相关规定对红豆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红豆杉特征性成分紫杉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的红豆杉薄层色谱专属特征显著。药材水分含量为4.3%~7.0%,总灰分为2.4%~5.4%,酸不溶性灰分为0.2%~1.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4.0%~35.4%。紫杉醇含量在6.70~80.44μg·ml-1(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9.3%。15批红豆杉药材中紫杉醇含量为0.003%~0.024%。结论:建立的红豆杉质量控制方法简便、重复性和专属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红豆杉质量控制及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殷红  王嘉 《中国药业》1999,8(8):45-46
紫杉醇(taxol)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得到的含有紫杉烷骨架结构的二菇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效果,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由于红豆杉生长十分缓慢,紫杉醇的含量极低,无法满足需要,目前各国都在研究和开发紫杉醇及其衍生物,以解决紫杉醇原料紧缺的问题。扩大紫杉醇的药源,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全合成、半合成、结构改造、组织细胞培养、真菌发醇、生物合成、打插育苗和天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2]。Nicolaou和Holton等人已经全合成成功,但由于合成过程复杂,成本太高,没有商业价值[3]。半合成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另_途径,已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的芒果叶中总黄酮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芒果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芒果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芒果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随采收季节不同呈一定幅度变化,其中以1、11月总黄酮含量最高,5~7月含量较低。结论不同采收期是影响芒果叶中总黄酮质量的重要阂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