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爱国 《山东医药》2011,51(27):37-3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d,2次/d,治疗14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IL-6、TNF-α,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SE、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降低NSE、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汪洁 《山东医药》2006,46(20):54-55
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各28例,两组均予溶栓剂、抗凝剂、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即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长武 《山东医药》2011,51(3):60-61
目的 观察TNF-α、IL-6及IL-8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AP患者(AP组)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7d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及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P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SAP)者显著高于轻症(MAP)者(P均〈0.05);治疗7d后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其中SAP患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NF-α、IL-6及IL-8均与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AP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6及TNF-α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ITP患儿(IT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恢复期测定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关系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ITP组治疗前及恢复期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15)。结论IL-6和TNF-α作为炎性因子可能协同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为ITP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秀华  沈策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76-1478
目的探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红霉素治疗组于置管后7d按50mg/kg/a给予口服红霉素。实验60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与肺匀浆中TNF-α、IL-8的含量。结果血清中TNF-α、IL-8的含量三组 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肺匀浆中TNF—α及IL-8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比模型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的释放可能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8的释放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急性重症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致SIRS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每组30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用药前(发病48h内)、用药后第3、7、14天血清TNF-α、IL-1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2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1)两组急性重症脑出血致SIRS患者用药前血清TNF-α、IL-1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醒脑静治疗组血清TNF-α、IL-1用药后较用药前下降明显,用药后3d开始下降(P<0.05),用药后7d下降最明显(P<0.01),用药后14d恢复正常。乙酰谷酰胺治疗组血清TNF-α、IL-1用药后第3天继续上升(P<0.05),用药后7d开始下降(P<0.05),用药后14d仍高于正常(P<0.05)。(3)醒脑静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6.7%;乙酰谷酰胺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6.7%。结论醒脑静能显著抑制急性脑出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能明显干预急性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及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创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颅组(n=30)和微创组(n=50),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术,微创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脑血流参数[外周阻力(R)、平均血流量(Q)、平均血流速度(V)]、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及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脑血流参数、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颅组(P0. 05)。治疗后,2组R、Q、V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 05),其中微创组的R值显著低于开颅组(P0. 05),Q、V水平均显著高于开颅组(P0. 05)。治疗后,2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微创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颅组(P0. 05)。治疗后,微创组的NSE、NPY水平显著低于开颅组(P0. 05),BDNF水平显著高于开颅组(P0. 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流变状态,调节炎症因子,对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急性软组织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D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创伤的患者分为A组20例(治疗组)、B组20例(对照组)。A组常规创面清创后利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覆盖创面;B组常规对创面进行清创生物敷料A覆盖后包扎换药。伤后、术前及术后1d、3d、5d分别抽静脉血留取血清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7d后两组患者按照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修复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等外露皮瓣修复创面,其余采取游离皮移植修复)。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d、5d,A组各项指标含量在各时段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修复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软组织创伤创面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创伤炎症反应,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王军 《山东医药》2011,51(31):62-6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与IL-6的影响。方法将35例急性百革枯中毒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18例及对照组17例。两组均予洗胃、导泻、保护胃黏膜、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静注乌司他丁,250kU/次,2次/d,连用5d。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肺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鸟司他丁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能显著抑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6表达,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刘英  谢彩霞  王兆兰 《山东医药》2008,48(35):64-65
将同期收治的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SLE活动指数(SLEDAI)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IL-2、TNF—α、IL-6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TNF.仅水平及SLEDAI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耳穴压豆可明显提高SLE疗效,可能机理为调节血清IL-2、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袭祥印 《山东医药》2011,51(3):83-8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和TN-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ACI组)及健康查体者3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而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胆汁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探讨二者在此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AOSC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同时与40例非AOSC病例对照。并于术后第4d经鼻胆管引流测定30例AOSC患者胆汁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AOSC组术中胆汁中TNFα、IL-6含量分别为(179.25±26.50)、(207.00±42.05)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189.14±28.89)、(420.18±89.04)pg/ml。对照组胆汁中TNFα、IL-6含量为(4.02±2.17)、(7.48±3.89)pg/ml,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为(8.16±2.29)、(14.92±4.73)pg/ml。AOSC组胆汁和血清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AOSC组患者术后第4d与术中胆汁TNFα、IL-6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AOSC组患者胆汁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高于对照组,TNFα、IL-6可能参与了AOSC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作为诊断AOSC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氯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氮沙坦对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测定40例正常健康(正常对照组)以及60例心力衰竭患血清TNF—α,IL-6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随后60例心力衰竭患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氮沙坦50mg,每日1次(氮沙坦组)。每组30例,治疗14d后复测TNF-α,IL-6和Ang Ⅱ浓度。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心力衰竭患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血清INF—α,IL-6和血浆Ang 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TNF-α与IL-6与LVEF呈负相关(r=-0.63,r=-0.59,P均<0.01),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73,P<0.01)。治疗14d后,氮沙坦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 Ⅱ浓度显下降(P均<0.01),LVEF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血清TNF-α与IL-6浓度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氮沙坦具有降低血清TNF-α与IL-6浓度并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用卡托普利控制血压,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严重时加用呋塞米;实验组3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血清及颅内血肿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颅内血肿液中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IL-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IL-6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和颅内血肿液IL-1β、IL-6、TNF-α水平,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斌  郝建  王伟  程曦  黄鹤  沈亚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70-1571
目的探讨研究COPD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A组38例患者及B组35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K—MB、NO、IL-6、TNF-α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血清CK—MB、NO、IL6、TNF-α的浓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1)。治疗后,A组患血清CK-MB、NO、IM、TNF-α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当COPD患者伴心力衰竭时,炎性细胞因子可显著升高,参与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爽  吴志宇  屈顺喜 《山东医药》2010,50(46):79-8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胃癌组)、2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并与25例健康者(正常组)作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且TNF—α、IL-6、IL-8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肿瘤根治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组近似(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并接受PCI治疗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76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PCI治疗术前最后1次常规血液透析后、术后1h及术后3次常规血液透析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随访2年或发生终点事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 0. 05)。术后1h血清IL-6和TNF-α水平高于术前及术后3次透析后,术后3次常规血液透析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最低(P 0. 05)。发生MACE患者PCI术后3次常规血液透析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ACE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显示,IL-6和TNF-α水平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L-6和TNF-α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异常升高,且与冠心病的类型密切相关。PCI术后行3次透析后IL-6和TNF-α水平能有效预测远期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血浆炎性反应因子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皂甙钠组,采用胶原酶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2.8mg/kg),另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次/d),分别在给药3d和7d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甙钠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CAM-1和TNF-α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法(EIISA),检测53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中TNF—α及IL-6含量。结果心肌炎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26.7±32.9)mg/L和(3.23±0.53)mg/L,而健康组分别为(383.1±27.5)mg/L和(1.63±0.22)m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后,心肌炎组TNF—α及IL-6分别降至(407.3±34.4)mg/L和(1.97±0.29)mg/L,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NF—α及IL-6血清水平及其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及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孙钦松 《山东医药》2011,51(43):53-5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静滴8~10d。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包括腹痛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腹痛持续时间、临床治愈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尤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SAP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机制为下调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