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8~11月本科采用菌必治3日疗法治疗小儿难治性细菌性痢疾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11例;城市8例,农村15例,均为病程长,对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者。年龄5个月~9岁,5个月内2例,5个月~1岁4例,1~3岁12例,3~5岁4例,9岁1例。1.2临床表现平均病程6.8天,23例均有发热,脓血便;体温大于40℃11例,39~40℃9例,38~39℃3例;腹痛11例,腹泻每日均超过10次,少数达20~30次;里急后重7例,呕吐7例,抽搐7例,左下腹压痛6例,均有精神萎糜及不同程度脱水,其中2例为中毒性菌痢。1.3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治疗组共65例,男43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两组中年龄最小14~24个月。其中6个月~1岁75例,占65.2%。腹泻;粪便为黄色水样。99例(86.1%)入院前病程3~7天。每日腹泻在10次以内者72例,11~20次者38例。21次以上者5例。经治疗后91例(79.1%)在1~3天内止泻。体温在38~39℃者53例,39.1~40℃者9例。74.2%的患儿在入院后1~3天内热退至正常。脱水:轻度脱水56例,中度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既例患儿男18例占26%,6个月至5岁16例,5岁以上2例。68例患儿女50例占74%,6个月至5岁39例,5岁以上11例,男女之比为1:2.9,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临床表现:发热56例,呕吐23例,腹泻5例,腹痛5例,有泌尿系感染症状42例,尿混22例,血尿2例,遗尿3例,68例中初诊误诊为小儿肠炎8例,肾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16例一共26例。协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正常者31例,升高者37例。尿常规检查:用例均做尿常规检查2~3次以上,尿白细胞12~50个/HP58例,50~清视对人P10例,有红细胞2例.细菌培养;68切患儿中,40例做了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人类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其中以儿童发病占大多数。我院肠道门诊自1979年6月至1980年1月就诊的1,973例的大便培养中,共发现沙门氏菌感染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4岁,1岁以内共10例,在6个月以内者7例,占半数以上.临床表现一、发热:15例中,除1例外,14例均有发热,其中38.1~39℃ 7例,39.1~40℃5例,40℃以上2例.二、胃肠道症状:15例中,14例有腹泻,每天大便3~5次6例,6~10次7例,10次以上1例。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以来,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外感高热152例。男85例,女67例;年龄1岁~7岁;病程2~7天;体温在38~39C者45例,39~40℃者78例,40C以上者29例,其中高热惊厥者10例。将金银花10~509、生石膏15~609、葛根10~309、山豆根10~309、牛美子10~159、大黄6~129、板蓝根10~309、柴胡6~15g、羌活6~12g、生甘草6~12g。水煎取药液量为50~150ml,保留起肠,日2次,温度在20-30C为宜。以卫~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无反复,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正常为治愈。全部病例均在l~3天内退热,其中1天退热者90例,占59.2%;2天退热者45例占29…  相似文献   

6.
1974年起,我们应用凤尾草治疗急性菌痢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记录较完整的22例的临床效果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15例,女7例。成人20例,小儿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岁。 2.入院时病征: ①发热:22例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17例(占78%),其中39℃以上2例,38~39℃6例,37.5~38℃9例。②腹泻:大便10~20次/天的20例(占90%),其中1例,每15~30分钟大便一次;余2例大便6~8次/天。③全部病例均有腹痛和里急后重感。一般  相似文献   

7.
荠菜治疗婴幼儿腹泻既能缩短疗程,又经济方便且能减少患儿痛苦。①一般资料: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分布1岁以内12例,1~2岁的31例.2~3岁的19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多,夏季发病的34例,秋季发病的28例。②临床表现:发热体温在37.7℃~40.3℃之间58例,不发热4例,恶心呕吐36例,腹泻黄色水样便带少量粘液者30例;蛋花汤样便21例,黄色稀便11例,有轻度脱水征42例,中度脱水征6例,无脱水征14例,每日腹泻5~6次32例,每日腹泻10次以上者30例。  相似文献   

8.
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我科于1994年1月、11月、12月3个月共收治65例,全部应用654-2口服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20例,男女之比2.3:1,发病年龄最小10d,其中1岁患儿最多48例,占74%,发病在11月30例,占48%,呈明显流行趋势,高峰期较北京晚1个月。腹泻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镜检无红细胞、脓细胞,白细胞高倍镜每视野不超过3个。每口腹泻超过10次者17例,占26%;每日7~8次者33例,占51%;伴发烧20例,占31%;伴呕吐34例,占52%;伴咳嗽23例,占35%。全部病例有不同程度脱水、酸…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79年用杨树花煎剂治疗急性菌痢37例,疗效颇佳,现小结如下.治疗方法杨树花生药60克(干),加水浓煎至150~200毫升,分3~4次口服,每次50毫升,每日一剂.疗程为3~6天.此为成人量,小儿酌减.在此期间不用其他抗生素,若脱水时可予输液,发热时服退热剂等.病例选择 37例中15岁以下5例,16岁以上32例.起病急,多数有腹疼、腹泻、大便脓血.体温超过39℃者占40%,每日大便10次以上者占60%,其中20次以上者占30%.半数以上有呕吐,大便镜检均见红白胞细及脓胞细,大便培养30%有痢疾杆菌生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增高.治疗结果 30例治愈,占81%,4例好转,3例无效.退热时间平均为1.91天(数小时~5天),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为3.18天(1~6天).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季节、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药物的情况。方法对一级某医院三年腹泻患者488例中细菌性痢疾89例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痢疾89例全部治愈,疗程一般3~7天。通过调查食用未洗或未洗干净的水果、蔬菜、海产品等被细菌污染的食品62例,占69.66%。牛奶、饮料被细菌污染者18例,占20.22%。未加工或加工不彻底的肉制品9例,占10.11%。饮食场所地摊和路边店79例,占88.76%。家庭就餐10例,占11.24%。发病月份在6月份7例,占7.86%。7月份9例,占10.11%。8月份39例,占43.82%。9月份34例,占38.20%。就诊在发病后1~2天就诊者75例,占84.27%。3天以上者14例,占15.73%。发病年龄在15~30岁者45例,占50.56%。31~40岁者23例,占25.84%。41~60岁者15例,占16.85%。61岁以上者6例,占6.74%。发病在7~9月份及青少年居多。结论青少年夏季天气炎热的情况下食用不洁食物或加工不彻底的食物引起的多见,年长者患病者一旦出现重症较多。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对流动人口与流动摊贩的管理能有效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0年元月以来在收治伤寒及副伤寒病例中,有22例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胆石症等入院治疗,后经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现对其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病人中,男17例,女5例.男:女=3.4:1.7~13岁儿童9例,占40.9%.27~32岁成人3例,占13.6%;60岁以上老人10例,占45.5%。年龄最小7岁,最大用岁。患者发热19例,其中儿童9人,体温在39~40℃波动;成人3例,体温38~39.5℃;老人7例,体温抓5~40.1℃,精留热5例,3例不发热。1.2临床表现22例病人均表现精神、食欲差,有发…  相似文献   

12.
刘宾  袁敏华 《新疆医学》1999,29(1):17-17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门诊中采用武汉名医张介安所创止泻散为基本方对患儿进行辨证施治并结合西药盐酸氯丙嗪、异丙嗪联合肌注治疗1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60例中,男86例,女74例。6个月~1岁47例,1岁以上113例。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30天。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7.5℃至38℃100例,占83%。 2.腹泻:3~8次/日,70例,占43%;8~12次/日50例,占31%;>12次/日40例,占26%。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细菌性痢疾507例,其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且粪培养痢疾杆菌阳性.50例患儿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个月~10岁,其中2~9岁占62%,2岁以下占28%,城市儿童4例,农村儿童46例.发病季节:1~3月份4例,4~6月份21例,7~9月份23例,11~12月份3例.临床表现:50例患儿体温均在39℃以上,能诉说症状者,均有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大便呈粘液、脓血样.发生抽搐者46例,昏迷11例,嗜睡27例,呼吸衰竭者5例,其中39例高热,抽搐4~26小时后  相似文献   

14.
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简称鼠伤寒菌),是沙门氏菌属分类B组内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我院儿科于1984年元月至3月,发现鼠伤寒菌感染9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9例中男6例,女3例;6个月~1岁半7例,6个月以下者2例。人乳喂养3例,牛乳喂养6例。 2、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7℃~40℃,热程3~10天,1例反复发热29天。(2)腹泻:9例均有腹泻,大便次数每日5~20次,多数为每日10次左右。大便性状,7例为黄绿色粘液便,带少量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自1989年1月至1992年12月住院待产孕妇BT及ALT升高孕妇40例,为同期收住院待产孕妇2381例的1.7%。年龄23岁~30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黄疸时间1月至2月16例,半月至1月18例,1周至半月6例。40例中最后确诊急性黄疸型肝病者2名占5%;妊娠特发性黄疸12例占30%;妊娠中毒症所致肝病4例占10%;妊娠既致肝损害20例占50%;妊娠合并胆囊炎2例占5%。  相似文献   

16.
自1988年10月至1991年几月对前来就诊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息儿(以下简称哮喘),资料较完整的20例,现作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LI。比另。1与年龄Zo例中,男n例,女8例,年龄1~3岁2例,4~6岁5例,7~9岁7例,Ic~13岁6例。1.2发病情况年长儿春秋季节发病者多,婴幼儿四季均有发病,本组年发病次数均在6次以上。1.3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有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者16例,占80%;其中日例婴儿期患难治性湿疹及腹泻,占30%。1.毛临床表现20例均呈呼气性呼吸困难;情绪不宁,鼻翼煽动者16例,占80%;口唇紫组8例,占40%;三凹征阳性13例,占6…  相似文献   

17.
毛云峰 《四川医学》1993,14(12):749-750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临床症状酷似急性细菌性痢疾。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误诊的29例,作如下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9例均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其中误诊为中毒型菌痢者4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55岁,其中10岁以下者15例,占病例总数的51%。有饮食不洁史10例,无明显诱因者19例。1~3月发病6例,占20.71%,4~6月11例,占39.28%,7~9月9例,占31%,10~12月3例,占10.71%。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23例,占病例总数的82%,查见吞噬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 0 0 2年12月,采用先予2 8℃生理盐水大量不保留灌肠,再给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两种灌肠法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 0例,均为急性期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的诊断及分型均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1] 。按入院先后采取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治疗组80例,男5 1例,女2 9例,年龄1~6 9岁,平均2 3.0±2 .6岁;其中普通型6 3例,轻型13例,中毒型4例;发热患者5 6例,热度37.6 - 41.3℃;腹泻每日7- 36次;血常规白细胞≥10×10 9/L者4 7例,大…  相似文献   

19.
本组3年间观察386例住院急性腹泻病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但呈两次发病高峰,一是6~9月份;二是10月至次年1月份。有病原学资料的135例中,第1个高峰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其中痢疾杆菌感染为46.3%;第2个高峰以轮状病毒(HRV)感染为主。以6月龄以上至2岁以下小儿为发病的多发年龄,占同期腹泻患儿的71%。病原学与病情分析提示,有无脱水和发热不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腹泻的可靠依据;发病季节有助于细菌性还是非细菌性感染的判断。在6~9月份肉眼大便无脓血,不能作为排除细菌性痢疾的依据。细菌性腹泻检出病原菌痢疾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等,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率为0.75%;发现肠道滴虫1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大使细菌培养阳性8/17(39%)例,其中福氏痢疾杆菌6(33%)例,提示1岁以上患儿细菌感染为引起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而1岁以下患儿则HRV感染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来采用生山药、车前子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较好。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22例,男94例,女28例。年龄50天~3岁半。症状与体征:1、腹泻:粪便多为稀水样,无特殊腥臭味,病史:~7天。每日腹泻10次以内者78例,11~20次者28例,20次以上者16例。2.发热:体温38.1~39℃者56例 39 1~40℃者34例、40.1~4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