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女,5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右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2000年因左乳房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左手肿胀,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故不能在左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遂于2011年1月右手前臂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程顺利,术后可扪及血管震颤,听诊可闻及正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5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维挣陛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右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2000年因左乳房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左手肿胀,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故不能在左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遂于2011年1月右手前臂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利I顷利,术后可扪及血管震颤,听诊可闻及正常血流杂音,术后长期口服双嘧达莫片、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凝集,并嘱患者握拳锻炼及热敷保护内瘘。  相似文献   

3.
王霞  程悦  邹蓉  袁媛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112-1113
目的探讨点状按压止血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透析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内瘘点状按压止血(试验组)或传统压脉带环状按压止血方法(对照组),对比两组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年中,试验组仅有2例由于按压不当出现皮下轻度淤血,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穿刺处动-静脉血管瘤,1例发生内瘘闭塞,并发生肿胀手综合征1例,内瘘感染1例,皮下淤血6例。结论点状按压止血并发症少,能有效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推荐病员透析结束拔出穿刺针后,采取点状按压止血,以提高透析病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与机体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关系。方法将92例排除了急性炎症反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失功组(A组)30例,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组(B组)62例,分别检测两组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hs-CRP(7.50±2.32)mg/L、IL-6(70.12±14.63)ng/L、TNF-α(64.65±9.56)ng/L,B组hs-CRP(5.07±3.54)mg/L、IL-6(61.45±9.58)ng/L、TNF-α(54.35±6.9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微炎症状态与动静脉内瘘失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血透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上肢动脉内瘘术建立长期血透通路。其中通过钛轮钉吻合建立的动静脉内瘘(AVF)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而为国内较多临床医生所采用,有逐渐代替传统的通过缝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趋势。我科自1989年开始用钛轮钉吻合建立血管通路,根据血管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部位和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质量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并发症少、通畅时间长等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方法,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格尔木地区(海拔2 808 m)低压、低氧等对人体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动静脉内瘘是否适合高海拔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值得关注和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1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我院(海拔2 808 m)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年龄(44.6±16.5)岁。基础病因为慢性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例、原因不明1例。2使用方法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臂动静脉内瘘不同术式效果。方法:将接受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衰竭75例分为端侧吻合组44例和端端吻合组31例。比较两组内瘘畅通率和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端端吻合组手术失败率高于端侧吻合组(P〈0.01),而端侧吻合组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端端吻合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上肢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62例因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行CTA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分析患者透析通路特征及CTA检查结果。结果:162例CTA检查共见狭窄病变290处,其中局限性狭窄172处(59.31%),节段性狭窄118处(40.69%)。上肢AVF位于前臂的138例患者中共见260处狭窄病变,其中近吻合口动脉狭窄17处(6.54%),吻合口狭窄47处(18.08%),近吻合口静脉狭窄132处(50.77%),流出道狭窄64处(24.62%);吻合口与狭窄远心端距离介于3~5cm共47处(18.08%),5~10cm共14处(5.38%),>10cm共3处(1.15%)。上肢AVF位于上臂的24例患者中共见30处狭窄病变,其中近吻合口狭窄20处(66.67%),流出道狭窄10处(33.33);吻合口与狭窄远心端距离介于3~5cm共3处(10.00%),5~10cm共7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 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1例进行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自2008年4月~2011年6月笔者共进行肘部远端桡动脉或尺动脉与肘正中静脉或其交通支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3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全部病例及时通畅率100%,无感染以及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内瘘长期使用通畅率93.5%.结论 改良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对于不能建立腕部内瘘通路或腕部内瘘通路失功能患者,是建立内瘘手术又一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超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常规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62年Cimino和Brescia首次将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作为透析通路,自体动脉内瘘(AVF)被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已成为透析通路的首选。AVF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可谓生命之通道,因此对于动静脉内瘘的常规监测,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成功开展,对血管通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制作方式的选择亦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对维持性血透病人来说,在条件具备时制作内瘘无疑应当作首选。本文报告了我院12例血液透析病人应用袖套式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92年6月至1993年1月随机行袖套式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4~74岁,平均45岁。全部内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进行经导管脉冲喷射药物机械溶栓法治疗。结果 经造影证实为急性血栓形成的 32例患者 ,治疗后即时开通率为 97% (31/ 32 ) :1例技术失败。溶栓治疗后造影 ,闭塞段均重新开放。术后随访发现 4例发生再次闭塞 ,其中 2例经再次同法治疗后恢复通畅 ,另 2例患者因发现有局限性血管狭窄而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而恢复通畅。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脉冲喷射药物机械溶栓法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即时开通率。对伴有血管狭窄的患者 ,在经导管脉冲喷射药物机械溶栓法治疗的基础上 ,综合经皮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可以提高远期开通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评价针对不同原因所采取的对策。方法:查询手术记录并统计血管吻合困难的成因,术者采取的对策及手术成功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管吻合困难常见原因为血管硬化和细小、静脉回流不畅,血管管径相差太大及血管相距较远,针对前二种原因,本组分别采三种不同的对策,导致了不同的率,针对后二种原因本组采取的对策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吻合困难的原因最常见为血管腔径过小,采取对点等距切开血管断端后行钛钉吻合,成功率较高;对于静脉回流不畅采取无损伤针头伸入血管,以肝素盐水冲洗后再行吻合,成功率较高,针对血管管径相径相差太大可通过切断血管时调整斜面大小或行端侧吻合,血管相距太远可选择对应血管或采取移植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5例自体血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道狭窄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18例血栓形成闭塞患者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16例血管狭窄行PTA。结果 25例造影显示血栓闭塞18例,单纯性狭窄7例;经溶栓治疗开通16例,即时开通率88.9%(16/18)。溶栓开通16例中9例显示血管狭窄,该9例与单纯性狭窄7例共16例进行了PTA治疗,成功14例,失败2例,术后所有病例未发生肺梗塞、出血等并发症。溶栓完全开通或PTA成功后,即感血管震颤较前明显增强,次日透析时血流量达到250mL/min,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结论经导管溶栓和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经导管溶栓具有较高的开通率;对栓塞伴有血管狭窄的患者,在溶栓的基础上,结合PTA可提高远期开通率。  相似文献   

17.
血管插入式动静脉内瘘术施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长期血透病人,建立和保护好一条理想长久的血管通路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Breein等于1966年首创动静脉内瘘术(称经典内瘘)存在吻合口径不易掌握、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手术难度大等问题。作者自2003年3月以来,采用血管插入式的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管通道,认为该法有术式简单、易掌握、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必由之路”,也是血液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正确使用、细心护理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也就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对于肾病专业医护人员来说,要维持病人长期血管通路通畅的挑战远胜于制作血管通路,故临床上常说,瘘管是维持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可见瘘管护理的重要性。随着透析患者日益增多,我们更要用心呵护。  相似文献   

20.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长期使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 (AVF)因其安全、简单及长久性逐渐为病员和医务工作者接受 ,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基本模式。如何延长AVF的使用寿命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近 10年来 4 5 8例通过钛轮钉制作的AVF使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初步探讨了HD患者AVF的长期使用经验。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均需长期透析治疗。其中男性 32 6例 ,女性 132例 ;平均年龄 39 3± 18.1岁。原发病为 :慢性肾炎 376例 ,慢性肾盂肾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