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12导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X片检查。结果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100%,室性心律失常占76.5%,最多。房性心律失常占58.8%,传导阻滞38例,占55.7%。结论左房内径≥45 mm与心房颤动有相关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相关性,病程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主动脉弹性改变。方法DCM患者33例,健康志愿者30例。所有受试者肱动脉血压测量之后即刻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超声分别测量升主动脉瓣上3cm处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利用公式计算主动脉膨胀性(D)和僵硬度(β)。转入TVI模式在组织-速度曲线上测量升主动脉同处前壁的运动速度(Sao)。改良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DCM组僵硬度增高(3.38±0.72vs.1.83±0.47,P〈0.01),膨胀度降低[(0.70±0.18)cm^2/dynesvs.(1.24±0.32)cm2/dynes,P〈0.01],升主动脉前壁S波运动速度降低[(4.40±0.69)cm/svs.(6.45±1.29)cm/s,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M组与对照组中,年龄与主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主动脉前壁S波速度和主动脉膨胀性呈负相关(均P〈0.05);在DCM组,LVEF是主动脉前壁S波速度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DCM患者主动脉弹性功能受损;年龄及左室射血功能是DCM患者主动脉弹性受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重构的形态学评价及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几何重构的形态学评价指标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球形指数(SI)、D2/L、(D1+D2+D3/3L、D3-D2、D2-D1、(D2-D1/D2、2D1/L,进行左室形态学评价,分析各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DCM患者SI显著降低,D2/L、(D1+D2+D3)/3L、2D1/L显著升高,D2-D1增大,但(D2-D1)/D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D2出现负值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CM组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显著降低。SI与EF、SV显著正相关,D2/L、(D1+D2+D3)/3L、2D1/L与EF、SV显著负相关。结论:运用多个形态学指标可以较全面地评价DCM左心室几何重构,其中2D1/L可更好地反映左室心尖部球形化,SI与2D1/L相结合可作为左室形态学评价的一个优化指标体系,为临床更全面地了解DCM左心室几何重构及心功能、拟定治疗方案、估测预后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抗心力衰竭治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方法 正常对照组和DCM 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周,超声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E、A 峰及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收缩期和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峰值Sm、Em、Am,并计算E/A、Em/Am.结果 DCM 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疗2 周后,临床疗效达显效或有效者,LVEF、E/A 较治疗前无显著提高,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TDI)指标Sm亦无改善;而Em、Em/Am 虽仍低于对照组,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 DCM 抗心力衰竭治疗后早期疗效主要得益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二尖瓣环PW-TDI 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是较血流多普勒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DCM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左心室有无血栓形成分为无血栓组和有血栓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共18例(9.6%),与无血栓组相比,该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低,(28.9±9.8)%vs(36.4±6.6)%(、11.3±3.3)%vs(17.1±5.2)%,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较大,(48.6±4.1)mm vs(43.2±5.1)mm、(61.7±4.7)mm vs(51.8±5.3)mm;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发生率较低(22.2%vs 70.5%,均P〈0.01)。结论 DCM患者LAD及LVIDs较大、左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明显者易导致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二尖瓣中重度MR有对抗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选取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的室壁运动速度及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室壁运动速度均减低。结论超声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肌舒缩运动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的左右心室长轴方向局部收缩参数在判断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8例DCM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检查的长期随访。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病情加重组(发生各种心脏事件:死亡、心脏移植或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治疗)21例,B组为病情稳定组(心功能保持稳定或者改善)27例。用TDI方式于心尖四腔观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左室侧壁(L)、室间隔(S)和右室侧壁(R)的瓣环处(1)、乳头肌水平(3)和二者中点(2)的等容收缩期速度(is)、射血期速度(ez)和左右心室侧壁处的二、三尖瓣环的位移,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I检测的A组的R3is、S2ez、S1is、S1ez、L2ez、L1is、右室侧壁三尖瓣位移均低于B组(P均〈0.05),并且对判断DCM患者预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TDI检测左右心室收缩速度能较准确地判断DC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分析,观察此类患者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DCM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分别计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并同时获取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F、LVED、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的相关性比较。进行TO、TS与LVEF、LVED的相关分析。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0.62±5.87)%vs(-1.85±2.19)%,P<0.025];TS明显低于对照组[(3.06±2.11)ms/RR间期vs(8.97±5.68)ms/RR间期,P<0.001]。TO与LVEF负相关、与LVED正相关、TS与LVEF正相关,与LVED负相关;与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结论DCM患者HRT明显减弱,TO、TS可作为DCM危险度分层的一种依据,但对预后的预测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及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自动室壁分区运动(ASAM)及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FAM)技术对比分析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明确的36例ICM与38例DCM患者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结合ASMA-FAM检查,对比两组心脏形态学、室壁运动状态、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等特点。结果DCM组心脏呈普遍扩大,室壁运动呈弥漫性减弱,室壁心肌运动的面积变化分数(FAC)普遍〈30%,瓣膜反流发生率高且程度重,早期收缩功能显著降低而舒张功能呈“正常化”;ICM组心脏多呈局限扩大,室壁运动呈节段性障碍,FAC高低不均,瓣膜反流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早期舒张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可基本维持正常。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结合ASMA-FAM可为临床鉴别DCM与ICM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价值。方法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阿霉素低、中、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阿霉素累计量分别为0、8、16、24mg/kg,于0、2、4、6、8周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第9周行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观察到随着阿霉素剂量的累积,大鼠左室舒张末径进行性增大,射血分数逐渐下降。8周时中剂量组左室舒张末径由(6.79±0.62)mm增加至(7.24±0.23)mm,射血分数由(92±2)%下降至(82±3)%(均P<0.05);高剂量组左室舒张末径由(6.84±0.39)mm增加至(7.67±0.08)mm,射血分数由(92±2)%下降至(79±1)%(均P<0.01)。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中、高剂量组左心室压峰值、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度明显下降(均P<0.01)。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中、高剂量组心肌损伤严重。而对照组、阿霉素小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无创、准确、敏感地动态监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心腔及心功能的变化,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心肌病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心肌变性受损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病,现对22例酒精性心肌病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0年2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36~72岁,平均(48.3±7.2)岁,病程4个月至5年,均以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DCM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常规测量左室内径、左房内径、二尖瓣舒张期E、A峰,计算E/A值;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采集各受试者的心尖二腔、四腔和心尖左室长轴观动态组织速度图像,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左房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和房间隔中间部获得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s)、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a),计算五个位点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mLASRs、mLASRe和mLA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房内径及左室内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01);DCM组E/A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LVEF和左房缩短分数(LAF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DCM组mLASRs、mLASRe和mLASRa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mLASRa与LAFS呈显著正相关(r =0.79,P<0.01).结论 DCM患者左房储蓄、管道和辅泵功能均减低,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评价DCM患者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与相关因素.方法 75例DCM患者通过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功能分级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占38.7%,其中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占28%,与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s LAD)扩大有关,室性心律失常占61.3%,其中≥Lown Ⅲ级患者占50%,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or end di-ameters dimension LVEDd)大小有关,心功能差的发生率高,传导阻滞患者占45%为多部位多类型传导阻滞.结论 DCM患者心律失常多样性,心功能越差,高级别心律失常及复合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与LAD有关,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与LVEDd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获取30例正常人和30例DCM患者左室壁长轴方向各节段的心肌速度及位移曲线,测量舒张早期速度(Ve)、心房收缩期速度(Va)、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及最大位移(Dmax),计算Ve/Va值、收缩后位移(Dpss)及收缩后位移指数(PSI),并观察两组收缩后收缩(PSS)出现的节段数.结果 DCM组Ve、Va具有由基底至心尖逐渐减低的趋势,其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各水平Ve/Va值均大于2;DCM组有324个节段(51.8%)出现PSS,PS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43比0.047±0.034).结论 Ve、Va绝对值的变化较Ve/Va值更能准确有效地评估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PSS现象可能为导致DCM患者左心室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心脏大小和功能值可随其生长发育而变化,但既往评价标准忽略了儿童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临床客观评价药物疗效及患者预后。将超声心动图测值经体表面积校正后转化为Z值进行表述可克服上述因素影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将Z值联合超声新技术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左、右心室心功能和预后。本文对Z值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左心室短轴方向收缩期扭转运动的变化.方法 应用STI技术对16例DCM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胸骨旁左心室心尖、乳头肌和基底短轴观的心肌收缩期扭转运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DCM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最大旋转角度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基底与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差值(扭转角度)较正常组明显减小(P<0.05).DCM组左心室短轴基底水平各节段呈顺时针扭转的比例为100%(同正常组),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呈顺时针扭转的比例为82%(正常组为50%),心尖水平各节段呈顺时针扭转的比例为47%(正常组为0).结论 STI技术是有效评价左室扭转运动的超声心动图新方法,DCM左室扭转运动减低,扭转模式异常. 相似文献
18.
病例男,42岁,因“阵发性心悸2月”入院。查体:体温36.3 T:,脉搏81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96/67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曾因肥厚型心肌病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及二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辅助检查:心电图示不纯房扑,心房率约280次/分,心室率90次/分。患者拟行射频消融治术前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耳开口处可见一膜样回声,左心耳口位于膜性回声中央,直径约5.7mm(图1,2),该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速度约1.4 m/s(图3)。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左心耳口面积约0.23 cm2(图4)。超声诊断:左心耳口膜性狭窄。 相似文献
19.
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收缩功能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运动耐量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检测左右心室长轴方向收缩功能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运动耐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5例DCM患者进行心肺功能测定和TDI检查。根据运动试验测定的最大耗氧量(VO2max)分为两组:A组VO2max<14 ml.kg-1.min-1共29例,B组VO2max≥14 ml.kg-1.min-1共36例。用TDI方式于心尖四腔观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左室侧壁(L)、室间隔(S)和右室侧壁(R)的瓣环处(1)、乳头肌水平(3)和二者中点(2)的射血前期心肌运动速度(is)和射血期心肌运动速度(ez),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与VO2max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I检测的A组的R3ez、S1ez、L1ez、L1is、L2is、L3is均低于B组(P<0.05),并且对预测VO2max减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TDI检测左右心室收缩速度预测扩张型心肌病的运动耐量简便并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DCM患者(DCM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期前1/3充盈分数(1/3FF);分析1/3FF与E/E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EDV、ESV、SV及E/E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CM组EF及1/3F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1/3FF与E/E均呈显著负相关(r=-0.81、-0.81,P均<0.05).结论 3DE能定量评价DCM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