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2201个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着一定的歧视态度,表现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隔离、疏远和排斥态度;已婚、年龄大于25岁以及初小文化的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更强;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和抑郁情绪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艾滋病知识变量后,抑郁情绪仍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β=0.08)。结论:应关注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有效的艾滋病歧视消除活动应聚焦在艾滋病知识和抑郁情绪缓解等因素上。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家庭背景、所受教育、个人经历各不相同,在禀赋、能力、获得的物质精神待遇等事情上自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的儿童,简称艾滋孤儿)受到的歧视表现、歧视原因和带给艾滋孤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村的47名失去一位或两位父母的艾滋孤儿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结果:由于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和中国乡村的文化氛围,艾滋孤儿经历了来自村民、朋友、老师、政府官员不同的歧视表现,而被远离、被拒绝和标签化是最典型的表现.艾滋孤儿的歧视表现带来了包括导致心理压力、造成生活困扰、减少暴露和支持等消极影响.产生这种歧视表现的原因主要是对HIV传染性的恐惧,也和孤儿没有父母以及生活贫困有关.结论:减少歧视,给予艾滋孤儿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4.
5.
被歧视,对人们是一种考验。停留于心理的伤感是一种脆弱的表现。你只有从被歧视中摆脱出来,才有可能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人生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恐怕有人会说是贫穷困苦、饥寒交迫。在我看来,人生最难以忍受的是——被歧视!80年代初,我高考落榜回家后,通过公社一个干部的 相似文献
6.
换一个角度说歧视,我们看到某些当事者脆弱的心中充满着自怜,被歧视或者说无法走出被歧视的阴影的人身上往往有太多的自怜心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昆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以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昆明市的508名流动儿童和180名非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歧视知觉(t=-5.406,P0.001)和歧视体验(t=-3.519,P0.001)上的得分显著偏高,并与其流动时间存在一定相关;应对方式上,两个群体在自责(F=2.951,P0.05)、幻想(F=1.426,P0.01)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除问题解决外,流动儿童歧视体验与应对方式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水平有待降低,歧视知觉对其应对方式的选择具有部分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些东西是人无法自行选择的,比如出身、贫困、失势,为此,我们可能会遭到奚落、怠慢,忍受冷嘲热讽。
歧视让人感到愤怒、屈辱,体验到低人一等;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挺直腰杆,维护自尊,用实力来证明:你行,我也行。
把歧视化做一种激励的力量,为自己鼓劲,歧视在个人的成长中往往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歧视知觉与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145名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知觉、应对方式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结果:1歧视知觉与情感中心应对方式、PTSD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问题中心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2情感中心应对方式在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的歧视知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歧视知觉既直接预测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PTSD的症状严重程度,也可以通过情感中心应对方式间接预测其PTS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校医对艾滋病的偏见或歧视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减少歧视的方法进行初步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5年4-7月在洛阳市6个区分别随机选取6所学校,在每个学校选择3名校医(总计92人),采取封闭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人口特征、艾滋病态度、艾滋病知识、造成歧视的原因以及减少歧视的办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对象中,79.4%对因卖血、输血患病者表示值得同情,90.2%对母婴传播而患病者表示同情,90.3%对因吸毒而患病表示不值得同情,64.1%对因性接触而患病表示不值得同情.80.6%的调查对象不会购买感染者家生产的食品,65.0%的调查对象禁止子女接触感染者子女.不同年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歧视程度有统计学差异(x2=10.776,P <0.05).不同性别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评分高低与艾滋病歧视行为持有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虽然洛阳市校医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校医仍然存在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歧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不同人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状况.方法 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应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进行家属、普通居民、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白领等不同人群共104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 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社会关系密切者、一般日常接触者以及经常接受精神卫生宣教人群的歧视总评分低于同类别其他组(F=19.369,70.096,43.115,46.396;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有一定日常接触、经常接受精神卫生宣教等因素与歧视总评分有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增加对疾病与患者了解和接触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社区公众的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内隐污名状况。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内隐艾滋病污名进行了探讨。结果:①大学生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②内隐艾滋病污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内隐艾滋病污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结论:大学生在内隐层面上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污名。 相似文献
14.
1 艾滋病流行概况艾滋病 (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通过性、血液和围产期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9年 12月公布的数据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 ,全世界累计已有 1880万人死于艾滋病 ,目前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估计为 3430万[1] 。艾滋病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心脏病、脑卒中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第四个主要死因 ,是造成死亡最多的传染病 ,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疾病负担[2 ] 。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经济和人口方面的毁灭性冲击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病死率极高。自 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 ,艾滋病以传播迅速、病势凶险 ,预后差及危害严重而震惊世界。目前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 1 全球流行形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 ,截至 1999年底全球HIV感染者总数已超过5310万人 ,死于AIDS的人数已达 1880万人 (其中成人 150 0万、儿童 380万 )。 1999年全球新增加HIV/AIDS 540万人 ,因艾滋病死亡 2 80万 ,平均每天新增加HIV感染者 1 5万人。而且 95%以上的感染者集中在发…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以建立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支持小组的形式,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实施地点为湖南省某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HIV/AIDS患者19人组成2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4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易激惹状态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应对问题的方式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改善应对策略有一定效果,值得应用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和血浆TNF-α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和血浆TNF-α浓度,初步探讨TLR4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ELISA法测定46例HIV/AID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及血浆TNF-α浓度,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率、血浆TNF-α浓度分别是52.19%±4.37%和(35.79±5.08)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率与血浆TNF-α浓度、HIV-1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45和0.708,呈正相关.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上调,并且与患者体内HIV复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