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心电图 (ECG)V7~ 9导联对判别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PAMI)有重要意义 ,而标准 12导联对PAMI的诊断价值看法不一[1] 。本文通过对 3 2例确诊为PAMI患者ECGV1~ 3导联分析 ,并与正常人作对照 ,以探讨V1~ 3导联ECG改变对PAMI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3 2例住院患者 (A组 )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48~ 75 (平均 5 6 8)岁。诊断除依据临床表现、ECG (标准 12导联与V7~ 9导联 )外 ,均有心肌酶学改变。 3 2例中后下壁心肌梗死 10例 ,后侧壁 14例 ,正后壁 8例。对照 (B)组均系经临床除外心肺疾患的健康者 ,共…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 63例无Q波心肌梗死(NQMI)的心电图表现与临床特点 ,并与有Q波心肌梗死 (QMI)患者做了比较 ,旨在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987年~ 1998年住院的急性NQMI63例 ,其中男 45例 ,女 18例 ,年龄 2 5~84(平均 47.6)岁。并与同期住院的急性QMI 174例作对照 ,QMI组中男 12 6例 ,女 48例 ,年龄 3 6~ 78(平均 5 8.4)岁 ,急性NQMI患者占同期急性AMI住院患者总数的 2 6.5 %。每日常规 12导联ECG(至少有 1次18导联 ) ,胸疼发作随时描记 ,症状缓解复查ECG ,以观察图形变化。连续 3d检测心肌…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寿命的明显延长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发病率亦逐年增高。为掌握高龄AMI的临床特点 ,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我们对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5年间收治的≥ 80岁AMI患者 6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以寻求其临床规律及特点。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高龄组 :为≥ 80岁AMI患者 ,共 62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 6例 ,年龄 80~ 87岁 ,平均 (84 6± 3 .5 )岁 ;老年组 :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 60~ 79岁AMI患者 62例 ,男 2 4例 ,女 3 6例 ,平均 (69 8± 7.2 )岁 ;非老年组 :60岁以下同期…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2 0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 (Cpn)特异性抗体IgM、IgG及IgA ,结合同期血脂水平 ,以探讨Cpn感染与CHD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⒈研究对象 :CHD患者 12 0例 ,男 6 9例 ,女 5 1例 ,年龄34~ 80 (6 1.86± 12 .5 6 )岁。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4 2例 ,慢性冠心病 (CCHD) 5 2例 ,UA及CCHD除部分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 1支冠状动脉狭窄≥ 5 0 %。对照组 111例 ,男 5 4例 ,女 5 7例 ,年龄 41~ 80 (5 6 .5 8± 10 .10 …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属急重症心脏病 ,ECG是其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正后壁心室肌面积、厚度远不及前间壁、侧壁、下壁等 ,且受常规ECG导联使用的限制 ,其ECG改变常不典型而易漏诊。现对 1994年收治的 5例正后壁AMI作全程观察 ,证实胸前导联V1~ 3出现ST段压低 ,可作为正后壁AMI的早期ECG特征性表现。1 资料与方法均为发病 2h内就诊者 ,男 3例、女 2例 ,年龄 5 1~ 78(平均 6 4 8)岁。 5例均具以下条件 :①有典型心绞痛、持续时间≥30min ;②血压呈不同程度下降 ;③V1~ 3、ST显著压低 (J点后 80ms处 )≥…  相似文献   

6.
异常Q波和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典型的心电图 (ECG)表现 ,但并非AMI所特有。现将我们搜集的 2 0例非AMI所致ST段抬高患者报道如下。男 13例、女 7例 ,年龄 47.6± 17.1(15~ 7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至少有一次ECG示ST段抬高 (可伴病理性Q波 )。根据ST段抬高是否伴心肌损伤或坏死 ,将 2 0例分为两组 :①伴心肌损伤或坏死的ST段抬高组 (A组 ) :共 8例 ,男 7例、女 1例 ,年龄 15~ 76岁。其中坏死性病毒性心肌炎 4例、心肺复苏后心脏损伤 3例、变应性亚败血症 1例。②不伴心肌损伤或坏死的ST段抬高组 (B…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 (DCG)已成为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广泛使用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之一 ,DCG用于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十分有效。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来 4 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了DCG观察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 8例均属可疑冠心病住院患者。男32例、女 16例 ,年龄 36~ 6 8(平均 5 1)岁。患者入院当天采用日本产 6 5 11型心电图机描记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均为正常心电图或大致正常心电图。然后采用美国DMⅡ型DCG监测分析系统 ,进行 2 4hDCG观察分析。2 结果48例患者中发生SMI35例 ,占 7…  相似文献   

8.
心室晚电位阳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8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住院观察 (≤ 8W )病人心室晚电位 (VLP)的检出率以及VLP有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80例AMI中男 64例 ,女 1 6例 ,均为我院 1 997~ 2 0 0 1年住院患者。年龄 39~92 (61 5± 9 4)岁。广泛前壁 2 2例 ,前(间 )壁 2 7例 ,下壁 31例。 70例为首次AMI,另 1 0例伴有陈旧性梗死史。均无束支阻滞。检测前均未停用任何药物 ,包括抗心律失常药。采用美国ART 1 2 0 0型信号平均ECG(SA -ECG)。VLP阳性标准 :①QRS≥ 1 2 0ms;②V40 ≤ 2 0 μV ;③D40 ≥ 40ms。…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较常见的多发病症之一。本文对 7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例进行了ECG和心肌酶变化的观察 ,试探讨其协同互补作用。一、资料和方法 :1 对象 :为 1999年至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急诊及住院病人共 72例。男 5 7例 ,女 15例。平均年龄在 5 8 8岁± 7 5岁 (4 5岁~ 71岁 )。并依据ECG检查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及ST T特征性改变 ,心肌酶活力增高 ,临床有胸闷、胸痛、大汗淋漓等急性心梗症状。 2 方法 :(1)ECG监测 :根据患者发病时间 ,在发病后 <48小时 ,48~ 96小时 ,96~ 12 0小时 ,>12 0小时进行ECG描记。…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固相酶免疫法 (EIA)检测 76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 (CP)特异性抗体IgG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浓度及同期血脂水平 ,以探讨CP感染与老年人ACS的关系。并从感染机制方面分析CPIgG与TNF、sICAM 1和血脂之间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ACS患者 76例 ,男 45例 ,女 31例 ,年龄 6 0~ 77岁 ,平均 (6 2 8± 2 4 )岁。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诊断左心室肥大心电图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心室肥大 (LVH)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诊断LVH的心电图 (ECG)标准虽然很多 ,但往往是敏感性高的标准特异性低 ,反之亦然。为此我们以超声心动图 (UCG)测定的左心室重量及指数 (LVM及LVMI)为对照 ,对传统ECG标准及本文提出的新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价。资料与方法 :健康组 10 0例 ,年龄17~70岁 ,均经体检、胸透和ECG证实无心肺病史 ,其中男 5 6例 ,女 44例 ;患者组 111例 ,年龄 14~ 77岁 ,男 6 5例 ,女46例 ,该组病例有高血压病及 (或 )冠心病 6 6例 ,肥厚型心肌病 14例 ,扩张型心肌病 10例 ,瓣…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 (DCG)作为 1种长时间观察心电变化规律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更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VR)对预后的影响 ,对 78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18例AMI中 ,男 62例、女 5 6例 ,年龄 (5 6± 17 5 )岁。AMI部位 :前间壁 3 5例、广泛前壁 2 3例、下壁3 0例、下壁 +后壁 19例 ,前壁 +下壁 7例 ,心内膜下 4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 2 方法 采用DMS -P5DCG分析系统 ,在AMI后 6h~ 4W接受检查 ,采用CM1、CM2 、CM3双极导联 3通道记录。1 3 随…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 (QTd)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 ] ,它是反应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 1项指标 ,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3] 。本文回顾分析了 5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QTd ,以探讨其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5 8例AMI病人中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3 5~ 78( 5 6± 14)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和以下条件 :①入院后首次ECG可清晰测量QT间期导联≥ 10个 ;②首次ECG记录前未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 ;③有定期的ECG记录 ,便于…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房颤 (A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人。为探讨老年人Af的发病原因 ,我们对 40例年龄 >61岁的心电图(ECG)诊断为Af患者的超声心动图 (UCG)进行了观察研究 ,并与ECG为窦性心律的老年人的UCG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探讨老年人的Af的发生原因和UCG的特点。1 资料和方法Af组共 40例 ,均被ECG诊断为Af患者 ,平均年龄 61± 8( 5 1~ 79)岁。其中男 2 8例 ,女 12例 ,所有患者均做了 12导联ECG。对照组 40例 ,性别年龄与Af组配对的ECG为正常窦性心律的老年人。用ATLU9超声波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5MHz,…  相似文献   

15.
无痛性心肌缺血 (SMI)是冠脉病变所致 ,对心脏的损伤与心绞痛有相同的意义。现将我院冠心病者经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2年 7月~ 2 0 0 1年 10月作DCG的患者中 ,随机抽取 2 76例。A组 15 0例 ,男 97例、女 5 3例 ,年龄 4 5~ 87(5 8 5 9)岁 ,为住院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B组 :12 6例 ,男 6 9例、女 5 7例 ,年龄 5 0~ 75 (6 2 71)岁 ,既往均有心肌梗死 ,心电图复查异常及Q波未消失者。1 2 SMI诊断标准 DCG中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0 1mV并延长…  相似文献   

16.
[英 ]/Lloyd JonesDM…∥AmJCardiol 1 998,81 1 1 82~ 1 1 86 作者试图在心电图 (ECG)和临床资料中找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些预测因素。研究对象 从 1 991年 1 0月至 1 992年 9月间就诊的 2 80例原发性UAP病人纳入研究。结果  2 80例的年龄中位数为 66( 3 0~ 93 )岁 ,1 / 3者为女性。 2 80例中 ,67例 ( 2 4% )为ST段升高的AMI,而 2 1 3例 ( 76% )无AMI,为单纯性UAP。两组病人入院前的用药情况无明显差别 ,但入院前UAP病人组使用 β阻滞剂的人数是A…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DCG)对 12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作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85~ 1999年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诊断符合WHO规定标准。对存活的 12 0例OMI者随机进行常规心电图和 2 4hDCG监测。男性 110例、女性 10例 ,年龄 2 8~ 80 (平均 5 7 2 9)岁。梗死部位 :前壁组 (包括前间隔、广泛前壁、前侧壁 ) 60例。下壁组 (包括下壁及后壁 ) 4 4例。前壁 +下壁组 16例。病程 2月~ 1年以内者 49例 ,1年~2年者 2 5例 ,2年~ 5年者 2 6例 ,5年以上者 2 0例。DCG检出的室性心律…  相似文献   

18.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90例右室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右室梗死 (RMI)逐渐被人们重视 ,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 ,如右心导管检测、彩超ECT、磁共振、Park等 ,但成本越来越高 ,给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本文用Wilson导联与头胸 (HC)导联以普通同步法对资料完整的 90例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头胸导联对RMI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90例均为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职工 ,分两组。健康人组 :4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3 0岁 ,平均 2 3 5岁。疾病组 44例 ,男 3 2例 ,女 12例 ,年龄在2 2~ 80岁 ,平均 5 7 5岁。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均异常。全部采用常规 12导联另加V7~ …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 (DCM )的心电图(ECG)改变十分常见 ,为探讨DCM不同病期对ECG的影响 ,对我院晚期DCM伴严重心力衰竭 (HF) ,与无HF的早期DCMECG作分析 ,以了解DCM严重度与ECG改变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6年 1月~2 0 0 0年 5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X线心脏三位片检查 ,符合 1995年特发性DCM诊断参考标准[1 ] 。按BrandeburgDCM病程分段[2 ] 晚期 117例。射血分数(EF) 3 5 %。据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 41例 ,Ⅳ级 76例。男 69例、女 48例 ,年龄2 1~ 64岁。平均 5…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 (HCM)时由于室间隔 (IVS)肥厚等原因在心电图 (ECG)上可出现异常Q波 (异Q)及ST、T改变 ,易误诊为心肌梗死 (MI) ,必须谨慎地作鉴别。现就 18例HCM者心电图改变与MI鉴别要点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均为本院门诊、住院者 ,并经ECG、X线、心彩超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HCM。男 11例 (6 1.1% )、女 7例 (38.9% )、年龄 2 6~ 5 5 (平均 4 2 .3)岁。 14例 (77.8% )有胸痛、胸闷、心悸等 ,4例无症状。2 结果ECG均有异Q。 11例呈QS型 ,出现在Ⅱ、Ⅲ、aVF导 ;7例在左胸导及Ⅰ、aVL导 ,呈Q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