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ETV组,n=57)和拉米夫定(LVD组,n=57).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给与拉米夫定片100 mg,口服,1次/d,两组分别治疗4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点测定两组的ALT和HBV DNA值,记录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例数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ALT、HBV DNA定量值均下降;与LVD组比较,治疗12、24周时ETV组的ALT、HBV DNA定量值下降,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但拉米夫定耐药性高,恩替卡韦在恢复肝功能及降低HBV复制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单药序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在挽救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病毒治疗后应答不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对ADV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组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每组60例。TDF组给予TDF 300 mg/d,序贯治疗;ETV组给予ETV 0.5 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给药的治疗基线、12周、24周和48周分别进行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观察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TDF组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63.3%(38/60), ETV组为78.3%(4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分别为57.8% (26/45)、13.6% (6/44)、0,ETV组分别为60.4%(29/48)、14.9% (7/4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均良好,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因血肌酐升高停药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ADV治疗后疗效欠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是一种疗效理想、安全的挽救治疗方案,抗病毒疗效优于替诺福韦酯单药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7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结束后,实验组TBIL、ALT、PTA、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9.64±10.2)μmol/L、(45.6±10.5)U/L、(69.9±10.5)%、(5.3±1.4)分,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救援治疗失败后4种后续治疗(阿德福韦酯、加大阿德福韦酯剂量、改用恩替卡韦、加用恩替卡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阿德福韦酯救援治疗失败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1次/d)、阿德福韦酯(15mg,1次/d)、恩替卡韦(1mg,1次/d)、阿德福韦酯(10mg,1次/d)+恩替卡韦(1mg,1次/d)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观察4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结果 A组、B组、D组HBVDNA转阴及ALT的复常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C组的HBVDNA转阴及ALT的复常均未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给予24周的阿德福韦酯的救援治疗后,尚未取得良好疗效,采用继续原方案治疗、调整阿德福韦酯剂量及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等方式进行后续治疗均可,其中前两个方案以阿德福韦酯疗效加强为目的进行治疗,后一方案为目前所提倡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乙型肝炎病毒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博路定平行对照试验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双盲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24周。试验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及博路定模拟剂1片/d;对照组口服博路定0.5mg/d及恩替卡韦分散片模拟剂1片/d。结果治疗12周和2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下降水平、HBV-DNA完全抑制率、HBV-DNA水平下降≥21og10的比率、ALT复常率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疗效与博路定相当,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时,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6.7%和36.7%(P<0.01);HBV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90.0%和66.7%(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96)log10copy/ml和(4.47±1.41)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7%与20.0%(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7%和13.3%(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3.3%和53.3%(P>0.05)。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0.0%(P>0.05);HBV 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100.0%和80.0%(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68)log10copy/ml和(5.60±2.10)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与26.7%(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26.7%(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73.3%(P>0.05)。24周综合疗效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替比夫定组有1例出现临床耐药外,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ALT复常率和综合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能力、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替比夫定,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child-pugh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35例,以治疗48周为观察终点,分析两组疗效、病原学指标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分别有45.7%和37.1%的患者由child-pugh B级改善为child-pugh A级,但两组之间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4%和85.7%,HBeAg转换率分别是22.2%和28.6%,两组HBV-DNA阴转率和HBeAg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有效。恩替卡韦组较替比夫定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病毒学应答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接受口服ETV(1.0mg/d,治疗疗程>12个月,基线HBVDNA≥104拷贝/ml)治疗的拉米夫定失效的41例CHB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定期检测其血清HBV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耐药情况。耐药检测采用半巢式PCR,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报道的HBV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以检测ETV的耐药变异位点。结果41例患者接受ETV1.0mg/d治疗12个月时,39%(16/41)的患者HBVDNA转阴(<103拷贝/ml),64%基线ALT水平异常的患者ALT水平恢复正常(<40U/L),2名(7.7%)HBeAg阳性患者分别在治疗第10、12个月时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1例患者发生了ETV基因型耐药变异,耐药位点为rtL180M rtM204V rtS202G,该患者的基线血清中可检测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rtL180M rtM204V)。结论ETV(1.0mg/d)治疗拉米夫定失效CHB有效,但应警惕耐药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停药后肝炎复发情况。方法观察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停药6个月以上的临床表现。结果免疫耐受期的9例患者中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停药6个月内4例有效患者均出现复发。非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显效13例(13/113,11.50%),有效90例(90/113,79.65%),无效10例(10/113,8.85%)。治疗期间复发11例(11/113,9.73%),均为有效病例。停药后6个月内,显效患者中7例(7/13,53.85%)出现病情复发,有效病例中69例(69/79,87.34%)出现复发。突然停药组与逐步停药组患者治疗前ALT水平无显著差别,但停药后半年内最高ALT水平突然停药组明显高于逐步停药组(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但复发率较高,建议长期应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耐受期患者不宜应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e~- CHB)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异同,为ADV在e~+/e~-CHB中的抗病毒治疗过程提供个体化指导.方法选取e~+CHB和e~-CHB患者各40例,两组均口服ADV片10mg,1次/d,连续服用52周,停药后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期间第4、12、24、36、48、52周,停药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gt其他指标.结果 除第4、12周外,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在各观察时间点均高于e~+CHB患者(P<0.01),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在52周内持续升高,于第52周达到高峰55.3%(21/38),而e~-CHB患者在第24周即达到高峰97.5%(39/40),此后维持在84.6%(33/39);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高峰出现的时间点早于e~+CHB患者,导致其治疗路线图不同.停药后第12周,e~+CHB组患者的HBV DNA复发率[5.3%(2/38)]明显低于e~-CHB组[23.1%(9/39),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明显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ADV能有效抑制e~+/e~-CHB患者的病毒复制,52周内e~-CHB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e~+CH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8例LMV耐药的HBV再感染者接受了ADV治疗,对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服药前后HBV P基因区进行PCR扩增及TA克隆,随机选取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目前已证实的与AD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A181V/T及rtN236T变异体,但有多个目前未报道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且服药前均有与LM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rtL180M变异体存在.结论 rtL180M替换可能影响ADV的抗病毒疗效;ADV耐药性变异很可能还存在于A181V/T及rtN236T以外的位点,抑或ADV耐药性变异株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拉米夫定治疗104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HBeAg阴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片100 mg/d,共104周。定期检测血清ALT、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结果 基线ALT<5×ULN和ALT≥5×ULN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l者分别占69.6%(32/46)和87.5%(14/16)(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87.0%(4/46)和100.0%(16/16)(P>0.05)。基线HBV DNA<6 log10 copy/m l和HBV DNA≥6 log 10 copy/m 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 l者分别占76.5%(26/34)和71.4%(20/28)(P>0.05),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4.1%(32/34)和85.7%(24/28)(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 l和HBV DNA≥3 log 10 copy/m l两组治疗104周时HBV DNA<3 log 10 copy/m l者分别占91.7%(44/48)和14.3%(2/14)(P<0.01),10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1.7%(44/48)和85.7%(12/14)(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3 log10 copy/ml者,治疗104周时能达到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乙肝病毒(HBV)核酸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ALT、AST指标的监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呋啶的疗效.方法:选择9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786例,服用拉米呋啶治疗药物(100 mg/d),对照组2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两组定期采血作HBV-DNA定量、HBV-M、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391例HBV-DNA阴转(<104 cps/ml)(49.7%),对照组8例阴转(4%);治疗组786例ALT、AST异常者703例恢复正常(89.4%),对照组200例18例恢复正常(9.0%);治疗组HBeAg/Anti-HBe转换84例(19.2%),HBeAg阴转62例(14.2%).对照组5例HBeAg/Anti-HBe转换(4.2%).结论:拉米呋啶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ALT和AST,促进HBeAg / Anti-HBe 转换及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基因上的多位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1 121例患者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 扩增HBV反转录酶(RT)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12个位点上的耐药相关突变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28例,阿德福韦(ADV)耐药突变32例,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13例,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4例.多药耐药5例.LAM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1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U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ADV耐药突变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ETV耐药突变发生在LAM耐药基础上,以T184位碱基替换为主;L-dT的耐药突变为M2041.结论 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BV RT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是否存在HBV基因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