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为2组:A组(58例)和B组(59例)。 A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直接行一期缝合,B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观察2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如胆漏、切口感染、胆管狭窄、肝功能改变和结石再发等)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胆漏、切口感染、肝功能改变、结石再发发生率稍高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的情况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对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施行的25例胆总管T管引流及27例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胆道相关并发症(如胆漏、胆道狭窄、残余结石或胰腺炎等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胆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期缝合患者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管引流患者为短(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优于T管引流,但对术者要求较高,需不断总结经验,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 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一期缝合组 (19例 )和T管引流组 (84例 ) ,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与T管引流组相比 ,一期缝合组在术后胆汁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不延长手术时间 ,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减少胆汁丧失量 ,避免因放置T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67-3068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根据其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可有效提高手术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13-2714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根据其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可有效提高手术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12篇,共计1204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留置T管相比,一期缝合胆总管在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而在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采用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年94例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结果一期缝合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较T管引流组减少(P〈0.05);随访3个月~2年,无胆管狭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胆管一期缝合组101例和T管引流组88例,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 一期缝合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方面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胆漏、腹腔感染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管一期缝合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痛苦更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胆道缝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93例,均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取石,按手术方式分为一期胆道缝合组43例和T管引流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一期胆道缝合组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T管引流并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一期胆道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避免留置T管时间较长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0月7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胆道镜配合胆道手术器械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进行治疗.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4例出现术后胆漏,经腹腔引流3~5 d治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方法。总结了 2 0 6例腹腔镜胆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提出各种引流管的观察护理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是疾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找1990~2010年期间国内外关于ERCP/S+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的RCT和临床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544例患者。其中6个是RCT,8个是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取石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l(0.92,1.01),P=0.14];②结石残留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l(0.65,1.72),P=0.83];③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85,1.55),P=0.48];④随访期内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0,95%Cl(–0.03,0.03),P=0.84];⑤住院时间:LC+LCBDE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RCP/S+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78,95%CI(0.94,2.62),P<0.000 1];⑥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组优于ERCP/S+LC组。结论 ERCP/S+LC与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但后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前者,更具优越性。但受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统计结果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15.
再次腹腔镜手术处理胆管残石和胆管再生结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管残石及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DE)后胆管再生结石的处理,多采用经内镜乳头切开(ES)或者开腹胆道探查(OCDE)。我院从1997年6月到1999年2月,对5例LC术后胆管残石和2例LCDE术后胆管再生石,选用再次LCDE处理。两次手术间隔1天到5年。术中一次取净结石。2例术后安置T管,5例胆管一期缝合。T管于术后6周拔除,并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检查。胆管一期缝合者,术后3月行静脉胆道造影(IVC),均未发现残石和狭窄。结论: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越性,使再次腹腔镜手术处理胆管残石和再生石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为(107.1±20.5)min、(1.0±0.6)d、(4.0±1.5)d和(9932±862)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9.6±30.2)min、(3.1±0.8)d、(5.8±2.2)d及(12 879±7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腺炎、急性胆汁性腹膜炎、T管引流不畅或胆漏、胆总管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2%(1/45)]低于对照组[11.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2010年2月实施的1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和16例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胆总管通过时间(the hepatic hilum to the duodenum through time,HDT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75±20)min,术中平均出血(25.7±4.5)mL;并发胆漏2例;平均住院时间(8.1±1.6)d。随访3个月~1年,未见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与对照组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组术后HDTT一过性升高后随之明显下降,TNF-α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胆漏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低,提示对患者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9.
20.
BackgroundCholedocholithiasis complicates approximately 10% of gallstone disease. Spontaneous stone migration out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CBD) may occur in as many as 20% of choledocholithiasis cases. A decrease in CBD caliber occurs in the setting of spontaneous stone passage, but to our knowledge, this finding has not been appreciated using point-of-care ultrasound (POCUS) in the emergency medicine setting.Case ReportA 49-year-old woman present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with a complaint of epigastric pain radiating to the left shoulder. On examination she was found to have epigastric tenderness to palpation, but no guarding or rebound. POCUS demonstrated a dilated common bile duct, and her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abnormally high. She was admitted to Medicine with concern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plan fo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but her pain had resolved shortly after ED arrival. A repea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a normal-caliber common bile duct approximately 3 h after the initial scan.Why Should an Emergency Physician Be Aware of This?Choledocholithiasis often requires admission and invasive testing. Using POCUS in conjunction with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patient assessments may obviate a need for ERC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