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胸骨感染的外科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入院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892例为研究对象,对于已经确定感染的患者首先要做好急性阶段的治疗,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彻底清创,实施局部单纯置管开放式引流、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法、闭式灌洗引流法、封闭填塞法.将感染的伤口经处理后按无菌伤口一期缝合,从而达到短期治愈.结果 34例患者中2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心力衰竭死亡,3例清创术后形成窦道,其余均在4周内伤口愈合出院.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引流、去除异物、负压吸引及药物滴入等措施,可使感染得到控制或治愈.经外科清创、皮瓣转移等手术治疗,能在短期内治愈.控制感染要从术前术后的各个环节做起,加强临床抗感染治疗,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仍较多或引流管堵塞,则更换引流装置,VSD应用次数为1-3次。若引流量较少且伤口局部红肿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ESR降至正常水平,则再次手术清创并封闭创面。结果本组13例创面经清创后应用VSD 7-12 d后,发现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10例直接缝合修复创面,3例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20个月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无疼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胫骨感染患者严重难以控制最终行截肢术。结论彻底清创后应用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局部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直接闭合或组织瓣移植消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彻底清创、高效引流、恰当的固定及敏感抗炎药物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谭玉林  万峰  吴档  鲍同柱 《山东医药》2011,51(24):103-105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创面新鲜后植骨,再次VSD 5-7 d后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1例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8例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1例植骨转移组织瓣术后仍有窦道,无感染急性发作,伤口换药未愈合。2例术后3个月伤口再感染,局部扩创后伤口愈合;6-12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彻底清创后,VSD+早期植骨是治疗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内镜微创技术对胰周坏死感染外引流术后残余病灶清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1例胰周坏死感染经外引流术后未愈患者,采用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直视下识别并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胆道镜下清创术治愈64例,治愈率90.1%,3例因经费原因中途退出治疗,4例患者分别在胆道镜下清创1~3次后因技术原因改行剖腹手术.64例胆道镜辅助清创治愈者接受胆道镜下清创2~9次,平均5.1次,87.5%的患者需4~6次清创;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为18~125 d,平均71.3 d.胆道镜下清创并发出血3例,肠瘘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 通过已建立的引流通道对胰周坏死感染残余病灶行胆道镜下清创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颈部淋巴结核的外科治疗探讨(附33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331例颈部淋巴结核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结节型140例,脓肿型106例,窦道型85例。结果140例结节型均采取根治性切除术,4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106例脓肿型均采取脓肿切开清创搔爬术,5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85例窦道型61例采取窦道搔爬术,4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另24例采取连同原发淋巴结在内的窦道切除术,全部治愈。结论对药疗难以奏效的结节型应采取积极的根治性切除;对脓肿型宜采取切开搔爬术;对窦道型须根据病灶情况选择窦道搔爬或窦道切除术并切除原发的淋巴结。为减少术后复发,应并用合理化疗。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9岁,主因"间断便血10个月"于2014年9月14日收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病史。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肠癌,于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合并吻合口瘘,2次行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及切口清创缝合术。术后卧床,因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阵发性房颤,左心衰竭等疾患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干四科。2014年11月20日,患者自诉腿麻,考虑其高龄,卧床时间长,下肢制动,是否存在下肢深静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75岁。贯序使用4个起搏系统。旷置电极导线使局部感染经抗生素及清创治疗难以控制,导致心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直视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后治愈。再次植入起搏器时发现心肌组织在炎症、手术创伤后形成纤维化而使起搏阈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0岁,因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一年半切口感染,清创时不慎致心脏破裂,假性室壁瘤形成并破入胸璧形成窦道,出血不止,伴心悸气短10余天,于1991年9月9日急诊入院。体检:血压13/8 kPa(98/60 mmHg),左乳下缘可见一弧形切口,中部有2个直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5岁.因直肠癌术后6年,胰体尾部腺癌术后6个月肝转移,于2007年3月1日人院.患者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史12年、高脂血症10年,于2001年因患直肠腺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行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草酸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3岁,1988年因病窦综合征行VVI起搏器置入术。1994年、2003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2次手术均经右锁骨下静脉各置入1根电极导管,并发现1988年置入的电极导管断裂,电极一端固定在右心室尖部,一端漂浮在肺动脉内。2005年2月术后因囊袋发生感染,多次行清创术,感染未控制。再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起搏器置入左侧胸部新囊袋中,置入电极导管1根,囊袋再次感染、皮肤破溃、起搏器外露。X线片示:左右各有1根电极经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至右心室,其中1根电极导管一端在右心室,另一端漂浮在肺动脉。2005年8月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局部采用VSD术治疗;感染控制后行二期植皮术。结果术后7~10d感染均得以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49例行二期植皮术后创面愈合;34例感染未控制者再次行VSD术,术后植皮或行皮瓣修复术,创面均愈合。结论VSD治疗四肢软组织感染性缺损,可在短期内控制感染,为进一步行植皮术创造条件;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1岁,因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1个月囊袋感染,拟行囊袋清创术时,发现电极导线赘生物形成,更换电极后仍反复形成赘生物。借助PET-CT检查,判定赘生物为血栓可能性大,强化抗凝治疗后,赘生物逐渐缩小,最终消失。术后9个月随访,起搏器工作正常,电极导线未见赘生物形成。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6岁,因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衰(心功能NYHAIII级),左室射血分数(LEVF)32%,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波时限152ms)植入CRT,后因电极感染转入我院。该患者左室起搏电极导线经胸心外膜植入(图1A),术后CRT工作良好。后因右房及右室起搏电极导线脱位,而行电极导线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完全移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种种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科2015-01至2016-02共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消毒,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囊袋。4例患者均未拔除电极导线,术后予静脉用抗生素治疗7~10天。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时间平均14.75个月,均为单纯囊袋感染。经囊袋清创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置后,随访5~10个月(平均7.25个月),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结论:通过对感染囊袋的彻底清创、对残留电子系统的合理处理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痊愈,并避免电极导线拔除。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切口窦道形成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春凯  邵占强 《山东医药》2009,49(36):54-55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窦道形成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近年来我院收治8例腹部术后窦道形成病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8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一次充分敞开切口,剪除窦道,分层缝合,痊愈出院。结论确认窦道形成,一次手术,摒弃过去反复搔刮、多次换药的方法。预防腹部切口感染是避免窦道形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CDIE)的外科治疗,为临床治疗此少见难治疾患提供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CDIE病例,对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CDIE 8例,7例经开胸直视手术下取出起搏电极导线,术中均发现起搏电极导线上明确赘生物形成,其中1例合并冠心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临时心外膜起搏保证基本心律,感染完全控制后再次植入起搏装置,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107个月,无一复发。结论开胸心内直视手术取出起搏电极导线及脉冲发生器是治疗CDIE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下拔除起搏电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女性 ,5 8岁。不明原因发热 3个月入院。该患者于 1987年因Ⅲ度房室阻滞在外院置入起搏器 ;1991年因脉冲发生器电池耗竭第一次行起搏器更换术 ;1995年又因第一根电极起搏阈值升高置入第二根起搏电极 ,该电极次年发生断裂 ,再置入第三根起搏电极 ;此次术后 1年 ,患者起搏器置入侧皮肤破溃 ,经持续外科清创、换药及抗感染治疗 3个月无效 ,取出脉冲器 ,并于对侧重新置入新的起搏系统。 2年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肝脾肿大、血沉增快、贫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体温最高可达 40℃。高热时多次血培养仅一次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8.
藏毛窦1例     
王昌怀  徐朝阳 《山东医药》2002,42(21):68-68
患者男 ,2 4岁。因骶尾部中线处脓肿自行破溃 ,形成窦道而来我院。查体 :骶尾部有一窦道口 ,有水样物流出 ,局部潮红、压痛 ,周围体毛浓密。用探针可探及一沿正中线向上约5 cm的窦道。治疗 :剃除窦道口周围毛发 ,在局麻下切开其窦道 ,见窦道有 4个分支 ,近口处有一束毛发。其内壁为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及散在毛发。即清理窦道 ,用刮匙将内壁肉芽组织刮净 ,一期缝合 ,术后加用抗生素治疗。术后 8天拆线时 ,在原窦道末端又发现一窦道 ,深约 7cm。切开后见其有 3个分支 ,内含物及内壁同上。在局麻下行袋形手术 ,用油纱填塞 ,加抗生素治疗 ,…  相似文献   

19.
<正>结核性伤口常有窦道,其内壁为炎性肉芽组织或上皮细胞,周围为纤维组织,深部多为结核性脓肿,脓肿与窦道相通而导致长期不愈,经在局麻或全麻下,行结核病病灶清除术后皮下形成较大空腔,深部存在病变组织[1]。其中,胸壁结核是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感染的肋骨、胸骨、胸壁软组织结核病变[2]。胸壁结核占全身结核病的1%~2%[3],常表现为结核性寒性脓肿或慢性胸壁窦道[4]。早期得不到有效救治则形成胸壁结核性创面,常表现为慢性溃疡或窦道,  相似文献   

20.
老年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临床上常规行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根管充填,但术后出现再感染可导致近60%的患者治疗失败[1,2],寻找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和方法彻底封闭根管系统是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糊剂的使用是根尖封闭质量的关键,本文对70颗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采用Cortisomol及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两次性根管充填,分析1年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