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背景: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如何加速面神经的功能恢复是该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及脑细胞生长肽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01/2001-12收治44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和1999-01以前收治面神经损伤患者30例。干预:对44例创伤后和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断端对位吻合,将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在管套内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对30例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传统神经端吻合法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i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的时间,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最快9周,最迟13周,平均(11.1&;#177;1.1)周,与传统方法(25.8&;#177;1.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875,P&;lt;0.01);14例肿瘤切除面神经立即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最快13周,最迟15周,平均(13.8&;#177;0.8)周,与传统方法(34.8&;#177;2.9)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336,P&;lt;0.01)。肌电图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呈递增趋势,表情肌功能恢复时两种方法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均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是一种临床效果比较突出的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娟  李梓榕  蔡娟  王志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25-1226
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晚期面瘫指病程超过2年,面部表情肌功能无明显恢复,以及外伤性面瘫,曾做过神经吻合手术、神经移植术、跨神经移植术等,手术后一年面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晚期面瘫的表情肌修复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临床医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难题。笔者于2008年3~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美容整形外科进修期间,该院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足部拇短伸肌及趾短伸肌(以下简称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治疗一例晚期面瘫患者,使面瘫畸形明显改善,动态功能恢复较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如何加速面神经的功能恢复是该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及脑细胞生长肽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01/2001-12收治44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和1999-01以前收治面神经损伤患者30例.干预对44例创伤后和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断端对位吻合,将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在管套内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对30例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传统神经端吻合法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的时间,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最快9周,最迟13周,平均(11.1±1.1)周,与传统方法(25.8±1.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875,P<0.01);14例肿瘤切除面神经立即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最快13周,最迟15周,平均(13.8±0.8)周,与传统方法(34.8±2.9)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336,P<0.01).肌电图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呈递增趋势,表情肌功能恢复时两种方法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均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是一种临床效果比较突出的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96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其中14例59支神经断裂均采用手术显微镜下神经端端吻合或耳大神经移植同时应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并注入神经生长素,与82例单纯行神经端端吻合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术后进行1~24月随访。结果 未采用静脉套接的82例患者功能恢复最短的时间为20周,最长为72周,5例完全没有恢复。采用静脉套接的14例59条神经功能恢复最短时间为8周,最长为26周。结论 面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治疗比较困难、疗效又很长的疾患,自体静脉套接的应用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比传统的神经端端吻合方法有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功能训练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面肌功能训练用于治疗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62例因手术所致创伤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结果 面神经损伤轻度者,训练组与对照组临床开始恢复时间(Ti)、临床完全恢复时间(Tf)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面神经损伤中度者,训练组Ti、Tf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仅一例有并发症;面神经损伤重度者,训练组损伤神经一年内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神经轻度损伤者,功能训练不能缩短其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所需时间;神经损伤中、重度患者,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经物理康复治疗后,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恢复过程。方法:创伤性面神经损伤14例,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1例;颅底骨折10例,5例出现短暂性昏迷,2例合并展神经损伤,1例合并展神经及视神经损伤,8例有眼干症状。外伤后当时出现面瘫8例,2—3天3例,4—6天3例。采用运动功能训练及中频电刺激方法治疗。结果:5例抬眉部分恢复及没有恢复,面部挛缩9例,联带运动11例,House—BrackmannI型3例,Ⅲ型8例,Ⅳ型3例。结论: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程度重,恢复时间长,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切断面神经模拟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即刻进行神经端端吻合,观察治疗后表情肌有氧代谢能力、神经递质传递、线粒体及运动终板超微结构变化,为面神经损伤的功能性恢复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制作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神经端端吻合,应用光学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面神经吻合后口轮匝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结果 面神经损伤进行神经吻合术后1周口轮匝肌SDH和AchE酶活性减弱,8 周后有所恢复,而没有进行神经吻合组口轮匝肌SDH和AchE酶活性继续减弱.结论 面神经损伤后,口轮匝肌SDH和AchE酶活性减弱,神经递质传递减少,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运动终板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即刻修复能恢复面神经的功能,提示面神经损伤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顾斌  姜浩  谢峰  李青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87-189,F0003
背景:电击伤后,确定神经损伤和移植神经吻合的部位,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常把在手术显微镜下看到神经正常轴索作为神经正常之起始。但术后效果常表明此方法不可靠。 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电击伤后神经损伤检测中的运用价值。设计:病例回顾性分析。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象:选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2例腕部严重电击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6-54岁。 方法:对受损神经连续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值,并相应作病理切片观察。以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受损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潜伏期,相应的病理切片情况以及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1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病理检查支持这一结果。②12例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确定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8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平均22.7个月。其中5例术后两点辨别觉达到Ⅱ或Ⅲ级(美国手外科协会标准,二点辨别距〈6mm为Ⅰ级,6~10mm为Ⅱ级,11~15mm为Ⅲ级,〉15mm为Ⅳ级)。 结论:电击伤后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复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能有效地评估和选择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08年4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30例,表现为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以及鼓腮。26例患者面神经去神经化为90%以上,21例患者在受创伤后立即出现面神经瘫痪,22例患者出现听力缺陷,患者入院后给予速尿以及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术前确定面神经损伤部位,经面部创口或耳屏切口入路,采取面神经端吻合或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治疗,术后常规用抗生素抗感染。结果术后随访,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18例(60.00%),Ⅱ级恢复7例(23.33%),Ⅲ级恢复4例(13.33%),Ⅳ级恢复1例(3.33%),患者面神经恢复结果较好。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在积极治疗颅脑创伤的同时,对患者颌面部及时给予HRCT、MR等实验室检查,确定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及早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效果。方法:根据其面神经损伤定位检查结果,分别采取经外耳道、乳突、颅中窝等不同入路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a,33例中面神经功能恢复达H-B Ⅰ级和Ⅱ级者共24例,其中手术时间30d者11例中,术后面神经功能达H-B Ⅰ级10例。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应尽早施行面神经减压治疗术,早期手术者其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好于晚期手术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应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神经探查、神经松解、神经外膜修补、神经外膜端端吻合、神经束膜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神经植入等。结果共修复周围神经118例12条166处,获随访72例12条98处,运动功能恢复达M3以上31.82%,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7.74%,其中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均达到S3,28处指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达s3以上占82.14%,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功能无一例恢复,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最理想。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修复时机及方式。  相似文献   

13.
超长蒂背阔肌一期矫治面瘫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侧面瘫的患者无法控制表情 ,在生活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面瘫的手术治疗常用两期法 ,即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和二期行游离肌肉移植 ,两次手术间隔 8~ 12个月。 1989年王炜等在国内首先报道了跨面吻合血管神经的背阔肌移植一期治疗面瘫的术式 ,省去了跨面神经移植阶段 ,缩短了疗程 ,开创了面瘫矫治的新篇章。[1,2 ] 近 10年来 ,我院颌面外科使用带有超长神经血管蒂的背阔肌瓣 ,完成带血管的横跨面部的超长神经移植和游离肌肉移植术 ,一期整复面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0年…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于神经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多篇报道,但外周血干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6例,同时与周围神经损伤单纯行神经断端吻合或神经移植1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一两个疗程,同时给予针灸、理疗、经皮电刺激治疗及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干细胞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神经吻合组。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修复局部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早期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15.
刘育凤  归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61-163,F0003
背景:颞浅筋膜瓣吻合移植在手伴有骨、肌腱、关节外露的脱套手损伤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国内几乎没有报道。 目的:评估颞浅筋膜瓣吻合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的手部功能及其外观。 设计:病例回顾分析。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 对象:选择2001—01/2005-05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采用颞浅筋膜瓣吻合移植的手损伤患者11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分析。所有病例均有肌腱,骨或肌腱外露。 方法:术前采用多普勒或触摸的方法行定位并标记颞浅血管神经束的走向,切取筋膜瓣尺寸于10cm&;#215;9cm和4cm&;#215;6cm之间。通过全厚皮肤移植行筋膜瓣表面再皮肤化。随访时间8个月(6~11个月),随访项目包括手的功能检查和外形的满意程度。功能评估采用伤及关节的总主动活动度与相应未受伤关节的比值进行评价,中位为零。功能康复按比值大小分3等:大于0.75为良好,小于0.5为差,二者之间为较好。手部外形的评价包括患者和医生的双方满意程度,包括是否臃肿和有可见瘢痕。 主要观察指标:颞浅筋膜瓣吻合移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纳入手外伤患者11例,4例失访。①例患者的筋膜瓣完全成活,1例因取瓣操作中损伤静脉,术后出现部分坏死,创面通过换药自行愈合。1例3d后出现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发现,因静脉过长,术后出现静脉折叠,形成血栓,再次吻合后静脉通畅,但创面形成散在疤痕。②手部功能恢复4例良好,3例较好,4例失访。医生和患者对手部外观恢复情况满意。 结论:应用颞浅筋膜瓣吻合移植同时再皮肤化是修复骨、肌腱外露的手部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不需要二次皮瓣修整,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而最重要的是柔软的筋膜组织特点为肌腱、关节的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组织环境。且供区的瘢痕隐蔽而且无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超长神经血管蒂肌瓣跨面游离移植也就是带血管的胸背神经跨面移植。用此方法整复面瘫,尤其用于晚期面瘫,可达到一期手术完成,比应用传统方式整复面瘫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整形外科自1992年1月-1995年10月应用这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整复晚期面瘫7例,均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年龄最大4O岁,最小22岁,其中男4例,女3例,均为贝尔氏面瘫。6例左侧,1例右侧。平均病程19年。2术前准备2.1心理护理:面瘫病人因外貌异常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常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因而渴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研究应用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性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23种类型的皮瓣,肌皮瓣移(位)植修复创伤性组织缺损408例,其中带蒂皮瓣14种126例,吻合血管移植9种282例。吻合血管移植术中以股前外侧皮瓣最多达163例。结果:移植皮瓣坏死9例(吻合血管5例,带血管蒂转位4例),部分坏死12例,总成功率为97.8%,结论: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严重复杂创伤性组织缺损疗程短,肢体外形功能恢复好,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格显微操作,就能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面神经监测可减少手术导致的医源性面神经损伤发生,避免患儿术后神经并发症。作者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观察亚临床剂量肌松麻醉下,面神经监测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由于其解剖关系的特殊性,头面部外伤及医源性损伤均可导致面神经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神经恢复方面特别重要。由于电生理、电镜、图像分析仪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飞速发展,随着神经生理及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面神经损伤后修复迅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面神经损伤的分度面神经周围支是周围神经的一部分,造成其损伤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造成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也不同。目前临床常用的则是Sunderland所提出五度分类法。(1)I度损伤:为神经失用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电击伤后,确定神经损伤和移植神经吻合的部位,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常把在手术显微镜下看到神经正常轴索作为神经正常之起始。但术后效果常表明此方法不可靠。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电击伤后神经损伤检测中的运用价值。设计:病例回顾性分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象:选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2例腕部严重电击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6~54岁。方法:对受损神经连续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值,并相应作病理切片观察。以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受损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潜伏期,相应的病理切片情况以及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病理检查支持这一结果。②12例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确定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8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平均22.7个月。其中5例术后两点辨别觉达到Ⅱ或Ⅲ级(美国手外科协会标准,二点辨别距<6mm为Ⅰ级,6~10mm为Ⅱ级,11~15mm为Ⅲ级,>15mm为Ⅳ级)。结论:电击伤后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复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能有效地评估和选择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