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儿在罗库溴铵预注、麻黄碱预处理和罗库溴铵预注复合麻黄碱预处理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插管条件和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在麻醉诱导前预先静注:Ⅰ组生理盐水O.5 ml,Ⅱ组罗库溴铵0.06 mg/kg,Ⅲ组麻黄碱70 μg/kg,Ⅳ组罗库溴铵0.06 mg/kg和麻黄碱70 μg/kg.预注和预处理4min后,Ⅰ、Ⅲ组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Ⅱ、Ⅳ组静注罗库溴铵0.54 mg/kg.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第1个颤搐反应高度(Th)达最大阻滞程度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肌颤搐抑制75%、90%和达最大阻滞程度的时间,并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同时观察HR、BP变化.结果 Ⅰ、Ⅱ、Ⅲ、Ⅳ组的最大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96±43)、(140±43)、(144±35)和(100±33)s,Ⅱ、Ⅲ、Ⅳ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Ⅳ组的起效时间较Ⅱ、Ⅲ组短(P<0.05).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均达到6~9分,优良率100%.各组麻醉诱导期间均无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各组的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库溴铵预注和麻黄碱预处理分别使用均能缩短小儿罗库溴铵的肌松起效时间,而两种方法复合使用可进一步加快肌松起效,但该方法对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病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在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病人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70例ASA 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门脉高压组(M组,n=36),对照组(C组,n=34),其中门脉高压组肝功能均属Child-Turcottee分级法Ⅱ级,对照组肝功能正常。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 mg·kg-1、异丙酚1.0 mg·kg-1、芬太尼5μg·kg-1和罗库溴铵0.6 mg·kg-1,同时进行肌松监测。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烷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罗库溴铵微量泵持续静注维持肌松,维持T1在10%-20%直至手术结束。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时间,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每30 min罗库溴铵维持用量。结果 M组病人肌松药起效时间、TOF完全阻断时间、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比C组病人延长(P<0.01)。M组病人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小于C组病人(P<0.01)。结论 肝功能不全的门脉高压病人罗库溴铵起效、维持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维持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病人乌司他丁预处理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患有肝硬化的成年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Ⅰ组),静注乌司他丁5000U/kg后1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生理盐水组(Ⅱ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0.1ml/kg后1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另选15例无肝脏疾患的、ASAⅠ~Ⅱ级择期成年手术病人为对照组(Ⅲ组),处理同Ⅱ组。肌松监测仪检测四个成串刺激(TOF)的变化,记录三组注药后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注药到TOFr=0)、TOF无反应时间(T1=0持续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临床时效(TOFr恢复至25%时间)、T1恢复至75%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与Ⅱ、Ⅲ组比较,Ⅰ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Ⅱ、Ⅲ组罗库溴铵肌松的起效时间相似。与Ⅱ组比较,Ⅰ、Ⅲ组T1恢复25%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缩短(P<0.05)。Ⅰ、Ⅲ组罗库溴铵肌松的恢复时间相似。结论肝硬化病人乌司他丁预处理延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缩短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肌松作用。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0例,术前检查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罗库溴铵组(Ⅰ组,n1=20例)和阿曲库铵组(Ⅱ组,n2=20例)。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μg/kg,琥珀胆碱1.5mg/kg,丙泊酚1.5mg/kg,经口明视插管,接Datex-OhmedaAS/3麻醉机,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丹麦),采用TOF刺激模式,当肌颤搐恢复至T125%时,静注罗库溴铵0.8mg/kg或阿曲库铵0.5mg/kg维持肌松;当T15%-10%时,分别追加罗库溴铵0.4mg/kg或阿曲库铵0.2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80-120mg/h和苏太尼40-60μg/h速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同时吸入氧化亚氮(N2O:O2为1:1)。结果 I组起效时间明显较Ⅱ组短,并且T125%时间,T190%时间以及恢复指数均较Ⅱ组短。Ⅱ组的循环变化主要表现在注药后1,3,5分钟的SBP较注射前呈明显下降,5分钟后呈回升趋势,结论 罗库溴铵比阿曲库铵肌松起效快,恢复较迅速,对循环影响小,是内腔镜手术麻醉时的良好肌松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肌松药自适应控制给药系统使病人的肌松水平稳定在恒定水平,研究低温体外循环(CPB)对心血管手术病人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择期心血管手术病人2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罗库溴铵组(R组)和维库溴铵组(V组)。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采用四个成串刺激,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2~4μg/kg,并采用自适应控制给药系统给予肌松药负荷剂量:罗库溴铵0.3mg/kg(R组)或维库溴铵0.07mg/kg(V组),T4消失时进行气管插管,当肌松水平恢复到T1=10%时,控制系统开始控制输注泵持续输注肌松药,2组术中肌松水平维持在T1=10%。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维持麻醉。分别于CPB开始前T1=10%并且持续5min(T1)、CPB中达到设定的最低温度(T2)、CPB停止后5min (T1)采集动脉血,测定肌松药的血药浓度;记录CPB前(麻醉诱导开始至CPB开始前即刻)、CPB中(CPB开始即刻至CPB停止前即刻)和CPB后(CPB停止后即刻至术毕)肌松药的输注速率,记录达设定点时间(从T1=100%至T1=10%的时间)、达稳态时间(从T1=100%到T1稳定在10%的时间)、鼻咽温及拇内收肌皮温。并对本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与T1比较,R组和V组T2、T3时肌松药的血药浓度降低,CPB中及CPB后肌松药的输注速率均低于CPB前(P<0.01)。两组平均超调和平均标准差均在5%以内,控制给药系统性能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手术病人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麻醉下,低温CPB强化了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肝移植术患者间断静脉注射(Ⅳ)、静脉输注(CI)和靶控输注(TCI)罗库溴铵的肌松效果.方法 拟行肝移植术的患者36例,性别不限,年龄21~63岁,体重48~80 kg,Child-Pugh评分7~9分,肝功能Child分级B或C级,随机分为3组(n=12):Ⅳ组、CI组和TCI组.采用TOF模式进行肌松监测,Ⅳ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无肝前期T1恢复至25%时、无肝期和新肝期T4/T1(TOFR)恢复至25%时追加0.15 mg/kg.TCI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初始效应室靶浓度3μg/ml,调整靶浓度,维持T1 5%~10%;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时暂停TCI,随后以效应室靶浓度0.1μg/ml再次输注,调整靶浓度,维持T15%~10%.CI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无肝前期以30μg·kg-1·min-1的速率开始静脉输注,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 5%~10%,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时暂停CI,随后以1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再次输注,调整输注速率,维持T15%~10%.各组于肌松达最大效应时行气管插管,于缝合腹膜后停止给药.记录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和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记录各组无肝期T1 25%恢复时间及TOFR 25%恢复时间,新肝期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TOFR 25%恢复时间、TOFR 75%恢复时间、TOFR9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记录罗库溴铵总用量.结果 与Ⅳ组比较,TCI组和CI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罗库溴铵总用量、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和各期肌松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效应监测图显示Ⅳ组各期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波动较大,TCI组和CI组各期肌松效应较为平稳.结论 采用Ⅳ、CI和TCI给药时,肝移植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起效和恢复情况无差异,而采用TCI或CI给药时,肌松效应较Ⅳ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肝部分切除术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剖腹单纯肝部分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C组)。全麻肌松药诱导量R组和C组分别为2倍ED95的罗库溴铵0.6m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mg/kg,采用TOF监测肌松程度,当TOFr至25%时追加肌松药。观察两组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临床作用时间、术毕恢复指数、气管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临床作用时间及术毕恢复指数明显长于C组(P0.05);两组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TOFr为0时,R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R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为16例(80%),明显高于C组的3例(15%)(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皮肤潮红、BP降低、HR增快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未观察到拔管后的肌松残余作用。结论与顺式阿曲库铵比较,应用罗库溴铵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虽恢复指数略长,但对拔管时间并无影响,同时未有明显的肌松残余作用,可以安全用于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按CTP肝脏功能分级将21例患者分为A组(CTP A级)、B组(CTP B级)和C组(CTP C级),每组7例.麻醉诱导后待T1恢复至75%时,泵入罗库溴铵.维持T1于25%.再次静推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相同观察.并持续泵注罗库溴铵维持T1于25%水平.无肝期即刻停止泵入罗库溴铵.当再次肌松恢复至T1 75%时.泵入罗库溴铵使其维持T1于25%水平.新肝期开始待T1于25%水平稳定后,第3次静推罗库溴铵0.6 mg/kg.监测3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的起效时间、最大阻滞程度、无反应时间、临床时效、T1 25%~50%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首剂量罗库溴铵0.6 mg/kg,B、C组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C组的临床时效、T1 25%~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比A、B组显著延长(P<0.05).无肝前期第2次罗库溴铵,B、C组的临床时效比A组显著延长(P<0.05).无肝期罗库溴铵的T1 25%~50%恢复时间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肝期C组的T1 25%~50%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比A、B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 肝功能CTP C级患者行肝移植术中,使用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时应延长插管时间,在无肝前期及新肝期减少追加药量,并延长追加用药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对不同性别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性别差异和七氟醚对不同性别患者罗库溴铵肌松增效作用.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女为1:1),年龄20~60岁.ASA Ⅰ或Ⅱ级,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女性丙泊酚组(PF组).男性丙泊酚组(PM组),女性七氟醚组(SF组),男性七氟醚组(SM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接麻醉机辅助通气并启动肌松监测.丙泊酚组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设定血浆靶控浓度2~6 μg/ml,输注丙泊酚5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七氟醚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 MAC 5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完全肌松时间、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结果 PM组较PF组起效时间长,完全肌松时间、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缩短(P<0.05).SF组TOF恢复到25%的时间较PF组延长(P<0.05),SM组较PM组起效时间缩短,完全肌松时间、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均延长(P<0.05).SM组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z5%的时间较SF组延长(P<0.05).结论 女性罗库溴铵起效更快,作用时间长;而七氟醚对男性罗库溴铵的增效作用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七氟醚增强顺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20~30 kg/m2,随机分为2组(n=120):顺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各组按性别和麻醉药再分4个亚组(n=30):女性异丙酚组、男性异丙酚组、女性七氟醚组和男性七氟醚组.各异丙酚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6 μg/ml,各七氟醚组吸入七氟醚,于靶控输注或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71%5 min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kg或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25%恢复时间.结果 与异丙酚麻醉比较,女性患者七氟醚麻醉时,罗库溴铵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男性患者七氟醚麻醉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缩短,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P<0.05或0.01);七氟醚麻醉时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罗库溴铵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缩短,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缩短(P<0.05或0.01).结论 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的增强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强于女性;对顺阿曲库铵肌松的增强作用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