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用于小儿氯氨酮全麻术前用药的效果比较。方法将80例需全麻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每组40例。A组术前30min采用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肌内注射,B组采用阿托品0.015mg/kg肌内注射;30min后,2组均采用氯胺酮6mg/kg肌内注射。并观察2组患儿入手术室后[术前用药前(T0)]、术前用药(A组患儿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B组患儿肌内注射阿托品)后即刻(T1)、10min后(T2)、20min后(T3)、肌内注射氯胺酮即刻(T4)、10min后(T5)、20min后(T6)、1h后(T7)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吸痰情况。结果A组T0HR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7,SpO2均为(98±2)%,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T2—5SBP、DBP、HR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有3例吸痰1~2次,B组有4例吸痰1~2次。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全麻术前用药较阿托品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及阿托品对老年患者经口明视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戊乙奎醚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2组麻醉诱导均按顺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rn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8mg/kg、异丙酚1~1.5mg/kg,3min后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实施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记录2组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5min(Ta)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计算心率一血压乘积,并比较2组气管插管时间。结果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41.5±11.2)、(39.7±10.3)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99%,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组T1~T4时间点心率均较T0明显增快(P〈0.05),且T1~T3时间点心率、心率一血压乘积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戊乙奎醚组心率〉100次/min比例低于阿托品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有利于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麻醉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对手术患者眼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眼部瞳孔和眼压的变化情况,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临床麻醉中眼部安全性。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胆囊切除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ASAⅠ~Ⅱ级。无心肺疾患、内分泌疾病及青光眼等病史。按双盲法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8h禁食、禁水。患者入室安静10min后,记录瞳孔大小作为基础值,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左右眼球上各滴1滴做表麻.2~3min后用YZ7A眼压计测量左右眼球的眼压;在右肩三角肌注射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剂量0.01mg/kg。30min后,再次记录瞳孔大小和眼压等。随后手术结束,患者入麻醉恢复室,清醒30min后再次记录瞳孔大小和眼压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眼压差异无显著性,在给药30min后阿托品组双眼眼压都高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5)。两组患者的瞳孔大小基础值差异也无显著性.在给药30min后阿托品组双眼瞳孔都大于基础值(P〈0.01).也大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1)。结论:在术前使用抗胆碱药物中,盐酸戊乙奎醚不升高眼压.对眼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肖天科  吴卫  叶章文  余学英  张科  齐磊 《华西医学》2013,(10):1590-1592
目的研究需要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脑瘫患儿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时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预防术后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需要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阿托品10gg/kg,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戊乙奎醚10gg/kg。分别记录两组的麻醉持续时间、人室心率、气管插管后10min的心率差、停药后的拔管时间及拔管时口腔分泌物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相比,患儿麻醉持续时间、人室心率和停药后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口腔分泌物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口腔分泌物过多(VAS〉2分),A组为46.67%,B组为16.67%,B组比A组口腔分泌物更少,气管插管后10min心率A组为(28.30±9.73)次/min,B组为(9.93±10.25)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有效减少需要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脑瘫患儿术后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情况,且比常规应用阿托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病人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对血流动力学、腺体分泌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和东莨菪碱,观察给药前,给药后10min、20min、30min的血流动力学,口干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东莨菪碱组给药后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无显著差异;在抑制唾液腺分泌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盐碱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其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兴奋作用,对唾液腺分泌的抑制明显,作用时间长,是全麻病人术前用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并与阿托品进行比较。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常规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A组)10μg/kg或阿托品(B组)10μg/kg。给药5 min后开始常规全麻诱导并维持麻醉手术。观察两组患儿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结束时(T2)、离开复苏室时(T3)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体温变化。统计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在复苏室的停留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离开复苏室时的镇静状态及24 h内呼吸系统和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儿在T2时心率有所减慢(P〈0.05),插管后心率增快,T2及T3时心率增快较T0时明显(P〈0.05)。B组患儿在T1时心率即增快,T2及T3时心率增快较T0时明显(P〈0.05);与A组比较,在T1、T2、T3各时间点B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儿体温在T1时无明显变化,B组在T2及T3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离开麻醉复苏室时A组患儿镇静作用较B组明显,B组患儿焦虑烦躁较多,在复苏室内停留的时间较长。B组患儿在术后24 h内出现呼吸道和胃肠道并发症较多。结论小儿麻醉手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其麻醉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绝经后普通取环法和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后取环法的效果。方法将137例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臀部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mg,30min后行取环术;对照组术前不使用任何药物,行常规取环术。结果观察组取环成功率(94.29%)优于对照组的取环成功率(68.6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术中宫颈扩张显效率(75.7%)明显高于对照组(1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综合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妇女绝经后取环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取器方法,可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婴幼儿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手术的婴幼儿96 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分为三组,术前分别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盐酸戊乙奎醚组)、阿托品(阿托品组)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组),测定用药后30 min 唾液分泌量,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方法测定口干程度,观察用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用药后30 min盐酸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唾液分泌量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及两组用药后与注射用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用药后VAS明显增加.用药后30 min盐酸戊乙奎醚组、注射用水组心率无明显变化,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组用药后心率与用药前及其他各组用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盐酸戊乙奎醚组、注射用水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用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品组平均动脉压用药前后及与其他各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婴幼儿术前用药,可明显减少唾液分泌,且不增快心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麻醉前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小儿先心痛介入封堵术病例4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阿托品组(A组),每组20例.P组和A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阿托品0.01 mg/kg,行非气管插管氯胺酮静脉麻醉,监测记录给药前(T0)、静脉注射氯胺酮前(T1)、静脉注射氯胺酮后15 min(T2)、给药后1 h(T3)时点体温、HR、MAP、SpO2,测量唾液分泌量.结果:A组用术前药后HR明显增快,体温升高(P<0.05),氯胺酮麻醉后HR增快、血压升高更明显,与T1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前用药后和麻醉过程中MAP、HR、体温基本稳定(P>0.05).组间比较,给术前药后各时点A组HR、MAP、体温均高于P组(P<0.05).结论: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对心率、血压影响小,较少引起体温升高,更有利于患儿循环稳定和围术期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志高 《临床医学》2009,29(4):56-58
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试验组)和阿托品组(对照组),两组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盐酸戊乙奎醚对不同中毒程度患者毒蕈碱样症状的控制疗效确凿,与阿托品组比较,其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ChE)活性变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用药次数、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以取代阿托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40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传统机械通气,B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A组潮气量(VT)10~12ml/kg,气道峰压(PIP)〈25cmH2O,呼气末正气(PEEP)(5.0±1.5)cmH2O,呼吸频率(RR)60次/min;B组VT为5~8ml/kg,PEEP为(7.6±1.5)cmH2O,RR为40~60次/分。结果转归比较:两组所有病人均治愈。呼吸机参数比较:两组在维持SaO2在90%以上且PaCO2〈8.0kPa的呼吸机各项参数,A组的VT(10.11±1.20)ml/kg、PIP(24.01±2.10)cmH2O、PEEP(7.50±1.50)cmH2O,两组VT、PI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PEE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气比较:pH值A组7.35±0.10,B组7.25±0.15;PaCO2为A组(6.90±0.72)kPa,B组(93.0±2.8)kPa;两组pH、PaCO2、SaCO2(%)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并发症比较:A组肺损伤4例,循环系统并发症3例,B组无。结论传统策略和肺保护性策略通气均能治愈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但后者并发症较少。在维持PH、PaCO2、PaO2、SaO2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肺保护性通气的呼吸机参数VT和PIP较传统通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行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和氧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例老年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20例。经全身麻醉诱导后行右双腔支气管插管。在麻醉维持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控浓度)2~6 mg/L,R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S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别于单肺通气15、30、60、90 min、恢复双肺通气15 min时测定动、静脉血气。结果:与双肺通气相比,两组单肺通气时气道峰压升高、肺内分流量增加、氧合能力降低(P<0.05)。两组间气道峰压升高、肺内分流量增加、氧合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行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氧代谢的影响与七氟烷相比无差异,其能为单肺通气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3.
蒋智  曹小平 《临床荟萃》2010,25(18):1587-1588,1592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联合应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合并呼吸衰竭(RF)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SOPP合并RF患者56例(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其中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组(Ⅰ组)31例,阿托品治疗组(Ⅱ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脱机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结果 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5.O土1.5)天和(18.0±3.O)天(P<O.01),拔管脱机时间分别为(3.5土1.2)天和(7.O士2.5)天(P<O.01),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分别为(3.O±1.2)天和(13.3±3.5)天(P<O.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和44.O%(P<O.01),治愈率分别为96.8%和80.O%(P<O.05),病死率分别为3.2%和20.O%(P<O.05).结论 长托宁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治疗ASOPP合并RF,疗效优于阿托品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对不同诱导剂量罗库溴铵的作用时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为罗库溴铵的临床应用及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剂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罗库溴铵2倍95%有效剂量(ED95)剂量组(0.6mg/kg);Ⅱ组:罗库溴铵3倍ED95剂量组(0.9mg/kg);Ⅲ组:罗库溴铵4倍ED95剂量组(1.2mg/kg),每组20例。每组再根据两种不同的麻醉术前药随机分为长托宁组ⅠP组、ⅡP组、ⅢP组和阿托品组ⅠA组、ⅡA组、ⅢA组,每组各10例。ⅠP组、ⅡP组、ⅢP组入室后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长托宁1.0mg,ⅠA组、ⅡA组、ⅢA组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记录给药后4个成串刺激(TOF)值、肌颤搐反应数、T1消失时间、最大抑制程度和TOF70%。结果肌松程度:ⅠP组与ⅠA组比较,ⅠP组的肌松程度,即TOF%衰减速率在45s、60s、75s、90s、105s及120s几个时间段显著增快(P〈0.01)。ⅡP组与ⅡA组比较,ⅡP组的TOF%衰减速率仅在45s时间段显著增快(P〈0.01),余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ⅠA组与ⅡA组比较,ⅠA组的TOF%衰减速率在45s、60s、75s和90s几个时间段的衰减显著较慢(P〈0.01);气管插管条件:所有气管插管都一次完成,ⅠP组优秀为9例,良好为1例;ⅠA组优秀为6例,良好为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指数:ⅠP组的恢复指数较Ⅰ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P组的恢复指数较Ⅱ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TOF70%:ⅠP组TOF70%与ⅡP组和ⅢP组比较、ⅡP组和ⅢP组的TOF70%、ⅠA组的TOF70%与ⅡA组和ⅢA组比较及ⅡA组和ⅢA组的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显著缩短2倍ED95诱导剂量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并可延长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即降低罗库溴铵的恢复速率。2倍ED95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合并术前药长托宁可在给药后60s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3倍、4倍ED95诱导剂量罗库溴铵可在给药后45s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5.
韩玉  代庆春  沈洪丽  苗晓云  回志  张晓卫 《临床荟萃》2012,27(22):1943-1945
目的 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最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结果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计算出的Cst低于最大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30.14±3.70) ml/cmH2O vs (33.57±4.43) ml/cmH2O(P<0.05);第2天对比:(32.93±5.05) ml/cmH2O vs (37.71±6.13) ml/cmH2O(P<0.05);第3天对比:(34.50±4.55) ml/cmH2O vs(39.07±6.44) ml/cmH2O(P<0.05).最大Cst对应的PEEP低于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11.71±2.33)cmH2O vs( 14.85±2.45) cmH2O(均P<0.01);第2天对比:(11.57±3.06) cmH2O vs( 14.14±2.88) cmH2O(P<0.05);第3天对比:(10.86±2.45) cmH2O vs (13.29±2.43) cmH2O(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未使Cst最大化,可能与造成部分肺泡过度膨胀有关,虽然能明显改善氧合,但也可能加重局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与咪达唑仑及氯胺酮组合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疗效,与传统术前用药加基础麻醉的优劣。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6岁择期手术小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n=30)。A组按传统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地西泮0.02 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4~8 mg/kg做基础麻醉;B组未用术前药,入室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01~0.015 mg/kg+氯胺酮2~2.5 mg/kg+咪达唑仑0.05~0.1 mg/kg(总量<2 mg)。入室后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以丙泊酚6 mg/㎏/h+瑞芬太尼6μg/㎏/h维持至术前5 min停药。观察两组基础麻醉的起效时间、小儿配合度、术中分泌物量以及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结果两组镇静、镇痛评分无差异(P>0.05)。B组麻醉后HR明显慢于A组(P<0.05),术毕时两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HR明显增快(P<0.05),B组麻醉前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两组间及麻醉前后差异无差异(P>0.05)。B组基础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麻醉后口腔分泌物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与咪达唑仑及氯氨酮组合用于小儿基础麻醉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代谢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20例纳入研究.在持续药物镇静状态下给予基础通气条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模式,吸气压力(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h)=25cmH2O,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high,PEEP)=5cmH2O,控制通气频率(frequency,F)=20次/min,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0cmH2O,氧浓度(FiO2)根据氧合情况调整,脉氧饱和度维持在95%~100%.调整PEEPh,从25cmH2O 开始,以2cmH2O递增或递减,至转变为完全控制通气时为止,此时的PEEPh为所需设定值.将每位患者的F按随机顺序设置为20次/min(F20组)、15次/min(F15组)、10次/min(F10组)、5次/min(F5组).通气20min后测定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①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自主呼吸比例增加,心排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t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增加,体循环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降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控制通气频率与心率(heart rate,HR)、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 )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组间比较:F5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MAP增加,SVRI、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组相比,CI、ITBVI增加,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F15组与F20组相比,仅CVP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EVLWI 、HR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呼吸力学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和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降低,具有相关性(P<0.05).F5组与F20组相比Ppeak和Pmean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频率控制通气对氧代谢的影响:随着控制通气频率的减少,氧输送(oxygen delivery,DO2)增加(P<0.01),氧合指数下降(P<0.05),均具有相关性.氧合指数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F5组DO2值最大,与其他各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10组与F20、F15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着控制通气比例的降低,自主呼吸比率增加,使心脏前负荷和心输出量增加,提高了氧输送,可能与气道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术前常规使用阿托品有无必要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2月在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行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的患者共160例,将前2个月设为对照组,后2个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观察组不肌内注射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口干、术中呛咳、手术成功率的变化.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心率明显加快,口干情况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呛咳及手术成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面麻醉术前不必使用阿托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15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0min(T2)、30rain(T3)、60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较稳定,GE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各对应时点也明显低于GA组(P〈0.05),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插管后较麻醉前上升,单肺通气后无明显下降趋势;所有患者pH值、PO。、PaCO:均在正常范围内;PaO2插管后明显上升(P〈0.05),但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下降,GEA组较GA组下降更明显(P〈0.05);QS/QT值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0.05),GEA组较GA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可增加肺内分流,使PaO2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围术期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维持好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的影响。方法:400例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0)和对照组(n=200),分别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0.01mg/kg PHC或等容量的0.9%氯化钠液。采用改良Brice interview问卷调查方式,在术后2~6h和24~48h分别进行2次随访,调查并记录患者主诉情况。由对分组不知情的3位麻醉医师分别独立判断是否发生术中知晓,至少有2位同时认定才能确认为术中知晓。结果:研究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0/200),对照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2.5%(5/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可以减少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