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邓婷芬  李庆山  周铭 《海南医学》2011,22(12):26-29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恶性血液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 37例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的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采集前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单个核细胞(MNC)比例测定及其绝对计数,以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应用流式细胞术(FCM)监测CD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产品的MNC中位数为1.7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1.35×106/kg;MNC绝对计数是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的唯一相关指标,而外周血WBC计数和MNC比例与采集产品MNC和CD34+细胞总量无关。进一步分析提示MNC绝对计数达10×108/L单次采集效率提高,中位CD34+细胞采集量达1×106/kg以上,可作为启动采集的阈值。结论外周血MNC的绝对计数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中位剂量G-CSF10.9μg/(kg·d)皮下注射3~5天后,使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采集物中CD34 细胞数。结果: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个)及CD34 细胞量(个)分别为(1.12~13.06,中位数3.10)×108/kg供者体重及(1.14~10.42,中位数3.8)×106/kg供者体重。MNC及CD34 细胞采集总量分别为(2.21~13.60,中位数5.80)×108/kg受者体重及(2.30~14.00,中位数6.40)×106/kg受者体重,均达到移植要求。男性CD34 细胞总量显著高于女性。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供者年龄、体重、G-CSF剂量、采集前白细胞数等与采集所得MNC及CD34 细胞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移植后造血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与质量,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造血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不能直接对造血干细胞定量,只能用相关间接指标预测造血重建.预示造血重建的主要指标有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计数、CD34+细胞计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测定[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联合环孢霉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氨蝶呤(MTX)对促进移植植入和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方法15例恶性血液病及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实施血缘相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8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2例HLA配型为单倍体相合。在移植前5d至前2d应用ATG 10.0mg/kg。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d),连续应用5d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中位数为5.3×10^8/kg,CD3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6.0×10^6/kg。结果移植后所有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和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4d。出现aGVHD7例,其中Ⅰ度皮肤aGVHD 3例;Ⅱ度肠道aGVHD 2例;Ⅲ度及Ⅳ度肠道aGVHD各1例。结论ATG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预防aGVHD的发生和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物中的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患者16例,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动员,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MNC分离,对每份采集物计数MNC和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细胞,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的MNC为0.10×108~2.62×108/kg,CD34+细胞为0.50×106~35.25×106/kg,移植物中的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94,P<0.001). 结论 MNC计数和CD34+细胞计数均能可靠预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CD34^ 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0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用G-CSF(仅2例用G-CSF GM-CSF)7.25-10ug.kg^-1.d^-1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对外周血及收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收集物中幼稚粒细胞及CD34^ 细胞进行检测计数。结果:(1)动员后白细胞主数及细胞计数及幼稚粒细胞逐渐增加,至5天达高峰;(2)外周血MNC中幼稚粒细胞增加与CD34^ 细胞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3)经2次单采后供者血小板约降低60%,但一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G-CSF7.25-01ug.kg^-1.d^-1分两次皮下注射能有效动员PBSC;allo-PBSCT供者经G-CSF动员后,外周血MNC中幼稚粒细胞数结合可做为allo-PB-SCT的剂量阈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llo-PBSCT的SAA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同胞HLA相合供者移植8例,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4例,非血缘移植4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氟达拉滨或环磷酰胺+白消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联合应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酶酚酸酯;输注单个核细胞(MNC)(5.3~69.5)×108· kg-1,中位数为7.5×108· kg-1,CD34+细胞(0.47~16.1)×106· kg-1,中位数为5.8×106· kg-1。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7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无移植物排斥。移植后随访1~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4例患者生存,移植相关死亡2例。预期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1)%。结论 Allo-PBSCT治疗SAA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37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马利兰)、环磷酰胺联合阿糖胞苷(BU/CY/Ara-c)或环磷酰胺联合全身放疗及阿糖胞苷(CY/TBI/Ara-c).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措施: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霉酚酸酯(MMF)方案.输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核细胞中位数为9.42(4.33~16.00)×108/kg(受者体质量),CD+34细胞中位数为6.76(1.06~20.00)×106/kg(受者体质量).结果 35例获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DNA多态性监测证实植活,2例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时间为10~26 d,中位时间为15.8 d;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时间为10~77 d,中位时间为19.6 d.Ⅰ~Ⅱ度aGVHD发生率为32%(12/37),Ⅲ度aGVHD发生率为5%(2/37),无Ⅳ度aGVHD发生;cGVHD发生率为24%(9/37).随访1.5~90.0个月,30例存活,7例死亡,其中2例因植入失败死亡.结论 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存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患者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的动员后外周血(MPB)及产品中CD34 细胞及其亚群所占比例、数量及其在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6名auto-PBSCT患者和24名allo-PBSCT供者MPB及分离产品的115份标本,比较CD34 、CD34 CD38-细胞所占比例及两组患者早期造血恢复情况。结果allo-PBSCT供者MPB及分离产品中CD34 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auto-PBSCT患者(P<0.05);MPB及分离产品中CD34 CD38-细胞亚群含量在两组人群中无显著差异(P>0.05);allo-PBSCT患者所接受的单核细胞数明显多于auto-PBSCT患者(P<0.01);两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血小板恢复到2×1010/L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与单位体质量输入的单个核细胞、CD34 、CD34 /CD38-细胞数量相关。结论无论是auto-PBSCT 还是allo-PBSCT,回输的CD34 、CD34 CD38-细胞数量是决定造血重建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liniMACS系统进行CD^+34造血干细胞阳性富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进行了CliniMACS系统阳性富集的CD^+3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阳性富集后CD^+34细胞纯度平均可达89.8%,CD^+34细胞平均回收率达78.9%,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量为(15.0±7.0)×10^5/kg,阳性富集前、后细胞胎盘蓝拒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持了细胞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移植后于2~3周内造血重建。结论应用CliniMACS系统进行CD^+34造血干细胞阳性富集,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案对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和单用rhG-CSF动员方案,动员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其中丹参酮联合rhG-CSF组34例,单用rhG-CSF组31例;年龄45~60岁,平均49.6岁。中位体质量61.2kg(49.5~79.0kg)。给予丹参酮注射液(40mL/d)联合rhG-CSF 10μg.kg-1.d-1,或单用rhG-CSF 10μg.kg-1.d-1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动员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检测MNC和CD34+细胞数。采集外周血干细胞于当日输注给患者(预处理结束后24h)。结果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30例供者1次采集充足,4例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6.7(5.9~14.3)×108/kg,CD34+细胞3.9(2.7~8.3)×106/kg;单用rhG-CSF组中22例1次采集充足,9例采集2次及以上,平均采集MNC数5.3(4.6~11.9)×108/kg,CD34+细胞数3.1(2.1~6.7)×106/k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所有患者均达到明显骨髓抑制,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供者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2.4(10~17)d,血小板(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4.2(13~18)d;单用rhG-CSF组供者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2.8(10~18)d,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4.8(13~19)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高龄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保证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对于高龄供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活性在深低温(-80℃)下保存3年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0例经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所得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入细胞冻存保护剂分别予以-196℃液氮冻存和-80℃冰箱深低温冻存,并检测和比较冻存前后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CD34+细胞的计数及细胞回收率,细胞活性。结果 -80℃冰箱冻存组MNC、CD34+细胞冻存3年与冻存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冻存3年后MNC回收率与冻存1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后-80℃冰箱冻存组干细胞与-196℃液氮冻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0℃冰箱深低温保存法快速、简便、安全、费用低廉,可有效用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4.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方案化疗(MOEP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3-6d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23±2.27)×108/kg,CD34+细胞(4.37±2.72)×106/kg。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2.0×109/L,PLT〉20×109/L,分别为(12.04±1.76)d,(16.55±2.31)d。4例在移植6个月内死于复发,其余16例均无病存活6-55个月。结论 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提供足够细胞数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数,确保受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方法分析2006~2010年供者资料,其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加用粒单核系集落刺激因皮下注射,1次/d,连续4 d或5 d,白细胞水平升至30×109/L,应用COBE Spectra全血细胞单采机采集和分离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输给白血病受者,整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 107例供者共采集了128次外周造血干细胞,在总循环9000~12 000 ml情况下,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中的WBC 80%以上,CD34浓度是采集前CD34浓度的5倍以上,安全输给107例受者,移植成功率99%。结论提供给供者从入院至采集结束的心理、饮食、基础护理及专业等全方位护理是采集成功的前提,是外周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G-CSF对不同人群CD34+细胞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 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CSF 150 μg/12 h,皮下注射,连用5 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①应用G-CSF前,两者骨髓CD34 细胞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48 h后,两者的骨髓CD3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者的骨髓CD34 细胞高峰值出现在96 h后,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0.01),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②应用G-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4 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72 h后,两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96 h后,两者的CD34 细胞达高峰,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应用G-CSF对两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96 h后,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均达到高峰,可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Sun WL  Han B  Wang X  Zhong YP  Zhuang JL  Shen T  Wu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3012-3015
目的获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正常克隆干细胞(CD34^+CD59^+)支持长期造血的证据。方法纯化、扩增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并移植入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体内,90d后以首次移植的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二次移植。结果分别移植了PNH患者和正常对照骨髓CD34^+CD59^+细胞的小鼠在移植后第90天,外周血细胞水平均恢复正常;两组小鼠的组织中均有CD45的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移植了由PNH患者和正常对照骨髓CD34^+CD59^+细胞重建造血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小鼠在移植后第30天,外周血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小鼠的组织中均有C1M5的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小鼠骨髓细胞里均可扩增出供者的SRY基因片段。结论经体外纯化、扩增后的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具有与正常CD34^+CD59^+细胞同样的长期造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探讨免疫治疗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残留病灶清除,并将其与化疗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中T、B、NK细胞的含量。结果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月内,患者血循环中CD3^+细胞明显减少,至移植后3月逐渐恢复至正常;CD3^+CD4^+细胞移植后持续减少,至移植后6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逐渐恢复;CD3^+CD8^+细胞于移植后1月内很快恢复。CD19^+细胞于移植后l~3月降低,移植后3~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月T细胞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B细胞于移植后1~3月绝对及相对计数降低,移植后3~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以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对1例SAA患者行同胞供者Allo—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为CTX 50mg/kg^-1·d^-1×4d;干细胞来源采用外周血+骨髓;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为10.41×10^8/kg,CD34^+细胞计数为6.86×10^6/k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加霉酚酸酯(MMF)。结果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第14天中性粒细胞数(ANC)≥0.5×10^9/L、血小板计数(PLT)≥20×10^9/L,第96天血型转变为供者型(B→O)。患者出现Ⅳ度急性GVHD(aGVHD),经积极治疗后控制。150d内患者出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急性支气管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肺炎,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随访24个月,患者无病存活。结论以CTX为预处理方案allo-HSCT是治愈SA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单个核细胞(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效果及供者采集前后血液指标变化.方法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采集21例供者外周血干细胞,21例供者经G-CSF动员,于第5天采集外周血,处理全血量为(9 428.23±3 169.36)ml,抗凝剂为(813.49±165.46)ml.结果 采集物中MNC数为(19.75±9.01)×109/袋,MNC百分率为(97.34±2.52)%,MNC的采集效率为(56.91±26.82)%,CD34+细胞数为(1.80±0.97)×108/袋,产品容量为(149.42±32.13)ml,采集后供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分别下降10.97%、9.98%、10.06%、10.67%,所有供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安全高效地从供者外周血中分离出MNC和CD34+细胞,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