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2-47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CTS组,健侧腕部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取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横断面积(CSA)、扁平率(FR)、肿胀率(SR)。结果:正中神经受压处变细,束状结构不清晰,腕横韧带近端即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局限性肿大,回声减低,42例CTS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比较,患侧正中神经CSA、FR、SR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中神经CSA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γ=-0.482)。结论:超声能动态观察正中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情况,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04/2013-06月就诊于本科的67例CTS患者测定环指-腕正中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运动波幅检测;并计算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值。结果 67例CT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异常75侧(88.2%),潜伏期延长79侧(92.9%),波幅降低33侧(38.8%),15侧未引出感觉诱发电位(17.6%)。运动传导异常20侧(23.5%),潜伏期延长25侧(29.4%),波幅降低22侧(25.8%)。CT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各项及运动传导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S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常率98.2%;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可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指标,且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可作为腕管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指标,可提高腕管综合征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系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5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40~60岁,男女比例为1:2。任何造成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因素都可造成CT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76侧神经电生理做检测,正中神经SNAP传导异常为93.4%.正中神经SNCV传导异常为86.8%;尺神经SNAP传导异常为10.5%;尺神经SNCV传导异常为5_3%;腕部刺激拇短展肌DML传导异常为71.1%,小指展肌DML传导异常为1.3%。大鱼际肌EMG传导异常为39.5%,小鱼际肌EMG传导异常为3.9%。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各项电生理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中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也是确定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判断腕管综合征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评估核磁共振PROSET序列在腕管综合征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序列及PROSET序列扫描,并进行多种重建及统计的分析。结果 PROSET序列结合常规MRI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CTS的腕管解剖结构及正中神经的卡压情况。结论 PROSET序列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序列,在评估CTS患者正中神经病变中更加准确,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的形态表现与正中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5例特发性CTS女性患者的105个腕部和36例女性受试者的36个腕部,进行神经传导功能和M R I检查。对正中神经的横断面、信号强度比和扁平率以及腕管区、屈肌肌腱区、滑膜区、滑膜腔、腕横韧带(TCL)的掌弓形态行定量M R I检查,并与由神经传导速度研究显示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横断面、屈肌肌腱、腕管以及TCL的掌弓形态均较对照组增大,但CTS患者的屈肌肌腱区和腕管未见差异。CTS患者的疾病晚期与早期相比,其在桡尺远侧关节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宋嫒  赛青  刘林生 《新疆医学》2011,41(11):58-60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候群,是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当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厚或管内的肌腱肿胀、膨大引起腕管相对变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经慢性损伤产生腕管综合症。CTS的特  相似文献   

8.
腕管结构的MRI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管是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的骨性纤维隧道,它大致从桡骨远端的表面延伸到掌骨的基底部,正常情况下腕管被肌腱和正中神经充填,其容量相对固定,任何造成腕管容积改变和压力增加的原因,均可导致正中神经受压而产生腕管综合征(简称CTS)。CTS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症状、体征和神经生理传导测定进行,但临床诊断不能观察到腕管内部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和波幅,以及拇短展肌的肌电图(EMG)的变化。方法:对临床拟诊并经EMG确诊的CTS 42例患者的神经传导和EMG测定进行回顾。结果:本组42例CTS患者的主要异常表现为正中神经的SCV减慢、波幅降低、严重者波幅引不出来,尤以中指-腕的异常最为明显;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拇短展肌EMG表现为松弛时有纤颤、正锐波,部分有时限延长、波幅增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腕管内类固醇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TCL)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经临床及电生理确诊的轻中度CTS 38例患者(双腕患者4例),共42只患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腕管内正中神经类固醇药物水分离并针刺松解腕横韧带,对照组仅行腕管内正中神经类固醇药物水分离。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评估Boston腕管量表评分(SSS、FSS)、电生理(SCV、DML)及CSA、正中神经扁平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SS、FSS、SCV、DML、CSA、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月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腕管内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腕管内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11.
腕管综合征48例临床和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上肢正中神经分支在腕管处受到压迫而造成的病征,临床较常见,易误诊为颈椎病等。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TS的早期诊断。现将我院1993年至1996年确诊的48例C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8例,其中男17例,女31  相似文献   

12.
刘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64-3165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妊娠期因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一组症状,是以正中神经受损为主的腕部神经卡压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哺乳期的年轻妇女,特别是发生在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妇产科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常被误诊和漏诊。虽然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腕管综合征患者52例为CTS组,同时选取5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查对两组成员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并比较。CTS组分别给予高频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肌电图检查诊断为CTS45例,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60.0%,高频超声检查异常诊断为CTS47例,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100.0%。两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90.4%,CTS患者进行肌电图与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与对照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神经传导检查(NCS)和握力测试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腕管综合征(CT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确诊CTS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其中手术组14例行腕管松解术,非手术组14例行局部类固醇注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等非手术治疗)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NCS和握力检查,统计比较两组NCS和握力测试报告。结果:手术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及非手术组治疗后,患肢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快,握力增加(均P<0.05)。结论:腕管松解术治疗CTS可以使得患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和握力增加。  相似文献   

15.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一种卡压外周神经疾病,主要为各种原因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尤以腕部运动多的工种多见[1].  相似文献   

16.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早期可行局部制动、封闭、理疗及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或伴有大鱼际肌萎缩、肌电图改变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1].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我们对78例(102侧)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CTS患者行正中神经松解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及进行性鱼际肌萎缩。我院2005-2007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50例CTS患者进行正中、尺神经传导速度和电位测定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50例C T S患者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率为92.9%。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高频超声、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技术(DW-MRN)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CTS患者14例(17只手腕,CTS组)和健康志愿者13例(正常对照组,19只手腕)。两组行DW-MRN扫描,由2位阅片者独立测量腕管内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同时行高频超声测量横截面积(CSA)。采用Student t检验检测CTS组和正常对照组腕管内正中神经CSA 和ADC值的差异,并进行ROC分析。 结果 CTS组与正常对照组腕管内正中神经CSA 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TS组CSA的ROC曲线下面积较ADC值高(AUC>0.8),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W-MRN对CTS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与目前临床公认的高频超声诊断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20.
钱雪梅  张进  孙晓江 《上海医学》2006,29(11):791-793
目的提高糖尿病性腕管综合征(CTS)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86例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神经电图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60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CTS 67例(77.9%),其中双侧异常38例,单侧异常29例。糖尿病性CTS组腕管以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末梢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SCV)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未经过腕管的尺神经小指-腕MCV较健康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病程的增长,神经损伤有加重趋势。结论神经电图检测为糖尿病性CT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而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