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iASPP(inhibitor of ASPP family)是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SPP(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中唯一的一个抑制因子,能够抑制p53诱导的细胞凋亡。iASPP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进一步的研究显示iASPP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凋亡增强,使其有望发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可引起视网膜内层神经元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牛磺酸作为神经保护剂,本研究观察其是否可以减少削弱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通过玻璃体注射谷氨酸建立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玻璃体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牛磺酸干预高、低剂量组及MK-801干预阳性对照组.牛磺酸干预采用腹腔注射,其高、低剂量分别为25 mg/kg体质量及5 mg/kg体质量.通过Thy-1免疫组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谷氨酸兴奋毒性及牛磺酸干预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hy-1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玻璃体注射谷氨酸使视网膜Thy-1免疫反应下降、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大量凋亡细胞.谷氨酸组平均每张视网膜切片节细胞层有(200&;#177;12)个原位缺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牛磺酸干预使视网膜Thy-1免疫反应增强、节细胞层凋亡细胞数显著下降[高、低剂量组分别为(68&;#177;6)个及(163&;#177;10)个],以高剂量牛磺酸的效果显著.结论:一定剂量的牛磺酸在体内可有效抑制谷氨酸兴奋毒性引起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P53凋亡刺激蛋白(iASPP)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检测P53和iASPP在40例慢性子宫颈炎、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颈癌、CIN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43.3%(26/60)、12.5%(5/26),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67~47.73,P〈0.01)。慢性子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26)、33.3%(20/60)和58.5%(38/65),CIN及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7.16~124.23,P〈0.05)。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宫颈癌组织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17/35)、57.9%(11/19)、90.9%(10/11),差异有显著性(χ2=6.181,P〈0.05);高、中、低分化宫颈癌组织iASP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15/22)、73.3%(11/15)、96.4%(27/28),差异有显著性(χ2=7.402,P〈0.05)。宫颈癌组织中P53、iASP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P〈0.05)。结论 iASPP、P53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iASPP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可引起视网膜内层神经元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牛磺酸作为神经保护剂,本研究观察其是否可以减少削弱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通过玻璃体注射谷氨酸建立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玻璃体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牛磺酸干预高、低剂量组及MK-801干预阳性对照组。牛磺酸干预采用腹腔注射,其高、低剂量分别为25mg/kg体质量及5mg/kg体质量。通过Thy-1免疫组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谷氨酸兴奋毒性及牛磺酸干预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hy-1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玻璃体注射谷氨酸使视网膜Thy-1免疫反应下降、内核层及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大量凋亡细胞。谷氨酸组平均每张视网膜切片节细胞层有(200±12)个原位缺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牛磺酸干预使视网膜Thy-1免疫反应增强、节细胞层凋亡细胞数显著下降高、低剂量组分别为(68±6)个及(163±10)个,以高剂量牛磺酸的效果显著。结论:一定剂量的牛磺酸在体内可有效抑制谷氨酸兴奋毒性引起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凋亡在视神经压迫性损伤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TUNEL凋亡原位染色法检测视神经压迫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阳性细胞数于钳夹 2 ,4 ,8,16 ,2 4 ,4 8,72h分别占细胞总数的 10 .7% ,12 .9% ,14 .1% ,15 .8% ,2 0 .3% ,34.5 % ,4 1.2 % ;②伤后 2 4~ 4 8h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快速期。结论 本实验模型可造成明确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 ,较贴近于临床视神经管内持续高压状态。推荐临床视神经损伤确诊后 ,如需手术减压应在 2 4h内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1,ASPP2mRNA表达与P53蛋白表达状态的关系及ASPP1,ASPP2 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状态.结果: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ASPP1、ASPP2 mRNA表达均逐渐升高,肺癌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ASPP1,ASPP2 mRNA表达在P53阴性组中明显低于P53阳性组(P<0.05).结论:肺癌组织ASPP1、ASPP2 mRNA表达降低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SPP mRNA的表达可在基因水平检测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微泡介导bcl-x1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混合培养Long Evans大鼠RGCs,并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的RGCs凋亡模型。将体外培养的RGCs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NMDA组),C组(bcl-x1转染+NMDA组);其中C组在加入NMDA前48h用超声微泡介导bcl-x1转染RGCs。转染48h后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的bcl-x1蛋白水平;加入NMDA36h后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断。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表明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的bcl-x1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AO/EB检测发现B组可见大量凋亡小体,C组可见少许凋亡细胞。琼脂糖电泳检测亦发现B组呈典型的DNA“梯度”条带,而A组和C组无明显的DNA“梯度”条带。结论超声微泡介导bcl-x1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有可能为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玉  栾森  张洪海  邓尧  郑加生  陈德喜 《临床荟萃》2013,(11):1207-1209
目的研究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外膜糖蛋白(gp120)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给予gp120处理,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53和ASPP2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蛋白印迹法检测活性caspase-3表达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分析gp120对神经细胞内P53、ASPP2表达影响,微小RNA干扰技术反向验证ASPP2的作用。结果 gp120处理前,神经细胞内无P53表达,ASPP2表达在细胞浆中;gp120处理后,神经细胞出现P53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部分ASPP2由细胞浆移位到细胞核,与P53定位于同一部位。gp120处理前,caspase-3无活性,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gp120处理后caspase-3被激活,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0%,微小RNA干扰ASPP2表达后,神经细胞凋亡率由50%降低到15%。结论 ASPP2参与了gp120诱导的经P53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微泡介导bclxl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混合培养LongEvans大鼠RGCs,并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的RGCs凋亡模型。将体外培养的RGCs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NMDA组),C组(bclxl转染 NMDA组);其中C组在加入NMDA前48h用超声微泡介导bclxl转染RGCs。转染48h后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的bclxl蛋白水平;加入NMDA36h后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断。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表明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的bclxl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AO/EB检测发现B组可见大量凋亡小体,C组可见少许凋亡细胞。琼脂糖电泳检测亦发现B组呈典型的DNA“梯度”条带,而A组和C组无明显的DNA“梯度”条带。结论超声微泡介导bc1xl基因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有可能为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1(ASPP1)在正常绒毛组织及葡萄胎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完全性葡萄胎组织作为研究组,正常早孕绒毛组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ASPP1蛋白的表达,回顾性分析病例组临床病理资料,判断ASPP1与葡萄胎恶变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SPP1主要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及中间型滋养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完全性葡萄胎组中ASPP1强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组(χ2=11.63,P<0.05),恶变葡萄胎ASPP1强表达率与非恶变葡萄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ASPP1蛋白表达与子宫体积大小、血HCG值均呈负相关(r分别=-0.36、-0.31,P均<0.05),而ASPP1蛋白表达与葡萄胎患者的年龄及有无合并卵巢黄素化囊肿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0.10、-0.05,P均>0.05)。轻度增生葡萄胎ASPP1强表达率均分别明显高于中度增生和重度增生(χ2分别=4.82、6.44,P均<0.05),中度增生与重度增生之间ASPP1强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 ASPP1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在葡萄胎的发病机制及葡萄胎恶变中发挥作用,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RHI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PaCa-2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稳定转染的胰腺癌细胞中ARHI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稳定转染的胰腺癌细胞中发生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转染ARHI和空载体质粒后,无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均无ARHImRNA和蛋白的表达,ARHI组可见ARHImRNA和蛋白的表达;ARHI组PANC-1、MiaPaCa-2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32.9±6.7)%和(39.5±6.0)%,均高于空载体组的(13.8±2.9)%和(15.2±1.8)%(P〈0.01);在稳定转染的PANC-1和MiaPaCa-2细胞中,ARHI组DAPK-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空载体组和无转染组上调。结论ARHI可明显的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DAPK-1参与了ARHI引起凋亡的机制。ARHI表达下调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作用U937细胞后其凋亡、坏死比例及端粒酶各组分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ra-C作用相同时间、同一浓度Ara-C作用不同时间处理U93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RT-PCR方法检测端粒酶各组分基因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人端粒酶RNA成分(hTR)和人端粒酶相关蛋白质(hTP1)mRNA水平变化。结果:体外小剂量(0~0.2μg/ml)Ara-C诱导U937细胞12h,细胞凋亡和坏死比例及端粒酶各组分基因在mRNA水平上无明显变化。而2μg/ml和10μg/mlAra-C组的细胞凋亡和坏死比例明显增加;端粒酶hTERTmRNA水平由0.70±0.08分别下调至0.52±0.06和0.40±0.05,而hTR、hTP1mRNA无变化。10μg/ml的Ara-C作用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h时达最大值(14.35±2.86)%;细胞坏死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48h坏死比例最高为(52.28±11.90)%;同时hTERT基因mRNA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48h达最低值0.21±0.06;hTR、hTP1mRNA水平无改变。结论:Ara-C能下调hTERT基因的mRNA水平,且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下调该基因水平主要与诱导细胞坏死有关,与细胞凋亡关系甚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显微镜、DNA电泳等观察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NB4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改变,Western blot分析环氧合酶-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经2μmol/L As2O3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荧光显微镜显示NB4细胞出现核致密浓染、染色质固缩及片断化断裂,甚至呈碎片状;提取DNA进行琼脂糖电泳显示典型DNA Ladder现象。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NB4细胞经3μmol/L As2O3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为33.34%,As2O3浓度越高,NB4细胞凋亡率越高;以0.5、1、2、4及8μmol/L As2O3分别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12.8%、21.6%、66.9%、83.7%和83.8%;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环氧合酶-2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As2O3浓度的升高,环氧合酶-2的表达逐渐降低,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As2O3能够有效诱导NB4细胞凋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有关;环氧合酶-2可能参与了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后,诱导细胞基因表达发生差异,阐明奥沙利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基因机制。方法用奥沙利铂(40μg/ml)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12hr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药物作用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经奥沙利铂作用Sw1116细胞,表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表面质膜突起消失,核固缩成团块状,染色质浓缩,沿核膜排列,线粒体基质肿胀,空泡形成,有凋亡小体形成;共有722条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10条为凋亡相关基因。结论奥沙利铂通过上调某些促凋亡基因及下调某些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证明诱导凋亡是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羟自由基(-OH)对兔神经节细胞(RGC)的致凋亡作用,检测RGC端粒长度及凋亡与端粒长度差异的可能联系。方法通过-OH诱导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RGC凋亡,以HE、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DNA凝胶电泳检测凋亡;以Southern杂交检测正常和凋亡组RGC端粒长度。结果正常组兔RGC平均端粒长度为(8.20±0.33)Kb和(8.49±0.51)Kb,凋亡组兔RGC平均端粒长度分别为(6.06±0.72)Kb和(6.44±0.48)Kb;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OH能诱导RGC凋亡;同一个体RGC之间端粒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正常组和凋亡组端粒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凋亡组端粒缩短,端粒较短的RGC可能更易于产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培养的OS732骨肉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检测细胞凋亡,研究分析其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苦参碱浓度为0.5、1.0、1.5g/l时,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12.1%、21.6%、39.5%;流式细胞术示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8%、16.9%、25.5%;DNA电泳见DNA“梯形”图谱;电镜显示细胞的凋亡形态。结论:苦参碱能显著抑制OS73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低浓度紫杉醇通过上调Bim表达诱导HepG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紫杉醇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还原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Bim等凋亡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紫杉醇对HepG2细胞90%的抑制浓度为9.50nmol/L;3,6和12nmol/L的PTX分别可诱导6.1±2.3%,17.2±4.1%和6.9±2.9%发生凋亡。3-12nmol/L紫杉醇对Bcl-2和Bax表达无影响,但细胞内促凋亡分子Bim表达增加,同时促进Bim降解的Erk1/2磷酸化(活化相关位点)下降。结论低浓度紫杉醇通过上调Bim表达诱导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中的转染效率、优化转染的条件及毒性。方法体外培养RGCs,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微泡造影剂(声诺维)为载体,用超声辐照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RGCs。实验组为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根据转染条件不同分成亚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GFP的表达,MTT法检测RGCs的活性。结果与超声+质粒组相比,超声+微泡+质粒组RGCs转染率增加约5倍。优化转染条件后,频率300kHz,声强1.25W/cm2,连续波,辐照时间60s,微泡浓度45μg/ml,质粒浓度50μg/ml时,24孔板培养的RGCs转染率为(26.87±3.12)%。毒性实验证明超声微泡在该条件下进行基因转染对RGCs无毒副作用。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超声破裂微泡能增强基因的转染与表达,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9.
大鼠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节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凋亡,探讨凋亡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继发性死亡中的地位。方法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和钳夹伤模型,于术后1、3、7、14d通过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视网膜节细胞的凋亡。结果视神经横断后7d及14d,挤压伤后14d,Tunel法显示RGCs出现凋亡阳性细胞,电镜下可见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视神经损伤后RGCs出现凋亡,提示凋亡在视神经损伤节细胞继发性死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为细胞模型,利用细胞计数、瑞氏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记等方法.观察细胞经ATRA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分化情况以及XIA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μmol/L的ATRA可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在用药处理72h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分化,XIAP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