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胶合板企业为例,通过折减系数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进行调整,客观评价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桂林市恭城县某胶合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运用折减系数调整其职业接触限值,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折减系数调整后,二甲苯AAEV=35 mg/m3,苯AAEV=4.4 mg/m3,木粉尘AAEV=2.2 mg/m3,甲苯AAEV=35mg/m3、苯酚AAEV=7 mg/m3。其中涂胶、据边及磨边岗位工种存在接触木粉尘浓度超标现象,最高接触浓度5.67mg/m3;喷漆岗位工种存在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超标现象,苯最高接触浓度5.6 mg/m3,甲苯最高接触浓度64.2mg/m3,二甲苯最高接触浓度44.1 mg/m3。结论 运用折减系数对胶合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接触限值进行调整,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余姚市铸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评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方法在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上,应用国际采矿及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该铸造企业为中型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较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9.6%。矽尘浓度最高的岗位是混砂(总尘为9.1mg/m3、呼尘为3.1mg/m3),其次是清砂(总尘为9.0mg/m3、呼尘为0.7mg/m3)、浇铸(总尘为4.3mg/m3、呼尘为2.0mg/m3)、造型(总尘为3.1mg/m3、呼尘为1.3mg/m3)。浓度最低岗位为制膜(总尘为0.6mg/m3、呼尘为0.6mg/m3)。ICMM职业健康风险定量评估结果引起尘肺叁期风险,造型和浇铸岗位风险值最高(RR=10 000),其次为混砂(RR=6 000),清砂(RR=3 600),制膜(RR=3 000),...  相似文献   

3.
按照《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1部分: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 2101—2008)的有关要求,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甲基异戊基甲酮(MIAK)相关的职业接触限值资料。选定2家生产和使用MIAK企业并将企业内接触MIAK和非接触MIAK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收集MIAK使用信息、工人基本情况、职业史和职业健康体检情况,采用定点和个体采样的方法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现场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建议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MIAK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 h)职业接触限值制定为93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min)职业接触限值定为234 mg/m3。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北京市某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部门实验室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2018年2—9月对该实验室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实验室各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木粉尘、皮毛粉尘、硫化氢、氨、二甲苯、甲醛、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乙腈等,其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中氨、甲醛、二甲苯浓度偏高,氨8 h时间加权浓度为0.20~17.41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9.93~27.82 mg/m3,甲醛最高浓度为0.053~0.274 mg/m3,二甲苯8 h时间加权浓度为13.02~48.39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6.6~70.9 mg/m3。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条件下,实验人员氨、甲醛、二甲苯接触水平为小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因素接触水平为小于1/10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物医药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大,涉及人群广,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稻谷深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来源,寻找稻谷深加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岗位,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在全面了解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沈阳市某稻谷深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进行识别,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分析劳动者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及可能造成的职业损害。结果该稻谷深加工企业仓储部工作塔,制米部碎米包装及米糠包装、未熟粒包装岗位谷物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9.4、45.6、79.0、11.7 mg/m3,均高于谷物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 mg/m3;制米部砻谷、去石、碾米、抛光岗位及能源部锅炉房司炉岗位噪声声级分别为89.5、86.8、92.9、87.0、89.6 dB(A),均高于职业接触限值85 dB(A);气化炉旁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浓度为36.0 mg/m3,高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 mg/m3。结论稻谷深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噪声和一氧化碳,关键控制岗位为制米部手工包装岗位和锅炉房司炉岗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赛马类企业工作人员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为提高国内高标准生物安全区内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广州市从化某赛马企业工作场所的生产岗位为研究对象,利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方法,对空气中的化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测试分析。结果对不同工作场所空气中10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测定,氨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为0.057~2.370 mg/m3,硫化氢的最高接触浓度(CME)为<0.53 mg/m3,硫酸CTWA为0.009~0.014 mg/m3,氢氧化钠CME为0.04~0.09 mg/m3,氯化氢及盐酸CME为0.05~0.12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TWA为0.03~0.09 mg/m3,二氧化氮CTW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某医疗机构病理科工作场所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状况,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采取风险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岗位的医技人员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果 病理科工作过程中在病理组织的固定、取材、制片、诊断等多个环节存在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工作场所工程防护设施以通风柜和上吸式排风罩为主,应急救援设施主要为喷淋装置,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医用口罩、隔离衣、医用手套为主,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医技人员每班工作时间8 h,每周工作5~6 d,每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时间为1~4 h。评估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等级分别为4级和3级。甲醛检测12个岗位共计32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0.02~1.14 mg/m3,超标率为25.00%;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6、0.32、0.17 mg/m3;甲醛的接触等级分别是4、3、2;医技人员接触甲醛的风险指数分别为4、4、3,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二甲苯检测8个岗位共计24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3.30~36.43 mg/m3,无超标岗位;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30、9.93、3.79 mg/m3;二甲苯的接触等级分别是2、4、2;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的风险指数分别为2、3、2,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 结论 该医疗机构应重点采用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危害因素检测,加强病理科医技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有效降低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王翠兰  李铭 《职业与健康》2020,(18):2472-2477
目的识别与分析风电机壳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水平,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的效果等,为管理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19年5月对山东省某风电机壳建设项目进行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查表对照分析法以及健康检查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玻璃钢粉尘、玻璃纤维粉尘、电焊烟尘、木粉尘、聚氯乙烯粉尘、苯乙烯、甲醇、乙酸甲酯、苯、甲苯、二甲苯、锰及其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高温、手传振动、工频电场和噪声等,关键控制点是模具打磨工、切割工和修整打磨工接触的玻璃钢粉尘、配料工和胶衣工接触的苯乙烯以及切割工接触的噪声。工人接触玻璃钢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24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33 mg/m3;胶衣工接触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为96 mg/m3,15 min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为428 mg/m3;工人接触的40 h等效声级强度最大值为88.9 dB(A)。结论山东省某风电机建设项目属于...  相似文献   

9.
α-甲基苯乙烯属低毒类化合物,长期接触可产生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轻度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烧灼感、皲裂等.α-甲基苯乙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吸收后部分经呼吸排出,大部分在体内氧化成苯基乳酸随尿排出[1].由于其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美国、英国等国家早已制定了卫生标准,美国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4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480 mg/m3[2],并有相应的检测方法[3].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卫生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评估光明新区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现状和长期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方法 对15间使用三氯乙烯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对接触三氯乙烯的81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2013-2015年间共检测126个检测点,30个点超标,三氯乙烯浓度范围为0.7~122.59 mg/m3(PC-TWA),平均浓度16.02 mg/m3(PC-TWA)。电镀行业三氯乙烯超标率高于电子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13);三氯乙烯接触者2015年肝功能异常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11);2015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1;χ2=5.84,P=0.016)。 结论 光明新区五金行业和电镀行业的三氯乙烯使用场所通风排毒设施仍需要加强,劳动者也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个体暴露与尿铬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并提出可溶性铬盐职业接触者尿铬生物限值,为铬盐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监护和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以不同剂量铬盐接触的83名劳动者为研究对象,10名非铬盐接触的农民为对照,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等方面相匹配,进行了个体铬盐暴露与班末尿铬含量的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复习了对可溶性铬盐职业接触者尿铬生物限值的相关文献。结果对照组8 h个体空气铬连续监测浓度在0.00~0.08μg/m3之间,尿铬浓度经肌酐校正后在0.40~1.02μg/g肌酐之间。铬盐接触劳动者8 h连续空气个体监测浓度在0.10~287.00μg/m3之间,尿铬浓度范围在1.14~79.07μg/g肌酐。职业接触铬盐工人班末的尿铬浓度随个体铬盐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具有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尿铬浓度(μg/g肌酐)=4.16+236.86×空气中铬的浓度(mg/m3),尿铬与空气铬的浓度相关系数r=0.976。通过文献复习,美国政府职业卫生工作者协会(ACG IH)推荐的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在与我国相同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0.05mg/m3下,尿铬生物接触限值为65.1μmol/mol肌酐(30μg/g肌酐)。结论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工人班末的尿铬含量可以用来评价作业场所铬盐的接触情况。依据美国ACG IH推荐的生物接触限值以及本调查结果,作者提出连续工作5个工作日的工作周末/班末尿铬的推荐值为65.1μmol/mol肌酐(30μg/g肌酐)。  相似文献   

12.
殷春许  张振城  丁炎强  王开磊 《职业与健康》2023,(16):2184-2188+2192
目的 分析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and Mentals,ICMM)定量法和ICMM风险评级表法3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3家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企业电焊烟尘接触岗位中的适用性。方法2021年5月—2022年6月,选取3家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的11个岗位为分析对象,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ICMM定量法和ICMM风险评级表法对电焊烟尘接触岗位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分析和比较评估结果。结果 A企业壳体焊接区1#、4#和尾部壳体特装区电焊烟尘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38和0.52 mg/m3;B企业结构一车间1#、2#、3#和结构二车间1#、2#电焊烟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70、0.85、0.57、0.99和0.93 mg/m3;C企业一车间和二车间1#、2#电焊烟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1.21、1.22和1.04 mg/m3,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工业制冷剂1,1,1,2-四氟乙烷(HFC-134a)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水平,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 2019年6月,依据国家职业卫生采样分析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系统工程分析法对西安市某工业制冷剂HFC-134a生产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FC-134a制冷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氟化氢、氯化氢、三氯乙烯、氢氧化钠、噪声和高温。现场检测及测量结果表明,正常生产过程中各工种接触氟化氢浓度为0.04~0.09 mg/m3,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均<0.30 mg/m3,接触氯化氢浓度为0.11~0.17 mg/m3,接触氢氧化钠浓度为0.02~0.05mg/m3,合格率均为100%;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为53.5~83.9 dB(A),合格率为75.0%;接触高温的时间加权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为27.9℃,合格率为100.0%。结论 HFC-134a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为物料泄漏、物料装卸及产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开展铬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铬职业暴露人群呼吸系统健康损害检查,有助于详细掌握辖区内铬职业暴露人群的铬暴露量、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现状,为开展铬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评估、健康监护和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方法 调查辖区全部五金电镀厂基本情况,对作业场所空气、作业工人血进行采样和检测,同时对铬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作业场所空气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12 mg/m3(浓度范围:0.01 ~0.24 mg/m3),低于国家容许卫生标准(0.15 mg/m3),未发现铬酸盐超标.对372名工人鼻部进行检查,发现鼻中隔黏膜糜烂2例、鼻中隔软骨部穿孔2例,总检出率为1.08%.工人工龄与血铬浓度两者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4,P=0.445).作业场所空气铬浓度组间铬鼻部位征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8,P=0.140).结论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辖区五金电镀行业铬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积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铬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一起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有效预防同类型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该起中毒事件的相关人员,检测现场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此次中毒事件共造成2人死亡、1人中毒。其中死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2和52岁。事故发生后3 h,在发生事故的污泥消化池井口离污水面约1 m处布点检测池内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氰化氢、氯气、硫化氢、甲烷的浓度和氧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最高浓度(CM)为28.8 mg/m3,超过GBZ 2.1—2007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0 mg/m3),氧含量为6.0%,甲烷浓度达25 090.0 mg/m3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管理者及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安全操作意识淡薄导致的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用人单位管理者及作业人员应加强职业安全培训,严格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杜绝该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某塑料编织带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塑料编织带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5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范围为1.0~12.6 mg/m3;作业人员接触石蜡烟、一氧化碳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石蜡烟CSTEL范围为0.7~1.7 mg/m3;一氧化碳CSTEL范围为2.5~4.8 mg/m3;对9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塑料编织带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小型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及防护现状,为改善新疆水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以新疆某小型水泥生产企业为调查对象,对14项职业卫生危险因素13个关键岗位职业危害暴露水平现场检测评估及企业职业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调查,结合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 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煤尘、水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本研究职业危害因素检测80个检测点,其中79个检测点合格,1个噪声检测点不合格,整体合格率为98.7%。熟料烧成单元噪声[90.84 dB(A)]明显高于其他各单元,中控楼噪声[51.65 dB(A)]明显低于其他单元,各评价单元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P<0.01)。破碎工段接触粉尘浓度(6.93 mg/m3)显著高于制粉工段(1.18mg/m3)和包装工段(1.39 mg/m3),且破碎工段总尘与呼尘均高于其他2个工段,不同工段接触粉尘浓度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某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乙酸CTWA范围为0.55~0.64 mg/m3,二甲胺CTWA范围为0.75~0.94 mg/m3,二甲基乙酰胺CTWA范围为2.21~3.97 mg/m3,作业人员接触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6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57.5~73.8 d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二乙烯基苯系大孔吸附树脂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采样、检测规范,结合现场调查、分析,筛选出生产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配料工接触苯乙烯CTWA10.7 mg/m3、CSTEL57.8 mg/m3,接触二乙烯基苯CTWA2.2 mg/m3、CSTEL9.4 mg/m3;反应釜操作工接触其他粉尘CTWA1.0 mg/m3;筛分工接触其他粉尘CTWA1.3 mg/m3;司炉工接触一氧化碳CTWA0.3 mg/m3、CSTEL1.6 mg/m3,接触二氧化氮CTWA0.01 mg/m3、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风险评估模型和实际监测进行汽车制造厂接触评价的结果,为阐明汽车制造厂职业危害接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3家企业(即A、B、C)发泡车间10个岗位共23名操作工为研究对象,个体采样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浓度,收集检测当日23名工人班后尿液,测定尿中二氯甲烷浓度,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3家企业发泡车间各岗位采用6种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二氯甲烷的接触评价,6种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经Kappa检验两两比较分析一致性,并与实际监测结果比较。结果 3家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均检测到二氯甲烷,B企业个体采样空气中二氯甲烷的检出率最高(83.3%),其次为A企业,再次为C企业,以上检测浓度范围为0.68~3.82 mg/m3,均低于工作场所二氯甲烷职业接触限值(200 mg/m3)。21名发泡操作工尿中检出二氯甲烷,浓度范围为12.1~182.9μg/L,A企业工人检出浓度最高(170.5μg/L),其次为B企业,再次为C企业,均低于尿中二氯甲烷职业接触生物限值(300μg/L)。两者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60,呈正向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