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8例行MR T1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3例病灶均为低密度,其中9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9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有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门静脉期11例病灶呈相对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3例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MR T1WI上5例病灶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T2WI上5例病灶为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MRI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为相对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2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结论 CT和MRI可显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灶边界清楚,分叶状。平扫CT值(31.3±5.9)HU,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增强后见低密度未强化区,4例有双肺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均未合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一定的CT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单发21例,多发2例(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7个病灶)。23例共30个病灶,左侧10个,右侧20个。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12 cm,平均4.6cm,其中≤3 cm 12个。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4个,囊性低密度3个,混杂密度23个;钙化6个。增强扫描:除2个较小肿瘤呈均匀强化外,28个强化不均匀;皮髓质期25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区高于邻近皮质者15个,相似或略低于邻近皮质者10个;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降低;排泄期肿瘤与肾实质相比呈明显低密度,病灶边界更清楚;25个病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13个有假包膜。3个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囊状,2个表现如单纯性肾囊肿,1个可见网格状分隔;增强扫描1个肾透明细胞癌明显囊变,囊壁及分隔明显不规则强化;2个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分隔不规则强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瘤内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及假包膜,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多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6例,从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方面总结其CT影像特点。结果本组16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肾皮质,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凸出肾轮廓之外,平均4.7cm(2.2~10cm不等),伴或不伴邻近结构受累;增强扫描大多数(12例)动脉期明显不均质强化,静脉期及分泌期强化程度降低,低于周围肾实质,即典型的"快进快出"式强化,1例动脉期中等度强化,2例仅轻度强化,1例肿瘤内形成动静脉瘘。本组病例其中1例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内可见多发点状及条状钙化,增强后呈中等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结论 CT扫描是肾透明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其较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方式是与其它类型肾癌相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类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肺类癌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本组8例,其中中央型肺类癌5例,2例位于支气管内境界清楚呈息肉样肿物,3例位于肺门旁,表现为肺门区轮廓光整、形态规则的软组织肿块,2例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周围型类癌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的境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浅分叶2例,有毛刺征2例,2例见淋巴结转移,未见空洞征象.结论 肺类癌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但若能认真仔细分析CT的每一个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肺透明细胞瘤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透明细胞瘤,并结合文献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上该病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①单发结节型(≤3.0cm),病灶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本组3例,占60%;②单发肿块型(>3.0cm),病灶边缘光滑、锐利,但有浅分叶,其内密度欠均匀,并见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本组1例,占20%;③多发结节或肿块型,本组1例,占20%。结论: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肺透明细胞瘤最好的影像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7.
肺类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类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类癌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 本组10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软组织肿块影,7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者3例.CT增强扫描8例见中度以上强化.本组病例均未见空洞、钙化及胸腔积液.结论 肺类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为:肺内单发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可有强化;空洞较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0例肿瘤均为单侧发生,边界清楚,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单房囊性多见(7例).囊性部分的最低CT值14~32HU(平均18HU),囊腔内均可见形态不一的实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有强化.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CT表现,9例均行CT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例患者共发现9个病灶,均为周围型,右上肺4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2例,右中肺1例,均无钙化及支气管充气征,边界均不清;病灶最大径1.6~10.5cm,平均6.2cm;2例有分叶,1例有空泡,2例侵犯胸膜,5例淋巴结纵隔肿大,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CT值平均约33Hu,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周围呈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CT值平均约38Hu,强化比约为1.15,平均无强化面积比约为63%。病理结果提示6例为梭形细胞癌,3例为多形性癌。结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CT扫描时肿块较大,周围呈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时常可提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瘤周脂肪在评估肾透明细胞癌(CCRCC)术前病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CT增强检查的CCRCC患者94例,其中Ⅰ级13例,Ⅱ级55例,Ⅲ级25例,Ⅳ级1例.进一步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级+ Ⅱ级)68例,高级别组(Ⅲ+ Ⅳ级)26例.选取皮质期图像,利用Omni-Kinet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肺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的CT表现,探讨各自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及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SCLC组30例,SC组31例,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WHO病理分类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enal cee carcinoma,RCC)的CT特征,旨在加深对RCC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72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58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癌3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多呈不均性明显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强化减退.乳头状细胞癌多呈等密度或囊实性,增强扫描皮质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延迟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坏死、囊变少见.多房囊性肾癌位于肾皮质区,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囊壁及间隔菲薄,无附壁结节,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延迟强化.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CT特征、手术方案、预后均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长径≤4cm的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长径≤4cm的14例(16个病灶)乏脂肪型AML和16例(16个病灶)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形态学表现(楔形征、肿瘤位置、钙化、假包膜及瘤内血管)及平扫、增强CT值进行测量及分析,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组中楔形征(P=0.023)、瘤内血管(P=0.029)、假包膜(P=0.023)、平扫CT值(P〈0.001)、皮髓质期及排泄期的绝对强化值(分别P=0.009和0.044)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P=0.008和0.0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期的相对强化幅度的Pear—SOIl相关系数(r=0.461和=0.409)较绝对强化值(r=0.456和-0.366)高。而钙化(P=0.484)及肿瘤位置(P=0.473)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CT相对强化幅度〉-19.2%时,诊断乏脂肪型AML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7.5%和25.0%。结论:乏脂肪型AML中楔形征多见,瘤内血管、假包膜少见;其平扫CT值较透明细胞癌病灶高,与竖脊肌相似,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较透明细胞癌低,排泄期对比剂退出较少,其中肿瘤的CT相对强化幅度对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的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3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率。结果:36例55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5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70.9%,87.2%、72.7%,68.7%、94.5%。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脏平扫+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ccRCC与9例乏脂肪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病灶实性部分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40~140 keV下的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变各参数值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IC、NIC、能谱曲线斜率的诊断效能。结果 ccRCC皮质期IC(62.20±19.50)μg/ml、NIC(0.48±0.13)μg/ml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IC(35.82±18.40)μg/ml、NIC(0.26±0.12)μg/ml(P<0.05)。ccRCC皮质期曲线斜率(8.66±2.53)、髓质期曲线斜率(4.86±1.17)分别大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曲线斜率(4.87±2.50)、髓质期曲线斜率(3.32±1.30)(P<0.05)。ccRCC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P<0.05)。以皮质期与髓质期IC分别>52.14μg/ml与27.76μg/ml、NIC分别>0.39与0.69、曲线斜率分别>6.35与3.76为阈值诊断,ccRCC的敏感度分别为70.6%与85.3%、73.5%与91.2%、85.3%与85.3%,特异度分别为87.5%与75.0%、100.0%与75.0%、75.0%与75.0%。结论能谱CT成像及多参数定量分析对ccRCC与乏脂肪RAM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为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肾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和/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人的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结果:典型肾癌CT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肾脏肿块,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占多数,为32例,占91.66%;略高密度4例,占8.34%。增强后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但其C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诊断正确率为94.44%。结论:CT可为肾癌早期诊断、制定手术等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胸腺癌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胸腺癌的影像表现,1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检查。结果19例胸腺癌中,鳞状细胞癌16例,未分化癌、粘液表皮样癌及淋巴上皮样癌各1例;CT表现为前中上纵隔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最大径约为3.5~12.8cm(平均为6.6cm),肿块密度不均匀,均有坏死,其中3例鳞状细胞癌有钙化;19例肿瘤中,侵犯大血管10例,心包侵犯9例,胸内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胸膜转移7例,肺内转移4例),胸外转移(腹膜后淋巴结及骨骼各2例,肝脏3例)。结论原发性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